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胡伯三原则对国际私法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斯托雷和戴西从不同的角度继承和发扬了胡伯学说的因子,分别提出了斯托雷三原则和戴西六原则。三人的学说存在着不少相似之处:都建立在国家主权观念之上;都属特殊主义——国家主义学派;都隐含了公共秩序理论。但三大学说的不同之处也是显而易见的。  相似文献   

2.
自19世纪斯托雷提出的三原则说以来,"本地法说"、"政府利益分析说"、"法院地法说"、"最密切联系说"等学说相继涌现。这些学说都开始逐步扩大法官自由裁量权、扩大法院地法的适用,在追求实质正义的同时,日渐重视功能主义的国际私法观指导下的冲突规则。我们应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基础上,根据美国国际私法学说所体现的精神解决问题,有条件的适用最密切联系原则,努力追求实质正义。  相似文献   

3.
国际私法上侵权行为的法律适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金彭年 《法学研究》1998,(3):132-140
国际私法上侵权行为的法律适用金彭年侵权行为之债是指不法侵害他人人身或财产权利,并造成损失而承担民事责任所构成的一种法定之债。几个世纪以来,在国际私法中,侵权法与合同法比较而言,是一个曾被长期忽视的课题。例如,被誉为美国国际私法之父的斯托雷(Josep...  相似文献   

4.
国际礼让说作为国际私法理论史中的一种代表性学说,深刻地影响了世界各国,尤其是英美法系国家国际私法的立法与实践。文章拟通过对该学说创始人胡伯相关著作理论进行剖析,解析该学说的产生与发展所产生的各种问题。同时对该学说发展中产生的诸多变化进行相应的研究。  相似文献   

5.
大陆法系国际私法的理论学说经过无数学者的努力构建与发展,初步奠定了基本模式。自20世纪以来,大陆法系国际私法学说林立,呈现出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繁荣景象。对荷兰、德国、法国、意大利、日本、希腊等大陆法系国际私法学人与学说的检视和点评,不仅在国际私法理论研究方面有巨大的学术意义,而且在国际私法实务运作方面也极具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6.
国际私法的哲理性体现在国际私法学者对国际私法发展过程中所遇到的法律冲突与法律适用等问题进行较深层次的、系统的思考和提出解决方案的理性认识和思维活动之中。国际私法的哲理性是法律价值理性和辩证哲理在国际私法中的反映,它表现为学说理论的思辨哲理性。  相似文献   

7.
我国现行法律体制不承认学说为我国国际私法的法律渊源。然而学说在国际私法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然而从学说的定义和其作为国际私法渊源的立法和理论分析,抑或考察学说作为我国国际私法法律渊源的可行性,将学说作为我国国际私法的辅助渊源未尝不可。  相似文献   

8.
一、利益法学在国际私法中运用的可能性和必要性国际私法是一门以解决法律冲突为主要任务的部门法,其最早的理论基因渊源于古罗马的“万民法”。经过对各时期国际私法学说的考察,我们不难发现这些学说与法理学思潮之间千丝万缕的联系。在国际私法的发展历史上,其理论学说曾经产生过两次质变性飞跃,从而促使国际私法形成为一个逻辑缜密、体系完整的部门法:公元14世纪发端于意大利的“法则区别说”确立了近代国际私法的基本雏形,公元19世纪创立于德国的“法律关系本座说”则奠定了现代国际私法的理论基石。早期古典自然法学说为14…  相似文献   

9.
学说是否是我国国际私法渊源,没有统一的结论。从立法上看,学说不是我国法的渊源,自然也不是国际私法的渊源;从法学理论上看,不能简单地认为学说是我国国际私法的渊源,必须先对“学说”和“法律渊源”的含义予以清晰、必要的界定,再从理论上分析;从司法实践上看,学说不适合作为我国国际私法的渊源。总之从实然角度看,至少立法和司法上,学说不是我国国际私法渊源;从应然角度看,学说也不应该是我国国际私法渊源。  相似文献   

10.
二十世纪国际私法的立法和学说的发展历史值得借鉴,二十一世纪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发展,使得整个国际社会的国际私法呈现出多种多样的发展趋势;结合中国国情,我国国际私法未来发展,必须理论联系实践,建立中国特色的国际私法学,制定颁布中国的国际私法法典,使二十一世纪中国国际私法的发展具有广阔的前景。  相似文献   

11.
海牙国际私法会议对21世纪国际私法新发展的贡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卫佐 《法学》2007,(11):92-100
海牙国际私法会议是一个以"逐渐统一国际私法规则"为宗旨的国际组织。自1893年问世以来,它对国际私法的理论学说、立法实践和司法判例产生了深远影响。21世纪的国际私法发展同样离不开海牙国际私法会议的贡献,比如它制定了一些新的统一国际私法规则,吸收了区域性经济一体化组织为成员,并对晚近各国的国际私法改革起到了积极的影响作用。未来中国的国际私法立法也将从海牙国际私法公约中获取养分和受到启发。  相似文献   

