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小时候,只有到了快过年的时候才有年糕。农村人比较喜欢用自己家的米到作坊里去打年糕,一打就是百来斤,浸在一个大缸里,足足可以吃上一个春节。  相似文献   

2.
我青年时在保定育德中学上过一年半工半读,有一个技师、两个技术工人教我们。作坊就是3间小房子,1个5马力的发动机,3部车床。我们一班60个人,上午上4小时课,下午做4小时工,书也读了,身体也很好,还能赚钱。现在清华大学的刘仙洲副校长,那个时候教我们机械学。一年的半工半读,我们就学了打铁、翻砂、钳工、车床工、模样,还学了一门法文,准备到法国去勤工俭学,后来我没去。(1958年5月30日,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的讲话)  相似文献   

3.
从失业到创业,从3个人的家庭作坊到2000多人的服务公司,凭着一张抹布起家的魏欣用了10年。10年,魏欣走过的是一段不同寻常的人生。  相似文献   

4.
党建信息     
《先锋队》2012,(20):38-39
汾酒作坊遗址踏上"申遗"路最近,杏花村汾酒作坊遗址与四川名酒遗址被晋川两地文物部门"打包",以"中国白酒文化景观"之名,正式申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并已顺利通过了初审。位于汾阳杏花村镇东堡村的汾酒作坊遗址,由南北两组院落组成,总占地面积9000平方米。其中,北院为酿酒作坊原址,现遗存清代酿酒作坊,且遗存有埋入地下的发酵地缸。院内有一口元代古井,古井上建有一座"古井亭",墙上嵌有明末清初书法大家傅山  相似文献   

5.
二三十名农妇围坐一起,聚精会神地用细针挑起闪烁的彩珠,小心翼翼地缝制到衬有标尺的彩带上,做成一条条华美的珠链。组织者贾良英介绍:“这是我们的手工作坊制作的‘三珠彩带’,要送到广州的商行去呢!”  相似文献   

6.
以次充好,之所以还能成为新闻,是因为时时可见"创意"。三个月前,江苏泰州就曝出了以芦苇秆代替钢筋的豆腐渣工程。现在,又出现了以"纸板"做鞋柜、衣柜、门框的装修奇闻。这次新闻的主角,并非打一枪换一个地方的地下作坊,而是房地产业界的龙头企业、素以"最受社会尊重企业"自傲的万科。  相似文献   

7.
正购置年货、打糍粑、晒年糕、晒年夜饭……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不知不觉中,人们又在这爆竹声中迎春纳福,黔贵大地呈现出一派安定和谐的过年气氛。这个春节,人们用四季平安贴春联,用祥和健康写福帖,用幸福美丽挂灯笼,用真心诚意送祝愿。这个春节,少不了游春踏青、赏花逛街。人们到黄果树瀑布、梵净山、乌蒙大草原、赤水大瀑布游玩,贵州旅游正释放出无限活力。  相似文献   

8.
从家庭作坊到现代企业、从单打独斗到集团作战、从制鞋工厂到西部鞋都……成都鞋业的成长史是成都当前工业发展的一个缩影。  相似文献   

9.
生活健康     
如何正确吃年糕过年的时候,有些地方有吃年糕的习俗,一些人习惯蘸糖吃,专家提醒,血糖波动异常的朋友们要慎食,因为血糖生成指数比较高。另外,年糕一次也不可吃太多,因年糕支链淀粉含量高,不易消化,会刺激胃分泌大量胃酸,吃多了很有可能会出现反酸的现象,无助于身体健康。在吃年糕的时候可以搭配一些食物,例如蔬菜沙拉或山楂等食物,来中和支链淀粉摄入过多产生的胃部不适。冬天吃红薯要注意三点  相似文献   

10.
晏青 《当代贵州》2009,(14):18-18
从最初的麻辣酱到今天的数十种辣椒制品;从街边小摊到年销售额几十亿元,从"草根作坊"到蜚声海内外的中国知名品牌,贵阳南明老干妈风味食品有限公司用二十多年的时间,创造了贵州民营企业发展史上的奇迹,同时为贵州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地方经济的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相似文献   

11.
说到赊店,一往情深。 上世纪四十年代初,我出生在赊店西南三十里一个名叫周庄的村子。那时候,乡亲们去一回赊店,走一次瓷器街,仿佛今人逛了北京的王府井、上海的南京路。回来有说不完的见闻。外婆家住赊店铜器街。我常住外婆家。铜器作坊里铜匠锻打、镟铣铜盆、铜锅、铜壶、铜勺的响声,喧闹了我寂寞的童年,觉得那是疾徐有致、绵绵不绝的乐音。  相似文献   

