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山屯 《瞭望》1986,(47)
一九八四年六月二十四日,一位老年妇女举步缓慢地走进了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人民来访接待室,请求邓小平同志题字。 老人是谁?为什么指名要小平同志题字,题什么字?接待室的同志热情地接待了这位老年妇女。 老人叫吴浦月,她的兄长就是我国当代著名的历史学家、前民盟中央副主  相似文献   

2.
每天早晨,人们会看见一位蹒跚的老人准时出现在罗马市郊的欧洲脑研究所,下午,她的身影又会出现在市中心的非洲妇女教育基金会。你肯定想不到,这位老  相似文献   

3.
感于街头小事北京理纳日前听人感慨一件街头小事,说有位妇女晕车反应严重,服晕车药又找不到水,只好向街头小店的老太太求助,老大大倒是给了她小半杯水,却且是向她收了一毛钱。时隔一两天,也是在街头笔者却亲睹了另一番情景:一位衣着脏旧、拄着拐杖提着塑料袋的老人...  相似文献   

4.
亚的斯亚贝巴专电 非洲统一组织第23届首脑会议于7月27日至30日在埃塞俄比亚首都亚的斯亚贝巴的非洲大厦举行。21位非洲国家元首、4位副总统、3位政府总理出席了这届会议。会议的主要议题是讨论南部非洲形势,落实复兴非洲的经济计划,以及调解乍得和利比亚的边境纠纷。 会议前夕,莫桑比克的土匪武装在南非种族主义政权的怂恿和支持下袭击了莫桑比克南部的一个城镇,杀死了400名妇女、儿童和老人。这一野  相似文献   

5.
享受     
徐新 《党政论坛》2009,(8):26-26
美国有一位80多岁的老人,花费了17年的时间,缝制了一床拼花棉被。这床棉被在美国的民间艺术展中,引起观赏者极大兴趣。有一位记者采访老人时问:“用17年缝制一床棉被,你不觉得辛苦、寂寞吗?”老人回答说:“不,一点也不。这17年我每天都感到快乐和满足。用17年缝制一床棉被对我来说不是受苦,而是一种享受。”  相似文献   

6.
唐山两位农民托表兄在北京郊区某县的一个乡畜牧良种场,花9000多元买了50只“小尾寒羊”。喂养了几个月后,死了好多只,剩下的也是病病歪歪。经有关专家检查,发现这批“小尾寒羊”实际上是不适宜在北方生长的“湖羊”。买家以买了假冒产品状告卖家。有位乡长见了告状者说:“有能耐你告吧,在咱地盘上休想告赢……”之后,此案查处果然是一波三折。从这里,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目前各地普遍存在着地方和部门保护主义。  相似文献   

7.
《民主》2017,(7)
<正>近日,某网官方微博发了一段视频:一位老人在高铁上嗑瓜子,将瓜子皮扔在地上,被保洁员劝阻后,当场起身,将瓜子扔向几乎整节车厢。网友纷纷站出来指责,请大家文明乘坐高铁,不乱扔垃圾。保洁员劝阻在高铁上乱扔瓜子皮的老人,是出于维护公共秩序、倡导文明乘车的需要。孰料这位老人非但不听劝,反而耍赖撒泼,"将瓜子扔向几乎整节车厢",不由让人唏嘘。  相似文献   

8.
波澜 《侨园》2014,(6):18-19
失明大嫂谢恩 2011年8月的一天,北京细雨霏霏。—位身着军装、精神矍铄的六甸老人坐在出租车上,发现有些不对劲儿,就问司机:"小伙子,我们去同仁医院看病,你这是要把我们往哪拉呀?""嘿嘿,我不就是为多挣两块钱吗。现在社会上哪有好人,你们当领导的也不能保证不蒙人嘛!"出租车司机本想绕道,被孙茂芳老人识破后还找歪理强辩。  相似文献   

9.
两种登山观     
正一位美国旅行家在印度旅行,恰好赶上印度人去圣山朝圣的日子。只见有数千人沿着陡峭的山路向山顶攀登,蔚为壮观。旅行家平时很注意锻炼,自认为身体非常好,于是决定加入其中,体验一下。没想到,20分钟后,旅行家就变得气喘吁吁,迈不动步子了。而那些抱着孩子的妇女、拄拐杖的老人呢,全都一个个轻松  相似文献   

10.
今年3月23日,美国五角大楼。 美国国防部长切尼,在自己的办公室里会见了5位中国老人。切尼表示:谨代表美国政府,对中国公民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不顾个人安危,营救美国飞行员的行动表示感谢; 当日下午,布什总统的特别助理帕尔在白宫会见了5位老人,谈话的主要内容,仍然是“感谢”; 稍后,美国参议院共和党领袖多尔先生出席了专为五位老人举行的记者招待会;美国明尼苏达州的  相似文献   

