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王佩玺 《行政与法》2013,(2):125-129
我国学者在制定《侵权责任法》的过程中,为了论证责任法在未来民法典中独立成编的必要性,将责任与债相分离,以建立系统的民事责任制度.进而又将侵权行为从债的发生原因中抽离,成为责任的发生原因.但是,本文认为,从债的目的是债权人特定需求的满足这一角度,债的核心权能是给付受领权,债是责任产生的前提,责任是债权实现的保障,责任是诉权的依据,债、给付受领权与责任是统一的整体.侵权行为的后果是债而不是责任,债的体系具有完整性.  相似文献   

2.
<正> 如果说人类社会是由各种文化因素相互运作达成的某种秩序,那么,诉讼,则是构建社会秩序诸文化因素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离开诉讼保障的社会秩序,是脆弱和难以稳固的。将诉讼现象置于社会文化背景和历史景深中考察,有利于拓宽诉讼法学研究的视野和领域,有助于从整体上把握诉讼机制运行的客观规律,更好地发挥诉讼在构建社会秩序中的应有功能。因此,研究诉讼文化的形成、特点和演变,探索实现我国诉讼文化现代化的道路,应当成为法学界尤其诉讼法学界不容忽视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3.
国际海事组织(IMO)是联合国系统内主管海上安全和船舶防污及其法律问题的专门机构。IMO 的成长反映了国际航运事业的发展和壮大,它所制订的一系列公约反映了国际航运技术的进步和国际海事立法的历程。我们研究该组织、其近期主要成就及其今后工作计划,有助于我们把握世界航运及其立法的动向,从而有益于我们的工作和我国航运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论债与责任的融合与分离——兼论民法典体系之革新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将来我国制定民法典时,债与债权以及侵权行为的体系应当如何安排?对此学者论说不一,作者在本文中阐述了自己的观点,本文的主要内容有以下七点:(一)对近现代民法典将债与责任融为一体的编制体例的历史渊源和理论根据作了剖析,指出了其历史的合理性与时代的局限性。(二)从现代法律责任概念与理论观察,民法学上强调责任是债的担保的观点,与法律责任的本质属性相矛盾。(三)将侵权行为作为债的发生原因之一,侵权行为责任(损害赔偿)转化为债的观念,已与现代发展了的多种民事责任形式相抵触。侵权行为的本质属性是责任而不是债。为制裁侵权行为,充分保护权利人的民事权益,应当将侵权行为从债的体系中分离出来,使之成为与债并列的独立的民事法律制度。(四)现代民法实践的发展,需要将责任从债的体系中分离出来,建立民事责任制度,构建科学的民事责任体系。(五)我国民法通则将民事责任独立成章,自成体系,有其合理性,但将来制定民法典时,不能照般民法通则的体系。(六)民法通则规定的十种承担民事责任方式有首创性,但也有不严谨之处。本文以民法通则为基础,并借鉴外国民法的有关规定,归纳了五类民事责任,共11种责任形式。(七)将来民法典总的框架分八编,即总则、物权、债?  相似文献   

5.
程捷 《法学评论》2012,(4):147-153
控方承担证明责任的传统观念与无罪推定原则、控辩平等并无必然连接,实务中对之绝对化的理解造成了刑事证明活动的困境。对这种传统观念予以修正的现有刑事证明责任分配学说中,英美法系的双层证明责任区分说与我国现有刑事诉讼模式格格不入,仿效民事证明责任分配方法的法律要件分类说徒有形式却牺牲了疑罪从无的基本精神。应将刑事案件的所有证明对象区分为直接事实与间接事实,并结合不同证明事实在刑事审判中的特殊意义,确立二元化的刑事证明责任分配标准。  相似文献   

