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美国的新中亚战略及中亚地区战略格局走向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亚地区处于欧亚大陆的“心脏地带”,由于重要的地缘战略位置和丰富的油气资源而成为大国竞争的焦点。1997年以来,美国开始实施“新中亚战略”,逐步取得一定的优势地位,从而影响了这一地区的大国力量分布态势,导致地区格局发展出现了一些新特点。  相似文献   

2.
欧盟、美国和俄罗斯三边关系是当今国际政治的一个重要方面。冷战后,欧、美、俄三边关系的变化不能简单地按古典地缘政治逻辑来描述。实际上,这三大政治实体之间发生着非常复杂的思想文化、经济政治以及安全方面的相互关系。这样一种三边关系也是国内政治与其对外政策之间复杂互动的产物。欧、美、俄三边关系的变化预示着一个多元化国际社会的来临。  相似文献   

3.
中俄俄美在中亚地区的关系呈现出两种基本形态,一种是三边结构,中俄美都是独立的一极;另一种是两边结构,中国和俄罗斯联合为一边,美国为另一边.这两种形态混合存在,各有其意义,它们都反映出中亚大国关系结构的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4.
《欧洲研究》2021,39(4):20-32
中国、美国和欧盟构成了当前全球政治发展变化中最重要的三边关系。世界变局深度发展,全球权势扩散趋势加速演进,一个伴生性结果就是中美欧三边关系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并且形成三边复杂的利益交汇。随着全球性、跨国性问题和挑战日趋严峻,国际社会迫切需要推进和强化有效的全球治理,构建更为包容开放的多边制度体系,这尤其离不开中美欧作用的发挥,也必然推动中美欧三边关系的不断进化。中国的战略选择对中美欧三边关系的未来具有至为关键的作用。针对美国将中国排挤出其主导的国际体系的企图,须保持思想和战略上的冷静,要以更大决心和更有力的举措深化与欧盟和其他主要力量的联系与合作,努力推动中美关系回归基本稳定并迫使美国对华政策做出积极调整,争取欧盟发挥更多的建设性作用,促使中美欧三边关系真正实现向典型的三角关系转换,保障国际关系民主化取得重大进展。  相似文献   

5.
本文是以理论为基础的实证研究,目的在于探讨中亚一体化发展的条件以及发展缓慢的原因.传统的地区一体化理论范式存在其合理内核,但不足以涵盖所有地区的一体化进程.中亚地区的一体化需要具备综合性、无霸权和机制化等条件,可以把这种新地区主义模式称为"战略一体化".中亚地区一体化机制建设的过程表明,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上述中亚地区一体化的条件并没有完全具备,导致一体化机制建设进展缓慢.中亚地区的重要地区性国际组织——上海合作组织在前期成果、合作领域、合作理念、机制化建设等方面为中亚一体化提供了条件,与中亚新地区主义模式的本质特征相契合,在中亚的地区一体化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并将为中亚的一体化机制建设提供新的机会.  相似文献   

6.
20世纪,中、美、苏三国相互关系的变化对国际形势和国际格局的产生重大和关键性的影响. 20世纪中期,第二次世界大战后,50年代初中苏结盟,70年代初中美开始接近,构成这一时期政治格局的特点.  相似文献   

7.
世界各国的许多知名分析家认为中国将成为最强大的经济体和国家,这可能会在10-20年以后发生.也许这样的数字低估了中国,但不能忽略中国在发展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和障碍.中国在未来发展的风险还是很大的,但从最近而言,中国的经济不会出现质的危机.  相似文献   

8.
推动中美俄三边会谈,打造三方之间稳固平等的合作关系,是一个重要的议题.在讨论这一议题时,我们有必要首先观察一下现有的国际环境: 一、我们整个世界正变得越来越小,各国的经济技术水平在迅速提升,许多非国家的实体,市民社会应运而生,这为我们带来了机遇和挑战.  相似文献   

9.
一、俄罗斯和格鲁吉亚的军事冲突的所产生的影响是战略性的.这场冲突已经演变成为俄罗斯和美国之间的冲突,将给国际关系带来多方位的影响.俄格冲突可能有以下三个走向:  相似文献   

10.
中亚的利益取向和上海合作组织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亚各国独立以后越来越显示出自己独特的利益取向,这对上海合作组织自然会产生很大的影响. 我认为中亚国家独立18年的实践证明,中亚一体化进程没有很大的进展,缺乏内在的动力.  相似文献   

11.
探究东亚合作首先要区分东亚、东亚合作以及东亚与东亚合作所确指的行为体三个基本概念。东亚合作本质上是一种单一的经济合作进程,在安全合作领域存在严重的不足。其前景大致包括两种,一是既有框架下的东亚合作,二是继续泛化为亚洲合作。在东亚合作的视域下,中韩经济合作与安全合作不仅有利于发展中韩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也有助于东亚经济合作尤其是安全合作进程的推进。  相似文献   

