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张明敏 《政法论丛》2010,(3):100-107
宗教文化对中国传统司法审判制度的渗透与影响是不容忽视的,表面看来宗教对中国传统司法审判制度影响甚微,实际上宗教与传统司法审判制度有着深层的纠葛,宗教成为历代政治话语中法律权威性和神圣性的合理来源。其对司法审判制度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制度层面、司法理念层面、法律器物层面。  相似文献   

2.
我国刑事缺席审判制度构建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缺席审判制度是一项重要法律制度。它对于实现程序分流、便利诉讼具有积极的意义,体现了刑事诉讼在兼顾公平的前提下对诉讼效率的追求。本文反思了我国刑事缺席审判的制度缺陷,提出了完善我国刑事缺席审判制度的初步构想。  相似文献   

3.
缺席审判是与对席审判相对应的一种审判方式,我国现行的《民事诉讼法》在有关这一制度的规定和设置上存在诸多缺陷。究其原因,是由于没有明确缺席审判制度的价值取向所致。缺席审判制度的价值不在于对缺席方的惩罚,而在于体现和维护诉讼公正、效率、自由和程序稳定。立法和司法实践也应该根据这些价值取向来完善民事诉讼缺席审判制度。  相似文献   

4.
本文的主题是我国台湾地区的司法运作机制。本文首先对"司法运作机制"概念作了界定,然后具体介绍了台湾地区司法权的行使主体及其运作过程、台湾地区审判制度、台湾地区检察可见度、从审判制度延伸出来的律师制度、监狱制度和仲裁制度。  相似文献   

5.
审判委员会制度是我国独具特色的一项司法审判制度,它依照少数服从多数的民主集中制原则,对合议庭或独任庭所审判的重大、疑难、复杂案件作出决定。这一制度设立以来,在我国的审判实践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随着现代司法理念的不断增强,法官业务素质的不断提高,审判方  相似文献   

6.
徐晓波 《法学杂志》2007,28(6):154-156
文章首先阐明司法主体性理念对刑事审判制度构建的基本要求,并以此为视角对我国的刑事审判制度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和考察,最后就我国刑事审判制度改革的指导思想、目标以及制度规范的设计提出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法院调解制度、法官管理制度、审判委员会制度、个案监督、陪审制度司法自由裁量权等几个方面综述了三年来我国法学界关于审判制度改革的理论研究。探讨了审判制度改革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8.
在各级人民法院设立审判委员会(以下简称审委会),且审委会具有案件裁判的决定权,这是我国审判制度的一个显著特点,审委会制度及其相关制度的改革已成为审判方式改革的一个不容回避的问题。笔者试就这个问题作一浅显的论述,是为抛砖之言。 一、审委会制度的产生、沿革及作用 在每一级人民法院内部设立一个成员人数相对固定、成员不参加庭审而对案件的判决却有决定权的审委会,这在古今中外为我国法律所独有。在中国古代近代史上不可能产生审委会这样的组织,我国历史上统治阶级一直把司法的重要性等同于政治、军事,并且一直实行行政、司法合一的审判制度,行政长官的一个重  相似文献   

9.
审判制度改革的目标和内容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中国的司法制度存在着许多弊端,诸如司法权力架构中的双重领导体制问题,审判制度上的超职权主义问题,司法机关之间缺乏有效的监督与制约机制问题,等等。这些都是司法制度改革中所需要解决的主要症结。所以,江泽民总书记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强调指出,“推进司法改革,从制度上保证司法机关依法独立公正地行使审判权和监察权;建立冤案、错案责任追究制度”。而司法制度改革是一个复杂且艰巨的系统工程,应把审判制度的改革作为切人点。而进行审判制度改梯首光必须明确其目标,然后围绕这个目标,针对我国审判制度中存在的弊端…  相似文献   

10.
王杨 《中国司法》2000,(4):58-59
目前,我国理论并对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产生的利弊得失,更多地停留在经济分析的层面上。实际上,入世不仅会对我国经济秩序造成冲击,而且也会使我国的法律体系面临严峻的考验。同时,也只有建立完善的法律体系才可以保障入世后我国经济健康有序地发展。因此,我国确立与国际接轨的司法审判制度势在必行,而完善陪审制度即是其中的一个重要方面。一、完善人民陪审员制度的目的与意义 陪审是司法公正与司法民主的必然要求,是对法官滥用权力的一种必要抗衡与制约,其实质就是法庭内的分权。陪审作为一项审判制度,在世界法律制度史上,对推…  相似文献   

11.
合议制度是我国古代不可或缺的一项审判制度。本文从其历史沿革入手,介绍了合议制度的几个主要发展阶段,总结出其基本特征,并进一步思考其对我国司法改革的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2.
杨光 《政法学刊》2009,26(3):91-95
我国民事缺席审判制度的立法理念欠明确,理论上存在一些误区;立法过粗,制度规范上有些欠周全;操作性不强,难以实现该制度应有的价值设计。司法实务中,缺席审判制度的运作也处于混乱状态,存在许多难以解决的法律尴尬问题,也容易被法官或当事人误用和滥用,对法院的正当审判和当事人合法权益的保护极为不利。  相似文献   

