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我国建设全面小康社会,不仅意味着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全面发展,而且意味着包括广大农民在内的所有人群都实现小康。建设全面小康社会已成为中国本世纪头二十年的战略目标。衡量全面小康最重要的指标是,到2020年人均GDP达到3000美元,农民达到全面小康的衡量指标之一是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8000元(按2000年不变价计算)。但是农村的现实基础极其薄弱,加上诸多因素制约,建设农村小康成为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重点与难点,需要构建系统而又强大的支持体系加以推进。一、农村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现实基础我国现在达到的总体小康是低水平的…  相似文献   

2.
一是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超过3000美元。这是建成全面小康社会的根本标志。2000年,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为854美元。按照国内生产总值翻两番的发展速度测算,到2020年,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将超过3000美元,达到当时中等收入国家的平均水平。 二是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万元(2000年不变价,下同)。过去20年,我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了3倍。预计今后20年,我国经济将继续快速发展,城镇居民收入水平能够保持过去20年的增长势头,到2020年达到18840元,可以稍微超过小康指标。  相似文献   

3.
一、六盘水全面小康社会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一)经济发展滞后,投入仍显不足。虽然,近些年六盘水经济呈现较快增长的态势,但由于历史的原因,六盘水的经济基础薄弱,经济发展的滞后仍然影响了全面小康社会的进程。从监测结果看,2011年全市人均GDP预计为21506元,按2000年不变价计算为14101元,只完成了全面小康目标值的44.9%,实现程度还不到全面小康目标值的一半。同时,经济发展中的自主创新能力尚弱,投入的强度仍明显不足,严重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的后劲。  相似文献   

4.
学习贯彻十六大精神,最重要的是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面小康目标一个最主要的指标是要在2000年国内生产总值的基础上,到2020年实现翻两番。2000年衡阳的GDP是353.08亿元,翻两番就是1400亿元,也就是说要实现1000多个亿的增量。即使这样,衡阳还是远远低于全国的平均水平。到2020年,按现有人口增长速度,全市总人口将突破800万,达到全国人均GDP3000美元的标准,衡阳就要实现GDP2000亿元。要确保衡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如期实现,必须确立大改革、大开放、大发展的思路,突出主攻方向,全力提速发…  相似文献   

5.
随着十六大精神的学习和贯彻,“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这个概念正在深入人心。如今人们最熟悉的是这样一些经济数据:到2020年,中国的GDP总量将比2000年翻两番,达到四万亿美元,人均GDP则要突破3000美元大关;按此目标,今后18年中国经济的年增长率将保持  相似文献   

6.
杨宜勇撰文指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这个目标,当然应该包括总纲性的目标,比如,一个国家的总的GDP要达到多少,人均GDP要达到多少。但我觉得还要增加一些结构性的指标,比如未来20年我们国家的基尼系数应该是一个呈现逐步缩小的趋势,到2020年基尼系数应该控制在0.4以内。失业率也应该有一个说法,失业率到2020年应该是控制在5%左右。从结构意义上来讲,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要努力缩  相似文献   

7.
图说天下     
我国人均GDP突破1万美元国家统计局1月17日发布数据,经初步核算,2019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GDP)为99.0865万亿元,比上年增长6.1%;按年平均汇率折算,人均GDP达到10276美元,首次站上1万美元的新台阶。人均GDP是比较各国经济发展水平的主要指标。此前,全球人均GDP超过1万美元的经济体总人口近15亿,中国人均GDP突破1万美元,相当于人均GDP超过1万美元的世界人口规模达到近30亿。  相似文献   

8.
20世纪末,湖南顺利完成了现代化建设第一、第二步战略目标,全省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新世纪头二十年,湖南又开始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征程。到2020年,一个富裕、民主、文明的新湖南将展现在世人面前。一、总体小康:湖南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起点经过改革开放以来的加速发展,到2001年,全省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6054元,按当前汇率计算达731美元,按1980年汇率计算折1180美元。根据国家统计局和农业部1996年制定全国城镇和农村人民生活小康水平基本标准测算,到2001年,我省城镇和农村小康实现程度分别为84.9%和91.4%,全省人…  相似文献   

9.
全面建设小康奋斗目标的实现与人口问题息息相关,人均GDP指标的实现不仅需要保持经济的快速增长,同时还要抓紧抓好计划生育工作,控制好人口总量。人口问题是可持续发展的首要问题,人口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因素。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涵盖了人口发展的指标。只有抓好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才能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创造良好的人口环境。  相似文献   

10.
曾存 《实事求是》2003,(2):72-73
党的十六大确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 ,绘制了本世纪头 2 0年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宏伟蓝图。贯彻十六大精神 ,实现富民强县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 ,必须以改革的举措和实干的精神 ,突出特色 ,整体推进 ,为实现跨越式发展打好基础。  一、立足实际 ,明确发展目标泽普县进入新世纪以来 ,县委、县人民政府集中精力抓建设 ,一心一意谋发展 ,县域经济综合实力明显增强 ,社会各项事业得到发展 ,人民生活水平得到大幅度提高 ,基本达到小康水平。 2 0 0 2年全县国内生产总值达到 11亿元 ,比上年增长 10 % ,财政收入达到 5 30 0万元 ,比上年增长 …  相似文献   

