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试谈徇私舞弊案件预审谋略陈贵程常广兴杨海军徇私舞弊案犯主体的特殊性,作案手段的隐蔽性和归案后反预审能力强的特点,决定了在审讯徇私舞弊案犯的工作中,必须较好地解决简单化、刻板化和随意性的问题。笔者在实践中作了一些尝试,现就预审此罪谋略方面应注意的有关问...  相似文献   

2.
浅谈徇私舞弊案件的预审方法姜广仁,陈贵程对徇私舞弊案件预审的实践证明,多数案犯不仅不会轻易地坦白交待罪行,而且力图从执法人员的态度和言行中摸清底细,以便采取对策,隐瞒罪行,逃避惩罚。因此,预审人员必须讲究审问方法,探求其艺术,才能保证讯问工作的质量。...  相似文献   

3.
同案被告人口供,是指同一案件中共同被告人向司法机关所做供述和辩解,即在承认自己罪行或否认自己罪行同时,又供述共同参与的其他被告人的罪行。同案被告人口供能否作为证言,其证据属性及其证明力如何,长期以来是司法实践和理论界的难题及争论焦点。尽管我国《刑事诉讼法》第46条规定:只有被告人供述,没有其他证据的,不能认定被告人有罪和处以刑罚;没有被告人供述,证据充分确实的,可以认定被告人有罪和处以刑罚但由于这一规定比较原则和抽象,对被告人供述是否包括同案被告人供述没有作出具体的规定致使在理论和实践中对同案被告人口供的证据的证明力问题存在严重的分歧。  相似文献   

4.
同案被告人口供的属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同案被告人口供的属性诸葛同案被告人口供又称攀供,是指同一案件中共同被告人向司法机关所做供述和辩解,即在承认自己罪行或否认自己罪行同时,又供述共同参与的其它被告人的罪行。同案被告人口供能否作为证言,其证据属性长期以来是司法实践和理论界的难题及争论焦点...  相似文献   

5.
实践证明,现场勘查的好与坏、现场分析准确与否,直接关系着刑侦工作的成败。在实际工作中,一些侦察人员,甚至我们一些侦察决策领导人由于缺乏对刑事技术科学性、专业性认识,不尊重现场情况,对勘查技术人员提出的现场分析意见持有疑虑(或不相信),侧重于调查访问所得的情况或线索,致使侦察工作步入迷途,贻误了战机。发生在我市某县一起特大抢劫杀人案件就很具有代表性。1994年10月15日,西安市某县安家大队十一组曹平均一家三口被杀害于家中,并被纵火焚尸,现场遭到严重破坏。市局刑侦处技术科经全面认真的勘查现场发现提取了案犯鞋印。根据现场特点、尸体位置、变动情况和痕迹物证分布等进行综合性分析,勘查技术人员在临场分析会上提出了如下几点意见(结论):①这是一起有预谋的抢劫杀人案件;②根据案犯鞋印分析,系一人作案,案犯身高170cm左右,年龄20-25岁;③从现场环境及大门关闭情况分析,案犯从大门出入,系叫门入室,案犯与死者有某种熟人关系;④案发当晚下大雨,而且适逢停电,说明案犯居住地离现场不远,排除流窜作案;⑤现场有血手套印痕反映,说明案犯带手套作案。后根据现场勘查过程中所提取的滴落血迹检验结果证明案犯受了伤。  相似文献   

6.
【裁判要旨】一、行为人驾驶摩托车强行夺取他人财物并造成他人死亡的,构成抢劫罪。二、本案被告人在抢夺作案中不计后果,造成被害人死亡,罪行严重。但本案与使用凶器直接作用于人身实施暴力抢劫、故意致被害人死亡等抢劫案件有所区别,根据被告人的主观恶性、作案手段等具体情节,依法可判处死刑缓期执行。  相似文献   

7.
经过预审、起诉,进入审判阶段,被告人产生了与预审、起诉阶段既有密切联系,又有明显区别的心理活动。常见的有以下几种: 1、惧怕心理。被告人由于罪行被揭露,对犯罪行为、后果和应负法律责任不安、猜测而产生的畏惧、后怕的心理活动。有惧怕心理的被告人,心理紧张,提讯和庭审时常常表现为语塞,战傈,手足无措,一个简单的细节,一段普通的过程也会叙述得  相似文献   

