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0 毫秒
1.
关于文化选择中的价值取向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陆平 《理论探索》2007,(1):16-17
文化的价值取向是文化与主体需要之间的关系在人们意识中的反映,是人们对一种文化价值的主观认定、理性判断、情感体验、意志保证及其综合。文化的价值取向问题,是文化建构中一个带根本性的理论和实践问题,不同的文化价值取向体现着不同的社会价值观。  相似文献   

2.
唯物辩证法实现了以实践为基础的价值理性的转向.唯物辨证法的价值论原则内涵实践价值论原则、历史价值论原则、发展价值论原则,是实践理性、历史理性、价值理性的统一,深刻地反映了人类全面解放的现代历史运动的实践倾向.其永恒的价值精神是超越价值矛盾,实践和实现人类和人生价值目标的思想力量.  相似文献   

3.
对公共利益的科学界定一直是一个让理论界与实务界深感困惑的问题.对公共利益的界定是一种关涉人的行为的实践活动,是界定主体在一定原则下的价值判断与行为选择.作为工具理性、价值理性和人道理性统一体的实践理性,为公共利益的界定提供了一个科学的方法论的选择.  相似文献   

4.
在社会转型的背景中,理性与道德的关系被又一次推向历史前台。本文从韦伯的"合理性"判断出发,探讨了理性与道德的复杂关系。理性作为一个多向度的概念,道德曾经是"实质合理性"的一个重要价值标准。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形式合理性的膨胀,理性逐渐流于形式而疏远于道德,其内涵缩小为以利己为中心的经济理性。这一转变导致了食品安全等一系列道德沦丧的社会问题,然而,由于信息化和市场经济带来的日益壮大的"道德技术"却使理性与道德的关系进一步复杂化。  相似文献   

5.
随着全球化资源枯竭和能源短缺以及人与自然关系持续恶化等现状,人类不得不以道德理性再度考量人与自然关系的问题。可持续发展环境伦理兼顾了人与自然长期依存发展的双重需要,既实现了对自然的尊重,又实现了人的自由发展需要,将人类回归到自然的道德血缘关系中,这种处理人与自然的伦理关系,已经得到了全球发展的价值认同。因此,认同和建构可持续发展环境伦理对于我国发展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刘佳 《理论视野》2012,(11):71-73
技术理性和价值理性作为特殊和典型的理性形式,两者对解决人类生存与发展关系问题意义深远。研究两者的内涵及其相互关系,可以给当前我国城镇化建设提供一个新的研究视角和新的问题解决思路。一、技术理性和价值理性的内涵1.技术理性和价值理性的内涵技术理性作为人类理性中一种综合和典型的形式,指一种追求合理性、规范性、有效性、功能性、  相似文献   

7.
和谐社会是一个秩序井然、宽容互让、价值多元、诚信友爱、道德彰显的理性社会,其实践哲学基础则是表征世界秩序、呈扬人文精神与凸显伦理蕴涵的理性,因而和谐社会的构建应该诉诸子理性的进路:在交往理性的进路中实现人与自然、人与人、传统与现代的和谐,在价值理性的进路中实现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个体价值与集体价值、主流核心价值与非主流多元价值的和谐,在道德实践理性的进路中实现道德底线与道德信念、权利意识与责任意识、规则意识与自律意识的和谐.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实践不仅是检验真理的标准,而且是价值关系的确定者。真理和价值是统一的,两者统一于实践活动之中。只有从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点出发,才能正确理解和把握真理和价值统一的原理,为我们当前的改革开放和社会发展以及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基础。实践观点的引入、发展,直至作为整个马克思主义基础的正确的实践观点的建立,本身便是一个历史范畴。康德正式将实践引人哲学,并提出了“理论理性”和“实践理性”的概念,但他没有脱离伦理学的范畴。其后,费尔巴哈把实践与生活联系起来,提出了一些有…  相似文献   

9.
张跃刚 《学理论》2012,(26):16-18
价值虚无是虚无主义根源之处,价值虚无表现为精神家园的失落,幸福感的每况愈下和生活世界的平庸化等。中国当代虚无主义是对中国传统精神价值和当代西方精神价值的双重虚无。当代中国价值虚无现象不是在物质条件恶化的背景下出现的,而是物质的相对繁荣的境况下产生的。解决价值虚无的路径就是协调人的主观尺度和理性能力之间的关系,简单化的理解也就是协调好人的欲望和能力的关系,保持二者的平衡。  相似文献   

10.
行政道德作为行政管理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它以自己独有的方式发挥着自己的功能。行政道德的功能是多方面的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认识功能认识功能是指国家机关在其行政实践的基础上 ,从国家机关与国家和社会及其自然环境、国家机关之间、国家机关与企业事业单位、国家机关与人们群众及其组织、国家机关与公务人员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或利益关系上 ,反映和认识国家机关的现实状况 ,并借助于一系列的道德原则、规范等等所表达的认识成果。它能使人们超越个体经验的局限 ,获得群体、社会以至整个人类对上述问题的经验和理性思考…  相似文献   

11.
政治价值研究论纲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政治价值问题是政治哲学的核心问题之一。本文初步探讨了政治价值的基本含义,认为政治价值是反映政治主客体关系的概念,它通过政治主体对政治客体的认同或排拒、支持或反对、构建或废除的政治实践活动体现出来。政治价值具有效用性、多维性、客观性、实践性和社会历史性等特征。文章最后分析了政治价值研究的理论与现实功能。  相似文献   

