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1938年,为振兴中华茶产业,受当时中国茶叶总公司委派,毕业于法国巴黎大学的范和钧先生与毕业于清华大学的张石城先生带领90多位来自祖国各地的茶叶技术工作者前往热带雨林深处的勐海县筹建茶厂。在总结吸收传统普洱茶产制工艺基础上,引入了机械制茶技术和设备。1940年,勐海茶厂(原名佛海茶厂)正式建成投产,从而揭开了中国普洱茶历史的新篇章。六十六年的不懈努力,勐海茶厂已成为当今首屈一指的普洱茶生产企业,大益普洱茶也因此成为茶叶行业中的著名品牌。云南七子饼茶和现代普洱茶人工后发酵陈化工艺的巨大成功,无不体现了勐海茶厂对普洱茶行业发展的卓越贡献。今天勐海茶厂已经步入了规模发展时期,拥有占地380亩的普洱茶综合加工厂,遍布各乡镇的茶叶收购组和茶叶初制所,以及重要原料保证的巴达、布朗山两个万亩绿色生态茶叶种植基地。大益普洱茶作为普洱茶顶尖产品,其大益七子饼茶(7572、7542、7262、7592、8582、8592、7672、7562等)、勐海沱茶、普洱沱茶、普洱砖茶、女儿贡茶、宫廷普洱等,几十年来一直被业内推崇为经典普洱茶的代表,成为无数茶人竞相收藏的普洱茶珍品。一心只为做好茶,大益茶人专注于现代普洱茶的科学研究与发展,为追求自然健康的更高生活品质,将继续创造更多的云南普洱茶经典。  相似文献   

2.
勐海有着悠久的茶史、丰富的茶文化,茶业一直是勐海的支柱产业之一。近年来,随着普洱茶市场的不断升温,茶文化热此起彼伏,茶价一再上扬,特别是野生茶和古茶价更是连连翻番。茶叶市场火爆拉动了县域经济的发展,使广大农民,特别是山区农民增加了收入,加快了脱贫致富的步伐。但同时也出现古茶遭受过度开发,出现了掠夺式采摘等系列问题。为此,5月10日勐海县人大常委会组织州、县代表对全县部分古茶园进行视察。  相似文献   

3.
普洱茶发展中急需解决的三大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马丽芳 《创造》2003,(5):28-29
对世界来说,普洱茶是世界上有相当影响的名茶;对中国来说,它是中国的十大传统名茶之一;对云南来说,普洱茶是我省历史上的一个最有代表性的、首屈一指的名牌。还有前些年有关专家对普洱茶累积的无形资产作过评估:认定普洱茶是一个有着300多亿无形资产的品牌。实际的情形是,普洱茶还更多地表现为一种资源优势,而没有形成经济优势。基于此,笔者以为,普洱茶发展到现在,发展中急需解决的有三大问题……  相似文献   

4.
2011年8月,有幸到普洱市宁洱县的汤谟老人家对普洱茶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进行考察,还接触到了完全不同于普通普洱茶饼的茶饮方式——茶膏。应我们的要求,汤谟老人答应为我们在他家里现场制作闻名已久的普洱茶膏,由他的妻子和孙子担纲制作,他从旁指导。制作茶膏从早上7:50开始,一直到傍晚17点多才结束,整个制作过程持续了近十个小时,并且需要时刻有人在机器旁察看茶膏制作情况,因此制作一次茶膏非常辛苦也极耗心力。  相似文献   

5.
<正>西双版纳勐海县的西定乡,地理位置已经非常接近缅甸。每年冬季在这里升腾不息的云海,通常是两国共享。西定云海在云南的名气,比这里的高品质普洱茶得来更早。而举世闻名的世界最古老野生茶树之一,就在西定大黑山,高傲地挺立了1800年之久。章朗村的历史,应该不会比那棵茶树晚太多。布朗族人在山丘上看西定云海的资历,甚至可能比寨子周边密不透风的原始森林还要老辣。  相似文献   

6.
魅力茶都:普洱茶文化大展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第七届中国普洱茶叶节,首届全球普洱茶嘉年华会、云南省首届普洱茶交易会4月27日至30日在中国茶城思茅举行。“一节两会”以打造“世界茶源,中国茶城,普洱茶都”,共创”天下普洱”为主题,以弘扬普洱茶文化和振兴普洱茶产业为宗旨。连日来,精彩纷呈。高潮迭起的各项活动使思茅沸腾,让来宾和思茅各族群众不断感受茶都独有的风采,领略独特的民族风情。“一节两会”27日夜拉开帷幕,大型迎宾晚会《天下普洱》展示了茶乡人的热情,接着是隆重、盛大、古朴、气势恢弘的蔡茶祖;“马帮茶道,瑞贡京城”120匹马帮思茅扬鞭穿城而过向首都北京进发;第三届…  相似文献   

7.
生活新知     
《创造》2015,(Z1):66-67
<正>饭后不宜马上喝普洱茶一些人吃完油腻的食物届,喜欢马上喝普洱茶,以解腻消食。其实这种做法是不利于健康的,原因在于,普洱茶中含有单宁酸。饭后立即喝普洱茶,胃中没有消化的蛋白质会与单宁酸结合,形成不易消化的凝固物质,继而影响蛋白质的消化和吸收。此外,普洱茶还会妨碍人体对铁元素的吸收,导致人体对铁的吸收率降低。  相似文献   

