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道路选择"是新型城镇化的首要问题,事关新型城镇化的成败。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晋江推进新型城镇化试点工作材料上所作的重要批示指出,"中国更宜发展中小城市和城镇。"中小城市介于大城市和农村之间,是联结大城市与农村的接点和统筹城乡发展的支点。大力发展中小城市,既能适应引导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镇转移的现实需要,又能兼顾农业人口城镇化的社会效益,避免人口过度集中在大城市和过度分散在农村所带来的种种  相似文献   

2.
作为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黔南州都匀市先后荣获2015年度、2017年度"中国中小城市新型城镇化质量百强县市"称号,新型城镇化快速发展,城市形象和品质显著提升,为贵州推进山地特色新型城镇化建设积累了宝贵经验。在新型城镇化建设中,都匀如何走出一条因地制宜的发展之路?当代贵州全媒体记者就此专访了黔南州委常委、都匀市委书记王建忠。  相似文献   

3.
<正>2014年12月,都匀入选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地区,是贵州省唯一获批的县级试点市。2015年11月,都匀市首次晋级"2015年度中国中小城市新型城镇化质量百强县市"榜单,是贵州省唯一入选城市,并获得"中国宜居城镇"称号。在新型城镇化建设中,都匀坚持城乡统筹,全面提升城镇化质量,探索构建城镇化相关体制机制,强化新型城镇化支撑体系,助推城市转型升级,综合实力不断增强,经济社会平稳健康有序发展。  相似文献   

4.
加快河南城镇化进程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田合生 《学习论坛》2004,(11):78-80
河南城镇化水平落后于工业化水平,制约着"三农"问题的解决和河南经济的快速协调发展.河南应从省情出发,大型中心城市、中小城市和小城镇"三头并举"、共同发展,以产业兴市为基础,搞好配套改革,注重整体规划,抓住"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历史机遇,促进河南经济快速协调发展,走出自己特色的城镇化建设道路,早日实现河南小康社会目标.  相似文献   

5.
正这里是山水桥城、绿色都匀。两百多年前,清代著名经学家洪亮吉曾站在都匀城西百子桥上凭栏咏叹:"沿流都有鹭鸶飞,空翠时时沁客衣。"如今,拥有"全球绿色城市""全国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全国中小城市新型城镇化质量百强市"等荣誉称号的都匀,坚持生态优先,推进大生态与大扶贫融合发展,努力走出一条速度快、质量高、百姓富、生态美的绿色发展新路。  相似文献   

6.
田旻佳 《当代贵州》2014,(11):25-25
正作为与简政放权、行政体制改革紧密相关的热点话题,省直管县在学界已讨论多年。近期,不少省市"省直管县"试点密集展开。学者认为,推进"省直管县"改革,对优化行政层级、提高行政效率具有重要意义,也是对以往城镇化发展模式的调整和修正,在发展布局上兼顾中小城市,特别是县域的发展。2013年5月13日,贵州省直管县(市)体制改革试点和全省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工作会议召开。会议强调,  相似文献   

7.
农业转移人口为中国的工业化、城镇化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推进其有序融入城市是实现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的重要任务。晋江市在城镇化过程中对农业转移人口城市融入进行了实践和探索,创造了独具特色的经验,为全国中小城市发展提供了一个生动的县域样本。  相似文献   

8.
张娟娟 《江淮》2012,(6):17-18
每一次产业的提升,都为人类社会的发展带来全新动力;而各个城市的历史积淀、文化氛围、演进历程等,则为产业发展打上鲜明的"烙印"。"坚持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城镇化双轮驱动,把培育壮大中心城市和城市群摆在优先位置,积极发展中小城市,大力发展县域经济,努力  相似文献   

9.
正《人民日报》4月19日刊登魏后凯的文章说,党的十八大以来,新型城镇化建设加速推进,我国城镇化正在由速度型向质量型转变。我国城镇化在快速推进过程中也积累了一些问题,需要理性看待,进一步探索解决。城镇发展不平衡。少数大城市因承担功能过多,产业高度集聚,导致城市规模快速扩张,房价偏高、交通拥堵、环境污染等"城市病"凸显。而一些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因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发展滞后,产业支撑不足,就业岗位较少,经济社会发展后劲不足。  相似文献   

10.
市县视窗     
《共产党人》2011,(20):19
<正>■青铜峡跻身全国中小城市综合实力百强县记者10月11日获悉,9月底在四川举行的中国中小城市科学发展评价体系研究成果发布暨第八届中国中小城市科学发展高峰论坛上,青铜峡市跻身全国中小城市综合实力百强县市,荣获2011年度"中国最具投资潜力中小城市百强县市"和"中国最具区域带动力中小城市  相似文献   

