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风入松书架     
《全球化与世界》,王列等编译,中央编译出版社,1998年11月,15.20元作为全球化论丛之一,该书收集了90年代中期以来西方学术界有关的最新研究成果,涉及全球化概念的界定、全球化的原因与前提、当前世界经济结构的变化、全球化对民族国家的挑战以及在国际政治领域为适应全球化形势而进行的调整变革等一系列热点问题。 《渐进革命——震荡世界的中国改革之路,[美]  相似文献   

2.
<正>主动塑造全球化的过程,充满着挑战与陷阱,如何把自己塑造成"一只和平的、可亲的、文明的狮子",对中国外交战略和战术要求极高中国崛起与全球化紧紧地联系在一起。改革开放,开启中国融入全球化的步伐。以2011年底加入WTO为标志,中国全面参与全球化。如今,中国已深深打上全球化烙印;全球化也深深地打上中国烙印。以2009年中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超越50%为标志,中国已成为全球化的弄潮儿。这便是习近平曾说的,"中国这头狮子已经醒了,但这是一只和平的、可亲的、文明的狮子"。中国不是靠战争崛起,而是靠和平融入全球化获得发展机会。  相似文献   

3.
王峥丽  李晟 《传承》2013,(3):74-76
全球化使世界日益成为一个相互联系的整体,各国之间的联系更为密切,发达国家在全球化中起主导作用,发展中国家面临着机遇和挑战。中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在面对全球化时应从马克思主义全球的思想中找到灵感。  相似文献   

4.
试论全球化与国家认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岩 《前沿》2007,(11):28-30
全球化是以经济全球化为起始,包括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各个领域的综合动态的过程。全球化的迅速推进,对各个民族国家乃至世界政治经济产生了深远影响。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随着区域经济政治一体化的进一步加深,伴随着族际政治的矛盾发展,超国家认同和次国家认同的出现冲击着各个民族国家的国家认同,并产生了某种程度的认同危机。与此同时,全球化也给民族的国家认同带来了机遇。挑战与机遇并存,通过积极整合国际国内资源,深化国家认同意识,从而形成中国与国际社会之间的良性互动关系。  相似文献   

5.
2008年全面爆发的国际金融危机,对世界经济和中国经济均产生了重大冲击。中国在巨大挑战面前,一方面在国内采取全方位的应对措施,另一方面在国际层面展开广泛的国际协调和合作。中国应对危机的举措,从多个方面减少危机的冲击,为世界经济的稳定和复苏做出了积极的贡献。此次国际金融危机对中国产生了一系列深刻影响,中国的国际影响和国际地位得到大幅提升,从此登上了国际政治经济的中心舞台。  相似文献   

6.
全球化对发展中的社会主义中国的挑战及应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球化是一个多维度、多层面的集合概念,它是指世界各国各地区经济、政治、文化等领域超越国界、扩大联系的历史进程。进入90年代以来,全球化趋势表现出前所未有的发展势头,作为一种无法扭转的历史潮流,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国家应该积极面对,主动参与。一、全球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挑战全球化为中国带来诸多机遇:有  相似文献   

7.
安丽 《理论月刊》2003,(7):98-99
全球化是一种历史进程,它最早以经济全球化的形式出现,它为世界政治经济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标志着我国融入全球化的进程迈出了实质性的一步。在全球化态势下.我国机遇与挑战并存。结合时势改革我国、尤其是我省法制建设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8.
中国意识形态安全在文化全球化过程中所面临的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源  孙宇鹏 《中国发展》2010,10(3):50-55
随着不可逆转的全球化进程,资本扩展与全球市场渐渐摧毁了国家与文化的壁垒,使世界趋于扁平。这种趋势使中国与他国的文化得到了交融,而文化的交融也不可避免的给中国的意识形态安全带来风险与挑战。该文将其总结为四个方面:文化贸易逆差带来不良影响、文化帝国主义带来思想干扰、主流意识形态影响力下降以及民族虚无主义导致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同危机。  相似文献   

9.
余卫国 《理论月刊》2005,1(4):17-20
邓小平全球化战略思维是以马克思主义的“世界历史”理论为基础,以中国社会主义的前途和命运为根本出发点,贯注强烈的世界历史意识和辩证思维精神,是以全球化系统思维、全球化大局思维、全球化主体思维为基本内容和主要特征的思维方式和思想方法,是中国共产党人应对全球化挑战,全面推进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思想武器和最可宝贵的精神财富。  相似文献   