11.
杨得文  周春丽 《学理论》2008,(3):I0004-I0004
哈尔滨市第一社会福利辽是隶属于市民政局的社会福利事业单位,主要收养哈尔滨市区“三无”老人及部分自费生活、处理和欠自理老人,负责为老人医疗、康复等服务的专门养老机构。全院占地面积3.9万平方米,共收养500余位老人,其中“三老”老人86人。  相似文献   

12.
“我们是新中国的老人,我们有革命精神,白头聚首其乐融融,学习锻炼,永葆青春。青松晚节,老骥壮心。献身四化,再上征程。”这是长沙老人大学的学生们唱的校歌。在老年大学生课堂里,有一位白发苍苍、瘦高个子的老人,身穿灰白衣服,戴着老花眼镜,正在聚精会神地听课。他,名叫龚复新,是位红军老战士、离休老干部,今年六十四岁,离休前为湖南省农科院党委副书记。  相似文献   

13.
义务为弱势群体演出 当人民的生活从温饱进入小康后,对精神文化的需要日趋强烈.家住辽宁辽中县辽中镇的居民张君兰,就曾饱尝"文化饥渴". 1994年初,不甘寂寞的张君兰,找来七位亲属及邻居成立了文艺队.排练完,就在自家的院子里演,扭秧歌、跳舞、唱歌,完全是自娱自乐.尽管演出内容很简单,但每场演出锣鼓阵阵,热热闹闹,吸引了许多人前来观看. 这一敲一打、 扭一唱,可急坏了因行动不便不能前来观看的老人们.一天,一位妇女来到张君兰家恳求:"我父亲每天听到你们的锣鼓声,急得都不吃饭,可他患脑血栓,又不能出来,今天特派我来跟你们商量一下,看看能不能到我家院子演一场."张君兰与大家一商量,觉得这事儿既快乐自己,又快乐别人,何乐而不为呢,就去演了一场.感动得老人含着热泪说 "姑娘,你们这一演,我心里老亮堂啦,谢谢啊!"  相似文献   

14.
深秋。和暖的阳光照进南京鼓楼医院一间向阳的病房。病房里躺着一位杰出的中国女性——著名教育家、九十三岁的吴贻芳博士。 这位在中国教育事业,特别是妇女高等教育的园地里辛勤耕耘几十年的老人,眼下只能借助药物和医疗器械来支撑自己生命的大厦,但晚秋的阳光还是给她带来了希望和欣慰。 她睁开眼睛依恋地看着日日夜夜为她治病并照料她生活起居的人们,看着床头那束充满生机的鲜花……啊,是什么声音,从走廊的尽头传来,越来  相似文献   

15.
中伤结恶果     
李翊 《党政论坛》2010,(2):49-49
一位妇女经常说她的邻居是个贼,最后她的邻居,一位小伙子被逮捕了。几天之后,警察发现小伙子是无辜的,就释放了他。之后,小伙子起诉了那位妇女。  相似文献   

16.
《瞭望》1998,(33)
世纪老人寄语巴金、苏步青、萧克、钟敬文四位年逾九旬的老人,是人们敬仰的文学家、科学家、军事家。他们几乎与二十世纪同龄。在世纪交替之际,应本刊之请,四位世纪老人特意题辞、撰文,向《t望》的读者,也向全世界国人民送来了对新世纪的憧憬。久历沙场的老将军萧克...  相似文献   

17.
谷营乡俭庄村,是豫东兰考县一个内涝频繁的小村。四万多口人,星星点点地散居在黄河滩区。由于没有排水河道,每到夏季,村里一片汪洋。双目失明的张新国老人就住在这里。每当这个时节,一位肤色黝黑的中年男子,就会“吱呀”一声推开他的房门。不用说话,老人就从趟水而来的脚步声判定这是县民政局局长田良责来了。老田整天就这样在乡亲的炕边、村头和田间办公。在群众最需要帮助的时候出现在他们面前,把党和政府的温暖带给他们。他跑遍全县400多个行政村,走访数千救济户。每到一个村,就连妇女娃娃都认识他。哪家的房子漏了?哪户面罐…  相似文献   

18.
张君明 《民主》2009,(3):55-55
一位乡下老伯进城走亲戚,看到城市老人在社区老年人活动中心打牌、下棋、喝茶聊天、看报纸,很是羡慕地说话,城里的老人真幸福,我们乡下的老人除了看看电视,就再没有活动的内容了。  相似文献   

19.
值此“三八”妇女节之际,本期发表了三位妇女的自述。这三位女性在各自的岗位上为社会作出了令人敬佩的成绩。同时她们在自己的家庭中又是令她们的丈夫和子女尊敬的妻子和母亲。通过这三位妇女,我们可以看到中国妇女勤劳坚毅、积极向上的风貌。  相似文献   

20.
李俭 《瞭望》2003,(49)
说起公民杨立荣,有人称他为“告状大王”,有人把他叫做“杨大胆”,还有人笑他是“瞎折腾”、“太荒唐”,甚至有人竟说他“无事生非”、“神经不正常”。褒贬不一,众说纷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