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传统意义上,作为区别族群的依据,少数民族形象是与现代性相对照的各种传统性的标志。基于仡佬族作家关于本地区的机能文化区域的表述,在此探讨了仡佬族民族形象的建构路径、约束因素与文化调适。认为借助文学虚构等手段,建构起少数族裔民间文化与政治权力之间的互动关系,无疑是一种可行的策略。  相似文献   

3.
唐月 《传承》2013,(6):140-141
西南地区古老先民仡佬族人在历史的发展中,以自己的勤劳和智慧创造了灿烂的民族文化。祖先崇拜、梯田、干栏式民居、凿齿、贯头衣、悬棺葬等是仡佬族重要的古文化特质。  相似文献   

4.
本文对仡佬族母语生态的现状以及仡佬族母语的发展趋势进行了论述 ,并针对仡佬族语言濒危的状况提出了一些具体的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5.
贵州仡佬族既有春节、元宵节等与汉族一样的传统节日,又有诸如祭山节、吃新节、牛王节等属于本民族的传统节日,透过这些传统节日及其独特的节庆活动,表现出仡佬族人有如下精神特质:包容与开放的心态、勤劳与节俭的品质、对生命心怀敬畏与关爱,懂得感恩与乐于分享,自尊自律自强.  相似文献   

6.
文章对《职贡图》、《苗蛮图册》、《番苗画册》等典籍中的有关仡佬族记载进行分析 ,并就清代前期的仡佬族概况进行了简明扼要的阐述。  相似文献   

7.
钟金贵 《传承》2012,(8):70-71
仡佬族是云贵高原中部一个古老的土著民族,其先民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创造了丰富多彩、内涵独特的民俗文化,并具有审美价值、文化传承等现代价值功能。阐述仡佬族民俗文化并对仡佬族民俗文化的现代价值功能作一初步的探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申健强  申利丽 《前沿》2011,(18):135-137
务川仡佬族自治县留存最多、最精美的仡佬族民间工艺要数雕刻。这些雕刻工艺,丰富多彩、技艺精湛、栩栩如生,是中华民族之瑰宝。然而,仡佬族雕刻工艺却后继乏人,濒临灭绝。所以,必须把仡佬族雕刻艺术提高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高度来认识,发挥政府的主导功能,创立各种保护措施,形成一系列继承和发展仡佬族雕刻艺术的长效机制,使这一民族瑰宝得以传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9.
仡佬族民间文学的区域性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丽 《贵州民族研究》2005,25(4):125-129
仡佬族民间文学传统历史悠久,内容丰富,现就已出版的部分仡佬族民间诗歌、传说、故事,来分析仡佬族民间文学中体现出的区域性特征———生存环境、图腾信仰、思维方式及其表现形式,并在历史变迁中体察仡佬族传统文化精神的宽容开放、博大善良的民族精神。  相似文献   

10.
个案研究展示了一个叫居都的仡佬族村寨的现存婚姻状况及其形成、发展过程。认为居都仡佬族婚姻是基本严格的族内婚姻、严格的地缘性婚姻以及衍生的近亲婚姻。这种婚姻状态,与仡佬族历史、文化有着紧密的联系。  相似文献   

11.
余群 《传承》2014,(4):108-109
桂西仡佬族人的民间信仰保持着原住地的本来滋味,还有更加丰富的内涵。探求仡佬人祭祖、拜树、敬狗等民间信仰的渊源,体味仡佬族人不畏困苦,艰苦创业,忠厚传家,诚实守信的信念和乐观向上的精神面貌,可更深入地了解桂西仫佬族的民间信仰。  相似文献   

12.
冯皓 《今日民族》2003,(2):19-21
节日———最能展现一个民族风采的日子,每一个仪式,每一项活动,都包含远古传来的信息,走进仡佬族的春节,过一次别样的大年吧!  相似文献   

13.
张兴富 《当代广西》2011,(10):57-57
尽管时光已经过去了大半年,我的记忆深处却仍保留着新鲜的仡佬族"尝新节"印象。2010年9月13日,在隆林各族自治县德峨乡,数万民众参加了三年一度的仡佬族"尝新节"活动。从德峨当地往东12公里处,掩映在青冈树林中的仡佬冲——么基村大水井屯的寨子里、山坡上,五色三角彩旗随风飘扬。  相似文献   

14.
余群 《传承》2013,(5):124-125
近代以来,仡佬族聚居地区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在历代统治阶级的残酷统治下,仡佬族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为了反抗残酷的压迫与剥削,英雄的仡佬族人和各族人民团结起来,与中外反动势力进行了不屈不挠的反抗斗争,在中国近代反抗封建压迫和反抗帝国主义侵略的斗争中写下了辉煌的一笔。  相似文献   

15.
丁俊锋  宁小丽 《传承》2013,(7):124-125
近代以来,仡佬族聚居地区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在历代统治阶级的残酷统治下,仡佬族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为了反抗残酷的压迫与剥削,英雄的仡佬族人和各族人民团结起来,与中外反动势力进行了不屈不挠的反抗斗争,在中国近代反抗封建压迫和反抗帝国主义侵略的斗争中写下了辉煌的一笔。  相似文献   

16.
云鑫  刘敏涛 《人民论坛》2013,(2):204-205
中华舞狮文化的历史源远流长,大致可以划分为四个发展阶段。随着传统舞狮运动的不断传承与发展,中华舞狮形成了南狮和北狮两大流派,重新审视二者之间的差异,旨在实现南狮和北狮融合。根据中华传统舞狮和现代舞狮运动的时代特征,现代舞狮运动的发展趋势必将更加趋向于科学化、规范化,并在文化传承的进程中不断走向多元化。  相似文献   

17.
董素云 《前沿》2011,(24):166-168
勤劳聪明的仡佬族人民创造、发展了丰富而独特的传统体育文化遗产,但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以及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仡佬族传统体育文化遗产的传承和发展遇到了严重的困难和问题。本文系统介绍了仡佬族传统体育文化遗产的主要内容,分析了仡佬族传统体育文化的特点,并探讨了传统体育的保护与传承对策,以期为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起到一定的推进作用。  相似文献   

18.
余勇 《传承》2008,(19):18-19
他创立了我国高校第一个舞龙舞狮研究基地,组建了首支教工舞龙队;他悉心钻研舞龙舞狮技艺,用十多年的坚持,将舞龙舞狮做成一门学问,写成十多本相关著作;他倡导的"百校百龙大学生迎奥运舞龙舞狮表演"成为教育部惟一推荐给北京奥组委的奥运会开、闭幕式表演项目——他就是世界著名的龙文化专家、国际级舞龙舞狮裁判以及中南大学体育部主任黄益苏教授。  相似文献   

19.
仡佬族是我国西南地区的古老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勤劳而智慧的仡佬人创造丰富了非物质文化遗产,表演艺术类文化遗产是其重要组成部分。它集中反映了仡佬人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情感特征和文化意识。但随着世界经济、科技一体化和现代化进程的加快,以及文化趋同化加强,仡佬族表演艺术类非物质遗产正逐步淡出人们视野,其保护与发展遭遇到前所未有的困境。  相似文献   

20.
仡佬族是一个居住比较分散的民族,与汉、彝、苗、布依、壮等民族形成交错杂处的局面。历史上仡佬族曾是我国南方一个人口众多,分布较广的民族,有本民族共同语言,但由于历史原因,现只有分布在贵州中西部以及黔、滇、桂毗邻地区的散居仡佬族仍有少量保存母语,其余均已转用汉语。本文对近现代散居地区仡佬族的母语使用状况及其双语制和双语类型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