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辛亥革命发生那年,鲁迅在家乡绍兴教书。虽然他此前没有参加革命组织如光复会、同盟会等,但他对这场革命是企盼、拥护的。绍兴光复前夕,他组织学生宣传革命,张贴告示,后来,他出现在绍兴府欢迎革命军的人群中。但是他很快失望于这场革命,以为只是换了招牌,社会的“内骨子是依旧的”。因为批评新政府,他失去了工作。幸运的是,经朋友推荐,他到民国临时政府教育部任职。  相似文献   

2.
他,中等身材,双眼皮,大眼睛,长脸形,宽眉头,两眼炯炯有神,若再穿上当年国民党军官官服,人们会呼之欲出:张治中!日前,笔者有幸采访了原国民党高级将领张治中的儿子张一纯。他和他父亲酷似的长相及其言谈举止,简直令人确信,张治中仍活在人间,仍在为国共合作而奔走。  张一纯,1932年12月14日生,现为北京市政协常委、副秘书长,兼任台、港、澳、侨联络委员会主任。与张一纯交谈,我们的话题不由自主地转到他的父亲张治中、重庆谈判和他与周恩来总理的私交。张一纯抚今追昔,感慨万千,谈了他和父亲张治中与周恩来、邓颖超之间…  相似文献   

3.
往事     
他不过是她的一个同事,见了面,浅浅地点个头,话都可以省略了不说。那天,她一个人坐在酒巴里,她等的那个男孩子没有来,并且,再也不会来。……这时,他来了,跟他的几个朋友。他看见她后,就坐在了她的身边。他给她要了一杯暖暖的玫瑰奶茶,换掉了她手里的啤酒,还给她要了一个大大的生日蛋糕。在这个陌生的城市里,没有人知道今天是她的生日。不过,他在公司的人事科工作,也许看过她的档案。她有些醉,微微的醉。抓住他的手,把脸埋在上面,泪水模糊了她的脸、他的掌。……很晚了,他送她回去,外面的雪很大,静静地扑到脸上。他把他…  相似文献   

4.
尼日利亚金门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胡介国,有着让常人非常好奇的身份——酋长,他是尼日利亚,也是非洲唯一的华人酋长。此外。他还是尼日利业总统顾问,主管尼日利亚中小企业发展,经他牵线搭桥落户尼国的中国企业已有上百家。在尼国,上至总统,下至州长、部长无一不是他的熟人或朋友。当地华人遇到困难时,都会求助于他。他成了尼国颇有影响的侨领。  相似文献   

5.
谁还会知道巴依科夫?谁还能谈起巴依科夫?难道他,一个老哈尔滨人,没有什么回忆的价值吗?不,正是在现在、当环境污染和环境破坏正悄悄而又快速地席卷全世界时。我们更应该怀念他的事业,他的生活和活动。尼古拉·阿波罗诺维奇·巴依科夫在哈尔滨生活和工作了35年。至今,日本国内仍认为他是个对生物界有特殊品味的作家。在当时、巴依科夫是一位学者、自然学家。也是一位自然界的忠实信徒。很遗憾,现在很少有人知道他了。 目前,关于巴依科夫的生平并不完整,所存的资料也仅零星见于各种回忆性的文献中。但是,在俄罗斯之外,对他生…  相似文献   

6.
鲁迅从小就受人冤枉,受流言蜚语的议论。他成了文化界的名人之后,也有很多人嫉恨他,一个有思想锋芒的人,一定是有人爱他、有人恨他。一个人如果大家都说他好,这个人你一定要警惕,他是有问题的人,一个正经人不可能所有人都说他好的,因为社会上的人的利益是不同的,怎么可能一个人警察也说你好,小偷也说你好呢?比如有的人辩论不过鲁迅,就想别的办法,说鲁迅是拿卢布的.什么叫拿卢布的呢?卢布是苏联的货币,苏俄的货币,说他拿卢布就是暗示他是共产党的人,他是苏联共产党派来的文化特务。所以这话是很阴险的,因为你的话接近于共产党嘛,你为共产党说话嘛,所以说很多人不采用正常的辩论途径、辩论方式,而是企图在肉体上给别人带来威胁,这就是文化界的小人、道德败坏的人,这也是一些小人常用的伎俩,就是用文章之外的办法来打击对手,说鲁迅是拿卢布的这个流言可以说持续了鲁迅的终生。鲁迅虽然是共产党的同路人,但是因为他看到共产党是被压迫者,共产党是在野党,而且不是合法的在野党,是站在被压迫人民一面说话的人,是被镇压的人,所以他是站在弱势群体一面,他才和共产党成为同路人。但是他自己并不是共产党。  相似文献   

