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在词源学与法哲学的视域下,“本质”、“功能”与“目的”的概念各异,故刑罚理念视域下的刑罚本质、功能与目的的各自概念也并非一致。刑罚本质是指客观上带给犯罪人惩罚性痛苦的权利剥夺;刑罚功能即为国家制定、适用与执行刑罚对社会所直接产生的与预防犯罪相契合的积极的有利作用;刑罚目的即指预防犯罪。刑罚本质与刑罚功能都属于客观范畴内被认识的对象,刑罚目的则是观念性存在的主观愿望,属于主观范畴。但刑罚功能的顺利实现又离不开人的主观作用,且具有连接刑罚本质与刑罚目的的桥梁作用。  相似文献   

2.
刑罚人道主义及其相关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刑罚人道主义是刑罚学的重要原则之一 ,在刑罚的产生、执行、消灭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同时对犯罪论的许多问题也起着决定性的影响 ,西方许多法治国家已把人道主义作为刑法的基本原则之一。但人道主义的基本概念、刑罚人道主义对刑法学的决定意义在我国刑法学研究中并未获得一个清晰的认识。人道主义应当成为我国刑罚学的基本原则 ,并对人道主义、刑罚人道主义、刑罚人道主义与刑罚目的和死刑的存废等相关问题作了梳理研究  相似文献   

3.
非刑罚处罚措施是刑罚体系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是刑事责任实现的一种方式。作为实现刑事责任的替代形式,非刑罚处罚措施不仅能与刑罚相协调,而且与轻微犯罪行为所要求的轻度刑事责任相匹配,最重要的是它完全符合刑罚配置所要求的经济性。在当前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指导下,应当充分发挥其严密刑罚体系、恢复被害人法益等方面独特的作用,实现用刑谦抑、宽缓的要求。  相似文献   

4.
传统的刑罚目的理论正在面临着愈来愈多的挑战。刑罚目的可作如下划分,即:以刑罚作为刑法的下位概念为基础,在横向层次上.将刑罚目的划分为主要目的(惩罚犯罪)和次要目的(预防犯罪)两个层次,此为狭义的刑罚目的之理性建构;在纵向层次上.将刑罚目的划分为第一层次惩罚犯罪与预防犯罪(直接目的),——第二层次保护法益(根本目的)两个存在递进深入关系的层次,此为广义的刑罚目的之理性建构.  相似文献   

5.
刑罚轻缓化在理论上是具有正当性的,这一点可从刑罚的威慑理论、刑罚的效益理论、刑罚的功能理论以及刑罚的人道理论四个方面进行具体解读。  相似文献   

6.
论刑罚裁量的基本路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国内学者关于刑罚裁量路径素有争议。刑罚裁量应当按照"确定基本刑———确定量刑情节轻重———修正基本刑"的路径进行。基本刑的确定要在实证基础上合理确定;量刑情节轻重的确定可以考虑借鉴美国的量刑指南的做法进行,然后据此确定量刑情节的轻重;基本刑的修正要优先考虑责难的需要。  相似文献   

7.
对刑罚的选择,是人类社会理性而又无奈之举。随着社会的发展,刑罚理论也相继出现了报应主义、功利主义、并合主义。20世纪70年代,由于对现实的刑罚哲学和实践的不满,还出现了报应观念的重新复活。激烈而富于理性的争论给我们带来理论繁荣的同时,也从侧面体现了刑罚的多面性和复杂性。刑罚使包括犯罪人在内的普通民众更加冷酷无情;刑罚是用诚实人的钱为犯罪买单;刑罚干涉了社会生活的有序性及正常性;刑罚造成情感的创伤。  相似文献   

8.
刑罚目的是指国家立法机关制定刑罚、司法机关适用刑罚、行刑机关执行刑罚所希望达到的目的,它决定着刑罚制度的价值取向,也影响着国家刑罚制度的具体设计。作为一项刑罚执行制度,假释制度的设计与存在当然也受到刑罚目的的制约与影响。现代刑法理论已经相当广泛地把刑罚目的理论作为证明刑事司法制度合理性的基础。在关于刑罚目的的各种学说中,刑罚目的综合理论是合理的。正义性是社会制度和法律制度的基本属性,假释制度反映了刑罚的报应目的,蕴含着对刑罚正义的要求,完全具有正义性的根据。假释确切地表征了刑罚的特殊预防目的,是实现特殊预防的重要手段之一。假释的适用既要受到一般预防目的的制约,也有利于刑罚一般预防目的的实现。  相似文献   

9.
刑罚效益是国家动用刑罚自身成本即刑罚的制定、刑罚的强制力和刑罚的实际适用、执行所获得的对罪犯的应有的、惩罚的效果和迫使人们不去或不再犯罪的效果。刑罚效益受制于刑罚目的 ,确定刑罚效益必须以刑罚目的为依据 ,适用某种刑罚必须考虑能够在多大程度上实现刑罚目的。刑罚效益的实现是一个过程 ,体现在刑罚的创制、刑罚的适用和刑罚的执行三个阶段之中  相似文献   

