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少数民族丧葬习俗在长期的社会生活中形成,有着厚重的传统文化积淀.根据对施甸布朗族丧葬习俗的调查资料,对习俗中所体现出的文化观念作初步探讨,提出在当代文化背景下,施甸布朗族丧葬习俗中所蕴含的某些文化观念,对于我们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传承民族优秀文化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吕恒秀 《学理论》2008,(14):55-57
本文探讨了居住民俗的概念,阐述了居住民俗内容:选址习俗、建房习俗、入住习俗和生活方式习俗。从民居文化的角度探讨其蕴含的旅游价值,并对居住民俗旅游资源的开发提出了一些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3.
《学理论》2015,(12)
黎族是我国少数民族之一,主要聚居在海南省中南部。黎族历代居住在海南岛上,是海南的原著居民。新中国建立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海南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引起了海南黎族社会习俗的变迁。这种变迁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社会生活习俗的变迁和宗教礼仪习俗的变迁。二者又有不同的种类。造成这种变迁的主要原因是海南经济社会的发展和海南黎族社会生活的改变。在新时代面前,应该要保护黎族优秀的文化习俗,传承优秀黎族文化,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共同创造黎族发展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4.
正中国的传统文化里,自古就有入乡随俗一说。《庄子》中说,"入其俗,得其令。"意思就是,到了一个地方,就要顺从当地的习俗,尊重当地的生活习惯。于人而言,入乡随俗可以迅速拉近距离,避免不合群;于官而言,入乡随俗可以放下架子、少点"官气",力戒官僚主义。所以,入乡随俗本身就是人们在工作和生活中首先要随的一个"俗"。  相似文献   

5.
贾娟 《学理论》2013,(17):195-196
我国是一个拥有五十多个少数民族的国家,长期以来,他们辛勤的劳动,繁衍生息,为国家经济、文化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而生活在西北的少数民族由于所处的特殊地理条件、不同的文化背景以及别样的生活方式使得他们形成了别具一格的文化风俗和民族特色,最具有代表性的就是婚礼习俗。婚礼习俗比较特别,是人生所有礼仪中最热闹、最值得庆祝也是最隆重的一个,也是最能反映出一个民族的审美观、审美情趣以及少数民族人民对审美的追求。  相似文献   

6.
张东茹 《学理论》2009,(30):238-239
民间传说是民族文化的“活化石”,它积淀着一个民族的族群记忆,反映了一个民族曾有的民俗生活、习俗风尚。壮族铜鼓传说也是如此,它不仅反映了壮族民众使用铜鼓的相关习俗,而且也反映了人类及壮族先民曾经经历过的“人祭”、“食老”等古老习俗。  相似文献   

7.
丧葬习俗是人类所独有的一种社会活动和文化行为。丧葬习俗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也是村落文化的展现。以鲁西南山区村落丧葬习俗为例,对传统村落的丧葬习俗作全面的论述,探析传统丧葬礼仪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8.
《学理论》2015,(11)
自古以来,婚姻习俗是世代相传的一种重要文化现象。因地域的不同,婚姻习俗存在一定的差异性,但一个地域的婚俗文化也并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时代和社会的发展,一定地域的婚姻习俗也在稳定性的基础上呈现出一定的变化,也就是说不同婚姻习俗代表和反映了人们不同的思想文化。但婚姻习俗无论在形式上存在怎样的差异,其在本质上都是相同的,都表达了人们祈祷吉祥如意的意愿。  相似文献   

9.
我国人口与计划生育地方立法中存在基于民族、户籍、侨民、性别(首孩)、工种、烈士后代等多种身份的区别对待政策,这种区分立法具有复杂的特定原因,既有从实质平等的考虑,也有从资源补偿的考虑,甚至还有从文化习俗的暂时性妥协的考虑,在立法当时具有一定合理性,但客观上也存在一些不合理的隐形歧视情形,为此在新一轮地方计生立法中应予矫正。  相似文献   

10.
湘中地区的梅山文化作为荆楚文化的一个分支,在其发展过程中极大地影响了当地艺术的发展。自古以来文化与艺术的发展就是相辅相成、相互关联的。这里所讨论的正是梅山文化对当地艺术——滩头年画的影响。梅山文化直接影响了该地区人们的生产、生活、习俗和精神气质,而这些影响自觉或不自觉地反映在滩头年画的创作和发展上。  相似文献   

11.
佤族的滴酒习俗在佤族的社会生活中,无时不见,无处不有,是佤族最重要最传统的习俗,在佤族的社会生活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具有礼仪功能、教化功能、调节功能、祈福功能、凝聚功能五个方面的社会功能。  相似文献   

