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城市群经济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标志。阐述了城市群经济的效应及其效应影响下县域融入城市群经济的路径选择,通过对章丘在省会城市群经济圈的产业竞争力的比较分析,提出了将章丘打造为先进制造业中心、现代物流中心、文化休闲中心的策略。  相似文献   

2.
发展先进制造业对郑州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具有重大意义,有利于郑州在城市和区域经济发展中占领未来产业制高点,带动郑州现代生产性服务业等高端产业发展,增强郑州经济的辐射力和带动力。近年来,郑州先进制造业发展较快,但与先进地区相比,仍然存在一定的差距。郑州通过立足自身产业基础和比较优势,促进两化深度融合,发展现代生产性服务业,优化产业空间布局,进一步完善配套体系等一系列措施,加快发展郑州先进制造业,推进郑州国家中心城市建设。  相似文献   

3.
总部经济通过将企业的总部机构同生产基地相分离,实现了资源的合理配置,并避免了中心城市产业置换后形成空心化。通过总部经济,可以促进区域制造业的发展,也将带动中心城市知识型服务业的发展,从而优化中心城市的产业结构。  相似文献   

4.
城市经济区作为统筹城市和区域发展的地域,其范围的界定对于区域经济的空间组织具有重要意义。文章首先从福建省社会经济发展的背景出发,提出了基于城市经济区的福建省区域经济的空间组织思路。然后,通过对福建省区域经济差异的分析,选取14个中心城市,运用零售引力模型,计算出了各个中心城市的吸引范围,并根据城市经济区划的原则把福建省划分为8个城市经济区。最后,从区内和区外两个方面出发,依据多增长极战略和点轴发展理论对福建省区域经济的空间构架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5.
推动区域产业协同发展是落实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重要着力点.郑州提升产业辐射带动力,既是加快构建郑州经济发展新格局、适应区域经济发展新趋势的内在要求和现实需要,也是郑州作为区域中心城市和建设中的国家中心城市迈入新阶段的应有之义.通过推动郑州产业升级,提升自身产业能级;探索区域产业协同发展新模式,培育区域品牌新优势;增强郑州...  相似文献   

6.
根据专家预测,未来15-20年,区域将成为我国产业技术的主要支撑,成为整合各种资源促进发展的主战场.而中心城市在区域经济中的主导作用日益增强,中心城市和城市群将成为我国知识和技术创新中心、先进制造中心,成为带动区域发展的火车头.  相似文献   

7.
区域性中心城市是经济区域中的经济发达、功能完善、能够渗透和带动周边地区经济发展的行政社会组织和经济组织的统一体。区域性中心城市在经济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对周边地区具有较强的凝聚能力、整合能力、吸引能力、辐射能力和综合服务能力。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厦门经济社会事业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为推进构建区域性中心城市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在区域性经济发展环境中有着一定的优势。因此,构筑区域性中心城市既是厦门抓住机遇、乘势而上、利用平台、乘势而进的必然选择,也是厦门在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的大局中增创领先优势,发挥先行领跑和龙头带动作用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8.
新型工业化是“区域经济跨越发展”和“基本实现工业化”的有机结合,具有重大战略意义.文章以重庆市区域中心城市涪陵区为例,研究了新型工业化与区域经济增长的关系,分析了涪陵区经济增长与工业化现状,提出了打造产业集群,构建优势现代产业体系;优化产业布局,加快工业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加强技术研究,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加强循环经济发展,建设“美丽涪陵”等方面对策思考.  相似文献   

9.
城市是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它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而不断的升级。在城市的发展和演变的进程中,创意带来了新的经济增长点,正成为一个城市谋求新发展的首要选择。文化创意产业正成为各个国家和地区颠覆传统的经济发展模式,创新经济运行机制、优化产业结构、提升区域竞争力、扩大就业、引导现代生活方式、增加社会财富、推动生产力发展的战略性选择。文化创意产业一方面可以有效的突破传统产业的发展瓶颈,促进城市主体产业的转型升级;另一方面,文化创意产业对构建城市文化品牌、提升城市文化软实力和竞争力上具有着重要的战略意义,甚至直接影响着城市的未来。  相似文献   

10.
产业集群对推动区域经济发展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东营市是一个后起的资源型城市,经过多年发展,已经具备了产业集群发展的基础和条件。东营市在今后发展中要立足本地优势,根据产业集群的规律特点,积极发展集群产业,提升区域经济竞争力,推进黄蓝经济区建设。  相似文献   

11.
陕西关中地处内陆地区,城市经济实体是发展这一区域经济的首选实体。而在城市带动作用的发挥上,尽快形成集群经济体系是关键环节。要加快以西安为中心的关中经济带建设,发挥中心城市生产力的辐射带动作用,使关中地区尽快崛起,带动陕南、陕北,以实现陕西经济的跨越式发展。关中经济带发展集群经济体系,须重点培育关中城市间的产业分工,加快西安—咸阳经济一体化步伐,提升关中二阶地区生产力水平,实施政府推动战略。  相似文献   

