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孙颐 《当代思潮》2012,(7):27-31
一、我为什么要批判现行高考制度新中国的高考制度,开始于1952年,到今年刚好是一甲子。其问,因为“文革”,被强行中断十余年。我们曾经受益于高考制度的恢复。1977年,如果不是重启高考制度,我和许多同代人就难以迈进大学的校门,当然,改革开放所急需的各层次人才,也不会雨后春笋般出现在广袤的国土上。从情感上说,我不愿意批判它。长时间的思考之后,我不得不承认,30多年来,高考制度逐步僵化、异化,所造成的问题,早就超越了教育的边界,成为中国进一步改革发展的沉重包袱。  相似文献   

2.
《小康》2007,(1):8-9
Doria(美国王氏公司总裁助理) 大学教育是2006年中国社会的一大热点问题。长期以来高考制度都备受争议,如何改革高考制度使之更适于选拔和培养高素质而不是死读书的人才,是很多人关注的话题。2006年全国很多地方开展了高考改革.在这方面进行了一些很好的探索。  相似文献   

3.
<正>十八届三中全会掀起了中国社会和经济改革新的浪潮,其中对教育改革的力度是历次改革中最大的。高考制度改革和中考制度改革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共鸣,一是降低英语考试难度和分数;二是提升了语文作文和古文的比重。这一升一降,治歪抚正,关系重大,直接涉及学生中学教育内容的改革,从而追溯到小学教育内容的改革。小学教育内容看似简单,但对儿童今后的中学、大学及工作创业都具有重要的基础性作用。而且,中国  相似文献   

4.
中国高考制度是一个毁誉参半的制度,它在中国现代化过程中既功不可没,又弊病丛生。为此,学术界和社会上出现了恢复全国统考和彻底取消高考两种不同的主张。中国高考制度改革既要敢于坚持自己好的传统,又要勇于从根本上革除其沉疴痼疾。为此,我们提出全新的高考改革方案,包括三部分,即将现行高考改为国家高中学业水平测试;普通院校直接根据高中水平测试、高中平时成绩和综合表现进行自主招生;研究型大学和希望成为研究型大学的高校,可以在高中学业水平测试的基础上再进行选拔性考试。新高考方案力图适应中国高等教育大众化和考生人口大流动的时代要求,为中国教育现代化和社会全面现代化提供助推器。  相似文献   

5.
本文就体育成人教育的改革及发展 ,提出了要树立大学素质教育、创造教育、个性化教育的思想 ,更新教学内容 ,加快课程建设 ,改革传统的教学方法 ,以适应现代社会对高等体育人才的需求。  相似文献   

6.
学者圆桌     
《小康》2008,(3)
高考制度该改也能改一场理性、渐进的、实质性的教育体制改革,不仅必要,而且可能。就高考制度改革而言,它包括两个主要方面,即考试制度(考什么、怎么考)和招生制度。简而言之,在考试制度方面,首先是考试内容改革,从目前的知识水  相似文献   

7.
理工类高等院校承担着培养未来工程师的重任,人文素质教育是理工科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着专业教育的价值导向。要加强专业教育和人文素质教育的融合,就必须确立人文素质培养的基础地位、深入研究与实践高考制度改革、积极构建理工院校人文素质教育课程体系、建设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重视和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相似文献   

8.
中国高考制度改革的社会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中国现行统一高考制度不利于个体社会化,不利于高等教育的发展,不利于社会良性流动,不利于社会文化的多元传承,西方自主招生模式也将遭遇国情困局.高考制度设计应以人为出发点,为人的全面发展服务,为高等专业教育选拔有专业培养潜质的人才.现行高考制度忽略专业潜质的因素,过分强调公共课考试,不利于真正有专业潜质人才的选拔.笔者构想实行"分专业高考制度",在完善高中毕业会考制度的基础上,将高考的公共科目取消,实行分专业出题考试,能够满足绝大多数学生的专业兴趣发展,能够使绝大多数学生的专业潜质得以释放.  相似文献   

9.
动作     
教育部:酝酿高考改革研究多次考试方案2006年12月24日,21世纪教育论坛——“高考制度改革的实践与探索”举行。中国教育学会常务副会长谈松华提出,要改变高考一次统考的现状,把高考变为多次考试。希望中学能把高中三年每学期的期末考试变成全省统考,  相似文献   