6.
论赠与人的责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赠与合同是现实生活中常见的合同之一,《合同法》设专章进行了规定,但对赠与人的责任规定得较为简单和概括。赠与人的责任可归纳为瑕疵责任(包括故意不告知受赠人瑕疵、保证无瑕疵、附义务的赠与)、缔约责任(包括无故撤销赠与及恶意磋商等)和违约责任等三种,其承担责任的条件、责任方式、赔偿范围等各不相同。  相似文献   

7.
王岩 《知识产权》2007,17(5):24-29
从财务角度谈知识产权的应用,是就会计概念下的知识资产如何发挥效能而言。知识资产的财务应用分为直接经营和融资两大部分,不同类型的知识产权在财务应用的可操作性上有很大差异。中国现有条件下的知识产权的财务应用应主要通过现代企业制度和风险投资及担保制度的路径来实现,而不应是孤立的权利交易、资本化与证券化。  相似文献   

8.
现行单位刑事责任的立法规定是以单位犯罪是一个犯罪行为为理论前提的,因而存在诸多理不断、剪还乱的理论死结。为此,有必要重新审视单位犯罪的形态结构,理顺犯罪单位与犯罪单位成员之间的罪责关系。通常所说的"单位犯罪"实是一种特殊的犯罪聚合体,具体包括两个犯罪行为:一个是客观实在的由单位成员实施的自然人犯罪;另一个是法律拟制的单位犯罪。即源初意义上的"单位犯罪"。这两个犯罪行为因"为单位谋利"的单位成员行为在法律评价上的双重性而被立法者人为地聚合在一起,但单位责任和单位成员责任在构成和追诉上应当是各自独立和分离的,二者并不牵涉或互为前提。  相似文献   

9.
法律从根本上讲只是一种地方性知识。克利福德·吉尔兹说,“我始终认为……法律就是地方性知识”。这里所谓的地方性知识,一般包括二层意思:一是指任何特定的、具有地方特征的知识;二是指在知识的生成与发展中所形成的特定的情境,包括由特定的历史条件所形成的文化与  相似文献   

10.
也论人的价值——兼与冯小平先生商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认为,人的价值的实质内涵是指客体的人的存在及其属性、实践活动及其物化成果对主体人的需要的满足。理解“人的价值”的关键在于必须从彻底的关系论的立场出发。要用辩证思维的方法,从具体的现实的人的主客体地位的辩证关系中,从人的“创造”与“享用”的辩证关系中去理解和把握“人的价值”的涵义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恩格斯的权力配置思想是人类法律思想宝库中的精华。以人的自由与解放为核心的政治社会哲学是马克思恩格斯权力配置思想的哲学基础。在这一哲学基础上,马克思恩格斯提出了分权思想、司法独立于政治权力的思想和法律规范权力的思想。  相似文献   

12.
"一切权力属于人民"是近代宪政的灵魂、民主政治的核心、依法治国的基石."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其价值体现在于实践,应当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去全面理解并切实贯彻"一切权力属于人民"这一神圣的宪法原则.应围绕"人民是人类文明成果的创造者"、"人民是国家和社会的主人"、"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三个方面加深理解"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的内涵,并在行动上切切实实地使人民拥有这样的权力.  相似文献   

13.
The report ‘Trafficking in Human Beings, Ten years of independent monitoring’ marked the tenth anniversary of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post of National Rapporteur as an independent monitoring mechanism of the Netherlands’ efforts to combat human trafficking. It also marked ten years of making recommendations, 200 in all. Many of those recommendations have been acted upon, the importance of some has receded and others have been regularly repeated. The report outlines the progress made in efforts to tackle human trafficking in the Netherlands over the last ten years in light of those recommendations. In this contribution, the most important aspects of the report are summarised, with a focus on the three P’s (protection, prevention and prosecution), together with the additional P’s (punishment and partnership).  相似文献   

14.
Following the changing mentality, the efforts to find a common definition,concerning trafficking in human beings, focusing on the issue to harmonisethe national and international legal measures, legal instruments aiming atcombat-ing traffic in human beings, we are witnessing an important segmentof the process towards internationalisation and europeanization of criminallaw and criminal justice.  相似文献   