10.
《小康》2017,(34)
正在长达40年的全球化过程中,发达国家已经经历了极为深刻的结构性变化。特朗普当选美国总统以来的一系列政策引发巨大争议,社会分裂加深;中东难民大规模涌入欧洲,搅乱了欧洲国家的政局;英国公投脱欧给世界经济带来了持续的不确定性;逆全球化趋势和民粹主义思潮迅速蔓延,右翼势力在很多国家开始崛起;西方国家遭受的恐怖袭击空前频发;债务危机、金融危机、福利危机等导致多数百姓的实际生活长期未得到改善。西方之乱已经成为世界不安全不稳定的一个主要根源,西方模式正面临严峻挑战。  相似文献   

11.
袁北星 《政策》2012,(6):87-89
成功举办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等国际盛会;在国际金融危机背景下,依然能保持经济快速增长,一举跃居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及中国共产党所取得的一系列巨大成功改变了中国,更震撼了世界。中国的成功甚至被国际社会看作是难解之谜。人们不禁深思:为什么中国共产党能取得如此辉煌的执政成就?面对巨大成就、严峻挑战,  相似文献   

12.
"文化大革命"结束后,时代发展的新变化给中国带来了新挑战,国家动员型发展体制给我们造成了严重的经济危机和社会危机,外部的挑战与内部的危机合力形成了中国现代化的发展危机。为了走出发展危机,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决定实行改革开放的新发展战略,从而开辟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道路,深深地改变了中国的面貌,影响了世界的格局。  相似文献   

13.
田应奎 《桂海论丛》2001,17(3):26-30
在现代科技革命和经济全球化的推动下 ,世界金融也出现了金融科技化、市场化、扩张化、全球化、高风险化 ,全球金融监管面临一系列新挑战。  相似文献   

14.
王建新 《求索》2005,(7):55-57
趋同论仍是目前国际上十分流行的一种理论。趋同论的出现绝非偶然,而是经历了一个较为漫长的演变过程。我们在从本质上否定趋同论的同时,也应该看到趋同论作为与全球化相联系的理论所具有的两面性。趋同论对当代文化的冲击意义是我们所必须正视的,它引发了文化多元化和一元化的论争。故当代中国的和谐文化建设应该以全球化为背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做到民族性与开放性的和谐统一。民族性是文化的灵魂,开放性是文化发展、创新的必由之路。坚持民族的、开放的方向,是应对全球化挑战、发展中国和谐先进文化的必然选择。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进程中,具有深厚历史积淀的、以民族性和开放性为基本取向的中国和谐先进文化必将成为世界的先进文化。  相似文献   

15.
中国即将加入世贸组织,这意味着中国将以更加开放的姿态融入世界全球化的浪潮。全球化给中国经济带来了机遇与挑战。因此,中国应根据新的形势来制定自己国家的发展战略,要在全球化背景下更好地发挥国家和政府的作用,维护好中国的经济安全。  相似文献   

16.
在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文化多样化深入发展的背景下,各国间的联系和依存日益加深,但也面临诸多共同挑战。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倡议,为解决人类面临的各种挑战提出解决思路。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不仅需要各国通力协作、同舟共济,加深相互间的合作与交流,也需要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以文化交流互鉴代替文化隔阂冲突。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塑造负责任的国家形象将有助于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使中国文化、中国智慧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中发挥出更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经济全球化使世界联为一体,变世界为一个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地球村,在此基础上出现了国际社会一般利益以及对这种一般利益的种种挑战。这种国际社会的一般利益以及对它的挑战,使传统国际政治现实主义面临困境,也为和谐世界观的出现提供了前提和条件。  相似文献   

18.
全球化时代的到来加强了国际社会各行为主体之间的互动,从而使得全球性风险系数加大.新的时代背景呼唤新的安全理念,为了有效地应对危机的挑战,国际社会成员间的合作与沟通显得尤为重要.处于全球化时代背景下的中国,需要增强危机意识,在加强与国际社会合作的同时,尽快完善我国应对危机的制度建设和法律建设,提高危机应对能力,更好地维护中国的国家利益.  相似文献   

19.
洪波 《理论月刊》2004,(2):32-34
19世纪40年代,马克思提出了“世界历史”理论,揭示了“历史转变为世界历史”的必然性、本质及动力,并科学地预测了“世界历史”发展的趋势和结果。今天全球化浪潮正以迅猛的态势发展,历史呈现出不同于马克思时代的许多特点。明确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与当代全球化的差异性,并结合新的历史条件进行理论创新,这对于明确中国现代化进程的方向,迎接全球化的挑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与当代全球化的差异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世纪 4 0年代 ,马克思提出了“世界历史”理论 ,揭示了“历史转变为世界历史”的必然性、本质及动力 ,并科学地预测了“世界历史”发展的趋势和结果。今天全球化浪潮正以迅猛的态势发展 ,历史呈现出不同于马克思时代的许多特点。明确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与当代全球化的差异性 ,并结合新的历史条件进行理论创新 ,这对于明确中国现代化进程的方向 ,迎接全球化的挑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