10.
大学素质教育的内涵及实现途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学阶段素质教育的核心在于创新 ,在于培养符合面向 2 1世纪创新人才的现实需要。它涉及到当前教育思想、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方法、教材编写和内容创新等教育体系上的改革。改革过去专业过细 ,学科相互割裂 ,文理科较少相互联系 ,造成沉重知识结构不合理的现状。从教材、教学内容方法和教学手段上加快更新的步伐 ,真正使大学素质教育成为学生自主学习 ,独立思考 ,激发创新活力的教育  相似文献   

11.
一年一度高考日,几多欢喜几多愁。 媒体上对高考话题的报道,似乎很难有新颖的角度。几年来高考制度改革的声浪一波高过一波,各地小打小敲的改革措施虽然也卷起些许浪花,但中国的高考制度依然如一艘巨轮乘风破浪,前行无阻。  相似文献   

12.
《小康》2017,(21)
正中断11年的高考曾经阻断了无数青年的梦想。等到这一天,尘封已久的大学校门将重新打开,"漫卷诗书喜欲狂"的激情背后是人们对自己、对这个国家重新燃起的希望。1977年8月5日,第三次复出的邓小平在亲自主持召开的科学与教育工作座谈会上,当场表态:"十六字方针必须推倒。恢复统一高考从今年开始。"一锤定音。自1952年实行的高考制度又重新成为国家选拔人才的一把尺子。此前,自1966年废除高考至1977年恢  相似文献   

13.
教育固然需要“不拘一格选人才”,但是在教育资源相对匮乏的今天,实现教育公平更为重要。我们需要制度上的创新,也需要大刀阔斧的改革,但最重要的是要确保教育公平。  相似文献   

14.
如何实现高等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充分实现和发挥高考的选拔和教育功能,是深化高考制度改革的一个重要课题。透过农村学生高考弃考现象,研究发现公平是教育的内在价值诉求,是高考弃考应对之策。  相似文献   

15.
一、我为什么要批判现行高考制度新中国的高考制度,开始于1952年,到今年刚好是一甲子。其间,因为"文革",被强行中断十余年。我们曾经受益于高考制度的恢复。1977年,如果不是重启高考制度,  相似文献   

16.
德育教育的重点是培养责任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强调对青年进行责任教育,是高校在新形势下培养品德高尚的合格人才、提升整体文化素质所必须采取的重要举措之一。责任是道德的应有之义,责任教育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也是发达国家道德教育的重点。加强高校责任教育,首先要增强大学教育“泽被人类”的使命感,营造大学校园责任教育文化氛围,其次要调整高校责任教育思路,创建与社会发展和谐一致的责任教育理论,再次要通过开展实践性活动,改革课堂教学.加强法制瓣亩筹徐径.榛索括合青任瓣育的具体方法.  相似文献   

17.
<正>大学是干什么的?不同人有不同理解。曾经在几十年中,我们的教育方针是:教育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在具体实施上,有不同理解。有的当政者提出要培养"奋发有为的驯服工具",即要把成批大学生培养成"为我所用"的人才;有的则提议要培养"听话、出活"的人才;还有的把大学定位为"红色工程师的摇篮"。至于教师和学生则又有不同理解,有的教师为了生存需要发表论文,把研究生当作生产论文的劳力;有的学生把自己当  相似文献   

18.
从思想政治理论课上开展的调查发现,当代青年学生对目前的大学教育、社会道德、爱情、未来前途充满迷茫。导致迷茫的原因主要是当前大学定位的模糊、道德教育的落后和形式主义的校园文化活动、青年学生的孤独和空虚、理想信念的缺失等因素。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改革大学教育方式,必须关心、关注和爱护青年学生。  相似文献   

19.
李雅莉 《人民论坛》2011,(11):238-240
从思想政治理论课上开展的调查发现,当代青年学生对目前的大学教育、社会道德、爱情、未来前途充满迷茫。导致迷茫的原因主要是当前大学定位的模糊、道德教育的落后和形式主义的校园文化活动、青年学生的孤独和空虚、理想信念的缺失等因素。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改革大学教育方式,必须关心、关注和爱护青年学生。  相似文献   

20.
教育强国、人才强国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一项根本战略,但正是在这个问题上我们出现了严重的偏颇.目前我国就业市场已出现技术断层,"硕士易求技师难招,,的报道不时见诸报端.之所以出现这种状况一是观念陈旧;二是教育结构不合理;三是有关各界对市场需求的反应太慢.要树立全面的人才观念;要加大人力开发力度,加强职业技术培训;要加大投入,改革技能教育运作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