11.
《前线》2006,(8)
一、经济运行在较高的增长平台上,人均GDP接近上中等国家平均水平。2005年,北京市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1.8%,实现了自1999年开始的连续7年两位数增长。“十五”期间,全市GDP年均增长12%,超出“十五”计划目标3个百分点。其中三次产业年均分别增长2.7%、11.4%和12.7%。2005年,我市按常住人口计算的人均GDP达到5627美元,与上中等收入国家的平均水平大体相当(2002年上中等国家人均GDP平均为5040美元)。二、“三、二、一”产业格局得到巩固,第三产业对全市经济增长贡献突出。自1994年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49%,首次超过第二产业之后,北…  相似文献   

12.
正四川是我国的经济和科技大省。2015年,四川GDP超过3万亿元,成为西部首个经济总量超3万亿元的省份,居全国第6位。按2014年世界各国GDP的排名看,已经超过了排在第28位的奥地利(4371亿美元)。按照既定目标,2020年,四川要实现经济总量较2010年翻番,圆满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  相似文献   

13.
清华大学经济学教授、经济学家胡鞍钢认为,小康社会的标准不是一个指标,而是一个综合性的指标,包括了经济、政治、文化发展的各方面。有关部门参照国际上常用的衡量现代化的指标体系.考虑我国国情,认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基本标准包括了十个方面,这十个方面为我们展现了一幅民族复兴宏伟蓝图的大致轮廓。 1、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超过3000美元。这是建成全面小康社会的根本标志。2000年,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为854美元。按照国内生产总值翻两番的发展速度测算,到2020年,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将超过3000美元,达到当时中等收入国家的平均水平; 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万元人民币(指2000年不变价,下同)。过去20年,我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了3倍预计今后20年,我国经济将继续快速发展,城镇居民收入水平能够保持过去20年的增长势头,到2020年达到18840元,可以稍微超过小康指标。  相似文献   

14.
总体小康是一个低标准的小康,全面小康是一个较高标准的小康。2000年底,我国人均GDP只有800多美元,属于中下收入国家的水平。而到2020年,我国人均GDP将超过3000美元,达到中等收入国家水平。小康水平有一个从低到高的发展过程,总体小康只能说是刚刚跨过小康的门槛。全面建设小康社  相似文献   

15.
朱孔来 《理论学刊》2006,(10):77-78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我国现代化建设进程中至2020年要达到的一个阶段性目标,科学发展观是一个统领经济社会发展的创新性理论,和谐社会是人类社会发展所追求的一种理想境界和目标方向,三者之间具有内在的一致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之间是“目标与理想方向”的关系,科学发展观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之间是理论指导实践的关系。就实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目标而言,无论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还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都是为了促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这一战略目标的顺利实现;就指导思想和行动纲领而言,无论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还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都要以科学发展观理论为指导。  相似文献   

16.
方西屏 《江淮》2012,(12):20-21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强调,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培育带动区域发展的开放高地。省第九次党代会也指出,努力打造加速崛起的经济强省,将安徽建设成为内陆开放的新高地。按照"我省到2020年总量争先进位、人均进入中等、收入赶上全国,确保与全国同步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要求,大致测算,2020年全省外贸进出口总额要达到1200-1500亿美元、年均增长20%左右,实际利用外资要达到250-300亿美元、年均增长20%左右,各类  相似文献   

17.
《理论与当代》2005,(6):56-61
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起点第一,社会经济发展进入新阶段的特征更加鲜明。“十五”时期经济增长的预期目标提前一年实现。预计2005年国内生产总值将超过15万亿元人民币,按当前汇率计算,人均l400美元左右。消费需求的变化,产业结构的调整,城市化进程的加快,都是社会经济发展进入新阶段的明显标志。经济持续增长的基础比过去更加雄厚。事实证明,十六大关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决定是完全正确的。事实同样证明,十六大所说的我国目前还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这样的状况,还没有发生根本性变化。所谓进入新阶段的特征更加鲜…  相似文献   

18.
朱晓俊 《实践》2007,(11):45-45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指出,我们已经朝着十六大确立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迈出了坚实步伐,今后要继续努力奋斗,确保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他特别指出,我们必须适应国内外形势的新变化,在十六大确立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基础上对我国发展提出新的更高要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  相似文献   

19.
2002年11月,党的十六大明确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战略任务,要求“在本世纪头二十年,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党的十七大进一步提出“实现伞面建设小康社会合斗目标的新要求”,以确保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相似文献   

20.
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了以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生态文明为内容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四个目标,提出了有条件的地方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可以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上海已经确立了到2020年左右在国内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建设成为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战略目标。笔者认为,下列三个方面是上海大都市未来发展需要特别关注的问题。高速度:保持长时期、低代价的经济增长1992年以来上海连续十年保持两位数的经济增长率,使得人均GDP比1991年翻两番达到了将近5000美元,接近2001年世界银行发展报告测算的上中等收入地区平均水平(49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