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 人类的共同价值是存在的。否则人类社会就不能成立。有人类共同价值,自然就有一般人类价值观。但是一般人类价值的存在,没有、也不可能取消人们的价值观的社会阶级制约性,就是说,只要人类社会还存在着阶级划分,就不可能把一般人类价值观同社会主义价值观、资产阶级价值观无条件地等同起来。两者的关系怎样呢?  相似文献   

2.
贾磊磊 《人民论坛》2013,(16):23-25
文化的核心价值观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一种文化整个价值体系中处于中心地位、具主导作用的价值取向,它集中体现着人们关于个人、家庭、国家乃至人类社会的终极理想,左右着人们在政治、社会、伦理、审美、历史领域对于是非、善恶、美丑、正邪的基本判断。文化的核心价值观是人们在长期实践活动中逐渐形成的一种主流社会意识形态,它主导着人们普遍的文化认同倾向,所以,文化的价值观并非只是经典文献中的理论学  相似文献   

3.
所谓道德价值导向,是指社会的统治阶级为了调节不同阶级、等级、阶层、集团以及个人之间间的利益关系而作出的道德价值选择,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一种反映。它通过政治、法律、哲学、艺术、宗教以及习俗、礼仪等社会文化和社会生活各方面对道德价值观进行规范和调节来实现。  相似文献   

4.
社会主义社会有没有阶级?有哪些阶级?许多国家的学者进行了大量探讨,仅苏联就有三种观点。第一种观点认为苏联现在是无阶级社会,只存在由于分工不同的生产工作者各阶层。第二种观点认为社会主义社会存在着阶级,但和以往的不同,社会主义社会的阶级不仅是非对抗性的,同时电是残存状态的阶级。第三种观点认为社会主义社会存在阶级:工人阶级、集体农民阶级、知识分子阶层。苏联官方和大多数学者都持有后  相似文献   

5.
爱国主义是一个历史范畴,在不同的社会历史条件下,爱国主义的具体内容和特征是不同的。爱国主义又是一个政治道德范畴,在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它体现一定阶级、民族和国家的政治价值观。邓小平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相统一的理论。本文试图运用价值论的范式和方法阐明邓小平爱国主义思想所体现的政治价值观的主要内容和特点。一、邓小平有国主义政治价值观的主要内容从价值论的角度看,政治价值是指满足社会主体(公民、阶级、民族、国家、人类)政治生活需要的客体的价值。政治价值观的实质是一定社会政治…  相似文献   

6.
道德是调节人们行为职能的一种社会规则,是社会意识形态的主要形式之一。作为对社会存在的反映,在阶级对抗社会中,由于人们在社会生活中不同利益的对抗。直接导致了人们的行为规则及其对这些规则评价的对立,这是必然的。也就是说,在阶级对抗社会中,道德的阶级性是它主要的和显著的特性。但是,正因为道德是调节人们行为职能的一种社会规则,而构成人们社会生活的条件又是多层次的,所以,阶级社会中的  相似文献   

7.
西方新社会运动的蓬勃兴起与发展,不仅是当代西方社会结构和阶级关系变动的产物,而且是资本主义社会矛盾与冲突的新表现形式。该运动虽不是由生产关系和经济利益直接引发的,但却导致了对社会阶级、政治矛盾和文化经验界限的重新划分。作为一种多元社会的认同感政治,其表现为原有的现代化价值与正在兴起的后现代价值之间的冲突,是人们在新的社会条件下寻找自我认同的结果。新社会运动虽然还面临着各种问题,但是其对现有体制、政策和权威构成了挑战,并且对政府公共政策和全球化治理机制来说,它是一种潜在的积极力量。  相似文献   

8.
搞社会主义建设应该树立什么样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人们的看法不一。有人认为,在当今社会,价值导向不宜过高,应该为绝大多数人所接受。因此,必须把社会普遍性的价值要求从最高理想层面移到最起码、最基本的价值要求上来,也就是引导人们按照一种社会公共理性的基本要求确定他们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有人认为,对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要求,要多元化、多样化。不同的对象,需要进行不同的世界观、人生  相似文献   

9.
<正> 刘德厚在1989年第一期《武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上发表论文《关于建立经济政治学的几个问题》,论文着重论述了建立经济政治学的问题。论文指出: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政治价值观有两个方面的意义:从历史唯物主义的一般意义上讲,他们提出了关于“上层建筑意义上的政治”,旨在揭示一切社会的政治的普遍本质;另一方面,从阶级的意义上论述了政治现象的存在和发展,提出“一切阶级斗争都是政治斗争。”人类社会既存在阶级的政治,也存在社会的政治。作为阶级政治,反映着阶级的关系,并随着阶级的产生、变化、消灾而产生、  相似文献   

10.
人们价值观的变革是社会现实变革的指示器。人作为社会变革的主体,也是随着社会变革而被变革的主体,人自身的变革主要是思想观念的变革,价值观念作为人们精神领域的主要内核,左右着人们思想观念的变革,决定着人们的追求,主宰着人们一切思想与行为。处在改革开放大变革时代的当代大学生,其价值观的形成和转变,是整个社会价值观变革与整合的一部分。本文从该研究的意义、增强大学生价值观教育入手,全面分析了当代大学生价值观的矛盾现状及呈现的特点,并针对存在的问题分析其原因。  相似文献   