12.
正一是注重凸显地方文化元素。文化创意产业建立在与生活环境的彼此依存关系上,强调保存传统和地方魅力,发掘地方创意与特色。目前,台湾正在发展的地方特色产业,如三义木雕、美浓纸伞、白米木屐等,以地方特色吸引人们到当地消费,维持地方永续生机。这样的方式不仅存于手工艺,也存在于地方节庆民俗活动中,如元宵节的"放蜂炮"活动。运用手工与地方素质发展地方特色产业,这是一种新的生活方式和产业经济,以传统、创意、个性所整合出的地方魅力来取胜。这种发展  相似文献   

13.
朱水清 《党政论坛》2008,(11):41-42
廉政文化应该是以廉洁从政为思想内涵,以各种文化形式为载体和表现方式的一种文化,是廉政建设与文化建设相结合的产物,是一个社会价值取向的重要表现,也是社会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因此,廉政文化,可以被定义为“人们关于廉洁从政的思想、信仰、知识、行为规范和与之相适应的生活方式、工作方式和社会评价及习俗的总和,是廉洁从政行为要求在文化上的反映。”  相似文献   

14.
这几年来,随着对外开放,国外及港、澳、台品种繁多、内容荒诞的黄色、下流、淫秽的图片、录像带、书刊等大量输入我国。在国内,不健康小报、期刊、书籍也一度风靡全国。对这样的不良文化,虽然进行了清理,传播者有所收斂,但是尚未得到根本解决。现在,不少地方书刊黑市交易兴隆,淫秽录像转入“地下”秘密播放。不少人还在受其毒害,不少青少年相继成为共牺牲品。活生生的事实告诉我们,不良文化对青少年的精神污染十分严重,若不采取有力措施进行抵制,后果是不堪设想的。进入八十年代以来,不良文化的传播遍及城乡,数量大得惊人。据国家有关部门统计,从去年年初到七月底止,全国除西藏外,  相似文献   

15.
施勇 《学理论》2009,(18):62-64
佤族的滴酒习俗在佤族的社会生活中,无时不见,无处不有,是佤族最重要最传统的习俗,在佤族的社会生活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具有礼仪功能、教化功能、调节功能、祈福功能、凝聚功能五个方面的社会功能。  相似文献   

16.
周艳明 《学理论》2010,(3):59-60
商周之际的高家堡基地存在腰坑、殉人、殉狗以及毁兵葬俗,其中腰坑、殉人、殉狗是商人盛行的埋葬习俗,毁兵葬俗则是周人的埋葬习俗。商周之际的高家堡墓地在葬俗方面既存在商文化因素,又存在周文化因素,反映了商周之际商文化与周文化的相互融合。之所以出现两种文化因素在同一基地中共存,是因为高家堡墓地的主人是深受商文化影响的夏裔戈族,在迁到关中地区后受周文化影响所致。  相似文献   

17.
世界各国、各民族在其自身发展、生存中,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文化.由于社会制度、宗教信仰、文化渊源不同,风俗习惯也各有不同,既有灿烂多姿的民族习俗,又有神圣不可侵犯的各处忌讳.出国在外人员在对外交往中尊重对方习俗能增进了解和友谊,反之则会造成误会,引起不必要的麻烦.  相似文献   

18.
中华民族与俄罗斯民族在社会发展进程中各自创造了灿烂的文化,同时也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习俗。作者从浩如烟海的中俄文化习俗中挑选出各具特色的几个细节,从中读者可以发现一些有趣儿的差异。在交往过程中应彼此尊重对方的风俗习惯,求同存异,方可达到正常的交往效果。  相似文献   

19.
从中国传统吉祥图案看民众生活理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传统吉祥图案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文化中的瑰宝,表达了人们对幸福美满生活的热切渴望。吉祥图案作为我国文化传统中的一种文艺表现形式,与人们的生活、习俗以及文化背景有着极为密切的关联。吉祥图案拙中藏巧、朴中显美,以它特有的装饰风格和民族语言,几千年来在民间装饰美术中流行,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给人们带来了精神上的愉悦。  相似文献   

20.
现代社会文明的飞速发展和外来文化的冲击,使包括满族文化在内的中国传统文化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尴尬局面。古老的满族文化如何应对时代变迁,将延续了几千年的满族历史文化、生活习俗、民族精神保存和传承下去成为我国民族文化事业管理中的一项课题。网络传媒的出现为挽救濒危的满族文化提供了契机。民族文化事业管理和有关方面应当正确依托和使用现代化的网络技术,挖掘、涵养、增强健康的满族文化的生命力,以开放的视野融入全球化大潮,实现民族文化的振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