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艳儿 《党史纵览》2004,(1):38-42
1980年5月17日,刘少奇追悼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中国共产党历史上最大的冤案终于得到彻底平反.刘少奇冤案的一个核心问题是他1949年的"天津讲话",是他的"剥削有功"论.那么,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  相似文献   

2.
吕坚 《湘潮》2018,(10)
正2018年是中国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理论家刘少奇诞辰120周年。抗日战争中,我的父亲吕振羽、母亲江明曾在刘少奇领导下工作,得到他的关心和帮助。笔者对刘少奇与父亲吕振羽的工作交往与革命情谊等进行简要回顾,以表达我们对刘少奇的无比敬仰与怀念之情。  相似文献   

3.
樊宪雷 《学习导报》2013,(15):18-21
党和群众应该是什么样的关系?刘少奇说":党是无产阶级和群众的儿子,群众和无产阶级是共产党的母亲。"这是1942年四五月间他针对当时一些地方党的工作中存在的群众观念薄弱现象,特意在演讲时说给干部们听的。"尊重群众,信任群众,群众才会尊重我们,信任我们"  相似文献   

4.
毛泽东、刘少奇的早年婚姻毛泽东和刘少奇都是伟人,但在他们青少年时,在婚姻问题上,同样难逃“父母之命、媒约之言”──他们各自的家庭都为他们包办了一次婚姻。可巧的是,他们对这次婚姻都不承认,都在各自的革命征途中找到自己称心的爱侣。关于毛泽东的第一次婚姻,如果不是他在1936年同斯诺的谈话中提起,也许不会被后人所知。毛泽东从1902年开始读私塾。1907年至1909年夏停学在家,白天参加田间劳动,晚上帮父亲记帐。但仍坚持自学。毛泽东作为长子,父亲让他读点书,只望他能帮助家里记记帐、打打官司、将来继承家业。为了能把毛绎…  相似文献   

5.
正一1958年9月,时任中共中央副主席、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委员长的刘少奇,在夫人王光美的陪同下来到了南京。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刘少奇第一次到南京。尽管行程紧张,刘少奇和王光美夫妇还是专程来到雨花台烈士陵园凭吊先烈,这里长眠着刘少奇的革命伴侣何宝珍烈士。在烈士纪念碑前,刘少奇深切哀悼这位永铭在心的女性,他深情地对王光美和其他陪同人员说:"几十年来,无数的革命先烈牺牲在这里,何宝珍同志便是其中的一位。"他这样评价她:"英勇坚决,为女党员之杰出者。"何宝珍,又名葆贞、葆真,1902年5  相似文献   

6.
1969年11月12日,刘少奇在河南开封惨遭迫害致死。在他临终前后,身边没有一个亲属。他的妻子儿女在几年时间里对他的生死下落一无所知.一直到林彪反党集团覆灭后的1972年,才得知刘少奇已于3年前离开了人世。  相似文献   

7.
近日,刘少奇长孙、俄罗斯航天专家阿廖沙从莫斯科到广州参加王光美事迹图片展,记者从而了解到这位伟人后代许多鲜为人知的故事。阿廖沙的父亲刘允斌是刘少奇与早期革命伴侣何宝珍的长子,上世纪四五十年代,刘允斌曾在苏联学习和生活,并娶了莫斯科大学的同班同学玛拉为妻。阿廖沙  相似文献   

8.
《实践》2021,(7)
正讲起从前,父亲总会习惯性地带上一句:"我还真是幸运啊。"比如他说:"我出生在1932年的九月初二,刚好是阳历的10月1日,哈哈,是不是很巧?我还真是幸运啊。"父亲生在贫苦农家,解放战争时期,家乡开展了土改运动,为了保卫胜利果实,16岁的父亲瞒着家人报名参了军。父亲说,在行军转战中,他第一次见到了从前只听人说过的电灯、火车。  相似文献   

9.
<正>刘少奇十分注重党员干部的作风修养,他的《论共产党员的修养》是党内作风建设的重要理论成果。在生活上,刘少奇更是严于律己,家风严明。心中装着人民刘允斌是刘少奇的长子。1951年,刘允斌被莫斯科大学录取为化学系的研究生,并在四年后获得了副博士学位。作为长子,刘允斌深受父亲的影响,他时刻不忘家风,在面临人生抉择时,总是把国家和人民的利益摆在第一位。刘允斌先是  相似文献   

10.
正遵义会议之后,中央命令刘少奇任红三军团政治部主任。红三军团的军团长是彭德怀,政委杨尚昆,父亲任政治部主任,也没说是中央代表,应该是服从军团长和政委的。杨尚昆主席晚年时见我说:"我跟你父亲非常熟,在莫斯科,他  相似文献   

