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一《诗经》,内分风、雅、颂三类。何谓风?风,就是老百姓口头创作的民谣,或称民歌,在古代的书面文字中也称诗。在中国的历史上,一些有作为的君臣,一些强盛的王朝,都非常重视收集民谣即采风,甚至还建立一种采风制度。国运长达800年的周朝,便是如此。《礼记》载:“天子五年一巡狩,命太师陈诗以观民风。”《国语》说:“天子听政,使公卿至列士大夫献诗……而后,王斟酌焉。”在《春秋》中,也有帝王“民间求诗”的记载。两周期间,由采风共收集到民谣三千余篇,《诗经》选入了一部分,其中主要的为十五国风。由此可见周朝收集民谣的规模和成就。汉…  相似文献   

2.
话说民谣     
改革15年来,中国的民谣不断,差不多每个阶段,都有民谣达到传诵全国的效果。其中相当一部分属于牢骚性质。然而平心而论,这场改革所造就的局面,是中国历史上罕见的,它还未成为历史,就已经使人感受到了历史份量。这样的篇章,难道该挨骂么? 改革以前,倒没有听见什么民谣,差点使人推论出:我们的人是喜欢端起糠菜欢呼的。如果碗里是肉,反而会放下筷子骂娘。  相似文献   

3.
海南是中国传统三大侨乡之一,海南人下南洋历史悠久。在长期侨乡与南洋社会的互动中,侨乡民众创造了许多与下南洋活动相关的民谣。对这些民谣的解读,有助于今天人们对过去那段历史的再认识。  相似文献   

4.
富川新民谣     
天地之间有杆秤, 那秤砣就是咱老百姓。 题记 中国有搜集民歌民谣的传统,历代有采诗之官。古人认为,民歌民谣可以“观风俗,知得失,自考正”。 阳新是革命老区,古称富川。为减轻农民负担,  相似文献   

5.
●他策划了代表摇滚乐最高水平的“临终关怀”和“中国—奥运之梦”演唱会。 ●他打响了中国’94民谣年的第一枪—“新民谣试听会”。 ●他用“辉煌’94”为中国签约三年作了小结。 ●他拔出插头,“不插电”大型演唱会再领风骚。  相似文献   

6.
当下民谣的意识形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刘晓春 《新东方》2002,(3):62-67
联系中国当下的文化情景,民谣所具有的狂欢精神应该是不可多得的民间文化亮点。尽管民谣具有民间文化不可避免的经验意味,不是对社会文化现象的深层思考,但是民谣对社会文化现象的直接、快捷的反映,对社会文化现象保持着清醒的批判意识,针砭时弊,始终采取独立民间姿态,准确地反映了一个时代的社会文化变迁,以及民间普遍的社会情绪。  相似文献   

7.
很早就听说这样一句民谣:“天下黄河富宁夏,宁夏首富在中卫。”说的是黄河流经宁夏,浇灌出良田沃野,富比江南。然而到了宁夏才知道。黄河仅仅只流经宁夏的中卫县、中宁县、青铜峡和银川等十分狭窄的地带,宁夏的大部分地区跟中国的西部一样干旱缺水。中国西部现有1300万人缺水.饮水困难,其中有300万人饮水极度  相似文献   

8.
葛巧玉 《前沿》2005,(12):228-230
民谣是我国民间广泛流传的一种重要的口头文学,历史久远,寓意深刻。当代民谣作为广大民众对现实生活的真实感受,既讴歌了改革开放以来的巨大成就,也鞭挞了各种不正之风。本文简要分析了民谣在表达民情、民意以及勤政等方面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正2017年12月18日,被称为"台湾民谣之父"的胡德夫在北京言几又书店举行《时光洄游》新书发布会,以歌手和作者双重身份,与观众畅聊岁月与民谣的故事。现场邀请到"野生作家"大冰和胡德夫一起探讨关于岁月与民谣的故事。活动由全国台联文宣部、北京长江新世纪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凤凰网文化等共同主办。不能引发思考的歌唱起来没意思著名央视记者白岩松在《幸福了  相似文献   

10.
民谣大观     
一个民族的心态、情绪,一种社会的现象、风气,往往可从流行的民谣中寻其踪迹。民谣即民问歌谣、谣谚,俗称"顺口溜",属老百性的一种口头创作文休。  相似文献   

11.
以二战为分水岭,日本战前的中国学研究在战后被日本学界视为战争的幕后推手而彻底抛弃,战后的研究是在批判东洋史研究的基础上重新开始的一门新学问。从源流来看,日本的当代中国学研究有东洋史和区域研究两个系列四个学派;从思考框架来看,存在回归传统、"中国就是中国"、普通的近代化、东亚型四种模式。与欧美国家相比,日本的中国学研究在中国的近现代历史和经济研究领域最为活跃,引领世界前沿。面对当前日本中国学研究停滞不前的状况,鉴于中国发展的实际,三元结构论、制度化、相对化可作为推进研究的新范式。  相似文献   