7.
在日常生活中.大家更是冷漠,看客现象是鲁迅最心痛的一个现象,在很多作品里——小说里、杂文中,他都描写过,而鲁迅这种人他思想永远是超前的.不但一般的群众不能理解他,就是多数知识分子也很难赶上他,跟不上他思想的节奏。我们不能说真理永远掌握在少数人手里,但是我们起码可以说,真理首先掌握在少数人手里。在这个问题上多数人是落后的,我们可以举一些科学上的例子,比如说目心说、地心说,当人们都认为地球是宇宙的中心,太阳围着地球转的时候,  相似文献   

8.
遭遇爱情     
我有个朋友,做广告的,人不错,姓张。我们圈子里的哥们儿都喜欢叫他张三,因为他在性情上像一匹狼,而且感情生活挺狼狈的。这里说的狼狈不是说他个人生活不检点,对于一个昼伏夜出的广告人来说,他老是游离在爱与被爱、抛弃与被抛弃之间,十分可怜。张三可不认为自己可怜。在他眼里,那些离他而去的女子才可怜呢。我问他为什么?他说,离开我就是抛弃了幸福,不可怜才怪呢。说实话,张三的为人有点小市民色彩,对朋友很吝啬,对爱情却出奇的大方。他经常会遭遇爱情,并且有很多爱情遭遇。一天,我俩在酒吧里玩飞镖,他醉醺醺的,老扔不准…  相似文献   

9.
他,身材中等,貌不惊人。然而,他从事的事业,却牵动了白宫、牵动了中南海,乃至引起了世界的关注。人们称他为“民间友好使者”。他叫罗文正,美国中华团体工商联合会会长。白手起家到著名侨领罗文正出生于广东普宁一个普通农民的家庭。后经香港到了越南,1978年到美国。没有背景,就是他的背景。在美国这块充满诱惑与竞争的土地上,他和太太罗吴钱篮白手起家,凭着诚实和信誉,凭着广东人特有的精明干练、吃苦耐劳、从一点一滴的生意做起,经过近20年艰辛努力,终于成为一方富贾。他创办的洛杉矶国际贸易公司,成为中国名牌香烟“…  相似文献   

10.
瑞士洛桑大学的阿尔顿教授是著名的岩石学家,擅长野外地质。他在瑞士、意大利、法国交界的阿尔卑斯山中,奋斗了20多年。他曾去英国、美国、法国、意大利等许多国家考察、讲学,有着丰富的地质科研经验。阿尔顿教授应邀来华讲学,偕妻子尼古芙娜从广州人境,经桂林到成都,再去我们湖北省宜昌市,预定在宜昌逗留一星期。我前往重庆市去迎接阿尔顿教授。在一家大宾馆第一次与他见面时,他正在房间里学拉二胡,一边拉一边笑,他的妻子也在一旁笑。他是英国籍人,53岁,不显老。上身穿黄卡其布工作服,下身穿洗旧了的牛仔裤,脚上的旅游鞋看去…  相似文献   

11.
去冬应邀赴菲颁奖,专程拜访林翁,他因中风初愈坐在轮椅上,想不到他精神很好,仍很健谈。他本来还想飞厦门出席为他召开的研讨会,但在亲友的劝阻下,他只好托云鹤先生帮他带去几十本新著赠送与会者。这使我很感动,也很钦佩:一、他仍坚持半天工作;二、他很关心华文文运;三、他表示愿意捐赠珍藏近半个世纪的张大干的四幅画给国际儒商学会……一个80多岁患病在身的老翁竟然执着追求理想和事业,怎不叫入怦然心动。一往情深的忘年交女记得1987年11月,我应邀访菲讲学,走遍马尼拉、宿雾、碧瑶、恰朗和描戈律,所到之处,无人不提起林健民…  相似文献   

12.
阿炅 《海内与海外》2001,(5):51-53,72
一代文坛狂人李敖今年已经65岁了,但他宝刀不老,雄心仍在,在不久前推出的自传前言中,他谈起自己写自传的原因时说:“我自感身处乱世,却一生倨傲不逊、卓尔不群、六亲不信、豪放不羁、当仁不让、守正不阿、和而不同、抗志不屈、百折不挠、勇者不惧、玩世不恭、说一不二、无人不骂、无书不读、金刚不坏、精神不死,其立德立言,足以风世而为百世师,故欣然同意开写。”从这段话,可见其“狂”态毕露。有人说他是恃才傲物,才高于德;也有人对此说法不屑一顾,认为他德更高于才。但不管怎样,他一生叱咤风云,为文无数,树敌无数,情人无…  相似文献   

13.
傅煜是一位勤快执着而求实的青年画家,他的油画显示出才气与不凡。特别是在现实主义的写实绘画道路上,他明知此路有艰险、却不畏艰险,这在与他同龄的同行中是难能可贵而又不可多得的。先前,我看了他的人物写生甚是欣喜。  相似文献   