8.
江苏省盐城市郊区人民法院最近审结了一起诈骗案,该案起诉到法院时,起诉书上只认定犯罪分子张学仕伙同他人盗窃水泥一点三吨。该案承办人经过认真阅卷后,发现被告人认罪态度反常,行迹可疑,经过深挖细查,顺藤摸瓜,终于查清了张学仕还有诈骗作案七起,共骗得水泥三十五吨、石灰三十点八吨,销赃得款五千一百八十三元六角的严重罪行。经过开庭审理,依法判处张学仕有期徒刑十三年。  相似文献   

9.
命案附加手段是指案犯作案导致被害人死亡以外的附加作案手段,是案犯作案动机、作案目的、作案过程中心理活动的体现,可以分为生前附加手段和死后附加手段.法医在检案时应注重附加手段的检验和分析,争取为命案侦破提供线索和支撑点.  相似文献   

10.
为何如此之多的经济罪案不能及时了结,案犯没有受到刑罚?除了经济犯罪案件本身认定性质难、适用法律难,以及办案人员"以罚代刑"、"退款放人"的错误做法等等问题之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在证据诸方面存在着一系列问题。证据意识——注意与其他刑事案件侦破工作的不同主要表现为我们侦察人员缺乏较强的证据意识,对取证工作在整个侦察阶段的重要作用、地位和意义认识不足。证据,是正确认识案件真实情况和正确定罪量刑的基础和根据,也是揭露罪犯、证实犯罪的工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城区中砸汽车车窗玻璃,拎包盗窃财物的案件呈大幅度上升趋势。2005年~2006年,笔者据不完全统计,仅湖北省咸宁市和武汉市江夏区,发生此类案件就有数十起。案件多系流窜作案,案犯2人结伙在甲地作案,作案后逃往乙地。作案时,一人驾驶二轮摩托车在现场附近接应,另一人持弹弓用钢珠射破汽车玻璃后拎包迅速逃离现场。逃往乙地途中,将包及包内其它物品丢弃。由于流窜作案,加之案犯具有一定反侦查伎俩,因而破案难度较大。即使现行抓获,也很难有证据来锁定其犯罪。因此,在此类案件现场勘查中,如何发现和提取案犯作案时遗留的指纹,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2.
吴声 《山东审判》2005,21(1):68-72
近年来,有关刑事证据展示和预审程序的理论探讨和司法实践逐渐深入,甚至对有些问题的探讨已经直接涉及到了整个刑事司法体制的变革,如何完善刑事证据展示和预审程序已经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试以保障律师庭前证据知悉权为切入点,立足于现阶段我国法院还无法在侦察、起诉阶段行使裁判权之现实条件,提出了通过完善预审程序  相似文献   

13.
【要点】被告人庭前供述一致或出现反复,庭审中翻供,但被告人不能合理说明翻供理由或者其辩解与全案证据相矛盾,而庭前供述与其他证据能够相互印证的,可以采信被告人庭前供述。被告人庭前供述系先供后证,对作案细节  相似文献   

14.
撬窗杆人室是当前案犯作案的一种常用手段,案犯撬窗杆常用工具是一字形撬棒,但在长久的作案进程中,一些案犯根据作案经验,结合窗杆、窗栅的结构特点,把一字形工具进行了适当的改进,改成F形,从而在撬窗杆过程中防止撬棒产生明显滑动而发出声响及提高撬压效果。  相似文献   

15.
被告人的供述和辩解,一般称为口供,口供在刑事诉讼中的作用,历来为人们所重视。一个案件从侦查开始,为了查明犯罪事实,往往离不开讯问被告人,听取被告人的供述和辩解。如果被告人确是犯罪分子,而又能够如实供认自己所犯的罪行,这样的口供自然有助于全面查清被告人的犯罪动机,目的、手段和情节。如果被告人不是犯罪分子,经过他申辩和提出反证,也有助于弄清事实真象。总之,无论是承认犯罪还是否认犯罪的口供,对  相似文献   

