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论特殊防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7年,我国对原刑法进行了重要修订与完善,其中对正当防卫问题作了重要调整与补充,完善了正当防卫的概念,进一步明确了防卫过当的范围,而且特别增加了一款,即第20条第3款,规定“对正在进行行凶、杀人、抢劫、强奸、绑架以及其他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采取防卫行为,造成不法行为人伤亡的,不属于防卫过当,不负刑事责任。”  相似文献   

2.
刑法第20条第3款确立了特殊防卫权,在理论上引起了很大的争议.本文主要分析了特殊防卫权在立法上出现的问题,并提出了认定时应该遵循的条件,以便在实践中更好的运用这一规定.  相似文献   

3.
我国刑法中的特殊防卫制度在打击犯罪、保障人权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由于其在刑法典中的规定不够严谨,长期以来在司法实践过程中存在诸多争议。因此有必要对特殊防卫制度中存在的若干疑难问题,如特殊防卫条款法律术语的含义、特殊防卫的主体、权限、举证责任等,加以研究、解释,以维护法制的统一和权威。  相似文献   

4.
特殊防卫权是1997年刑法赋予公民的一项权利,对于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有重要的作用。但刑法理论界和司法实务界在特殊防卫权构成要件的研究方面尚存在一定争议。  相似文献   

5.
设立特殊防卫权有利于鼓励公民自觉地同犯罪行为作斗争,及时有力地打击犯罪,有效地维护合法权益.但反观现行刑法设立的特殊防卫权,不难发现其存在适用范围不明确、立法价值有偏差、实践效果不理想等缺陷,应采取完善立法、司法解释,借鉴国外"撤退原则"等对策.  相似文献   

6.
可特殊防卫之犯罪范围的司法认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合理确定刑法第20条第3款规定的可以实行特殊防卫的犯罪范围,对于确保公民防卫权的正确实施并防止防卫权的滥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可实行特殊防卫的必须是“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为基点,司法中如何认定“行凶”犯罪、“杀人、抢劫、强奸、绑架”犯罪和“其他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犯罪”范围进行了比较深入、细致的探讨。  相似文献   

7.
本文针对刑法第20条第3款的规定,浓度着从诉讼程序视角进行研析。文间认为,在特殊防卫的情况下,可以赋予被告方程度较小的证明责任,以弥补特殊防卫制度自身存在的疏漏。  相似文献   

8.
特殊防卫的起因条件是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 ,时间条件是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实际存在并正在进行 ,主观条件是防卫人具有合法的防卫意图 ,对象条件是不法侵害者本人 ,限度条件是没有强度和后果的限制。我国《刑法》第 2 0条第 3款中“行凶”一词的使用不够科学 ,应以“故意伤害”取而代之 ;同时应通过立法或司法解释方法将“行凶、杀人、抢劫、强奸、绑架”界定为犯罪手段 ;对“其他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不能随意扩展。  相似文献   

9.
论财产防卫     
财产防卫是英美法系国家刑法防卫制度类型之一,也是我国正当防卫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财产防卫的前提条件是存在对财物的毁损或侵占行为;财产防卫的时间条件以非法占有行为结束为限;财产防卫的限度条件结合财物的价值和不法侵害的方式和强度来确定,对财产的不法侵害中如不含有对人身的暴力侵害,有必要设置警告程序。抢劫罪的防卫具有财产防卫和人身防卫双重性质;对入室盗窃行为可以使用致残或致命的暴力防卫。  相似文献   

10.
论偶然防卫     
偶然防卫是正当防卫制度中一个非常特殊的问题,表面上它产生与正当防卫相似的防卫效果,但实质上它是一种不能完全排除其犯罪性质的行为。基于行为人主观罪过的不同,偶然防卫可分为故意偶然防卫和过失偶然防卫。对偶然防卫行为的处罚,应在考虑行为本身及其所造成的损害是否超过必要限度的基础上,根据偶然防卫行为的不同类型而有所区别。  相似文献   

11.
正当防卫制度直接维护受害人的权益,但却忽视了加害人被不当防卫行为侵害的可能,欠缺对加害人合法权益的保护。作为公平正义的象征,法律有必要考虑实践中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并尽可能完善相关规定,以实现保护与惩罚之间最恰当的平衡。  相似文献   

12.
防卫限度论     
正当防卫的限度条件是指防卫行为不能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必要限度"是指为了有效制止不法侵害所必需的防卫强度。新刑法并未赋予公民以无限防卫权。"行凶"的含义是指精神病人与未达法定刑事责任年龄的人所实施的杀人、伤害行为与主观故意不明的人身攻击行为。  相似文献   

13.
以程序法为依据,针对刑事诉讼中的程序性争议提出主张或提出程序性申请,以期维护或实现被追诉者程序性权利的辩护即为程序性辩护.审前程序中程序性辩护的主体主要是犯罪嫌疑人及其辩护律师;权利内容由申请或异议权等四个方面的权利构成;程序性辩护的权利客体涉及程序性争议及程序性申请两大方面.  相似文献   

14.
我国合同法吸纳了大陆法系的不安抗辩权制度和英美法系的预期违约制度,并结合我国国情,建立了有中国特色的不安抗辩权制度。我国不安抗辩权制度还存在不足之处,应予以完善。  相似文献   

15.
为了正确履行有效合同的义务,保障合同权利的实现,世界多国合同立法中,赋予合同当事人在合同履行中相应的抗辩权,实质上允许义务人依法有正当条件地拒绝履行请求,其目的是增强合同当事人自我防护能力,稳定社会经济秩序。  相似文献   

16.
国防理智感是军人基于对国防正确识知的一种高级的情感体验。培养军人的国防理智感,可以使军人更深刻地了解国防事业的本质,激发爱军习武的兴趣和热情,从而在军旅生活的实践中安心本职、乐于奉献。国防理智感,在战时是取得胜利的重要条件;在平时是做好战争的心理准备,保持高度警惕性的重要保证。培养军人的国防理智感,首先是教育军人对国防的识知,其次是加强对军人国防心理的训练  相似文献   

17.
吕惠 《外交评论》2001,(2):53-57
冷战时期,英国为了对付苏联和华约集团的威胁,制定了以核威慑为后盾、依靠美国和北约集体安全体系的防务政策.冷战结束后,英国的安全防务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为了适应这些变化,继续维护和扩大其既得的政治经济利益,英国于80年代末,90年代初开始重新考察其安全防务环境,并对其安全防务政策进行了大幅度调整.  相似文献   

18.
国际秩序面临恐怖主义的威胁,对此应采取恰当的应对方式。面对恐怖主义的威胁,超级大国倾向于实施自卫;但在威胁成形之前,各国更愿意在国家主权范围内动用警察进行防范。可是,这些做法都不足以应对今天的恐怖主义———一种超越疆界限制的全球性威胁。正确的方式是同时动用警察和军队,通过对国际恐怖主义的预防、防御和镇压,与之展开各种形式的合法斗争。反恐行动的法律基础是联合国,只有在联合国的框架内才能使之合法而有效。国际反恐斗争要服务于所有国家的利益,既包括超级大国,也包括弱小国家。  相似文献   

19.
假想防卫的罪过形式,无论在实践中还是理论上历来存在争议。对其进行研究无论是对司法认定还是刑法理论都有重要意义。认定假想防卫罪过形式应从分析故意和过失各自的实质含义着手。有罪过的假想防卫不可能是故意犯罪行为,而应当是过失犯罪,其罪过形式不仅包括疏忽大意的过失,还应包括过于自信的过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