12.
论政治理性的特征及其功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政治理性是人类建立在一定的政治利益基础之上的精神现象,是受人的政治目的和意志所支配的精神活动及在政治生活中按一定逻辑规则和逻辑程序运作的认知形式和认知能力。政治理性作为对现实政治生活的能动的反映,有着自身的规定性,表现为政治理性具有价值性、群体意向性、意识形态性的特征。政治理性在政治生活中发挥着重要的功能与作用。政治理性的价值性功能以价值观为核心具有对政治活动的导向与评价作用;政治理性的工具理性功能以理性为工具对政治活动具有追求合理性、科学性、规范性的中介与规范作用;政治理性的实践理性功能以道德理性为价值判断的尺度,对政治生活发挥着选择、判定与支配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李敏 《学理论》2010,(6):13-14
理性与信仰之间的关系问题是中世纪哲学的基本问题,没有理性和没有信仰都不能称之为中世纪哲学。以梳理理性与信仰的关系为脉络,重新审视和评价中世纪哲学,纠偏人们传统观念中对宗教的认识,对解决现代所面临的理性过度张扬、信仰失落、价值迷失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4.
"社会和谐"表征的是社会生态系统各不同要素之间的友好相处和良性互动的状态,这种具体状态既是在人类社会系统的"和合"运动中创生的,又是人类社会系统"和合"关系的表征.人类社会系统构成要素之间的"和合",既反映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价值本质,也反映着"和谐社会"的价值本质.因此,人只有在理性的价值关怀的观照下,在理想尺度与现实尺度、整体尺度与个体尺度、目的尺度与工具尺度相统一的价值实践基础之上,才能不断趋近"和谐社会"的理想诉求.  相似文献   

15.
儒学与中国现代化的关系问题是20世纪中国哲学与文化极为重要的问题。如何做到科学理性与人文主义的有机结合,对于现代新儒家乃至整个人类文化都是一个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新儒家在哲学视域下思考如何在人文理性的指引下充分发挥科学理性的重要作用,提出应凸显道德人文精神对于科学理性的导引价值,以寻求人文与科学之间的平衡。这对于解决当今科技异化问题无疑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6.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创新社会治理、改进社会治理方式",其实质反映的是党和政府在现代社会转型过程中选择发展策略的理性价值取向,即追求工具理性到价值理性的融合与统一。将社会治理纳入到中国现代化发展与转型的现实境遇进行考量,更加强调社会治理的形式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以及对经济发展成果的社会分享,这就要求在中国社会治理中坚持工具理性的优先性前提,并以价值理性作为实现社会治理目标的保障,要从构建科学化、人性化的社会治理运行机制、多元化的社会参与主体、融合伦理和法制因素的治理方式等方面推行社会治理价值诉求的践行路径,才能实现中国社会治理追求的社会、国家与人的和谐发展的终极目标。  相似文献   

17.
现代理性批判对价值理性与工具理性的二分法存在诸多问题。理性的本质是"有我之思",理性对世界的认知内容可以分裂,但理性自身不能分裂,也从未分裂。价值理性与工具理性只是同一理性的两种属性,价值理性支撑工具理性,工具理性实现价值理性,二者本质同一。现代性问题的根源不是理性的分裂,而是资本的统治,解决之道只能是回到马克思的社会批判之路,变革资本主义制度,消灭资本的统治。  相似文献   

18.
在农业社会,科技理性和价值理性是内在统一的。在近代工业社会,科技理性得到片面发展,并与价值理性发生分离。在现代社会,价值理性在技术理性的压制之下日趋衰微。与之相关,在传统发展观上也存在着科技理性和价值理性的分离。科学发展观是在现实实践基础上的科技理性和价值理性的统一。  相似文献   

19.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纲要》中的重要内容。习近平关于"自然是生命之母,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人类必须敬畏自然、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论述,是表达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一个十分重要的论述,它言简意赅,内涵丰富,意味深长,从人与自然关系的角度深刻阐述了什么是生态文明,为什么要建设生态文明以及如何建设生态文明等一系列重大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人与自然关系思想,揭示了人的价值与生态价值的内在关联性,展示了马克思主义科学价值观的深邃理性,指明了生态文明的实践路径,为推进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和建成美丽中国以及建设地球美好家园指明了方向,充分表现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蕴涵的丰富而高超的生态哲理。  相似文献   

20.
衡霞  向洪讯 《行政论坛》2023,(1):118-125
城乡社区治理政策反映政府价值和公众价值互动衍生的结果,以文本的形式体现最终的价值选择,通过精确计算尽量平衡政策理性。通过对32份国家和省级“十四五”规划以及131份政府工作报告和相关部门专项政策文本的历时性变迁的质性研究,发现城乡社区治理政策的政策理性与价值选择在国家和省级“十四五”规划中保持高度一致,在省级政策文本中却表现为区域内外之间的冲突。如何建立政策理性和价值选择之间的公共空间,以解决政策理性的瞄准偏差是未来城乡社区治理政策需要着力弥补的。事实上,不仅可以从“智库之智”赋能纠偏、突显主导目标、运用技术赋权等路径解决政策理性与价值选择之间的冲突问题,还可以通过合理的价值选择、平衡的政策理性等分类分层调节二者之间的张力,进而实现城乡社区的有效治理和高质量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