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走出建设新农村的四个误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误区一:“新村建设”论。有的同志一说“新农村建设”就认为是收农民地,拆农民房,搞“大拆大建”。这是一种认识误区。不容否认,长期以来,我国农村房舍、街道缺乏规划,交通条件较差,硬件建设不完善。对此,新农村建设把“村容整洁”作为一项基本特征和目标,但这绝不仅仅意味着新农村建设就是指新  相似文献   

2.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政府主导、农民主体”的模式早已为社会各界所认同,但是在新农村建设的现实中,事实并非如此。农民的主体地位由于认识上、制度上等多方面的因素而处于缺位状态,新农村建设成为政府一家的事业,“配角”反而成了“主角”。这与我国现行制度不健全、不完善有关。建议社会主义新农村,保障农民的主体地位,必须推进农村体制改革。  相似文献   

3.
王芳 《学理论》2013,(22):37-38
全面建设农业现代化,关键要深刻理解、准确把握新农村建设的内涵。客观分析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地位,深刻剖析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存在的认识误区,给出了全面推进新农村建设的几点建议,提出了深入建设新农村的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4.
走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认识误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有些同志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缺乏正确认识。因此,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必须下大气力在全社会进行把干部思想统一到正确的认识中来,走出种种认识误区,不断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一要克服“当今社会不和谐”论有同志认为,中央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就意味着当今所处的社会是不和谐的社会。这是一种认识误区。实践证明,我国经过改革开放26年,生产力得到巨大发展,综合国力得到显著提升,人民生活得到明显改善,当前我国社会总体上是和谐稳定的。但不容否认,在我国当前形势下,确实存在一些不和谐因素,…  相似文献   

5.
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三农”工作是我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农村始终是“三农”工作的载体。党在新的历史时期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具有特殊的意义。必须用科学发展观来认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科学发展观统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科学发展观统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促进农村城镇化健康发展的重要途径;科学发展观统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保证。  相似文献   

6.
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重要性的认识,目前全社会已有了一致的看法。各地都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开展了丰富多彩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并取得了一些宝贵的经验和丰硕的成果。同时,我们也必须看到,在这一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误区,这些误区直接影响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成效及深入发展,因此,认识并走出这些误区,就显得十分重要了。  相似文献   

7.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一个关键环节。政府推动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外在动力,自组织培育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内在要求,而政府推动与农村自组织化之间又隐含着张力。这种张力具体表现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过程中提升基层政府能力的需要与基层政府能力不足的现实之间、政府推动与农村自组织化之间以及农村自组织化的要求与自组织行政化的现实之间的冲突。改革乡村治理结构、增强基层政府能力,转变政府职能、培育农村自治组织,以及积极推动村民自治制度的发展是走出上述困境的理性选择。  相似文献   

8.
“共同富裕”新探○张晓芝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神圣不可侵犯的一条原则,也是邓小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一个重要内容。正确认识它的科学涵义是至关重要的,但目前在这一问题的认识上存在一些误区。为了走出误区,更好地通过自觉努力,顺利、健康地实现共同富裕,本文拟...  相似文献   

9.
走出误区理顺思路 立足市场开发西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中央面向新世纪总揽全局 ,为着民族团结、社会安定和边防巩固 ,为着东、中、西部地区的协调发展和最终实现共同富裕 ,部署并正在指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 ,赢得了全国各族干群的衷心拥护和积极投入。值得注意的是 ,在西部大开发热潮中 ,出现了影响思想大解放的三大认识误区。这三大认识误区是 :把西部大开发等同于“割东补西”、政府“买单” ,等同于千篇一律堆项目、上产值 ,等同于减税引资、单纯搞“物”的开发。我们应该尽快走出这三大认识误区 ,理顺思路 ,立足市场搞开发。一、西部大开发不是“割东补西”的“割补法” ,也不是国家“买…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两个决不会”思想是唯物史观的核心理念,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原始指南,是我们走出传统社会主义误区、深化所有制改革、反对“制度崇拜论”的理性向导。“两个决不会”思想昭示着一个朴素的真理:“只有符合生产力要求的所有制才是好制度”。由此看来,公有制比重的高低,并不决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  相似文献   