12.
李莉 《理论前沿》2009,(4):40-42
西部矿产资源丰富,许多城市都是通过对资源的开发利用、发展重化工业为主导产业,并由此带动城市其他产业的发展而建设起来的。城市发展中以重能耗高污染的产业为主导,长期的经济发展过程使生态环境遭到较大破坏,产业结构与生态环境不协调,严重影响和制约着当地的经济发展。为了实现能源型工业城市向社会、经济又好又快方向持续发展,必须进行区域产业调整,使之与区域的生态环境相协调。本文通过对典型案例点六盘水的调查分析,寻求西部能源型工业城市未来发展中产业与生态协调互利之路。  相似文献   

13.
港口经济,作为经济发展中的一种地域形态,是以港口为中心,以港口城市和临近区域为载体,以一定的海陆腹地为依托,以港口的相关产业为支撑,以综合运输体系为动脉的特色经济模式。港口经济是对外开放的门户,对腹地的经济发展和区域经济发展可以发挥强大的辐射作用,并已经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在分析了珠海这个具有独特地理位置的港口城市的现状之后,对珠海的港口经济提出切实可行的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14.
高质量发展既是对当前经济发展阶段变化和现在所处关口做出的一个重大判断,也为今后经济发展指明方向、提出任务。经济高质量发展离不开产业高质量发展,乐山的产业发展具有良好的基础和独特的资源禀赋,要建设全省区域中心城市,争创全省经济副中心,必须构建与高质量发展相匹配的现代产业体系。为此,乐山要全力提质增效,打造乐山新型工业体系;坚持旅游主导,建设世界重要旅游目的地;抓好融合互补,促进旅游与三次产业融合发展;加速提档升级,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  相似文献   

15.
城区的综合竞争力直接取决于城区功能的完善,而经济实力是城区功能的集中体现,因此,培养整个城区的综合竞争力,培育城区经济增长极,在于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位.本文力图通过阐述城区如何完善为城市消费、主导产业、现代化建设等服务功能及为城市发展的保障功能,对如何充分调整区域分工格局,显化城区功能,增强区域经济的整体实力,进一步巩固城区在城市经济中的中心和枢纽地位,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在区域经济一体化中发挥厦门中心城市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福建提出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发展战略 ,是在区域经济竞争中面对边缘化的危机 ,力图通过更大范围地促进资源要素的流通、集聚和有效配置 ,推动福建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厦门发挥好中心城市作用 ,离不开周边地区的经济一体化支撑。首先应该大力推进厦门———漳州经济一体化进程 ;其次重新打造闽南三角区金字招牌 ,通过产业布局规划合作、交通对接、资源整合等使厦泉漳城市联盟产生实效 ;再次是以三角区为基础密切闽西南经济协作。发挥中心城市作用 ,还需要厦门自身做大做强做特 ,包括建立体制支撑 ,发展私营经济 ,壮大高新技术产业集群 ,构建闽南服务业中心  相似文献   

17.
总部经济是以中心城市为核心的区域经济,是经济全球化的产物,其高端经济特性和加速城市经济转型、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独特功能对国内城市具有极其巨大的诱惑力,越来越多的城市将总部经济确定为城市发展的重要战略。本文阐述了总部经济在区域经济中的作用,分析了合肥市发展总部经济的条件,提出了合肥发展总部经济的总体思路、布局构想、发展策略和战略安排,并从转变政府职能、聚集战略资源、建设总部基地、营造文化环境等方面提出了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18.
张春香 《理论前沿》2002,(22):33-35
"城市是经济、政治和人民的精神生活的中心,是前进的主要动力."其优势、资源整合的力度、深度和广度,直接关系城市经济发展的速度.要实现区域经济快速发展,必须把城市作为一个资源聚合体,按照市场规律,坚持以人为主体,以产业为基础,以环境为支撑,将经营意识、经营机制和经营方式等运用到经济发展的各个领域,对城市潜在资本进行集聚、重组和经营,实现资源效益的最大化、最优化.  相似文献   

19.
港口经济与青岛城市互动发展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港口经济是在一定区域范围内,由港航、临港工业、商贸、旅游等相关产业有机组合而成的一种区域经济。港口经济是产业集群,港口经济是关联产业,港口经济是开放经济。青岛港口与城市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青岛发展的总体定位是“大气魄、特色强、高品位、精运作的风格化国际城市”。  相似文献   

20.
大学城建设使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双赢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大学城的建设推动高等教育大发展的同时 ,带动区域经济的联动发展 ;大学城的建设影响中心城市的发展定位和产业发展 ,大学城所产生的集聚、幅射、互动效应 ,对区域经济、文化、社会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