12.
“荒滩今朝披绿装,平川难寻污染厂。清清一池丹江水,一路欢歌到北方。”这首在淅川县寺湾镇群众中传唱的民谣,是对该镇人大主席团监督丹江水治理的生动写照。  相似文献   

13.
曾几何时“换车热”叠起 在改革开放初期,老百姓有这样一首民谣:“省长专员两头平(小轿车),团长县长帆布蓬(吉普车),乡长镇长一三○(双排座卡车),村长支书嘣、嘣、嘣(拖拉机)。”这首民谣逼真而又风趣的描述了当时不同级别的干部乘车的情况。那时,中国大地上还未出现今天这样像蟹群似的外国轿车,老百姓对领导干部乘车为工作奔忙是理解的。  相似文献   

14.
中国每一个传统节日,大至春节、端午、中秋,小至腊八、祭灶,都离不开吃。这是中国以农立国、以食为天,几千年沿袭相传的结果。我们中原地区描绘春节前如何准备过年的民谣,就足以说明食或吃的重要。民谣云:腊月二十三,打发老灶上了天;二十五,磨豆腐;二十六,蒸馒...  相似文献   

15.
袁哲 《求索》2010,(5):245-248
近代中国的法学留学经历了法学留学的初创、政策确立及理性发展三个阶段。法学留学的资金来源有官费和自费两种,留学去向有西洋法学留学和东洋法学留学。1874年自费赴西洋学习法律,是近代中国法学留学的开端。1899年赴东洋学习法政,是近代官费法学留学的开始。1900年至1905年,清政府确立了法学留学政策,再加上甲午战争的刺激,出现法学留学高潮,尤以东洋法学留学为主。1906年至民初,法学留学进入稳定发展阶段。从晚清至民国。总体而言,政府对法学留学采取限制性政策,但法学始终是留学的主流学科。法学留学生也是自费生多于官费生,东洋法学留学生多于西洋法学留学生。  相似文献   

16.
正在孟津县城关镇杨庄村,有这么两段民谣。一段唱的是:"点灯靠油,耕地靠牛,出行靠走,通信靠吼……"还有一段唱的是:"真扶贫扶真贫,亲人解困到农村;心连心情谊深,勤劳致富报党恩。"两段民谣,两种调,唱出杨庄村人不同的心气儿,也折射出这个小山村前后不同的样貌。好日子是啥样?梦也梦不到山峁相连,沟壑交错,满眼荒山土岭。杨庄村的15个生产组就"长"在那圪梁梁上。  相似文献   

17.
抗洪与抗日     
收看电视台举办的赈灾晚会,忽然由抗洪联想到抗日。60多年前日军侵略中国,“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工农兵学商,一齐来救亡。前方将士浴血死战,奋勇杀敌。后方老百姓“爹娘送儿上战场,妻子送郎打东洋”,演出了一幕幕感天地泣鬼神的威武活剧。冯玉祥将军为抗...  相似文献   

18.
我的南方家乡盛产五谷瓜果,也盛产民谣山歌,每次回去,既享口福也享眼福耳福。实现小康之后的家乡大地更是民谣遍野歌满坡,就像那金谷穗、银葡萄,一束束,一串串,尝不尽,尝不厌。家乡村口的瓷砖白墙上,两首民谣赫然入目:"百花不开不算春,百鸟不唱不算晨,百川不纳不算海,百姓富才算翻身。"手拿黄金莫喊铜,社会主义不是穷,国家富民政策好,催开小康花万丛。"几句朗朗上口的老百姓新谚语,使我猛然想起小平同志那平俗而又深邃的真理:"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发展才是硬道理"。而百姓民谣分明是合辙押韵的科学理论啊。让我们把镜头…  相似文献   

19.
雪兰 《传承》2008,(7):50-52
有一种语言现象在中国非常盛行。从古到今,许多人都能随口来上几句,它易于上口,悦耳响亮,好念好记,且幽默诙谐,生动形象。在古代,人们把它叫民谣,现在,更多的称之为"顺口溜"。  相似文献   

20.
《天津政协公报》2011,(10):37-38
<正>近两年来,庄则栋身患直肠癌,已经到了晚期。他的夫人佐佐木敦子一直陪伴在他的身边。如今已经75岁的庄则栋,曾经是中国第一个"三连冠"乒乓球世界冠军,立过奇功,他又曾是国家体委主任,在"文革"中犯有严重错误。回首往事,他曾经一度达到了荣誉的顶峰,官运亨通,在身陷囹圄之后,又与东洋女子佐佐木敦子演绎一场"穿越时空"的传奇婚恋。他们的结合,成为他一生中最宝贵的情感财富,同时也书写了中国体坛一段永恒的童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