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99 毫秒
1.
什么是自然主义小说如果说浪漫主义是古典主义的反动,那末现实主义就是浪漫主义的反动,而自然主义则是彻底的极端的更强调科学性的现实主义,或者说是左拉所倡导的文学领域里的遗传决定论。根据左拉的《实验小说》(1880),《戏剧中的自然主义》(1881)和《自然主义小说家》(1881)以及其他有关论著,自然主义小说的含义可归纳为:1)作家  相似文献   

2.
萨特对福楼拜以及其作品做过不少研究和评论,尤其在晚年完成了三大卷的《家庭的白痴》。他以自己的哲学概念和方法论对作家的生平进行考察,研究作家与作品之间的关系。然而,大部分评论都带有不容置辩的判断语气,将福楼拜塑造为被动且否定的作家。本文力图通过分析萨特与福楼拜在一些基本问题上的分歧,指出萨特批评的立足点和局限性。  相似文献   

3.
少年左拉曾是浪漫派,接触现实主义后开始转变,具体表现在:浪漫主义的观念真实被现实主义的客观真实所取代;浪漫主义的想象手法被现实主义的观察和分析所取代;浪漫主义的情感狂热被现实主义的客观冷静所取代。伴随这些变化,左拉产生了后来整合于自然主义的新思想(例如重视肉体自然、科学与文学的结合)。在接受现实主义的同时,左拉也发现了现实主义的问题:对客观真实的强调淡化了主体的作用;对自然的再现有局限性;对浪漫主义的抨击过于极端;对自身的文学史意义体认得不够;对个性问题有所忽略。因此,左拉认为现实主义已成为狭隘的代名词,应该以其他名义继续推进现实主义。  相似文献   

4.
辛苒 《法国研究》2013,(3):8-14
龚古尔兄弟是印象主义文学批评的先驱,他们对福楼拜的主观印象以及独特的文学观念使其长卷日记中对福楼拜作品存在轻视与误读,构成了极具个性化的批评文本。由于两兄弟与福楼拜有着长年的深挚友谊,这些轻视很难为外人所察,却在他们的日记中得到真实全面的表现。  相似文献   

5.
在评论法国文学时 ,有一有趣现象。说到现实主义 ,中国学生立刻想到巴尔扎克。在法国 ,现实主义的代表首推福楼拜 ,而巴尔扎克往往无宗无派。由此可见 ,因国情的不同 ,文化背景相异 ,人们对现实主义的理解常常各自为政 ,取舍偏重各异。为此 ,我们查阅了法、英、德、俄、中、日等国的常用字、辞典。对于作为文学流派的现实主义 ,法国《阿塞特小百科辞典》的定义是 :“不以艺术家或作家的主观为中心 ,如实反映世界 ,如实表现人”;英国《韦伯斯新大学词典》定义为 :“艺术和文学中对自然或客观现实的忠实 ,对其准确不加主观色彩的忠实反映”;德…  相似文献   

6.
卡夫卡的中国情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曾艳兵 《德国研究》2004,19(3):39-43
20世纪奥地利著名犹太作家卡夫卡特别钟情于中国文化,他说自己就是一个中国人,他的一生大致经历了想象中国、阅读中国、描绘中国和创作中国这一过程.本文论述了卡夫卡对中国文化情有独钟的理由和六点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7.
福楼拜其人如同福楼拜的文学作品在文学评论界一直存在着争议。他时而爱得猛烈,时而恨的痛彻;时而孤僻内向,时而游走于巴黎上层社交社会;时而崇尚情感的宣泄,时而执着于对现实的细致观察。在享受着资产阶级社会带给他的声誉的同时,他又憎恨着这个自己所属的阶级。他的一生都在与自己斗争,都在探寻真正的自我,这种自相矛盾的性格造就了他非同一般的人生轨迹。  相似文献   

8.
福楼拜在《情感教育》一书中描写了一个日夜沉浸在梦幻中的青年 :弗列得里克 ,给这类青年提供精神鸦片的是那些荒唐的浪漫爱情小说。本文用精神分析法分析这一现象 ,指出这种梦幻可能导致人生悲剧但又无法摧毁。  相似文献   

9.
福楼拜在<情感教育>一书中描写了一个日夜沉浸在梦幻中的青年弗列得里克,给这类青年提供精神鸦片的是那些荒唐的浪漫爱情小说.本文用精神分析法分析这一现象,指出这种梦幻可能导致人生悲剧但又无法摧毁.  相似文献   

10.
张放 《法国研究》2000,(1):44-52
纪念巴氏诞辰200周年是对作家及其作品再认识,并给《人间戏剧》正名的良机,也是澄清东西方对“现实主义”与“现实主义作家”不同理解的良机。我们应力戒机械反映论的困扰,正视西方文论的偏颇与成见,以确立我们自己的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11.
廖敏 《法国研究》2013,(4):83-88
米歇尔·图尼埃是法国当代作家,于1970年获得法国龚古尔文学奖,其作品笔触冷峻、哲思深远。笔者通过对作家的细致采访,和对作品中“花园”意象的深入分析,揭示了其文学作品及现实生活所蕴含的“田园倾向”和“花园情结”,体现了作家对于纯净自然的价值观和静谧安宁的幸福观的不懈追求,阐释了作家在宗教、哲学方面获得思想解放和灵魂升华的思想特点。最后,笔者谨以此文表达对作家的崇高敬意  相似文献   

