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马鸿铭,1967年3月出生,香港永久居民,香港达成集团(香港上市公司)总经理、香港佳宁娜集团总经理、华东城董事兼行政总裁。1989年从美国留学回国后,在香港、深圳开展自己的事业,始终以爱祖国、爱广东、爱香港这九个字作为座右铭。  相似文献   

2.
那年移民来美,香港尚未回归,出国第一站,跨过深圳罗湖桥,这就是香港了。哇噢!香港,大英殖民地,购物天堂,文化沙漠,花花世界……当我拖着行李,犹如刘姥姥走进大观园般被友人带进了这块土地,真是惊呆得半晌合不拢嘴巴。后来,往来的次数多了,对香港的新鲜感也渐渐褪了些色,不如往日那般兴奋了。前些时,有机会再次来到香港。趁空暇的日子,要去哪儿,友人扳着指头一连数了几个去处:  相似文献   

3.
三月的北京,春风荡漾,在人民大会堂庄严的国徽下,在贵宾楼华丽的紫金厅,笔者所见到的来自香港特别行政区的九届政协委员的脸上,无不洋溢着喜悦与自豪,因而,格外引人瞩目。香港主权回归以前,香港区政协委员被编人“香港同胞”组,上届86名,新一届政协委员是作为“特邀香港人士”,总数150名,足见国家对香港特区的重视。在香港主权回归后的这短短八个月里,香港经历了金融风暴的冲击及一系列事情的困扰之后,仍然顽强地挺立起来,保持了独立的经济体系。因此,不管是老委员还是新委员,这一次北京之行,对他们真的是不同寻常,他们…  相似文献   

4.
厦门到香港这条水路,我已经走过三次,首次是1937年春天,从菲律宾回国参加抗日战争;第M次是1983年夏天,从福建去延安,绕道香港北上;三次是1991年秋天,去菲律宾探亲,乘船先到香港小住数天;这次应香港亲友邀请,去看香港回归的热闹。前后四次,相隔六十年,心境大不相同。观看香港回归的交接仪式,是一生难逢的好良机,怎么不令我激动万分呢?八十年代初,中英谈判香港问题,我正在香港,目睹港英当局种种表演,真是令人气愤!英国把香港当成女皇王冠上的宝石,当成会下金蛋的老母鸡。一百多年来,通过香港压榨中国老百姓的血汗,掠…  相似文献   

5.
1997年7月1日香港己回归祖国,这必将对台湾省与祖国大陆之间的经贸关系产生深远影响。因为台湾省与香港之间经贸关系十分密切,香港在台湾省对外贸易及对外投资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而且在沟通海峡两岸经贸关系中起着枢纽作用。近年来,以香港为纽带,两岸三地之间贸易和投资迅速发展,形成经贸上互相依存的关系。因此,“九七”之后,台湾省和祖国大陆将继续以香港为中介,广泛开展贸易、投资和融资,形成更加密切的经贸关系,“中华经济圈”必将早日形成  相似文献   

6.
“假如我不是荣毅仁的儿子,我今天不可能做中信香港的副董事长兼总经理;但假如我仅是荣毅仁的儿子,而自己没有能力来经营,中信香港也不会发展成今天这样的规模。”──由香港的权威机构新近评定的“十大中资集团”龙虎榜上,中国国际信托(香港集团)有限公司(简称“中信香港”)名列第四,总资产高达350亿港元;而在这十大中资企业中,它的资历却是最浅,“年龄”最小。──在香港联合交易所上市的四十五家中国企业(香港股民称之为“红筹股”)排行榜上,中信香港的上市公司“中信泰富”名列榜首,市值约700亿港元。──香港有世界著…  相似文献   

7.
2006年6月3日10时30分,八桂大地,已是暑热逼人。年逾花甲的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曾荫权偕同80余位香港商界著名人士,风尘仆仆赶到南宁,参加“广西——香港经贸合作交流会”,以及“桂港政府高层论坛”。  相似文献   

8.
香港经济承接2000年复苏的走势,2001年保持低速平稳的经济增长。进入第四季度后,因突遭“9·11”恐怖事件的影响,香港经济的回升放缓,其各项经济指标的表现均未如预期。但从整体来看,在2001年世界经济不景气和美国恐怖袭击事件的双重冲击下,香港经济的基础依然比较稳固,全年经济增长率仍可望达到2.6%左右。诚如不久前香港特区行政长官董建华所说的:香港经济复苏的势头,是亚洲地区内最好的地方之一。  相似文献   