11.
韩国新村运动取得的成就给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了许多有益的启迪:一是政府要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发挥主导作用;二是农民应当成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体;三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加强农民生活伦理建设。  相似文献   

12.
新农村建设的关键是提高农民素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对农民素质的认识还存在一些问题与误区.尤其是新农村建设中关键需要培养农民什么素质还有待研究.新农村建设的关键是提高农民的软素质即农民的观念素质,特别是农民热爱家乡、热爱农村的感情与观念.  相似文献   

13.
找准新农村建设的着力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瞭望》2006,(8)
2月14日-20日,中共中央专门举办省部级干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专题研讨班,并在研讨班结束的当天公布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这是2006年中共中央的“一号文件”,也是“十一五”起步后的第一个“一号文件”。这些足以证明中央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决心。用胡锦涛总书记的话说:“‘三农’问题始终是关系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的全局性和根本性问题”,“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确定的一项重大历史任务”。  相似文献   

14.
新农村建设要坚持“内容”为主,“形式”为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北京卫易兴:中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后,各地纷纷付诸行动。但有些地方在具体实践中,把新农村建设简单地理解为“新村庄建设”,把精力更多地用在了“村容村貌”的整治上。或者修华而不实的广场,或者盖“农民式别墅”,或者搞和城市一样的“精品小区”,凡此种种,反映出对新农村建设的理解上还存在误区。这不仅没有给农民带来喜悦,反而还成了农民的负担。笔者认为,建设新农村的关键要坚持形式与内容的统一,要坚持形式为内容服务,任何脱离内容的形式,只能昙花一现,甚至走向反面。当然,新农村也要讲究形式,比如统一规划、整治村容村貌,让农民…  相似文献   

15.
继续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实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能否将中央的这一重大战略决策,转化为全党的共识,落实为具有可行性、针对性、实效性的工作体制和运行机制,事关党的执政地位能否巩固,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任务能否完成,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使命能否实现。因此,从战略上思考并理清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系列重大问题,重要而急迫。一、深刻认识和正确把握“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内涵十六届五中全会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新农村”…  相似文献   

16.
姜作培的“全面认识深刻把握扎实推进——谈谈新农村建设目标的主要特征”一文指出,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党中央提出了“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目标要求。这5句话、20个字涵义深刻,包含的内容极为丰富,可以从多视角、多方面进行解读。新农村建设目标的主要特征包括:时代性特征、全面性特征、动态性特征、差异性特征、长期性特征。  相似文献   

17.
《求知》2007,(3):30-30
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过程中,我们始终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原则,紧紧抓住发展经济这一主题,落实好“两区一园”(工业区、商业区、住宅燕王庄园)建设目标,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新路子。  相似文献   

18.
中纪委五次全会指出:“企业领导干部廉洁自律十分重要,不少企业由于厂长自身不廉洁而造成职工群众不满,致使企业陷入困境。”全会同时还指出,“反腐倡廉无禁区”。 对企业的廉政建设,不少同志在思想认识上存在误区,因而行动上并不积极,笔者把这种认识误区归结为以下三点: 一是“特殊论”。有些同志认为,现在是改革开放时期,企业作为经济组织是直接从事经济建设工作的,廉政建设是党政机关的事,如果企业搞廉政建设,就会偏离“中心”,影响经济建设。因此在实  相似文献   

19.
我国开始进入统筹城乡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新阶段。创新农村公共服务体系,加强和改善农村公共服务供给,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和基本要求。要转变政府职能、构建公共财政体制、健全农村公共服务供给规制监管制度、逐步建立“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现代农村公共服务供给体制,扎扎实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20.
在我国当下的政治体制改革进程中,存在着某些似是而非的观念误区,如“民主缓行论”、“民主急性论”、“融合论”等。走出这些观念误区是政治体制改革顺利推进的思想前提。“渐进式政治体制改革”理念要求我们以理想的民主为目标,使民主的动力在政治现实中渐次生长起来,以在新的更高的层次上实现政治体制改革与经济体制改革的互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