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3.
4.
5.
王凛然 《当代世界社会主义问题》2014,(3)
“大跃进”运动开展后,面对管理权下放造成的混乱,国家试图以“全国一盘棋”的政治伦理重新诉求于地方与个人,精简工厂职工,整顿劳动组织。地方干部、企业领导、普通工人对这一国家政策并非完全服膺,而是在选择性适应中追求活动空间,造成对国家能力建设的考验。在这一过程中,国家利益与个别利益的吻合度、政治伦理的合法性和跨部门合作能力的有效性影响着国家目标的获致。 相似文献
6.
7.
8.
"第三波针对党政机关兴建"培训中心"的整治正在进行,为明年政府加大公务员培训的计划"清场"。而以往的整治效果表明,干部培训的市场化、专业化,或许才能救治屡禁屡犯、政令不畅之弊。" 相似文献
9.
在介绍对明代廉政制度进行的基础上,对明代廉政制度作出了分析和评价,以期对中国当前廉政制度建设提供可资参考的经验和教训。 相似文献
10.
被金钱收买的,不仅仅是一群官员,更是整个国家历时8年、重金打造的药品监管体制。处置贪官,不仅仅是整顿吏治,更触发了整个行业的动荡与不安,这在中国反腐败的历史上并不多见。 相似文献
11.
接近中纪委的多位专家向《南风窗》确认,中纪委及最高司法机关已将法治反腐作为行动的圭臬,并酝酿完善各种制度。在经历了数年近乎停滞的沉寂期后,纪检系统的改革又重新进入了活跃期。观察中纪委近期一系列重大动作和部署可以发现,新一轮纪检改革围绕一明一暗两条主线来展开:一条明线是,对纪检领导体制进行调整,强化上级纪委的领导权,实现了权力矩阵的重整; 相似文献
12.
13.
14.
15.
16.
厂务公开作为党在新时期坚持群众观点、群众路线的一项伟大创举,既体现了对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方针的落实,又体现了国有企业对职工群众主人翁地位的尊重。尤为重要的是让职工群众对企业事务真正享有知情权、发言 相似文献
17.
《法制博览》2020,(5)
2018年3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以下简称《宪法修正案》)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法》(以下简称《监察法》)的通过意味着我国的监察体制发生了一次历史性的转变。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的监察体制历经数次转变,历史证明要想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就必须重视国家监察体制的建设,18年《宪法修正案》的通过,意味着国家监察委员会作为国家机关获得了宪法上的定位,其地位得到了空前的提高,同时《监察法》也将我国的新形势下的监察体制以法律的形式确定下来。当然,尽管当下的国家监察体制是经过长时间的探索和实践总结出来的,但任何事物都是发展变化的,我国监察体制的改革也仍然正在路上,因此,在未来,我国监察体制的改革亦应坚持正确的方向,使得我国监察体制的改革朝着良性的方向不断发展。 相似文献
18.
中纪委9号文件、10号文件发出后,河南很多地方还在观望,但三门峡市在大纪检组改革的基础上进一步对文件进行了突破,揭示出基层纪检工作的真实生态。 相似文献
19.
中国的各项主要权力正面临重新整合,总趋势是向中央最高层集中。地方政府如何从开发总公司过渡到真正的服务型政府,还有漫长的道路需要探索。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除了强调仍然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并同时公布了一系列与经济体制相关的改革外,观察人士注意到的另一最大特点是:通过成立国家安全委员会和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两个高层机构,整合中央一级政治军事经济外交权力,以及通过加大地方事权上移等方式,加大中央在央地关系中的权力比重,中国的各项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