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斯宾诺莎─—理想与信念的捍卫者朱铁志斯宾诺莎出生在一个犹太人家庭,祖父和父亲都是成功的商人;但他对这种生涯毫无兴趣,而更愿意在犹太教堂里度过他的光阴。小斯宾诺莎天资聪颖,勤奋好学,在犹太教会学校里表现了突出的理解才能,使老师们大为惊异,当地犹太教会的...  相似文献   

2.
1933-1945年,面对汹涌的欧洲犹太难民潮,罗斯福政府采取了重要措施接纳难民,为拯救和安置犹太移民做出了重大贡献。李工真教授在《世界历史》上发表的系列文章,介绍了美国接受犹太精英——知识难民的状况,而美国的普通犹太难民政策国内还缺乏研究。  相似文献   

3.
彭今涛 《湘潮》2013,(6):86-88
对外文化交流必须坚持贯彻"以我为主,为我所用"的原则。这一原则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揭示的物质是世界的本原,事物存在的矛盾普遍性,事物的存在和发展是个性和共性的统一,实践是有意识有目的地改造客观世界的能动性活动,实践能动性的关键是创新。理解和把握这些思想,有利于推动我国的国际文化交流,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相似文献   

4.
傅永军 《理论学刊》2013,(7):68-71,128
美国汉学家狄百瑞把儒家君子等同于犹太先知,认为儒家君子拥有犹太先知的两个基本品性:个人心灵自由和超凡魅力。因此,儒家君子应该像犹太先知一样,承担宣昭真理的职责。借助这种阐释,狄百瑞断言,传统儒家的困境在于:儒家君子批评朝廷的不义,为"天道"代言,但儒家的使命既得不到百姓的支持,也没有宗教超越的依据,从而就不可避免地会遭受到身份困顿和使命幻灭双重打击。狄百瑞的观点并不成立。犹太先知和儒家君子属于完全不同的两类知识分子。犹太先知处在上帝与君王之间,能够与上帝直接沟通,是天意的知晓者;而儒家君子则是一些精通历史、典籍、礼仪和伦理纲常的知识分子,是圣意的顺从者。儒家君子只能担当"师儒"角色,成为"帝师"是他们的最高理想,而犹太先知更类似今日的公共知识分子,对政治统治和不公正的社会秩序持批判态度,代表着永恒的"大道"和天地良心。  相似文献   

5.
视野     
<正>2000多名犹太难民名单首次披露11月25日,奥地利犹太难民纪念铭牌揭幕仪式在上海犹太难民纪念馆摩西会堂举办,当年受庇护的2000多名奥地利难民名单也首次披露。二战期间,上海接纳了数千名躲避纳粹迫害的奥地利犹太人避难,上海犹太难民聚居区成了"小维也纳",在这里生活过的犹太人也成为上海历史的一部分。(据《文汇报》)  相似文献   

6.
狄百瑞认为儒家君子与犹太先知有许多相似,他们都宣告真理,受天命为百姓发声,对统治者提出警告,但是儒家君子的身份和使命在世俗和神圣两个层面均缺乏合法性,难以得到民众的支持和统治者的认可,从而难以履行自己的使命,这是历史上儒家的最大困境。傅永军认为狄百瑞把犹太先知与儒家君子相类比是错误的,因为犹太先知秉持的最高理想是追求真理,而儒家君子则把成为帝王师和君权谋僚视为实现自身价值的路径,在现实社会生活中,儒家君子所遭遇到的最大困境是失去帝王的信任。借助斯宾诺莎对犹太先知的辨识,通过儒家经典和中国历史对儒家君子的考察,我们看到犹太先知并非真理的宣告者,而儒家君子却是真正的先知,他们并没有狄百瑞和傅永军所说的困境。上述两种比较皆非基于真实的前提。  相似文献   

7.
于丹 《学习导报》2012,(2):10-11
中国人自己的节日,在我们内心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情怀?我想仅从我个人来讲,可以从三个角度理解什么叫做"我们的节日"。第一点,现在的七大节日是跟我们中国的历法相关的。中国人传统的农历体现了什么样的核心准则?就是中国道家所说的,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相似文献   

8.
于丹 《新湘评论》2012,(2):10-11
中国人自己的节日,在我们内心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情怀?我想仅从我个人来讲,可以从三个角度理解什么叫做"我们的节日"。第一点,现在的七大节日是跟我们中国的历法相关的。中国人传统的农历体现了什么样的核心准则?就是中国道家所说的,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相似文献   

9.
正今年是辛丑牛年,是从2021年2月12日开始至2022年1月31日结束,共354天。而上一个农历牛年2009年和下一个农历牛年2033年,都有384天,为什么独独今年这个牛年少了30天呢?北京民俗博物馆馆长曹彦生表示,农历年的日数差别说到底还是由于历法推算导致的。我们现在有阳历、阴历以及阴阳历(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农历)三种历法形式。其中,阳历是以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运动周期为基础而制定的历法,  相似文献   

