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冷战的终结,打破了东北亚维持了半个多世纪的两极均势格局,东北亚进入了关、俄、中、日合作与竞争的新时代。美、俄、中、日以地缘政治为视角,采取均势制衡理论,以确保自己在东北亚地区的主导地位。关、俄、中、目的均势战略博弈加剧了东北亚地区的安全困境,但在一定程度上也保证了东北亚地区脆弱的和平。  相似文献   

2.
苏联解体后,美国成为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美苏对峙的两极结构不复存在。学术界对于冷战后国际政治结构的判定存在着分歧。本文试图从阐述肯尼思·沃尔兹(K enneth N.W altz)的结构现实主义理论入手,再以结构现实主义为理论基础,对冷战后的国际政治结构作出判定。一、结构现实  相似文献   

3.
美国战区导弹防御计划与冷战后国际安全张业亮美国导弹防御计划是冷战结束后,针对核、生、化武器和弹道导弹扩散的新情况,从军事安全角度提出的反弹道导弹系统,是“反扩散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美导弹防御计划的提出,反映了美在如何应付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扩散方面已逐...  相似文献   

4.
冷战后国际政治形势的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冷战后国际政治形势的特点河北师范学院刘中民伴随世纪末国际政治格局的转变,国际政治体系正处在重构与改组之中。冷战时潜伏的诸多因素以难以遏制之势跃上国际政治舞台,使国际政治呈现出许多不同于冷战时期的新特征。探析冷战后影响国际政治的新因素和新特点,无疑是正...  相似文献   

5.
一般认为,国际安全机制是"关于特定国际安全领域,为达成某一共同的安全目标而建立的,容许国家相信其他国家将予以回报,而在它的行为上保持克制的那些原则、规则和标准.  相似文献   

6.
美国对外关系委员会1993年出版了安全问题专家约瑟夫·罗姆著作《对国家安全的重新界定》,现将书中《经济安全》一章摘介如下: 冷战的结束降低了军事力量在国际事务中的作用,经济力量的作用明显增加,经济竞争成为国际事务的焦点。这种竞争并不是所谓双方共同分享市场的“世界商务”,而是利益尖锐对立的争夺。在这场竞争中,可用资本代替了武器弹药,市场渗透代替了驻军和军事基地,经济规则也起着以前军事防线的作用。新的世界秩序不能保证实现竞争与合作的完  相似文献   

7.
冷战后以色列的安全战略●王泽胜冷战后,由于中东地区安全形势的变化,以色列面临着许多安全上的新问题。种种迹象表明,为适应世界形势和中东地区安全格局的新变化,以色列对它的国家战略进行了大幅度调整,其安全战略已从冷战时期的扩张领土、抢夺资源求安全转到通过和...  相似文献   

8.
冷战后, 世界经济全球化和国际政治的民主化引发世界格局的深刻变动, 信息化更 使得国际矛盾以更加尖锐的形式表现出来, 对国际人道法带来一系列的挑战。特别是9·11事件之 后, 恐怖袭击、不对称战争、新式武器、雇佣军现象、域外拘留等现象对国际人道法构成极大的挑战。 与此同时, 国际政治的新现实也为国际人道法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动力和机遇。作为促进国际人道 法发展和完善的主要力量, 红十字国际委员会采取一系列的措施应对新的挑战。国际人道法必将 更加成熟和完善, 为人类带来更大的福音  相似文献   

9.
冷战后国际政治中的文化冲突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冷战后 ,国际政治中的文化冲突呈现许多新特点 ,无论是在表现形式和方式、产生途径、影响与作用还是在解决方式上都出现了新的变化。这不仅与文化自身的原因相关 ,而且也受冷战后国际政治新情况的影响 ,而国家利益内涵和结构的变化是其变动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10.
北极国际合作由来已久。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特别是冷战结束后,北极地区的国际合作日益增多。北极地区内的国际合作发展较快,分别在政府、地方、原住民团体三个层面同时展开。全球性的北极国际合作则还未有实质性的开始,只是在地方层面有些论坛,以及国际非政府组织对北极问题的关注和介入。鉴于北极问题的复杂性及其超越北极地区的影响和意义,全球性的北极国际合作问题应该得到我们的关注和重视。  相似文献   