8.
欧阳林夕 《创造》2006,(7):56-59
前不久有朋友问,何谓茶?我众皆不知如何回答是好,问者自答曰:南方有嘉木。其并没有给出最完整的“答案”。茶界知“南方有嘉木”者,应该必知“天下重普洱”。而这“普洱”既是地,亦是茶,普洱茶因普洱而得名,普洱因普洱茶扬名天下。  相似文献   

9.
周国升 《创造》2007,(4):8-10
历史将饱蘸浓墨记下这庄严辉煌的一笔."世界茶源、中国茶城、普洱茶都"--普洱披上了节日的盛装,洋溢着节日的喜庆,257万各族人民满怀激情,共同欢庆第八届中国普洱茶节、第二届全球普洱茶嘉年华会、第二届云南省普洱茶交易会以及思茅市更名为普洱市.  相似文献   

10.
《创造》2007,(11):14-21
历史将饱蘸浓墨记下这庄严辉煌的一笔。“世界茶源、中国茶城、普洱茶都”——普洱披上了节日的盛装,洋溢着节日的喜庆,257万各族人民满怀激情,共同欢庆第八届中国普洱茶节、第二届全球普洱茶嘉年华会、第二届云南省普洱茶交易会以及思茅市更名为普洱市。  相似文献   

11.
六大茶山,不仅生长着千年不老的古茶树,更重要的是在那里尘封着普洱茶厚重的历史和久远的茶文化。走进古茶山,除了想亲身体验普洱茶文化的气息与氛围外,更多的是想亲身去验证一些书面知识与现实之间是否吻合,因为在我所阅读过的相关普洱茶的著述中,总存在着许多疑惑。特别是普洱茶再度兴起的时候,各自为了维护自身的利益,关于普洱茶更是众说纷纭,让人莫衷一是……  相似文献   

12.
盛世普洱,茶闻天下,值此春暖花开时节,我们携手同庆"第八届中国普洱茶节、第二届全球普洱茶嘉年、第二届云南省普洱茶交易会暨思茅市更名庆典".  相似文献   

13.
张幄 《创造》2007,(4):60-61
说他是茶人,因为在云南省第二届普洱茶交易会的一间参展门面里采访他;说他是公务员,因为他在普洱市委办公室上班;而他的身份却没有因此而变得复杂.他说:"我是普洱市的一名普通公务员,以往经常参加一些接待或者出差,客人知道我们这里出产普洱茶,难免会拉一些关于普洱茶的话题.  相似文献   

14.
<正>"南方有嘉木,天下重普洱。"一片树叶子,成就了传奇普洱。据布朗族传说,茶祖叭岩冷种植茶园,并给后代留下遗训:留下金银财宝终有用完之时,留下牛马牲畜也终有死亡时候,唯有留下茶种方可让子孙后代取之不竭,用之不尽。千百年来,茶作为国饮不知育养了几多大国茶匠,他们世代传承的手艺,延续着经久不衰的茶脉。光阴荏苒,时序更迭。日前,在普洱举行的第十五届中国普洱茶节上,人们被四位"大国茶匠"的故事所深深打动。他们以精益求精的专业  相似文献   

15.
《创造》2007,(4):34-53
2007年普洱市"一节两会一庆典",由第八届中国普洱茶节、第二届云南省普洱茶交易会、第二届全球普洱茶嘉年华会以及思茅市更名为普洱市庆典组成.  相似文献   

16.
曾建华  李瑞芳 《创造》2008,(2):70-71
当普洱茶誉满世界,当思茅更名为普洱,普洱茶就注定要流吞于世。见到普洱市茶办(创新办)主任、普洱市茶叶协会会长赵昌能的时候,他对普洱茶的未来,信心满怀。  相似文献   

17.
《创造》2007,(4)
第二届全球普洱茶十大杰出人物评选活动,由中国茶叶流通协会、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云南省普洱茶协会和云南省茶业协会、云南普洱茶叶协会联合举办.  相似文献   

18.
300多年前,马帮驮着普洱贡茶进京,从位于云南西南部的思茅出发,途经四川、陕西、山西、河北等省,历经数月行程4000多公里,到达京城时只剩下70人。300年后的今天,也就是在4个月前,一队由120匹骡马组成的马帮同样将一驮驮生茶从思茅出发,沿原路线将于9月份抵达北京。届时,这些原生态的普洱茶将在北京拍卖。他们重温当年生茶途经不同地域和气温下自然发酵成地道普洱茶的历程,是为了让世界更加了解普洱茶,让普洱茶名扬天下。  相似文献   

19.
贺薇  苏莉  杨志坚 《今日民族》2005,(5):F003-F003
2005年4月28日,“啪!”,一声脆响,随着云南省人大副主任梁公卿手中的长鞭一甩,并宣布“‘马帮茶道——瑞贡京城普洱茶文化北京行’进京马帮启程!”,一支由120匹骡马组成的大马帮,驮载着云南的普洱茶,走向北京!这次活动将是震撼全国茶界的一次活动,是云南打造“普洱茶”文化和历史品牌的一次大行动。三百多年前,云南普洱茶经五个多月不同地域、不同气候条件的“自然发酵”,进贡京城,其色味“享誉京华”。最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最稀世难得的神奇物产,和最坚韧不拔的马帮精神,成就了普洱茶动人的魅力。三百多年后,云南普洱茶将再次历时五个多月…  相似文献   

20.
别以为老夫写下这样的标题太幼稚,如今不知普洱是茶的人多的是,其中更多的是富人、名人,甚至就是茶叶贩子们。连小品王赵本山也没拿普洱当过茶,他若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