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司法和谐是在当今司法面临着为构建和谐社会这一宏伟目标提供服务和保障的背景之下提出的。而现阶段,司法工作面临的最大问题是审判本身存在着一些不和谐的地方,审判体制内与体制外的矛盾依然比较突出。在这种状态下,审判工作面对的又是社会转型时期涌现出的各种新矛盾、新问题,法院所承担的化解矛盾、促进社会和谐的任务越来越重。本文阐述了司法和谐的内涵、构建司法和谐的必要性以及对构建和谐司法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2.
张震 《中国司法》2003,(5):34-35
司法壁垒学的研究对象与学科特点 考察司法壁垒学的研究对象,我们不能仅仅把眼光放在具体的作为法律制度和司法体制形式存在的“看得见”的司法壁垒,而应该及于司法体制内部各部门之间以及与之相关的体制外各部门之间关系上的司法壁垒,并及于以观念、文化传统、信仰等人文形式存在于法律职业队伍中的司法壁垒,以及司法  相似文献   

3.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争发展,对综合档案资源的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对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换过程中出现的"体制外"档案资源进行了考证,探讨了"体制外"档案资源的概念边界、产生的原因及开发的价值,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开发建设"体制外"档案资源的具体方法和措施.  相似文献   

4.
正2013年11月12日,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了进一步深化司法体制改革、推进司法公开的决定。2013年11月25日孟建柱在《人民日报》发表了《深化司法体制改革》一文,对如何深化司法体制改革提出了具体设想,其中明确提出要深化司法公开工作。为进一步深化司法体制改革,本文对检务公开的概念和意义、北京检务公开工作的现状、存在问  相似文献   

5.
金桦 《法制与社会》2010,(7):112-113
司法公正是当前我国司法改革所追求的基本价值目标,也是实现社会公正的重要制度保障。但从社会实际来看,我国司法公正的实现爱制于传统文化、体制、素质和权力监督等多方面因素,依然面临诸多的障碍和困难。因此,本文将从立法、司法、守法及相互制约等多个角度探讨实现我国司法公正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6.
艾展刚 《法制与社会》2013,(31):116-117
刑事案件的私了从形态上分,可以分为司法体制内的私了和司法体制外私了.司法体制外的私了分为合法私了与非法私了.而本应被追诉的刑事案件当事人选择私了就是所谓非法私了.随着中国社会发生的巨大的变迁,非法私了的社会现象也愈演愈烈.历史文化传统和现实因素是非法私了现象存在和发展的根基,危害巨大,必须通过多种手段和方法才可以避渐使其走向消亡.  相似文献   

7.
王公义 《中国司法》2012,(11):37-43
所谓司法体制,国际上通行有广义司法体制和狭义司法体制之分。狭义的司法体制仅指法院体制,广义的司法体制则包括审判体制、检察体制、侦查体制、裁判执行体制和为保障司法机关正常运营的司法行政体制及其相互关系。本文采广义司法体制的概念,并参照中国现行的司法体制进行分类,以便于中国人理解并便于与国外和我国台湾地区进行比较。一、审判体制在此广义司法体制语境下,审判体制即法院体制。一般来说,国外的法院体制比较简单,有的简单到就是法院的审判体系。而中国的法院体制比较复杂,除了审判体制外,还包括许多司法行政体制。  相似文献   

8.
网络公共领域的兴起导致公共政策合法性供给的"广场化",一切公权力的运行都必须面临公众的监督、评判和检验,当体制内反腐的动力不足或公信力流失时,"体制外"的网络反腐就会火爆登场。然而,网络反腐是一柄"双刃剑",它在推动反腐进程的同时也存在偶然性与迸发性、反腐旗号下的多重动机和目的、理性与非理性的错杂交织和随机性的非程式化路径等问题。这些问题的出现与当下社会转型和体制改革密切相关,并可能导致一定的风险。对此,应以制度反腐替代"运动式"反腐,建立官民对接、开放参与的反腐制度和机制,提升网络公众的理性精神和参与能力,强化司法在反腐格局中的地位和作用,把网络反腐纳入法治轨道。  相似文献   

9.
经济法规范的对象和目的决定了其实施主体应当具有及时发现和制止违法行为等能力,传统司法难以满足经济法的实施需要,为此必须进行实施模式的创新.具有准司法性质的监管机构执法是经济法在司法体制外实施模式的创新形式;公益诉讼则是司法机关为适应经济法实施进行的一种体制内创新.经济法必须依赖司法实施才能找到自己的出路.司法只有从法官的知识结构、审判机构和司法程序等三个方面进行创新,才能满足实施经济法的需要.  相似文献   

10.
信息公开是建设法治政府的必然要求,创建"阳光政府"的核心即是促使政府活动在更广和更深的程度上向公众公开。在法治国家里,信息公开是政府的责任。而在现代社会实践中,公众所掌握的公共信息几乎都是来自于新闻媒体,二者在信息公开过程中都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因此,如何建构政府与新闻媒体在我国信息公开体制下的和谐互动关系,便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以"封口费"事件为视角对此问题做了简要的探讨。  相似文献   

11.
李荣珍  黄永锋 《法学杂志》2013,34(4):105-114
法院司法信息是指法院在履行职责过程中制作或者获取的、与法院及法官司法活动有关的、并且以一定形式记录与保存的信息,可以分为司法审执信息和司法审务信息两大类。法院司法信息公开,在发挥诸多正面功能的同时,也面临着一些需要克服的障碍。为落实法院司法信息公开,应当在法院内部成立专门工作机构,界定信息公开范围,明确信息公开途径,并且建立考核、监督与问责制度。  相似文献   