13.
田芳 《法律科学》2007,25(6):3-11
目前我国宪法解释权以及法律统一解释权处于一种权力真空状态,人们希望最高人民法院能填补这一权力空白.然而根据我国宪法所规范的国家权力结构,最高人民法院是无力承担起这一重任的.最高人民法院的法律统一解释功能是有限的,只能统一各级法院的审判解释.我国的司法改革应着眼于通过构建合理的审判制度、判例制度以及合理划分最高人民法院与各级法院解释范围,完善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统一解释功能.  相似文献   

14.
古罗马的最高裁判官从执政官中分离出来,并逐步发展成为专司司法权的裁判官职业,是现代法官的前身。古罗马帝政时期,即非常诉讼时期,裁判官统一行使审判权,他可以独立自由地制定判决,不受其他人的牵制,是法官独任审判制度的最初表现。这项古老的制度在发达国家近两千年的司法实践中,早已被证明是社会进步和法治文明的基础,并一直得到沿用和推崇。我们今天探讨司法改革,很有必要重新审视这项制度,从中寻求启发,重构我国的审判制度,还给法官的原貌。  相似文献   

15.
审判委员会制度是我国独具特色的一项司法审判制度。这项制度在长期的司法实践中得到不断完善,并发挥了较为重要的作用。随着我国审判方式改革的不断深入,审委会制度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 比如,审判委员会存在的人员组成专业化程度不高、职能作用发挥不好、工作运行机制不规范等问题都广为关注。  相似文献   

16.
我国人民陪审制度使得审判制度具有了民主化,有利于人们对审判制度的监督,同时也有利于法制的宣传。但这一制度在现实运行中也存在诸多问题,有使得这一制度流于形式的危险。因此,尽快制定配套法律制度来完善我国人民陪审制度显得极为迫切。  相似文献   

17.
客观事实与程序事实的价值冲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构成一个制度系统的各具体制度之间应以各自的角色相互积极作用促进整个系统价值目标的实现。如果各个具体制度的价值功能不能合成甚至相互矛盾,制度系统的总体目标就很难实现。我国审判制度作为一个大系统,其内部制度存在大量的相互功能错位、矛盾问题,作为法院裁判的事实依据在实践中存在客观事实和程序事实的矛盾就是一例。对客观事实和程序事实的不同追求不仅使裁判的公正性失去了统一的衡量标准,也使与此相关的其他审判制度功能模糊或相互矛盾。正确认识这一点将有利于深刻认识我国审判制度之不足以及进行审判制度改革的必要性。一…  相似文献   

18.
司法公正是指在司法活动过程和结果中坚持和体现公平和正义的原则,司法公正不仅是司法活动本央的要求,也是实现法治国家的需要,当前正逐步深入的法院审判制度的改革是确保实现司法公正的重要举措,然而,这场改革以公正为本吗?不,审判制度改革只能以人为本,人是本,公正是未,本即基础,未即目的,无视人,不尊重人,无异是舍本求末,没有科学的法官制度,司法公正只以胆“空中楼阁”,所以,法官制度的改革是审判制度改革的成败关键。  相似文献   

19.
王真平 《法制与社会》2014,(13):114-116
缺席审判制度是民事诉讼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关于缺席审判发生条件、审判程序以及事后救济等一系列制度的总和。鉴于世界各国的历史传统、民族文化、法治理念等的差异,各国间对其理解仍存在较大分歧。无论是大陆法系还是英美法系的国家,缺席审判制度都在其本国的法律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弥补了对席审判所留下的空白和不足,同时兼顾了司法公正和效率的价值要求,很好的处理了在司法实践中可能存在当事人缺席这一情况,使得整个法律体系更加健全和完整。我国刑事诉讼法对缺席审判制度未作明确规定,民事诉讼法虽有提及,但其立法观念陈旧、技术落后、可操作性差,缺席审判制度在实践中很难发挥其应有的功能和作用。本文在借鉴、吸收世界各国尤其是西方法治国家对缺席审判制度改革现状的基础上,以我国民事缺席审判制度为切入点,对缺席审判制度作一些初步探讨,以期能提高自身认识,为我国缺席审判制度的改革和完善提供积极建议。  相似文献   

20.
民事审判监督制度在我国民事审判制度中占据重要地位。在民事审判制度中,该制度的有效运用利于充分发挥其本身具有的救济和监督司法属性,对于维护司法公正,纠正错判误判,保护当事人合法利益发挥着积极作用。但是现实审判实践中该制度依然存在着不足之处,需要结合审判实际以及参考其他有益规则来予以改造和完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