14.
“在这十丈风尘的京华,当这大好的春光里,一个T岛的青年,在恋他的故乡!在想他的爱人!他的故乡在千里之外,他常在更深夜静之后,对着月亮兴叹!他的爱人又不知在哪里,他常在寂寞无聊之时,诅咒那司爱的神!”  相似文献   

15.
1998年5月,我在柏林应邀出席筹组旅德青田同乡会的一次会议上,遇到了金岳祺先生。一见到这位个子不高、憨厚壮实的金先生,我骤然回忆起1989年在波恩同他初次见面的情景:他说他居住在接近东西德边界的哈尔茨山区,邀我有空前往作客。他还赠我两块青田石,嘱我和先生各刻一枚图章。一?八、九年匆匆而过。现在,金先生已在哈尔茨山区事业有成,并在德国侨界为许多人所熟悉。经营四个中餐馆在德国,著名诗人海涅的名店”。1987年金先生买下这家古色古香的德国小餐馆准备在这里创办第一家中餐馆的时候,他已经39岁,即将进入…  相似文献   

16.
当年红军中的一代名将、红一方面军(中央红军)红五军团军团长董振堂,于1937年1月20日在河西走廊壮烈牺牲后,至今已在中国人民解放军华北军区烈士陵园中沉寂了数十载。尽管他在陵园中是军职最高的烈士,尽管他的遗物望远镱、皮包、手枪仍然陈列在中国革命军事博物馆;尽管他生前担任过红五军团副总指挥兼13军军长、军团长、红五军军长(原红五军团与红四方面军33军合编后称红五军)、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执行委员、中央军委委员等要职.尽管他一生骁勇善战、屡创战功,但后来不少有关长征的书籍却几乎很少提及这位红军名将。他的战死、他的传奇经历也愈来愈给人以扑朔迷离之感。  相似文献   

17.
世界之美吸引无数人作环球旅游,不少人将此作为人生奋斗目标。对姚美良来说,论钱、论兴趣,他可以年年绕地球转几个圈,可惜他缺少凡人很多,唯独他没有的东西——时间。他的行止,最多是东南亚与台湾,像走马观灯一样,一年跑他个十回、八回是常事。美国、加拿大每年要去一、二次,一般是去视察业务,有时顺便去看看美国的侨领。而欧洲、澳洲是极难得去了。不过,他不去则已,一去冲天。他参与三次国际名人活动,使姚美良因致力于国际文化交流,促进东西方文明的融合,在国际舞台上获得巨大声誉。1991年在多伦多十八届世界名人大会上…  相似文献   

18.
说李雪健这个人特立独行,恐怕没人会相信。他留给人的印象不外乎朴实、谦和、稳重。看他把宋大成演绎得那么厚实,愣是让人“大成、大成”地叫了十几年。若说李雪健的角色特立独行,相信不会有人反对。因为眼下,在央视一套播出的大戏《台湾·1895》中,他饰演的李鸿章不再是一个标签化的人物。李雪健用角色说话的本事不能不令人佩服,因为刚刚不久,他在《美丽人生》中塑造的“伍德行”、在《高纬度战栗》中演绎的”劳爷”等角色,无不引起广大观众的好评和业界人士的称道。然而,在对他塑造的角色品头论足的热乎劲儿中,人们怎能不越来越清晰地看到这位艺术大家30年来孜孜以求的身影和他为此所付出的一路艰辛!  相似文献   

19.
10年前,他因病截肢。从那时起,他多次到医院求医,说自己的胳膊疼———是那条已经截去了的胳膊疼。接待他的医生总说,这是荒谬的,那段胳膊早已远离了他的身体,在他的肩部以下,只不过是空荡荡的袖管而已。但他坚持说,就是“那儿”在疼———原应该有胳膊存在的地方在疼。那段胳膊已经远离了他的身体,却依然在他身体之外疼着。永远地疼着。不知道现代医学怎样解释这个病例。也许,说这只不过是心理因素影响,是病人的唯心主义的错觉。而我知道,有这样的一种疼,在身体之外的疼痛。当初,那个人曾是你的骨中之骨、肉中之肉。两个人密…  相似文献   

20.
他是一个现代的梅林,引进关于时间和空间的新概念,永远不断地改变人类对宇宙和对自己的看法。他是相对论之父,并且以他那著名的公式E=MC2迎来了原子时代。但是他那赫赫声名从来没有损害他那纯朴的个性。他勇敢地大声疾呼,反对一切社会不公正的现象。在他的晚年,穿着一身肥大的衣衫,飘着一头牧羊犬似的蓬乱的银发,帮助孩子们做几何作业;仍然喜爱驶帆;用小提琴拉莫扎特的曲子;在纸上涂写打油诗。虽然他已死了将近半个世纪,却很少人不知道他的名字,很少人认不出他的面容。  他——爱因斯坦,1879年3月14日出生于德国,1955年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