11.
中国与冷战后国际体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冷战后国际体系基本是美国主导的一超独霸体系,同时也呈现欧盟、日本、俄罗斯等多强与之并存的格局。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综合国力得到很大提高,受到世人关注。面对冷战后国际体系的调整,中国如何定位,在外交理念和外交政策上应做出哪些调整与选择,这是本文要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东北亚是世界上几个主要大国的利益交汇地,又曾经是冷战的前沿阵地,因此,各大国之间关系的变化、地缘政治与地缘经济环境的变迁、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和世界的多极化趋势,都将对东北亚地区国际秩序的重构产生重大影响.东北亚国际秩序的重构必将是一个长期、复杂的过程.从冷战后东北亚地区各大国的利益博弈来看,未来东北亚地区新国际秩序必将建立在平衡各方力量、兼顾各国利益、建立约束机制和实现地区经济一体化的基础之上.  相似文献   

13.
国际不扩散机制是指国际社会为防止武器(尤其是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扩散,从政治安排和技术控制两方面采取的多边、双边或单边行动,主要形式有:国际条约、控制出口的国际组织、政府间非正式协议和谅解、有关国家的国内立法。建立国际不扩散机制的努力从核武器出现后就...  相似文献   

14.
一、日本综合安全概念的演变 大多数国家的安全战略都是围绕着增强军事力量来制定的,而日本的综合安全战略是以宪法第九条为基准,以经济安全为中心而制定的,形成“专守防卫”。日本制定独特的国家安全战略,有其客观原因。日本国土面积狭小,人口稠密,资源贫乏,这使得日本不仅易于受到外来的军事攻击,而且经济命脉——能源、食品和市场也无法掌握在自己手中。因此,日本在宪法第九条和美日安保条约的背景下,确立了多边合作的战略,以确保军事和经济安全。  相似文献   

15.
冷战后中国的对外安全战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冷战后中国的对外安全战略中国对外政策研究中心阎学通冷战后中国综合国力的迅速增长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与此同时国外政治家们因各种不同原因开始考虑起一个相同的问题,即中国强大后会采取对外扩张的政策吗?自1992年起"中国威胁"论成了国外中国问题研究的一种重...  相似文献   

16.
进入后冷战时代,我们所处的这个世界是一个什么样的状况呢?美国一位政治学教授这样描述道:"世界就象一辆汽车,其驾驶员(全球经济)并未完全控制发动机,他本身也失去控制,汽车上的孩子(人民)想踩汽车的制动器或油门,而成人(国家)是提心吊胆的乘客。乘客们联合一致不可能足以使汽车健全沿公路行驶,但还没有更好的解  相似文献   

17.
冷战后中国的对外安全战略中国对外政策研究中心阎学通冷战后中国综合国力的迅速增长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与此同时国外政治家们因各种不同原因开始考虑起一个相同的问题,即中国强大后会采取对外扩张的政策吗?自1992年起"中国威胁"论成了国外中国问题研究的一种重...  相似文献   

18.
潘忠岐 《国际观察》2006,22(1):25-32
冷战结束之后,美国思想界掀起了一场关于美国未来国家大战略的理论辩论.对于冷战后美国大战略的利益与目标、威胁与挑战、手段与途径等问题,不同学派根据各自对国际政治现实的理解提出了纷繁复杂的理论模式.关于大战略的辩论在很大程度上也就是关于国际关系理论的辩论,因此,本文从现实主义与自由主义、孤立主义与国际主义、单边主义与多边主义三个主要视角对各种大战略模式及其论证思路进行了比较分析和逻辑疏理.  相似文献   

19.
冷战后主要国际政治思潮及其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坚持冷战思维的新保守主义,突出反共意识,强调“历史终结论”、“共产主义失败论”和“道德政治论”,鼓吹“单极稳定”和“霸权领导”;提倡西方价值观为特色的新自由主义,挑战传统现实主义,强调“文明冲突论”、“人权高于主权”,并按西方价值观建立国际制度与规则;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鼓吹第三条道路等是冷战后国际政治思潮出现的3种新动向。作者对此从国际关系构架学理以及实践上进行了服人的剖析。  相似文献   

20.
破碎地带仍然是深入认识当前国际武装冲突乃至全球安全局势的一个重要视角。冷战结束以来,国际武装冲突比较集中地发生在所谓破碎地带的地理空间,历史积怨造成"冲突-破碎化"的恶性循环,经济贫困和国内政权衰弱为冲突滋生蔓延提供了必要条件,国际政治的深层矛盾则成为冷战后破碎地带冲突加剧的驱动力量。国际政治内在逻辑的发展作用于破碎地带,并使主要集中于破碎地区的武装冲突充分反映出时代条件的特定变化;而破碎地带安全局势的演变,反过来也推动着国际政治尤其是地缘政治的深化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