12.
腊月乐章     
《江淮》2010,(2)
<正>年糕年货的首领,这是由她的名字和更好的年景决定的。是的,年关的大门在乡风民俗中一打开,糯米、磨米机便领着孩子们的嬉闹、母亲们的微笑,还有父亲们采购的年货进来了。吱吱作响的磨米机在火爆的年糕市场上神采飞扬。  相似文献   

13.
胡松涛 《湘潮》2024,(1):20-21
<正>一生崇尚枪杆子,一生鲜用刀与枪“枪杆子里面出政权”,这是毛泽东的至理名言。由一介书生走向铁血生涯,毛泽东说:“我这一辈子就是在打仗中过的,一共打了二十二年,从没有打仗的决心到有了打仗的决心,从不会打仗到学会了打仗。”毛泽东一生,打了许多大仗、恶仗、奇仗,绝大多数时候打的是以弱胜强的仗。  相似文献   

14.
1958年,人民解放军对金门进行了为时一个多月的大规模炮击,这场炮战震惊了世界。从8月末到10月初,我军向金门发炮47.5万发,到12月底,共毙伤蒋军中将以下官兵7000余人。但是,我军却没有乘胜跨海去夺取金门和马祖岛,连大规模炮击也停止了,改为一种象征性的单日打双日不打。当时苏联方面的赫鲁晓夫对此十分迷惑不解,认为这一仗中共等于白打了。国内许多人也摸不透其中的奥妙。根据现有的材料分析,我军采取攻而不取的方针是有复杂的国际背景的。  相似文献   

15.
浏阳豆豉历史悠久,天下驰名。秦汉时就有关于豆豉的记述,可见豆豉渊源之久远。在马王堆汉墓出土物中有豆豉姜,与浏阳的淡豆豉相似,距今亦有2000多年。唐朝佛教鼎盛时代,浏阳的道吾山、石霜寺等古刹香火旺盛,八方来朝,朝拜者品尝到浏阳豆豉的鲜美芳香,常常携带数包而归。从此,浏阳豆豉开始名扬天下,香飘万家。“鞭炮响,豆豉香,一对兄弟走四方”,这是历史上浏阳两大名产畅销国内外的生动写照。在清代,浏阳杨福和豆豉作坊制作的豆豉以味道香甜而远近闻名。该作坊于道光年间开业,为现今已知的最老作坊之一。到了光绪年间,当…  相似文献   

16.
奖励四块糖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在办学时,一次在校园里看到王友同学用小石块打别人,便当即制止了他,并叫他放学后到校长室谈话。放学后,王友来到校长室准备挨批评。谁知陶行知却掏出一  相似文献   

17.
郭庆晨 《奋斗》2002,(11):55-55
形容一个人枪法准确,最常用的词汇要算是“指哪打哪”了。能指哪打哪,说明枪法已经到了随心所欲、弹无虚发的程度。还有与指哪打哪相反的说法,叫“打哪指哪”,说的是打到哪儿算哪儿,是对枪法非常糟糕的假“神枪手”的一种嘲讽。  相似文献   

18.
15世纪,在德国纽伦堡附近的一个小村子里住着一户人家,家里有18个孩子。光是为了糊口,一家之主——当金匠的父亲丢勒几乎每天都要干上18个小时——或者在他的作坊,或者替他的邻居打零工。尽管家境如此困苦,丢勒家年长的两兄弟仍梦想当艺术家。不过他们很清楚,父亲在经济上绝无能力把他们中的任何一人送到纽伦堡的艺术学院去学习。经过夜晚床头无数次的私议之后,他们最后议定掷硬币——输者要到附近的矿井下矿四年,用他的收入供给到纽伦堡上学的兄弟;而胜者则在纽伦堡就学四年,然后用他卖出作品的收入支持他的兄弟上学,如果必要的话,也得下矿…  相似文献   

19.
在法国读书的一位中国留学生,每个星期四晚上都有课,下课后必须跑步赶地铁回家,否则就得在车站空等一个小时。某天晚上赶到地铁站,见车已进站,他急忙在打票机上打了票,并且清楚地听到了"咔嚓"一声。车到终点站时遇上查票员,他取出票来顿时傻了眼,刚才那台打票机并没有在他的车票上留下任何印记。查票员不容辩解便对他以逃票处置,罚款150法郎。他大喊冤枉,因为他确实打了票,一定是打票机出了故障。查票员打电话询问那个车站,结果不出他所料,有一台打票机的油墨干了。可是查票员对他说:"打票机坏了是车站的责任,但您该问问  相似文献   

20.
20世纪50年代,纽约穷小子桑迪用妻子的3500美元陪嫁钱在镇上开了一家生牛屠宰作坊,专卖牛肉。小镇上有一家牛排餐厅,每天能为桑迪销掉不少牛肉。但没多久,牛排餐厅经营不下去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