12.
ABSTRACT

This article draws on the authoritarian promotion literature to assess contending pressures for democratization and authoritarianism in Central Asia. Domestic actors ultimately determine receptivity to democracy promotion, but external pressures for democratic transformation or authoritarian persistence exist in Central Asia. A brief overview of authoritarian trends in Central Asia is followed by the theoretical arguments for authoritarian persistence, with special attention to the civil society dimension in Kazakhstan, Kyrgyzstan and Tajikistan. Western programmes supporting liberal democracy and civil society have encountered resistance from authoritarian leaders in Central Asia, though the evidence for direct influence from authoritarian external actors is limited. A process of indirect authoritarian diffusion, in combination with the region’s illiberal societies and Western democracy promotion fatigue, undermines the development of civil society and makes authoritarian persistence in Central Asia likely.  相似文献   

13.
能源安全是当今世界的一个焦点问题.经济处于快速发展阶段的中国对能源的需求与日俱增,能源安全已经成为中国国家安全最主要的内容之一.目前中国把开展各种形式的国际合作作为解决能源安全问题的主要手段之一,其中与中亚国家的能源合作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中国与中亚国家的能源合作既有坚实的客观物质基础,也有与之相符的主观合作愿望,已经取得了较大的成果.从长期来看,这种合作并不仅仅是中国与中亚之间经济互利的需要,更有地缘政治利益上的考量和需要,对于未来中国的能源安全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2008年以来两岸关系逐步趋于缓和,中、美、日三国围绕台湾问题的博弈也正在向着有利于台海地区稳定的方向转换,但是美日"以台制华"的战略思维定势不会轻易改变。本文基于复杂性科学中的自组织理论,深入剖析历史上形成的美日台"同盟"关系以及当前面临的结构性困境,同时就如何在中美日关系三边架构中处理好台湾问题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5.
Afghanistan is often mentioned as a threat to the Central Asian states. Potential spillovers of violence, extremism, terrorism and dangers related to the drug trade are seen as significant security issues for the region. This article takes a different approach. Taking a performative view of statehood, we see state identities as socially constituted, partly by involvement in regional and global processes. From research on border management, the Northern Distribution Network, and various forms of bilateral cooperation between Afghanistan and the Central Asian states, we argue that Afghanistan has become an arena where the Central Asian states can participate. How the Central Asian states bordering on Afghanistan are treated as relevant participants, regardless of actual state capacity or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ir policies, serves to constitute and confirm their sovereignty and relevance to the international community, and ultimately their statehood. By emphasizing the important state effects of their performance, our perspective differs from accounts of Central Asian states as either ‘weak’ or ‘strong’, and the tendency to depict Central Asian engagement in regional initiatives as mere window-dressing.  相似文献   

16.
自独立以来,中亚国家的边界管理一直无法有效保障该地区安全,也未能起到促进该地区经济发展的作用.欧盟为保证在中亚的能源和安全利益,积极推广欧盟边界一体化管理经验,主要通过BOMCA(边界管理)和CADAP(毒品行动)两个援助项目予以实施.欧盟援助下的中亚边界合作已初具规模,其最终目的是将中亚国家边界与其东部邻国边界有机连接起来,再将东部邻国边界与欧盟边界有机连接起来,形成从欧盟到中亚统一而有效的边界管理体制.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中亚地缘政治结构出现重大变化,传统地缘关系被打破,新的地缘政治格局尚未完全形成.中国、俄罗斯由于自身实力的变化,以及各自在中亚目标存在异同,双方在中亚形成既融合又竞争的态势,而作为中俄在中亚共同的平台――上海合作组织,同样也面临着复杂的发展前景.随着时间的推移,不可确定因素的增加,中亚可能成为更复杂的"舞台".  相似文献   

18.
作者认为中亚地区格局不能使用"大博弈"的模式予以解读,复合的权力结构模式可能更具有解释力.具有传统影响力的俄罗斯、崛起的中国、强大的美国以及区内大国哈萨克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等一起构建了中亚地区复杂的地缘政治网络.中亚国家从国际政治行为客体到日益具备行为主体特征的身份转变,是形成这种地区格局的重要原因.就中国而言,以一种合作性的多边主义为原则,推动各方以中亚地区的和平、稳定、可持续发展为共同目标实行开放型的合作,营造和谐的中亚地区,是一个较好的战略选择.  相似文献   

19.
本文论述澜沧江—湄公河次区域水资源的开发既有利于中国与东南亚国家的合作安全,但又会引发利益冲突,这一问题的安全化有其必然性和必要性。安全化是各方利益相互博弈以达成妥协的过程,也是一种合作安全的社会建构过程。通过安全化,在横向关系上,澜沧江—湄公河次区域的国家彼此间展开利益的讨价还价而逐渐达成妥协与合作;在纵向关系上,社会群体和个人的权益得到国家的关注。但本文也同时指出,非传统安全问题如澜沧江—湄公河次区域的水资源开发争端最终走向去安全化也是一个必不可少的过程,它与安全化过程构成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  相似文献   

20.
中国、日本和东盟是决定东亚一体化发展前景的三种主要力量;它们之间关系的发展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决定和制约着未来东亚一体化的模式选择.本文试图运用国际政治理论中传统的战略三角关系分析方法,探讨中国-日本-东盟三角关系的四种可能结构,从而展望在不同的结构下东亚一体化可能出现的四种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