15.
22年前,我本科毕业,正逢湖北省武汉市公安局从应届生招人,由于考研成绩还没出来,抱着试一试的心态报考了。面试之前,我猜想,肯定会有人问报考警察的动机。那时有部香港电影叫《五亿探长雷洛传》,男主角由刘德华饰演。片头有段对话,令人印象深刻。考官问雷洛:“为什么当警察?”后者答:“为了吃饭。”同学开玩笑说,反正你要去读研,不如也回答“为了吃饭”,然后一拍两散。  相似文献   

16.
The fight against trafficking in human beings has been high on the political agenda of international organisations, regional organisations and states for more than a decade. The European Union (EU) and the international community continuously reaffirm their commitment to work jointly in countering the phenomenon. After years of arguing over a common definition and approach that culminated in the first international definition in 2000, it could be assumed that the international and European definitions solve the issue of how to define and counter trafficking in human beings. Still, the debate on how to understand and approach the problem has not ceased to exist. In particular, the dominant opposition between a rights-based and a law enforcement approach has not been dissolved by calls for holistic or multi-faceted approaches. The aim of this article is to identify the approach taken by the EU, looking out for conceptual (in-)consistencies, underlying assumptions and convictions. The rationale guiding EU action is extracted and questioned by disclosing silenced aspects and contrasting them to their reappearance in other legal instruments. It is argued that the humanitarian intentions of victim protection are overshadowed by general anti-immigration conveniences. The approach taken by the EU not only provokes the somewhat artificial opposition between innocent victim and guilty migrant, but it can easily fall prey to deeply entrenched gender and racial stereotypes.  相似文献   

17.
裴苍龄 《法律科学》2012,(1):95-107
事实是一切学科的对象。事实不是陈述、命题、描述和断定。事实是指客观外界存在或不存在、发生或未发生的全部情况和过程。事实可分为如下类型:一、静态事实和动态事实;二、积极事实和消极事实;三、自然事实和人为事实;四、历史事实和当前事实。事实有四大功能,即认识的基础、证明的根据、检验的标准、思想的指南。事实有两重属性:一为客观性;二为关联性。证据也有两重属性。证据的客观性指的还是事实的客观性,证据的关联性指的也还是事实的关联性。可见,事实就是证据。事实有四大功能,证据自然也有四大功能。证据不限于司法工作需要,全人类都需要。因此,要把证据学打造成全人类的科学。  相似文献   

18.
刘兵红 《政法学刊》2013,30(1):63-67
产生于中世纪的英国衡平法地产权是英国财产法极具特色的制度安排。衡平法地产权经历了从对人权到对世权的演变之路:起初,衡平法法院在承认受托人普通法地产权人权利的基础上赋予衡平法权益人对受托人请求交付地产收益的相对性的权利,后来衡平法权益人的利益可以对抗除支付合理对价且善意受领普通法地产的第三人以外的任何人,成为真正对世权意义上的地产权。了解衡平法地产权之演变可以了解对人权与对世权对话与沟通,有助于各种财产权的权利性质的分析与把握。  相似文献   

19.
主权在民:源流与反思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主权在民原则系宪法之首要原则。主权在民原则经历了由国家主权、政治主权、议会主权到人民主权的发展过程。主权在民原则既是近代宪法的逻辑起点,又指导着宪法具体制度的建立。主权在民原则在历史上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但也应当厘清、识别和深刻反思主权在民在宪政成长过程中的作用与局限。  相似文献   

20.
英国南海公司与清末轮船招商局都曾出现股市泡沫,官方的制度回应不但未能阻止泡沫化,还给证券市场带来深远的负面影响。在承认人的理性存在有限性之前提下,比对两家企业的史实,探求制度如何在不同历史背景下对股市泡沫作出有效回应,更易于发现法制对于股票交易的意义所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