11.
试论领导干部价值观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建设和发展市场经济中,人们的价值观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价值取向呈多元化态势。这一变化影响着党员领导干部的价值观建设。近年来,领导干部价值观方面暴露出来的问题发人深省。党员领导干部担负着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重担,他们的价值观如何关系到中国社会发展的方向、现代化建设的进程。我们要从讲政治的高度来认识领导干部的价值观建设,并把它作为建设一支高素质干部队伍的基础工程来抓。从一定意义上说,领导过程就是价值评价、价值选择和价值实现的过程。领导者的价值评价,价值标准同其工作绩效有着密切的联系,同时它对社会成…  相似文献   

12.
文化是社会之魂,价值观是文化之核。文化价值观是呈现于主体价值的基本观点和根本看法。康复辅具表面上是残疾或老年等特定人群恢复健康或正常人行为的一种辅助器具,实则隐含着深刻的文化价值观念和社会价值导向。构建康复辅具文化的社会价值体系影响着人们的思想观念和行为习惯,并推动社会文明的进步。  相似文献   

13.
通过探讨价值与利益的关系,进一步揭示价值的本质,明确价值观与利益观的一致性及其多种表现,掌握马克思主义利益观的基本特点和当代要求,以便为极大地提升社会主义集体主义价值观服务。一、价值与利益的联系与区别我们知道,价值是生活在现实中的主体(一定社会中的个人、阶级、集团、民族、国家和党派组织等)同满足其需要的各种客体属性的一种关系。这种关系是在特定的社会关系中实现的。而处于特定的社会关系中的主体,会由于其利益关系的不同,而对价值的质的有无或量的大小作出截然不同的评价。一个人、一个阶级、一个国家会从自己的切身利…  相似文献   

14.
价值观是衡量“真、善、美”的不同标准,是人们在做出选择和解决争端时作为依据的一套社会准则。由于历史、文化背景、世界观等方面的差异,中国与西方的价值观也存在许多不同,主要是体现在人的本性、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人的关系等方面。在当今多元文化的社会里,我们不是要评价中西价值观谁优谁劣,不是要以一种价值观来改造另一种价值观,而是要认识到跨文化交际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价值观的冲突,要能从容地接受多元文化的挑战,以促进跨文化交流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5.
共产党员为什么要进行修养呢? 人们为了要生活,就必须和自然界进行斗争,利用自然界来生产物质资料。人类在和自然界的不断斗争中,不断地改造自然界,同时也不断地改造着人类自己,改造着人们彼此间的关系。人们的本身,人们的社会关系、社会组织形式以及人们的思想意识等,都是在社会的人们和自然界的长年斗争中不断地改造和进步的。 当人类社会发展到了一定的历史阶段,就产生了阶级和阶级斗争。在阶级社会中,每个社会成员都作为一定阶级的人而存在,都在一定的阶级斗争的条件下生活。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思想  相似文献   

16.
思想政治教育作为意识形态性的社会实践活动,意识形态功能是其主导功能,这一功能的发挥对维护阶级统治,引导人们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世界观具有重要作用。在当前信息网络化条件下,我国思想政治教育面临新的挑战和机遇,如何最大限度地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识形态功能,引导社会民众形成正确的价值追求和信仰认同,对于巩固党的执政地位,推动政治文明建设,抵御西方文化侵蚀,确保马克思主义主导地位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17.
价值观作为价值评价的标准,它反映了人类对世界上存在的外部事物的认识与需求。可以说,价值观为人们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认知武器和实践方法论。文章围绕着生态价值观对生态文明建设的引领和推进作用,从历史的纬度进行梳理和考察,从现实的角度进行分析和说明,从而指出构建科学的生态价值观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8.
社会主义社会究竟是阶级社会还是非阶级社会?这是当前中学政治课教学中面临的一个疑难问题。有些同志主张,我国当前的社会主义社会既然存在着工农之间的阶级差别,又在一定范围内长期存在着阶级斗争,因此,应当称之为阶级社会。我认为这样一种提法是值得商榷的。理由如下:  相似文献   

19.
多元文化时代价值观变迁与社会核心价值观共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多元文化对一元价值观的解构不仅挑战着道德价值的和谐一致性,导致个人价值主体的强化和社会价值整合力的下降,而且冲击着法律规范的合法性根基。社会价值观由此将经历从传统的一元价值观向一元价值观与多元价值观并存,从一元价值观到一元价值导向与多元价值取向共存,价值评价标准由重义轻利到务实求利的变迁。构建和谐社会,要求社会核心价值观必须以人为根本出发点,将公正作为首要价值取向,将发展作为基本价值尺度,将和谐作为最高价值目标。  相似文献   

20.
科学发展观维度下的环境伦理及其价值观创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田文富 《理论月刊》2006,(10):122-124
现代环境伦理理念作为一种新的伦理价值观和社会价值观,与“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在价值和目标上存在着一致性。要立足中国可持续发展的实际和特殊国情,继承中国传统文化,整合环境伦理的各个流派,实现环境伦理的观念和理论创新,突出其应用性和实践性,为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建设提供环境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