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五十不算老     
五十岁下岗,但斗志昂扬;五十岁养猪,却成了养猪能手. 施召文1998年从乡企办清退回家,他没有跟儿子进城享清福,而是毅然回到大竹县高明乡洛阳村七组.他请人新修了25平方米砖石结构的猪圈,在农历二月初,买回仔猪12头.  相似文献   

2.
农一师一团二连的孟繁宾养猪已有10个年头,是一团自营经济养殖致富的标兵。1993年,二连面临减员,当了3年畜牧兽医的孟繁宾考虑再三后,主动提出了退岗。这一年,孟繁宾拿出了家中仅有的6000元积蓄,凭着在部队军地两用人才学校学到的养殖技术,开始筹备自己的养猪事业,开辟一条自营经济养殖的致富道路。1994年春,孟繁宾花了3500元在本地买回7头母猪,开始精心饲养。第二年,猪的头数已发展到30余头,这一年,他把卖猪的资金用于扩大再生  相似文献   

3.
今年47岁的冯文兰是农五师八十六团的一名养殖致富能手,七年来,她努力学习养殖知识,大胆运用新技术,靠多种养殖走上了致富路.目前,她的"文兰养殖场"年饲养黑白花奶牛23头,猪300余头,短期育肥羊已累计出售3000多只,兔子200多只,平均每年盈利8万元以上.近年,她多次被农五师、兵团授予巾帼科技致富带头人、兵团百佳养殖示范户等荣誉称号.2004年,荣获"兵团再就业先进个人".  相似文献   

4.
《新长征》2006,(8)
依靠科技发家致富姜永清,长春市绿园区城西镇兴隆村二社农民,2004年被省人事厅评为高级农技师。姜永清从1995年白手起家,发展到目前拥有温室面积1680平方米、大棚面积2668平方米。他采取间混套种生产方式,年销售收入达到31万元。1993年6月,姜永清到城西乡(后改镇)农科站购买了2两西兰花种子,在农科站的领导和技术人员的指导帮助下,姜永清购买了一些书籍边学边干,用科学的方法栽培了2.5亩西兰花,收入达8000余元。首战告捷,姜永清心里别提多高兴了。1994年,  相似文献   

5.
近日,农二师三十团表彰奖励了5名自营经济致富标兵,其中有3人是外来工。 目前,一线岗位外来工已占到全团农工总数的二分之一。外来工的大量涌入,不但带来了先进的养殖、种植技术,而且带动了该团自营经济的发展。该团十连外来工——致富标兵朱海,凭着在四川老家过硬的养猪经验,筹资12万元,建起了占地1200平方米的综合养殖场,同时在全团率先引进高床养猪新技术,仅仔猪成活率就提高了  相似文献   

6.
"养猪为过年,养鸡为买盐"这一传统说法,如今在巴中市巴州区酒店乡箭弓村再也找不到支持者了.要问这是为什么?群众都说,这得多谢村民李寿贤,是他致富不忘乡亲们,带领大家养猪齐致富.如今,全村及邻村已发展LY母猪150多头,种植黑麦草900多亩,涌现出了年出肥生猪10头以上的专业户225户、50头以上的大户43户,去年仅生猪一项全村农民人均增收950元.全村生猪改良面为100%,三元杂交面达49.6%,成为巴州区三元杂交改良重点繁育养殖基地,他本人也成为"科技致富带头人".  相似文献   

7.
今年年初,辽宁省阜新市委在全市农村开展了"三培养、双带头、争四户"(即把党员培养成致富能手、把致富能手培养成党员、把党员致富能手培养成村干部,党员带头致富、带头帮助群众共同致富,争当种植业大户、养殖  相似文献   

8.
"选择仔猪的断奶时间很重要,既可以提高仔猪的生长速度,也可以提高母猪的产仔率……"在高升乡新建村党员学习室里,远近闻名的致富能手陶茂成正在给村民传授科学养猪经验.  相似文献   

9.
1998年,张锦州抱着试试看的心情坐上了西去的列车,在农二师二十二团四连安了家。他大胆承包了30亩甜菜地,年终2000多元的净收入让他坚定了扎根兵团的信心。2003至2005年,他抓住团工会贴息贷款的好政策,开始发展自营经济。他给自己订了靠大田增收、靠养殖致富的多种经营目标。到年底时,收入达5.6万余元,他也因此被团工会评为致富能手、养殖状元、团先进工作者等荣誉称号。  相似文献   

10.
36岁的共产党员李荣华,从毕节师范学校毕业后,义无反顾回到家乡毕节市大银镇月亮山苗寨教书育人.期间,李荣华刻苦自学了养猪知识,成为全村养猪大户和致富能手.先富裕起来的李荣华并没有忘记自己的乡亲父老,在他的帮助和带领下,月亮山村民组的养殖开始初具规模,成为当地小有名气的养殖村民组.  相似文献   