16.
当前案犯超期羁押的主要原因有五点: 1.案犯属团伙犯罪,且作案地点多、或作案次数多,致案件久查不清,法定侦查期限不够。2.团伙犯罪中,主要案犯潜逃或其他案犯嫌疑较大,但证据不足,致案件难以在法定期限内终结。3.赃物的移交、  相似文献   

17.
为了更加有针对性地打击车匪路霸犯罪活动,福建省公安厅刑警总队对1994年8月份以来该省发生的16起洗劫长途客车案件进行了认真的解剖分析,发现车匪路霸案件有以下共同的规律特点:□全部是团伙作案,且分工明确。如莆田"9.18"洗劫客车案的5名案犯作案时,先由2人控制司机,1人在后面控制后几排的旅客,1人持凶器喊话威胁,1人提包从前往后逐人索钱。这些案犯上车时一般不统一买票,而是各自分别买票,且不买至居住地(或选择作案地)的票。据抓获的案犯交代,这样做既可避免事先引起司乘人员的警觉,也可混淆侦察视线。□犯罪分子多系案发地周围人员。以往"车匪"多系流窜犯特别是外省籍人员,近期发生的"车匪"案件却多属本地人作案。在破获的8起案件中,仅有1起4人是四川籍流窜犯,1起是案发地罗源的邻县古田人,其他6起均是案发地周围人员所为。□作案时间几乎都选择在夜间。16起案件中,除1起发生在17时许外,都发生在夜间。据抓获的案犯交代,他们选择夜  相似文献   

18.
读了由余继志老师编写的高等学校法学试用教材《语文教程》一书,对第二部分“司法文书写作”中的“公安局破案报告”一节。颇有不同意见该书为破案报告“确定了这样的“概念”:“刑事案件经过侦查、预审,认为被告人的犯罪事实,已经查清,证据确实充分,应该追究刑事责任时,侦查即告终结,(见该书第163页至164页自然段第一段)  相似文献   

19.
本文研究国内12岁以下男童单独被杀案发案特点,为此类案件的现场勘验分析与侦查提供参考。从2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收集相关案例173例,选择被害人年龄、被害地点、案犯人数、案犯年龄、案犯性别、案犯职业、双方关系、犯罪动机、杀人手段、控制行为、处置行为等为观察指标,采用SPSS Statistics 25.0统计分析。统计结果显示,被害人平均年龄5.8岁,室内现场占70%,一人作案占97%,案犯平均年龄32岁(其中,18~37岁约占62%,未成年人参与作案约占10%),女性作案约占36%,务农和无业人员作案各占36%和26%,熟人作案约占93%;谋人约占64%,机械性窒息约占40%;作案后未对尸体采取特殊处置行为约占75%。通过对上述案例分析后发现,12岁以下男童单独被杀案具有以下特点:案件主要发生在室内,案犯一人居多、男性为主、青年居多、职业以务农和无业为常见,女性作案比例较高,案犯与被害人双方关系以熟人居多。作案动机以谋人为主,杀人手段以机械性窒息、锐器刺切、钝器打击为主,仅少数案犯作案后对尸体采取特殊处置,0~1岁男童单独被杀基本上是直系亲属作案。  相似文献   

20.
2002年某日,我们在勘查发生在杭州西湖边的一起抢劫杀人案现场后,由技术向侦察提供的一系列数据发生了明显误差,这其中包括:案件性质、作案时间、死者初次遭打击的位置、作案人数、死者年龄、以及是否怀孕生育过、作案过程的重建分析等,险些给侦察带来误导,幸亏未出现不良后果,该抢劫杀人案在专案组同志的合力和慎密侦察下,在7天内抓获案犯宣告破案。回顾本案,现场勘查后的技术数据误差如此之多是前所未有的,它留给我们许多深刻教训和反思,现报告如下:1案情简介2002年某日凌晨,西湖边发现一名沾满鲜血倒地的女子,公安警察在封锁现场的同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