11.
推进城镇化建设的重点 中央特别强调要推进城镇化,早在2000年就明确提出走中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就是要让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城镇化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也存在两个突出问题:一是推进城镇化偏重于大城市和特大城市的发展,忽视了中小城市和小城镇的发展;二是在城镇化进程中,比较注重城市规模的扩大和建设的美化,但没有为农民真正转为市民提供更多机会.  相似文献   

12.
卫星城和大城市有着密切的联系,它对大城市城市功能的完善、城市空间结构的优化、城乡联系与互动的加强有着重要的作用。温江区为成都市规划的8大卫星城之一,2015年3月被国家发改委列为全国61中小城市综合改革试点城市。本文以温江为例,从中小城市功能转型和城市能力提升角度出发,围绕创新产业发展、城市建设、公共服务、城市治理等机制,对大都市卫星城此类中小城市新型城镇化的路径进行研究,并对新型城镇化中出现的一些问题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的道路'。2013年~2015年中央一号文件在强调加快现代农业发展时,又突出了'城镇化'的主题。今年的全国'两会'上,李克强总理作政府工作报告时说,2017年要扎实推进新型城镇化,深化户籍制度改革,今年实现进城落户1300万人以上,支持中小城市和特色小城镇发展。为此,要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为载体,突出'六大关怀',引导推进新型城镇化。  相似文献   

14.
在我国,以中心城市为核心、多个中小城市为外围的都市区,成为参与全球化分工与合作的基本空间载体。台州市作为浙江重点培育的都市区之一,着力打造"一都三城"的发展战略目标,逐步推进温岭、临海与中心城区的同城化发展,不断凝聚各种高端要素和资源,发展壮大中心城区实力,带动区域一体化发展。作为同城化区块之一的温岭市,必须超前谋划好融入台州都市区经济圈的战略定位,找准区域优势产业和新型城镇化的正确方向,实现错位发展,这是温岭市未来经济再上新台阶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5.
城镇化是我国经济持续发展的极为重要的动力.中央的重大举措,将使农民工在城乡之间的流动逐步稳定下来,为消费提供较大增长空间,并推动城乡差距问题的解决和维护社会稳定.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把符合条件的农业转移人口逐步在城镇就业和落户作为推进城镇化的重要任务,放宽中小城市和城镇户籍限制.  相似文献   

16.
《中共贵州省委关于制定贵州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明确提出要大力实施工业强省和城镇化带动两大战略,《建议》指出,要创新城镇管理体制和工作机制……,把符合落户条件的农业转移人口逐步转为城镇居民人口作为推进城镇化的重要任务,加强和改进大城市人口管理,放开中小城市和小城镇户籍限制,加快农业人口向城镇转移。  相似文献   

17.
由杨万东等四人完成的<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本土派"与"海外派"的对话>一书,通过"对话"方式,以海内外两类视角,深入浅出地解析了中国改革开放30多年来面临的问题、成因与出路,该书立足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涉及政府职能定位、收入差距与社会公平、区域差距与均衡发展、三农问题与城镇化、自主创新与企业发展、土地财政与房地产业发展...  相似文献   

18.
小城镇问题一直是理论界关注的焦点。党的十八大报告定调"要增强中小城市和小城镇产业发展、公共服务、吸纳就业、人口集聚功能",为小城镇发展指明了新的方向。本文综述了2010年以来发表在CSSCI上与小城镇相关的文献,主要关注近年来国内学者在小城镇研究在以下三个方面的最新进展:一是小城镇在新型城镇化中的地位;二是小城镇面临的主要瓶颈;三是如何加快小城镇发展。  相似文献   

19.
《建议》指出 ,我国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市场发育程度差异很大 ,要从各地的实际情况出发推进城镇化 ,逐步形成合理的城镇体系。《建议》提出推进城镇化的基本方向和发展重点是 :在着重发展小城镇的同时 ,积极发展中小城市 ,完善区域性中心城市功能 ,发挥大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 ,提高各类城市的规划、建设和综合管理水平 ,走出一条符合我国国情、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城镇化道路。根据这一要求 ,“十五”期间 ,城镇化的发展目标是 ,通过加快各项改革和必要的政策调整 ,形成有利于加快城镇化发展的体制和政策环境。通过编制和实施…  相似文献   

20.
王法 《当代贵州》2017,(50):24-25
自2014年底获批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后,都匀市全面推进城乡规划、公共服务、社会保障一体化,新型城镇化建设质量不断提升,先后荣获2015年度、2017年度“中国中小城市新型城镇化质量百强县市”. 目前,都匀市已构建起“泛都匀”城市格局,打造出一批山地特色小城镇和民族村寨,建立了城乡一体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形成了“园城合一”的产城融合发展模式,做实了道法自然、生态优先的山水桥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