12.
文梨 《法制与经济》2013,(8):119-120
对于学说能否成为我国国际私法的法律渊源历来颇有争议。考察各国立法和学者学说,是否将学说作为法律渊源也意见不一。但由于法律的滞后性需学说弥补,司法机关独立性和法官素质有待提高以及全球化趋势的加强等原因,我国有必要将学说作为国际私法非正式渊源,并且也具有将学说作为国际私法法律渊源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3.
<正> 20世纪50到70年代,美国国际私法学者掀起了一场“冲突法革命”,对传统的国际私法理论和方法进行了猛烈抨击,并各自提出了独树一帜的学说,主要有凯弗斯(Cavers)的“优先选择原则”、柯里(Brainerd Currie)的“政府利益分析说”、埃伦茨威格(Albert A.Ehrenzweig)的“法院地法优先说”、里斯(W.L.M.Reese)的“最密切联系说”等。同时法国的巴迪福尔(Henri Batiffol)和德国的克格尔(Gerhard Kegel)等欧洲学者也提出了一些颇有影响的国际私法理论。本文拟对克格尔的国际私法“利益论”做一初步探讨,以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14.
柯里教授的"政府利益分析说"诞生于上世纪美国冲突法"革命"时期,并一举成为美国现代法律选择方法论中重要的学说之一。虽然"政府利益分析"理论存在概念难以确定、保护观念过于狭隘、不确定性和理论根基不牢固等缺陷,但它提出对法律的内容和"政府利益"进行分析,并将此作为法律选择的基础,突破了传统的冲突规范选法理论,给国际私法理论研究带来了一个全新的视角,影响了美国现代冲突法理论和美国法院的司法实践。"政府利益分析说"所提出的分析法律实体内容,以及"利益分析"方法符合未来国际私法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5.
论国际私法规范的柔性化与刚性化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晚近国际私法规范的发展呈现出两大相互对立的趋势 :柔性化与刚性化。前者在美国国际私法领域广为盛行 ,后者则在欧洲大陆国际私法领域暗流涌动。国际私法规范的柔性化主要表现为确立弹性规则 ,对传统冲突规范和机械规则进行软化处理 ;而刚性化的主要表现是国家对国际私法领域的介入 ,撇开冲突规范而将强制性法规范直接适用于涉外民商事案件  相似文献   

16.
李梦醒 《江淮法治》2009,(22):48-49
纵观国际私法的发展史,其最初的表现形式是各种学说或者理论的形态。其中,德国国际私法学家萨维尼提出的法律关系本座说是一个亮点。他的理论被喻为国际私法上的“哥白尼革命”,他也因此被尊称为“近代国际私法之父”。然而其固有的死板和僵硬使得其不能适应快速发展的国际私法体系。  相似文献   

17.
书讯     
<正> 青年法学工作者邓正来所著《美国现代国际私法流派》一书已由法律出版社1987年7月出版发行。同时,该书已被译成英文。在书中,作者对美国现代国际私法理论的发展沿革及其趋向作了详尽评介;对50年代以来各大主要流派的理论内容及其在司法实践中的运用作了较为深刻的分析;最重要的是对美国现代国际私法理论与传统国际私法理论在研究方法、追求目的等方面作了比较性探讨,并从理论上对这两大历史阶段的理论  相似文献   

18.
统一实体法规范是国际条约中直接规定涉外民事法律关系当事人权利和义务的法律规范。统一实体规范是否属于国际私法的范围,各国学者历来存在分歧。英美法系国家的国际私法学说认为国际私法就是冲突法,但他们也认为关于民事案件管辖权的范围和外国民商事判决的承认与执行的规范,应该包括在国际私法中。而大陆法系一些国家特别是法国,则把国际私法作很广义的理解,认为它除了冲突规范外,还应包括外国人民事法律地位规范,国籍和管辖权规范。近年来,也有些法国国际法学家主张国际私法也应包括统一实体法。德国的国际私法学说一直认为国际…  相似文献   

19.
美国路易斯安那州于 1991年颁布了新的国际私法法规。该法规已经被纳入到路易斯安那州《民法典》第 35 15 - 35 4 9条。新立法既接受了美国冲突法革命中所提出的灵活、开放的法律选择方法 ,又没有放弃传统的大陆法系的冲突规则 ,而是将两者有机结合在一起。路易斯安那国际私法的这种“混合”性质充分体现了现代国际私法的发展趋势 ,值得我们认真研究。  相似文献   

20.
从自由裁量权角度论国际私法中的最密切联系原则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最密切联系原则在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美国的冲突法革命中逐渐成为一种引人注目的学说。当今 ,最密切联系原则已在世界范围内产生较为广泛和深刻的影响 ,包括中国在内的许多国家的国际私法的立法都在不同程度上采纳了这一原则 ,一些国际条约也受其影响。本文从自由裁量权与最密切联系原则的关系入手 ,对最密切联系原则的兴起、构造和限制作进一步探讨。并在分析基础上 ,对中国国际私法的最密切联系原则的有关条款作了粗略的设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