12.
以国家干预为主要特征的法国文化政策一直被认为是与美国自由主义文化政策针锋相对的典型代表。而在解释为什么法国选择国家干预的文化政策时,学术界普遍认为这是法国为了抵御美国文化,保护法国文化的被动无奈的对策。这种说法实际上是在暗示:一个国家的文化政策取决于其文化的经济地位,会因文化经济实力的变化而变化。但事实表明,一个国家的文化政策通常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和连贯性。文化不同于一般的商品,一个国家所采取的文化政策从根本上反映着该国的民族文化。因此,只有把一国的文化政策放在其民族文化的大背景下进行考察,才能理解文化政策的深刻意义,从而得出正确的认识。  相似文献   

13.
陈蕊 《法国研究》2012,(2):7-12
作为法国的存在主义哲学家和代表作家,阿尔贝.力口缪在其戏剧作品《误会》(Le Malentendu,1944)中注入了对生存意义和死亡本质的思考。加缪的死亡观之形成,不仅与作家的个体经验和感悟有关,同时也反映了现代哲学思潮的影响以及西方文明“直面死亡”的传统。本文试对《误会》中的死亡主题加以探讨,从而进一步揭示加缪的存在主义哲学观——“荒诞”与“反抗”。  相似文献   

14.
一种视听格式塔:论梅洛-庞蒂的电影美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1945年,梅洛-庞蒂的基本哲学思想框架已经形成。在此背景下,他的思想开始向美学领域延伸。同年,他在法国高等电影学院的演讲《电影与新心理学》代表了他有关电影美学的基本思想,其特征可以概括为一种在格式塔心理学眼光审视下的电影美学。这篇演讲稿共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阐释格式塔心理学的一般思想及其在知觉现象中的应用。第二部分讨论电影的视听语言能够用格式塔心理学的原理来解释。第三部分将电影、格式塔心理学同"当代哲学"(即现象学)联系起来,认为三者面临和探讨共同的问题。他的电影美学思想影响了诸如戈达尔这样的法国新浪潮电影运动的代表人物对电影本质的理解。  相似文献   

15.
波德莱尔这三首“献给维克多·雨果”的诗均创作于1859年,是《恶之花》发表两年后的事。这一时期前后,是波德莱尔艺术创造力最为勃发的阶段。  相似文献   

16.
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勒克莱奇奥从家族史和各种文化履历中获取新的视野,捕捉新的灵感,他勇于创新,寻求新的叙事手法,扎根于后现代社会的精神虚无中,他的作品不懈地在人类学,生态学和人道主义领域进行无限的探索,他是后现代社会中的人文主义者。  相似文献   

17.
】作为荒诞派戏剧《于布王》的主角,于布的形象的荒谬可笑中蕴含着深层的含义,充分暴露出非理性的力量和与权力的结合造成的破坏性。福柯通过对于布王式的范畴的深入剖析,揭示了其历史性和现代的变化,认为这个范畴进入了现代的权力关系体系中,成为权力的一个隐蔽的侧面。尽管福柯对现代规训权力的有效性和合理性给予肯定,但他同样认为于布王式的范畴仍然隐蔽地存在于权力体系中,其破坏性仍然可能出现。  相似文献   

18.
林懿 《法国研究》2014,(1):55-60
玛格丽特·杜拉斯的作品之间往往存在明显的互文性,这一特点在《情人》(1984)与《中国北方的情人》(1991)中尤为突出。两部小说互为镜像,讲述相同一个故事也表现相同的关于爱欲的主题。然而在行文风貌上,这两部作品鲜见重复之处,而是自成一风,各自表现出爱欲主题的不同切面。《情人》重在时间维度的描写;《中国北方的情人》则长于空间维度的刻画。  相似文献   

19.
贾颉 《法国研究》2013,(4):77-82
传统文学理论重视作者和文本本身,而忽略了读者这个群体。接受美学则开始重视读者这个概念,开创了一个全新的文学审美维度。接受美学认为一部作品的价值更多地在于读者对文本的接受,同时提出一个重要的概念:期待视野。也正是由于这一观点的提出,长久以来被忽略的读者这一角色开始被理论家重视。本文尝试用接受美学理论分析旅法作家戴思杰的作品《巴尔扎克与小裁缝》这篇小说在中国和在法国的接受情况,接受差异,以及其差异产生的原因。  相似文献   

20.
唐果 《法国研究》2014,(3):57-61
在古典悲剧研究中,戏剧效果是一个重要的研究因素。基于所有的戏剧文本都是建立在观众的视觉感官上,光影交织的"戏剧效果"则是实现剧本到舞台转化的有效元素。此研究通过对中国古典悲剧《赵氏孤儿》(十三世纪,纪君祥著)和法国古典悲剧《中国孤儿》(十八世纪,伏尔泰著)中暴力场景的对比学习,展现"暴力"所带来的艺术效果,从而总结出中法古典悲剧中不同的美学观念.换而言之,此研究意在阐明中法古典悲剧中不同的礼仪规则,各自暴力的表现方式,以及观众在观剧过程中心理状态的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