12.
正2013年11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一个多月以来,司法体制改革成了法律界、法学界以及社会各界热议的话题。为进一步深化司法体制改革,研究解决影响司法公正、制约司法能力建设的体制性、机制性、保障性障碍,实现社会公平正义,浙江省法学会于去年12月27日下午召开了"浙江省深化司法  相似文献   

13.
政策企业家如何通过主动的身份选择来应对制度环境障碍,进而推动政策创新?论文通过考察西南省政策企业家方先生推动公益银行的实践发现,当政策企业家的身份从体制内转变为体制外时,其面临的环境约束会显著改变,体制外的社会组织通过改变权力结构、激励机制和社会网络性质为政策企业家释放更多的行动空间,进而提高其推动政策创新的能力。这一研究不仅有助于理解制度环境对政策企业家行为的影响,更揭示出在中国语境下政策企业家推动政策创新的一种选择策略。  相似文献   

14.
不同社会对于好法官的认识和塑造方式不完全相同。中国人心目中的好法官,主要是青天的形象,中国社会对于好法官的形象塑造,总体上没有超越"神话—超人—英雄化"这一传统路数。而西方人心目中的好法官则是职业法官形象,西方社会对于好法官的形象塑造,走的是"世俗—常人—规范化"的塑造路径。好法官形象塑造受制于不同的社会制度、法治观念和政治目的。法治社会无青天,在法治建设中,我们既要淡化司法体制内青天好法官的形象塑造,又要强化法官群体的职业化建设,更应杜绝司法体制外的权力青天向司法发号施令、施加影响。  相似文献   

15.
由于版权作品数字化侵权使用的日益泛化,且现有版权司法救济途径多存在"周期长、举证难、成本高、收益低"的弊端,使得版权人,尤其是中小版权人,很难以较低的维权成本,真正实现其权利的司法保障。鉴于此,美国率先在行政性版权小额索赔制度的革新上作出突破性的示范,于司法体制外另辟蹊径,在版权局之行政性框架内,设置版权小额索赔委员会,专门处理小额版权纠纷。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我国亦存在司法救济效率不高、数字版权侵权泛化的问题,因此,为迎合强化知识产权保护的时代政策,有必要总结美国行政性版权小额索赔制度革新经验,以为我国版权小额索赔问题的解决提供有益的制度借鉴。  相似文献   

16.
"没有公开就无所谓正义",司法公开是提高司法公信力,维护司法权威,实现司法公正的重要手段,也是我国近年来司法改革工作的重点。虽然当前我国的司法公开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司法透明度也得到了提升,但从总的来看,当前的司法公开工作依然存在诸多不足,故本文拟对我国司法公开制度的现状和存在问题加以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完善建议。  相似文献   

17.
王锡锌 《法学》2020,(3):19-35
传染病疫情信息公开是政府信息公开的一个特殊领域。在传染病疫情信息公开实践中,社会信息需求与政府信息供给之间的矛盾加剧,呈现出疫情信息公开的功能障碍。这种功能障碍的成因包括法律规则、管理体制和社会生态等方面。就法律层面看,现有法律规则对传染病信息公开的规定非常原则抽象,强调信息流的内部管理,忽视信息公开的预防性功能。就管理体制而言,传染病疫情信息公开体制内嵌于管理型体制框架之中,表现出信息分配的内紧外松,内外有别,行政部门垄断信息发布,信息竞争和流通受到抑制的特征。疫情信息公开的障碍是传染病防治体制机制的一个短板,应当从法律规则完善、管理体制改进、社会治理生态优化等层面克服障碍,在立法中强化预防性公开,在体制层面落实治理型公开,在社会层面鼓励竞争性公开。  相似文献   

18.
司法鉴定改革重在制度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 )  党的十五大提出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治国方略。当前,全国各级司法机关正全面推进以司法公正为核心、以司法公开为重点的各项司法改革。司法改革,作为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所蕴涵的科学理念和所展示的发展前景已引起国际社会的普遍关注。实现司法公正,必须对司法体制、司法程序、审判方式等诸多方面进行全方位、大系统的改革,把制度创新作为司法改革的首要目标已是司法改革探索多年后司法界和法学界所达成的共识。因为只有突破体制障碍、实现制度创新,司法工作才能实现大突破,得到大发展。…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社会各界对公正司法的呼声日渐高涨,现实中个别审判人员办关系案、人情案、金钱案,滥用职权枉法裁判败坏了法官形象。个别法院搞地方保护主义、部门保护主义破坏法治统一,造成了恶劣的影响。法学界、实务部门对如何推进司法改革,保障法院公正司法进行了广泛的探讨。这也从侧面反映了司法面临着一些深层次的问题,有些是人员、管理方面的问题,有些是体制上的问题。如人的问题,法官  相似文献   

20.
司法判决离不开审判成本,审判成本依赖于税,税收乃司法判决之母。司法判决在解决个案纠纷的同时还解释法律法规、传递公共观念和公共政策,因而司法判决的基本立场是公共立场。此两项要素决定了司法判决属于一种公共产品。像所有其他公共产品一样,司法判决具有"非相克性"和"非相斥性"。司法判决都是为不同的读者而制作,其功能是多元而非单一的。司法判决满足其公共产品属性的基本条件是公开——从过程到结果的全方位公开。唯有公开才能使司法判决充分地发挥它的公共功能。改革司法裁判文书的传统格式、提升司法裁判文书质量,此乃我国司法判决公开所面临的最紧迫的任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