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当前青少年吸毒现象日趋严重 ,并引起广泛关注。本文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青少年吸毒的主体原因 ,强调青少年心理的固有特征对他们吸食毒品的作用。希望能为寻找预防、减少和矫正青少年吸毒的对策提供一些心理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吸毒现象蔓延的特点、原因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 ,吸毒现象正以惊人的速度在我国蔓延 ,并已成为一个极其严峻的社会问题。文章分析了我国吸毒现象的特点、原因 ,并提出了遏制吸毒现象蔓延的若干对策  相似文献   

3.
预防青少年吸毒的教育对策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据统计,在我国吸毒人口中,25岁以下青少年占75%以上,初次吸毒年龄已降至9岁,甚至更低,吸毒现象在青少年中呈蔓延之势。可以说,预防青少年吸毒已刻不容缓。国外的实验研究表明,教育介入是预防青少年吸毒的最有效措施之一。但我国对青少年吸毒的教育预防却鲜有研究。本文拟在借鉴国外已有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对预防青少年吸毒的教育对策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4.
在我国吸毒人数中青少年吸毒人数所占比重较大,给个人、家庭和社会带来严重危害."一日吸毒,终生戒毒",因此,对青少年进行毒品预防教育变得至关重要.本文分析了青少年吸毒的危害及其原因,指出毒品预防教育是青少年禁毒工作的"治本之策",并具体阐述了对青少年进行毒品预防教育的一些措施.  相似文献   

5.
面对严峻的吸毒贩毒形势,我国政府采取了理性客观务实的态度,采取美沙酮替代疗法(试点),致力于有效治理吸毒成瘾者,控制艾滋病的传播和预防减少犯罪,在实际操作中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然而,吸毒现象有其产生的历史和现实的原因,要迅速而彻底禁绝吸毒是不现实的;面对吸毒与艾滋病要防治结合、多管齐下,有效预防才能减少犯罪,美沙酮替代疗法的实施,体现了人性关怀的策略。  相似文献   

6.
上海L工读学校的个案显示,吸食新型毒品工读学生群体具有一些基本特征:初吸年龄低龄化,并存在性别差异;吸毒地点郊区化;吸毒资金多为违法犯罪所得;吸毒渠道便捷易得;家庭关系分崩离析;朋辈群体中存在吸毒亚文化圈。分析指出工读学生新型毒品预防教育中存在的专业性、临时性、边缘性问题,并从学生、家庭、学校等层面提出了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7.
吸毒行为及其控制的社会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吸毒行为是一种具有复杂背景的社会越轨现象。吸毒行为可分为己利型、他利型和失范型。获得毒品的可能性、社会角色的紧张度、社会管理力度及个体自我控制力是目前影响吸毒行为的重要因素。对吸毒行为的控制应该着力改善产生吸毒行为和社会宏观环境,确定吸毒高发区及易感人群,进行以社区为主的早期预防,提高首戒率,降低复吸率。  相似文献   

8.
从当前湖南青少年吸毒的现状来看,有这样几个特点:一是吸食毒品种类不断增加;二是范围不断扩大;三是吸毒人数增多。青少年吸毒有个体、家庭和社会多方面的原因,应该从建立防范青少年染毒社会机制、牢固在校学生拒毒防线、强化惩治毒品犯罪力度、加大普查检测力度、消除社会歧视、注重家庭教育等多方面进行治理,减少和杜绝青少年吸毒现象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近些年来,贩毒组织日渐增多,手段、方式越来越现代化。一些贩毒分子为了金钱,勾结世界上的贩毒集团进行各种贩毒活动,使吸毒、贩毒这一丑恶现象在我们这个“无毒国”又卷土重来。据统计,1991年全国公安机关和海关缉获毒品案件8395起,吸毒人数14万余人。1993年,仅贵州省就侦破毒品案1165起。 毒品是从罂粟、石柯、大麻这几种植物中提炼出来的鸦片、吗啡、海洛因、可卡因等。它们作为药品给人类社会带来福音;然而作为毒品,又给人类社会带来灾难。这不能不引起我们国家有关立法部门,公、检、法的高度重视,制定强有力的措施,打击杜绝吸毒、贩毒活动。  相似文献   

10.
毒品犯罪,是世界面对的日益泛滥的严重问题,吸毒严重推残人体健康,极大危害民族素质,无情地吞噬巨额社会财富,侵蚀一些国家的经济,并引起暴力、凶杀、卖淫等社会丑恶现象,毒品问题直接危害国家社会的和平与稳定,对人类社会构成了极大的威胁,据联合国统计1980年—1989年因吸毒死亡达10万人。毒品犯罪已成为世界头等公害之一。因此,1987年6月15日至26日,联合国在奥地利维  相似文献   

