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是一种社会危害性极强的犯罪。如何减少和预防黑社会犯罪,各国和地区都在作不懈努力。中国内地与香港法律关于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的立法模式、黑社会组织的界定、罪名的种类及行为方式的规定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将两地的刑事立法进行比较和研究有助于中国内地和香港地区在求同存异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相关立法,共同打击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  相似文献   

2.
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的经济行为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的危害性极大,为了更好地打击此类犯罪必须深入地研究其经济行为方面的特征,才能有效地开展同黑社会性质犯罪的斗争.  相似文献   

3.
对黑社会性质犯罪界定的一些认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97年修订的《刑法》根据当时社会上已经出现的一些黑社会性质组织的犯罪活动,在“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罪”一章中增加了“组织、领导、参加黑社会性质组织罪”。近年来,我国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呈现上升趋势,这一罪名的增加,为司法实践中打击该类犯罪活动提供了强有力的法律武器,基本实现了立法者的目的。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黑社会性质组织的犯罪活动也有了新的变化,我们有必要对《刑法》中关于该罪的相关规定作进一步的研究,科学地界定黑社会性质犯罪,以便有力地打击犯罪,维护社会治安。  相似文献   

4.
《学理论》2013,(35)
黑社会性质组织自其产生以来,以组织严密、规模庞大、手段残忍、目的明确等特征为社会所憎恶,其存在严重威胁到我国的社会稳定与经济发展,而对黑社会性质组织的定性研究一直是理论界和实务界所关注的热点,因此,科学界定黑社会性质组织是正确处理"涉黑"案件的前提和关键。通过阐述黑社会性质组织的概念和特征,对与其相关概念、罪名的区别,进一步对其进行科学界定,以更好地解决"涉黑"问题。这对于准确把握黑社会性质组织,打击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维护我国的社会稳定,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新中国成立后,大陆的黑社会势力即被清除干净。亿万人民得以在和平宁静的环境中生活。然而新时期以来,几乎绝迹的黑社会现象却沉渣泛起,黑社会性质的犯罪先是在特区,继而在沿海地区,甚至在内地某些地区开始滋生并蔓延起来。所谓“黑社会性质犯罪”,即带有黑社会特点的犯罪活动,也可称为准黑社会犯罪。这种犯罪常常表现为有一定规模、有一定组织,并与某些公职人员发生联系。如哈尔滨乔四(宋承佳)等5个具黑社会特征的犯罪集团在1987年一1989年期间,作案达130多起都未受到惩罚,其重要的原因是,有近百名国家公职人员为之利用效力。…  相似文献   

6.
黑社会性质组织是1997年修订的刑法新创制的法律名词,认定某犯罪集团是不是黑社会性质组织,最关键的是看其是否完全具备“在一定区域或者行业范围内以暴力、威胁、滋扰等手段,大肆进行敲诈勒索、欺行霸市、聚众斗殴、寻衅滋事、故意伤害等违法犯罪活动,严重破坏经济、社会生活秩序”这一属性特征。黑社会性质组织已具备了黑社会组织犯罪的基本特征,从本质来看,应该属于黑社会组织范畴。黑社会性质组织是高级的有组织犯罪集团,从渊源和属性上看,我国黑社会性质组织主要是由既相区别又有联系的流氓恶势力和帮会组织构成。  相似文献   

7.
众所周知,国际上将黑社会犯罪视为一种最为严重的有组织犯罪形式。目前,我国存在不存在黑社会犯罪?对此有两种不同看法:一种认为现在还仅只是带有黑社会性质的犯罪组织,与当代国外、境外的那种黑手党类型的黑社会组织相比较,差的还很远呢;一种认为国外、境外的那种庞大的高度组织化的黑社会组织,只是一个相对概念,并不能做为界定黑社会组织的绝对标准,事实上我国已经存在黑社会犯罪。笔者赞同我国已经存在黑社会犯罪的观点,因  相似文献   

8.
在我国当今虽然没有真正意义上的黑社会犯罪,但模仿黑社会组织拉帮结派、带黑社会性质的犯罪已经存在,这是不争的事实.对付黑社会的犯罪,应该把防范放在为主的地位.要通过完善经济体制,加强经济管理;加强基层政权建设,清除政治腐败;加强法制建设;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加强治安控制;开展国际间的联合预防等措施预防黑社会性质的犯罪发生,防止其发展演变成典型的黑社会犯罪.  相似文献   

9.
带有黑社会性质的有组织犯罪,近年来已成为十分突出的刑事犯罪之一。带有黑社会性质的有组织犯罪的社会危害巨大,不但严重危害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而且已经在破坏市场经济秩序,直接威胁着基层政权,腐蚀着干部队伍。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委员、中央政法委书记罗干多次强调,要严厉打击各种刑事犯罪活动,特别是像杀人、抢劫、绑架等严重暴力犯罪、有组织犯罪、毒品犯罪和涉枪涉爆犯罪更要严厉打击;对那些横行乡里、为非作歹的恶势力,要及时铲除,决不手软。要在当地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创造良好的社会治安…  相似文献   

10.
《瞭望》2005,(47)
从官方的表述来看,我国政府始终没有明确表示中国有真正意义上的黑社会组织,而是承认存在“带有黑社会性质的有组织犯罪”。原因何在? 专家指出,人们目前对现今中国究竟是否存在真正意义上的“黑社会”意见并不一致。一是从犯罪问题的角度看。有的犯罪问题研究专家认为,黑社会性质犯罪是有组织犯罪的高级形态。当前中国所谓的“黑社会”只不过是极为恶劣的暴力刑事犯罪。有的专家则认为当前警方打击的黑恶势力就是“黑社会组织”,只不过与国外标准意义上的黑社会相比还处于低级形态。二是从社会学的角度看。有的社会学  相似文献   