11.
彭文秀,女,39岁,六师奇台农场中心连队农工,多次被师妇联授予巾帼科技致富能手荣誉称号。自农场出台养殖优惠政策,积极鼓励职工发展养殖业,中心连队充分利用师团两级畜牧贴息贷款,积极引导广大职工修建棚圈发展庭院养猪为主的自营经济。彭文秀利用贷款首  相似文献   

12.
农十四师妇联以“巾帼建功”活动为突破口,完善制度、培训、服务三大体系,把女职工增收致富奔小康作为工作重点,结合女职工求知、求新、求发展的迫切需要,创造了新的业绩,展示了新的风采。在“经济发展”中创佳绩农十四师妇联在引导妇女开展科技致富和“巾帼建功”活动中,重点选树不同行业“三学三比”典型,全师共培养树立“巾帼科技示范园区”8个,培育巾帼科技致富典型大户85户,庭院养殖女典型105个,选树表彰“三八红旗手”和“巾帼科技致富能手”56人。皮山农场庭院养殖大户帕坦努买提养畜110头只,年纯收入7万元,承包收入2.5万元,被团场誉…  相似文献   

13.
租来一所空房子,建好200平方米猪舍,买来80头仔猪,前进镇华山村57岁的老党员曾德安开始了他的养猪之路.  相似文献   

14.
正今年48岁的乔汉是十师一八二团十一连一名普通职工。自1999年开始单一种植食葵,之后发展种植、养殖和农机,短短十几年的光景,乔汉成了年收入百万元的致富能手。致富后的乔汉没有忘记周围的贫困职工,他通过传帮带使十一连10余户职工靠多元创收叩开了致富的大门。1999年4月,乔汉第一次承包连队的80亩土地,从那时起,为了尽快掌握食葵、打瓜作物技术措施,他每天总  相似文献   

15.
兵团农四师七十三团有一位远近闻名的养猪大户,他靠科学养猪,走上了养猪致富的道路。他就是当地有名的养猪致富典型、南岗水泥厂病退职工谢五顺。 1994年4月间,老谢经过仔细考察分析,在其外甥的积极协助下,利用10多万元贷款和借款动工兴建一个占地面积600多平米的砖混结构猪场。短短五年时间,猪场经营规模从小到大,一年一个台阶,到目前为止共建有母猪舍、产仔舍、仔猪保育舍、育肥舍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农四师七十一团一批复合型致富能人在生产中积极实施多项经营,增加了收入,为推动团场经济发展作出了贡献,已有120多人被兵团、师、团场授予“科技致富带头人”“青年岗位能手”等荣誉称号。 六连青年职工陈新,善于经营,每年租赁承包土地几百亩,还利用冬闲搞起了庭院养殖。通过科学管理种地,年年创高产。经过滚动发展,目前他已有牛羊近200头(只)。3年下来,小陈种地养畜两手  相似文献   

17.
蒲开绪在芳草湖园艺场搞庭院经济是出了名的多面手,他的庭院构建了养殖、种植、果树等多种致富渠道,庭院养猪二十多头,兴建塑料大棚1个,葡萄树十多棵。庭院经济年收入近一万元。 蒲开绪在发展养猪上小有规模,1995年他自筹资金5000元建起温室圈舍,养猪二十多头。他不断进行生猪的品  相似文献   

18.
正1000多平方米的猪舍,生猪存栏300头,凭着一股敢想敢干的闯劲,用坚持不懈的努力,写就了一段有声有色的致富传奇。她就是二师三十团远近闻名的养猪女状元何雪花。"2010年我听说养奶牛赚钱,便说服家人投入了15万元购买了奶牛。由于养奶牛成本大,资金周转时间长,对场地要求也比较高,再加上每天还需要骑车下单位卖牛奶,要想规模化养殖奶牛十分困难。"2012年,何雪花经多方探询信息、反复论证后,觉得养猪业前景不错,于是决定发展养猪业。此后,一有时间,她就搜集养猪信息,学习养猪技术。为了筹集养殖资金,  相似文献   

19.
李德任仁和区金江镇混撒拉村党支部书记14年,曾先后荣获全国劳动模范、省农村科技致富能手、市优秀共产党员等多项荣誉称号.他依靠科技,走出了一条以发展芒果产业为主的致富之路,被群众称为彝村致富的带头人.  相似文献   

20.
<正>近年来,为提高妇女的致富能力,农八师一三四团妇联实施了"巾帼致富带头人"工程,开展争做"科技媳妇"、"致富能手"活动,采取举办科技培训班、播放科技电教片、聘请致富能手现场传技等形式,对她们进行培训,邀请石河子大学教授、师市农业专家传授棉花、小麦、葡萄、西瓜、蔬菜、食用菌种植和牛、猪、羊、鸡养殖技术,组织农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