11.
在今日美国中学校园里,一些青少年学生存在有吸毒、酗酒、少女怀孕、暴力等行为,而且这些现象愈演愈烈,引起了社会及公众的关注。这些问题与美国社会的价值观念、社会阶级分化、种族矛盾、家庭问题、大众传媒、学校教育等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2.
公职人员吸毒问题已严重污染社会风气,损害党政形象,由于其自身具有政治、道德的影响力,即使是个别现象也成为阻碍当今社会进步和发展的毒瘤。因此,有必要对其吸毒现象进行描述、对其行吸毒为进行社会学视角分析。进而从毒品预防教育、完善监管机制、整顿纪律作风等方面采取及时而有效地治理防范措施。  相似文献   

13.
毒品违法犯罪最终都是围绕着毒品消费(吸毒)而展开的,吸毒既是毒品违法犯罪的一种,又是包括毒品违法犯罪在内的其他违法犯罪发展蔓延的重要推手。当前我国的吸毒人员以无业的男性青少年为主,吸食毒品类型以传统毒品为主,但吸食新型毒品现象发展蔓延迅速;诱发吸毒原因十分复杂,有习惯因素,也有误信其助兴、减肥、提神、治病等功效的因素;预防和控制吸毒是当前维护社会治安稳定的一项重要工作,需要加大宣传和打击管控力度及强化社区帮教、加大禁毒科技投入等多策并举综合治理。  相似文献   

14.
浙江省女性吸毒问题的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女性吸毒人数在过去几年持续上升,由于女性与男性在生理和心理等方面的差异,以及高比例的吸毒女性卖淫已成为艾滋病传播的重要途径,女性吸毒现象开始受到关注.为此应加强女性世界观、人生现、道德观教育,提高其自尊、自爱意识,提高女性素质,增强自主、自强的能力,提高女性对毒品问题严重危害性的认识,并为吸毒女性提供必要的社会关爱和救助,进一步落实社会帮教措施.  相似文献   

15.
在影响女性吸毒的诸多因素中,文化因素起主要的或者说重要的作用。女性吸毒是文化的产物,对女性吸毒的治理关键在于文化预防。实证调查和文献研究表明,社会不良文化、家庭文化、女性教育程度、吸毒亚文化等是影响女性吸毒的主要社会文化因素。因此,预防女性吸毒的根本措施在于建立健康进步的主流文化、加强家庭文化建设、大力发展女性教育事业、适度控制女性亚文化、构建和谐社区文化等。  相似文献   

16.
"吸毒"是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禁毒的决定>和现行刑法中所称的"吸食、注射毒品"的统称,近年来随着我国吸毒人数的快速增加,吸毒案件就成为治安案件中增加速度最快的案件,在吸毒案件的查处中,涉及两个重要的问题就是吸毒行为的认定和调查取证.对吸毒案件的调查应形成以尿检结果为主、其他证据为辅的证据体系.  相似文献   

17.
青少年吸毒的群体诱因及防治对策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青少年吸毒并非一种孤立的个人行为.青少年往往是在熟识甚至与其联系非常紧密的群体环境中开始接触、逐渐认可并最终沉溺于毒品的.存在吸毒行为的交往群体对青少年的诱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毒品的获得与尝试、吸毒的"高峰"体验、吸毒亚文化的习得与传承、社会压力的消解和吸毒行为的认同,以及重复吸毒的发生等方面.  相似文献   

18.
成都市1993年,全市共查获吸毒人员152名,1994年增至1376名,1995年达到1829人。随着吸毒人数的逐年增多,由吸毒引发的刑事犯罪案件也逐年上升,违法犯罪分子中吸毒人员比例加重。如何预防和控制吸毒,减少吸毒引发的刑事犯罪案件,是实践中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 一、我市吸毒引发刑事犯罪的现状  相似文献   

19.
吸毒工具是毒品问题中重要的一环,但也是最受忽视的一环。近年来,由于缺少管理,在网络平台与线下商店中贩卖吸毒工具的行为屡见不鲜,逐渐引起学者们的关注,对吸毒工具进行管制的声音络绎不绝。但由于我国对吸毒工具没有明确的定义与范围,给管制工作带来困难。因此,对吸毒工具进行界定,既能指引相关管制工作的开展,又能在打击的同时,不影响正常的生产生活。  相似文献   

20.
日益增多的吸毒人员不仅严重损害了人民群众的健康,而且严重危害了社会稳定和社会经济的发展。警区警务制度的推行,将有助于解决困扰禁吸工作的一些难题。即:可控制新增吸毒人员;可提高戒毒巩固率、降低复吸率;可为捣毁吸毒、贩毒窝点提供重要信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