10.
<正>在上海市虹口区长阳路62号(原华德路62号),坐落着上海犹太难民纪念馆。该馆记录了一段中国人民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抗日战争极其困难的情况下,以热爱和平、大无畏牺牲精神,在上海共接纳了近三万名为逃离纳粹的屠杀和迫害而从欧洲来沪的犹太难民,为他们撑起了一艘"诺亚方舟"的感人故事。今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也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上海犹太难民纪念馆"被列入上海市两个70周年的纪念活动点。1933—1941年,为逃离纳粹的屠杀和迫害而从欧洲来沪的犹太难民,生活在上海虹口  相似文献   

11.
《世纪桥》2006,(6)
6月17日,黑龙江省政府和俄罗斯犹太自治州政府在黑龙江上建设“浮箱固体通道”项目签约。“通道”建成后,将彻底解决同江口岸冰封初期不能过货和过货量受限的局面,使同江口岸真正实现四季开关。同江口岸与俄罗斯犹太自治州隔  相似文献   

12.
彝族向天坟被誉为"东方金字塔",倍受国内外专家学者和旅游者们关注和向往;彝族十月太阳历是世界上最早的天文历法之一,堪与玛雅文化中的历法相媲美——一彝族是我国远古的羌的后裔,在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中,彝族在我国的55个少数民族中总人口排名第四,是我国历史上最古老、最悠久的民族之一。  相似文献   

13.
苏历·皇历     
西汉以前,我国使用的六种古历法,即黄帝历、颛顼历、夏历、殷历、周历和鲁历,传说以黄帝时创造的历法为最古。黄历就是黄帝历的简称,所以人们习惯把历书称为黄历。后来的黄历,有许多宣扬吉凶忌讳的内容,迷信色彩很浓,黄历便成了旧历书的代名。  相似文献   

14.
1948年5月14日,以色列国宣告成立。当时,包括中国共产党办的报纸在内的中国舆论界普遍表示欢迎。5月27日,华北解放区的《冀中导报》指出:“定名为‘以色列’的新犹太国家,于14日宣告成立。两千年来没有祖国而到处流浪受着侮辱与屠杀的犹太人民,他们要求建立犹太国家的愿望,开始实现了。”  相似文献   

15.
按照古代玛雅历法,2012年12月21日是过去一个历法纪元的结束,另一个新纪元的到来。而"以讹传讹"的"世界末日"谣言却借此搅起了一波黑浪,也由此映照出众生百态,充满了黑色幽默的味道。有人说地球将连黑三天,忙着抢购蜡烛和生活必需品;有人把家财散尽,等待死亡;有人在定制所谓的诺亚方舟,  相似文献   

16.
涂凯宇 《求实》2006,(12):43-45
在中国与世界的联系日益紧密和对外开放日益深化与扩大背景下,提高领导干部的国际化素质,增强跨文化交流能力,是加强干部队伍建设、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一个重要课题。跨文化交流能力,具有深刻的内涵,是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相互进行交流时所具有的多元文化意识,以及避免因受单元文化影响而出现语用失误,使交际得以顺利、成功进行的综合能力。提高领导干部跨文化交流能力,要求增强跨文化交流的意识和适应性,增进对中西方文化差异的理解,通过各种途径加大对跨文化知识的获取和掌握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打交道的实际技能。  相似文献   

17.
两岸的文化交流与合作对于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发展中华文化等方面都具有重要作用。文章在对改革开放以来海峡两岸的文化交流和合作进行纵向的历史回顾和在横向的特点概括的基础上,分析影响两岸闽南文化交流和合作的有利和不利因素,并展望其未来的发展趋势,指出充分发挥两岸闽南文化交流和合作在促进祖国和平统一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董慧 《世纪桥》2008,(9):149-150
对外文化交流是国家对外开放总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党和国家整个对外工作的重要方面,是我国文化领域对外开放、对外交往的主渠道和主要方式。加强对外文化交流必须科学规划,切实加强对外文化交流工作的计划性,制定和完善有利于对外文化交流的政策、法律体系和体制机制,合理发挥政府的作用,充分调动各部门的积极性,搭建多元对外文化交流平台,培育对外文化中介机构,培育外向型骨干文化企业,打造文化知名品牌。  相似文献   

19.
正你是否关注过我国农历中的"闰月"?比如5月23日,就是今年农历"闰四月"的第一天。农历是我国的传统历法,中国几千年所采用的传统农历是一种以阴历为基础,同时又融合阳历成分而形成的历法,即为阴阳合历。阳历是以地球围绕太阳公转一圈为一回归年而制定的。阴历则以月亮的阴晴圆缺变化而制定,根据月相确定日期和月份。一个阴  相似文献   

20.
加强对外文化交流的策略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外文化交流是国家对外开放总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党和国家整个对外工作的重要方面,是我国文化领域对外开放、对外交往的主渠道和主要方式.加强对外文化交流必须科学规划,切实加强对外文化交流工作的计划性,制定和完善有利于对外文化交流的政策、法律体系和体制机制,合理发挥政府的作用,充分调动各部门的积极性,搭建多元对外文化交流平台,培育对外文化中介机构,培育外向型骨干文化企业,打造文化知名品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