11.
《湘潮》2020,(8)
正1948年,刘少奇50岁生日之际,朱德赋诗称赞他"修养称楷模,党员做范仪"。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刘少奇堪称党性修养的典范。不仅如此,刘少奇也是著名的党建理论家,其著作《论共产党员的修养》第一次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上构建了系统完备的党性修养理论体系,实现了对马克思主义的创造性发展,堪称"一部培养合格的成熟的共产党员的教科书"。  相似文献   

12.
2013年是中央美术学院建院95周年,也是父亲张启仁诞辰100周年,美院举办了纪念父亲诞辰100周年座谈会。父亲逝世30年了,他越走越远,与他同时代的那些革命者大都离我们而去,知道父亲的人越来越少,了解父亲的人就更少了。我写文章回忆父亲,是为了纪念他们那一代献身于中国人民解放事业和新中国建设事业的战士。父亲生前在中央美术学院工作了整整20年,他两次被任命为副院长,第一次是在1963年,第二次是在"文化大革命"结束后。在中央美院,有父亲青年学生时代的老师王森然大  相似文献   

13.
杨志强 《湘潮》2008,(11):14-15
在普通老百姓心目中,刘少奇是一个政治上严肃,作风严谨、生活朴实的党和国家领导人,他似乎少了那么一点幽默感,人情味不够。事实上,刘少奇作为一家之长,他要担家庭之责,作为9个孩子的父亲,他有教育之任。  相似文献   

14.
正1921年5月,在标志中国共产党成立的中共一大召开前两个月,有一群年轻人,怀着激动的心情,从上海乘船启航,开始了向着莫斯科的漫长旅程。22岁的刘少奇就在其中。他们为什么要离开家乡去遥远的莫斯科呢?让我们回到最初的地方,沿着青年刘少奇的足迹,探寻他和他那一代人的初心。改名立志湖南宁乡花明楼有一个依山傍水的小山村,名叫炭子冲。1898年11月24日,刘少奇就出生在这里一个普通的农户家庭。父母根据家族谱系为他取名绍选,字渭璜,来自于"渭水之璜"的典故。儿时的刘少奇像其他农家孩子一样,常跟着哥哥姐姐帮家里做些力  相似文献   

15.
1953年7月,正在中国人民大学读书的刘正山(刘少奇大哥的孙子)回乡度暑假.离京前,他去中南海看望叔爷爷刘少奇.刘少奇交给他一项任务:回乡后为他找几个农民"秘书",经常向他反映农村的情况.刘少奇希望他的农民"秘书"既是种田的行家里手,又是敢于讲真话的老农民.  相似文献   

16.
林莉 《红岩春秋》2013,(1):29-33
1961年的"五一"劳动节,刘少奇是在长沙度过的。这是他阔别故乡近40年之后唯一一次回到这块生养自己的土地。此次故乡行,使刘少奇对国家当时经济形势及其困难原因有了新的认识。为调查回乡蹲点44天1958年至1960年间,全国范围内开始了"大跃进"。运动中,以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和"共产风"为主要标志的  相似文献   

17.
刘源是刘少奇最小的一个儿子,现为武警总部副政委。现将《你所不知道的刘少奇》一书中刘源谈父亲生前的两个错误一节摘登如下: 说到刘少奇的错误,我认为,他一生中最大的错误有两件,都是在新中国成立后逐渐积累,最后铸成的。 第一件,就是“大跃进”,以及之后三年(1959、1960、1961)的调整不力。对“大跃进”,刘少奇的态度是被动消极的,他的观点即使在“文  相似文献   

18.
正父亲曾在周恩来领导下的中共中央南方局工作,"红岩"是我们家永远的话题。2003年1月,父亲去世,他的学生撰写挽联:"寻求真理出生入死风雨坎坷铮铮铁骨不愧红岩人;奉献教育鞠躬尽瘁桃李芬芳拳拳赤心堪为后世师。"这副挽联,正是父亲一生的真实写  相似文献   

19.
《支部生活》2013,(1):52
刘少奇曾说过,不研究历史就"理论不起来",他为什么会如此重视研究历史?这可以从其早年的学习经历谈起。刘少奇幼年时就酷爱读古书,小小年纪就成了家乡  相似文献   

20.
正在刘少奇同志纪念馆生平陈列厅,陈列着一本由宋庆龄亲笔题赠刘少奇和王光美的《宋庆龄选集》。这本《选集》长20.5厘米、宽13.5厘米、厚2厘米,重620克,为1966年11月人民出版社出版的精装本,护封为棕红色烫金线,书面为白色绢绸烫金字。《选集》于1985年11月由王光美赠送给纪念馆,经鉴定为国家一级文物。1966年,刘少奇受到批判,宋庆龄对刘少奇非常同情:像他这样的老革命家,怎么可以遭受这样不公正的待遇呢?宋庆龄给予刘少奇坚定的支持,专程派秘书给刘少奇和王光美送上新出版的《宋庆龄选集》,并亲笔在扉页上题写"敬爱的刘少奇主席、王光美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