10.
随着罪犯人权保护意识的强化,监狱监禁设施与条件的改善,监狱人民警察文明执法意识的不断提高,监狱工作取得长足发展。但实践中,刑罚执行方式单一,惩罚力度弱化,罪犯对刑罚惩罚痛苦的体验不足,直接影响改造效果。惩罚并不等同于惩罚主义,也不等同于过度的惩罚或酷刑,而是根据罪责刑相适应的原则,让罪犯深刻感受犯罪需要付出的代价和成本。处理好惩罚与改造的关系,规范惩罚强度,才能实现预防重新犯罪的刑罚执行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建国60年来,刑法学界关于贪污罪的研究成果颇为丰硕。从研究历程上看,贪污罪的研究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即从建国初期到1979年刑法典的颁布,从1979年刑法典的颁布到1997年刑法典的系统修订,自1997年刑法典系统修订并颁布实施至今。贪污罪理论研究的内容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贪污罪的概念界定,贪污罪的构成要件,贪污罪的共犯形态,贪污罪的停止形态,贪污罪的定罪量刑,贪污罪的立法完善等。贪污罪的理论研究对依法惩治贪污犯罪、促进贪污罪的立法完善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建国60年以来,我国刑法学界对强奸罪的研究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但在实质上对强奸罪展开研究则是从第二阶段开始的。对于这一在实践中具有典型性的犯罪,我国刑法学界对于其行为方式、奸淫幼女行为的认定、婚内强奸能否以犯罪论处等问题上展开了较为激烈的争论,并且研究借鉴了域外的立法、司法经验。在许多问题上,虽然观点仍未得到统一,但是,以往研究成果的积极意义是不容否认的,对于强奸罪的诸问题以及相关的刑法基础理论都进行了较好的梳理。  相似文献   

13.
抢劫罪理论研究六十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国60年来,刑法学界对于我国实践中常见多发的抢劫犯罪进行了卓有建树的研究。研究历程大致可以分为如下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新中国成立后至1979年刑法典颁布之前;第二阶段是自1979年刑法典的颁布至1997年刑法典的出台;第三阶段是1997年刑法典出台至今。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典型抢劫罪的基本犯形态的客观特征、典型抢劫罪的加重形态、“携带凶器抢夺”的认定、转化型抢劫的认定、“聚众打砸抢”以抢劫罪认定的理解、抢劫罪的对象、抢劫罪的既遂与未遂的区分、抢劫罪的刑罚配置等。这些研究,对于丰富抢劫罪的刑法理论、指导司法实践均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犯罪客体与犯罪对象理论研究六十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国60年来,我国刑法学界对犯罪客体与犯罪对象的理论研究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从全盘接受前苏联的理论,到展开本土性研究形成通说,再到目前的“百家争鸣”,我国关于犯罪客体与犯罪对象的研究逐步深入。关于犯罪客体与犯罪对象的构成要件地位、犯罪客体与犯罪对象的关系等问题,争论还颇为激烈。当然,在诸如犯罪客体与犯罪对象的分类、犯罪客体与犯罪对象的功能等问题上,理论界也取得了一定的共识。  相似文献   

15.
建国六十年来的保安处分制度研究涉及三个方面的内容,即保安处分的基本理论、保安处分的适用问题和当代中国的保安处分制度。基本理论的内容集中在保安处分的原则、保安处分与刑罚的关系、保安处分的适用(条件、宣告和执行)等问题上。其中,又以保安处分与刑罚关系的一元论与二元论之争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16.
新中国成立的60年是辉煌发展的60年,深刻总结这60年的发展历程,得到了如下宝贵经验: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为新中国的发展壮大提供科学理论指导、坚持和改善党的领导是新中国发展壮大的根本保证、相信人民依靠人民是新中国发展壮大的力量源泉、坚持人民民主专政是新中国发展壮大的政权保证、实行改革开放是新中国发展壮大的根本动力、不断提高综合国力是新中国发展壮大的实力基础、加强国防和军队建设是新中国发展壮大的坚强保证、努力推进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和全方位外交是新中国发展壮大的外部条件、社会和谐是新中国发展壮大的社会环境。  相似文献   

17.
在中国,死刑已有数千年的历史,死刑思想和死刑制度丰富而发达。然而,对于死刑问题的公开讨论,以及死刑制度的变革,从没有像近三十年尤其是近十年这样出现如此可喜的成果。盘点中国死刑三十年,可以清晰地看到中国改革、开放、民主、法治向前迈进的坚定步履。  相似文献   

18.
故意伤害罪理论研究六十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国六十年以来,我国刑法学界对故意伤害罪的研究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但对故意伤害罪研究的真正展开,是从第二个阶段开始的。在故意伤害罪的犯罪客体、犯罪客观方面、犯罪主观方面,与故意杀人罪的界限、既遂与未遂等问题上,论者们都有过不同的主张,在有的问题上至今还存在分歧,但成效还是显著的。在许多问题上,经过众人长期的不懈论争,观点逐渐趋于成熟,得到刑法学界的普遍认可而成为通说乃至共识。  相似文献   

19.
建国六十年来,我国刑法解释权配置体制的沿革经历了决议前阶段、1955年决议阶段和1981年决议阶段三大阶段。中国刑法学界对刑法立法与刑法解释的关系、刑法解释的对象、能否以刑法立法解释的形式修改刑法、是否应当维持刑法立法解释与刑法司法解释并存的刑法解释体制、如何合理地划分刑法立法解释权和刑法司法解释权的界限、地方司法机关的刑法司法解释权、刑法司法解释溯及力、刑法解释应当奉行的立场、扩大解释与类推解释的合理性、扩大解释的限度等问题展开了较为深入系统的探讨。刑法解释理论研究取得了不少成果,丰富和完善了中国刑法研究的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20.
长期以来,什叶派研究没有得到国内学术界足够的重视。伊朗伊斯兰革命后,学者们出版和发表了一些有关什叶派研究的译著、著作与论文。20世纪90年代以来,这方面的论著开始大量出现。2003年以来,什叶派成为中东研究中的热点。截至目前,在历史研究,什叶派支派、教义、教法和宗教制度研究以及政治角度的研究等方面,出现了大量成果。然而,总体而言,国内的什叶派研究还相对滞后,广度需要拓展,深度需要加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