9.
跨国公司及银行在香港的经营动向陈朝高(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所):据有关调查,在香港的90%的美、日、欧及台湾的投资商对97后的香港前景仍持乐观的态度。目前,他们正在香港扩大投资规模,增设工厂和设立地区总部,制定长期发展战略计划。香港实际上已成为西方国...  相似文献   

10.
邓小平提出的“一国两制”构想不仅解决了香港问题,也为和平解决复杂的国际争端提供了新的思路。在香港成功地实现“一国两制”,丰富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内涵,也为和平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的统一树立了榜样。“一国两制”是中国政府将长期执行的基本国策。香港与内地的经济联系日益密切,在香港当地又涌现了大批热爱祖国、热爱香港、具有管理能力的人才,这一切保证了“一国两制”必将在香港取得成功。  相似文献   

11.
《海内与海外》2010,(11):32-33
由中国侨联、香港侨界社团联会、香港中国商会、中国侨商联合会共同主办的高端经济论坛暨第三届侨商论坛在香港举办之后,在海内外引起反响热烈,论坛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美国在香港的经济利益和经济政策谷文艳(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所):一、美国在香港的经济利益。美国认为,美国在香港有着巨大的经济利益,主要体现在下列几个方面:1、美国在香港有巨大的贸易利益。香港已成为美国第13大贸易伙伴,每年双边贸易额约250亿美元。进...  相似文献   

13.
梅州有港澳台同胞和海外侨胞300多万,是全国著名的侨乡。香港距梅州家乡最近,是我们海外侨务工作的桥梁和中转站。香港同胞对家乡接触多,见闻多,了解最深刻,感情最浓厚。尤其是香港嘉应商会历届领导,始终不渝地遵循爱国爱乡爱港的商会宗旨,把家乡建设视为已任。不仅为梅州建设出钱出力贡献巨大,而且主动协助家乡开展香港以外地区的侨务工作,积极引进资金、智力。他们造福桑梓的义举,功德无量,百世流芳。捐巨资办教育才  香港同胞生活在世界金融、信息中心,见多识广,看待世事站得高,望得远。他们从多年在商海奋斗的切身体验…  相似文献   

14.
九七后香港经济发展的产业方向侯若石(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所):九七之后,我对香港政策的总原则是,一国两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香港的资本主义制度50年不变。在各种内外因素的制约下,实施对港政策的总原则必然要求香港与内地具有两种不同的经济结构,实行两种...  相似文献   

15.
由中国侨联、香港侨界社团联会、香港中国商会、中国侨商联合会精心筹划和共同主办的香港高端经济论坛暨第三届中国侨商论坛今天开幕了。我谨代表主办单位向出席论坛的各位领导表示衷心的感谢,向各位嘉宾和朋友表示热烈的欢迎,向为本次活动提供了大力支持的香港中联办、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和香港各界社团和人士表示诚挚的谢意!  相似文献   

16.
香港小资料     
香港小资料一.香港之最。香港虽小却有居民近600万人,并拥有以下几个世界之"最"。九龙的深水沙区,每平方公里有16.5万居民,是世界上人口密度最大的地区。香港的地价是全球最高的。早在20多年前,"中房地产公司"拍卖一块一平方米的土地,以256美元成交...  相似文献   

17.
香港“语言世界”粤语时髦、英语实用的特性,香港回归后社会制度基本不变所带来的“惯性”,以及香港教育体制上重实用轻基础所造成的语言专业薄弱等,都会成为香港推行普通话的障碍。通过努力克服这些障碍不仅是必须做的,而且是能够做到的  相似文献   

18.
香港回归后,并没有出现西方学者曾预言的“香港之死”,香港经济度过了难关,仍能在内外环境发生急剧变化下保持繁荣与发展,继续维持国际金融中心与转运中心地位,仍是全世界最自由与最具竞争力的经济体。但香港经济发展也出现一些新的问题与困难,面临一系列挑战。  相似文献   

19.
我国“北方香港”建设构想柳宝祥从亚太及东北亚地区经济形势看,地处中国东北地区前沿的大连居于十分重要的地位。大连是中国东北地区及内蒙古东部地区走向亚太的重要窗口,具有建设“北方香港”的优越条件。为了探讨“北方香港”建设的目标模式,在这里先考察一下香港经...  相似文献   

20.
今天,由中国侨联与香港有关社团联合举办的高端经济论坛暨第三届中国侨商论坛在这里隆重开幕。我从初冬时节的北京来到秋高气爽的香港,参加这一盛会,感到非常高兴。我谨对论坛的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对来自香港和世界各地的侨商表示诚挚的问候和良好的祝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