11.
遏制腐败一道必须跨越的关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腐败分子以破坏公平、公正和效率为代价,千方百计谋取非法利益,严重损害了党和政府的形象,削弱了党和政府的治理能力和权威,降低了部分群众接受管理的自觉性,也使得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中无组织、无纪律现象日益增加。腐败正成为当今中国最严重的社会问题当前腐败蔓延的五大特点 从有关调查和纪检监察机关近年来查办的案件情况看,消极腐败现象在以相当严重的态势蔓延。 具体地说,当前腐败蔓延有五个方面的特点: 一是案件数量迅速增加,涉案金额越来越大。据统计,从1993年起,全国纪检监察机关查办的案件和查处人数,以年均9…  相似文献   

12.
我国现行刑法规定了有关黑社会性质组织的犯罪,其存在诸多不足,理应给予完善。从刑事实体法角度而言,应增加有关黑社会组织的犯罪,增设财产刑,把单位纳入黑社会犯罪的主体;从刑事程序法角度而言,应加强对证人保护,证据收集的手段应该扩大,应与其他国家签订赃款分割协议。  相似文献   

13.
全国“打黑除恶”专项斗争自2000年12月11日起,已经开展一年半了,在此期间,各地相继查获了一大批横行城乡、欺行霸市、无恶不作的黑社会性质组织和恶势力团伙。对一些比较典型的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案件的分析显示,黑恶犯罪对当前社会经济生活的侵害触目惊心。  相似文献   

14.
洗钱是对违法所得及其收益予以隐瞒和掩饰,使其在形式上合法化的行为。腐败与洗钱有着密切的联系,腐败催生洗钱,洗钱保护腐败,二者具有极强的共生性。反腐败洗钱可以斩断贪腐与洗钱之间的联系,消解腐败分子的犯罪冲动。为此,需要在全面掌握腐败洗钱犯罪的产生缘由和重大危害的基础上,针对不断变化的腐败洗钱方式,应从完善立法、加强监管、加大合作力度等方面予以规制。  相似文献   

15.
商业贿赂犯罪的动态特征与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近年来,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不断发展,发生在商品流通和服务行业等领域的商业贿赂行为并未得到切实有效地根治,作为一种具有动态意义的新型经济犯罪活动,其触角逐步伸入其他行业和领域,并呈现出一系列新的特点和发展态势。其动态变化特征主要有:犯罪形式多样,犯罪手段隐蔽,侦查难度加大;行业特点明显,发案部门集中,窝案串案突出;案件数目上升,涉案金额加大,大要案比例高;职务犯罪突出,主体特征明显,顶风作案严重。其发展趋势表现为:犯罪领域扩展,防控精度下降;作案手法翻新,查处难度加大;组织程度提高,期货特征明显;社会影响恶劣,危害程度加剧。各地应根据本地商贿犯罪现实情形与发展态势,建立健全惩防商贿犯罪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16.
2001年底,广西北海市中级人民法院一审认定北海“西头帮”犯罪团伙不属于“具有黑社会性质的犯罪组织”。公诉机关为此提出抗诉。这不但在广西引起强烈反响,还引发了一场在司法实践中如何认定“黑社会性质犯罪组织”的争议。而一审宣判后司法机关及相关执法部门相继挖出的“保护伞”,使得这一案件变得更加复杂。  相似文献   

17.
帅政 《瞭望》2004,(20)
由于打击犯罪的专业队伍中有人涉黑、护黑,致使一个雏形的黑势力在短短的几年中迅速质变成一个成型的黑社会性质犯罪组织。  相似文献   

18.
于滨 《瞭望》2003,(26)
中国打黑除恶大揭底 黑恶犯罪是国家长治久安的心腹大患。在中央的统一部署下,全国公安机关近两年开展“打黑除恶”专项斗争,扫除黑社会性质犯罪组织600余个,挖出“保护伞”近千人……  相似文献   

19.
《廉政文化研究》2010,(1):91-91
从最高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所反映的腐败犯罪易发多发行业、部门和部位分布发展演变过程来看,可以总结出如下几条带有规律性的特点来:一是那些暴利行业或地下产业或领域往往是腐败犯罪易发多发领域;二是专项改革的早期阶段,由于改革措施不配套、腐败防范措施不到位,腐败的机会大量存在,这些专项改革所指涉的领域往往成为腐败犯罪易发多发领域;三是直接管理人财物或掌握审批权、人事权、执法权、司法权、采购权等自由处置权或自由裁量权的实权岗位、  相似文献   

20.
施平 《瞭望》2001,(17)
一场以整顿社会治安为内容的严打斗争正在开展,矛头所向,主要是打击那些严重危害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犯罪活动:如危害极大的有组织犯罪,带黑社会性质的团伙犯罪和流氓恶势力;爆炸、杀人、抢劫、绑架等严重暴力犯罪;盗窃、贩毒、聚赌等多发性犯罪活动等等。人民群众对于治安状况的不善,早有抱怨,近几年犯罪活动的猖獗,更使治安问题不仅是一个重大的社会问题,而且成为一个重大的政治问题,应当引起全党和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经济建设是中心,是最大的政治。为什么说治安也是重大的政治问题呢?不错,在整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