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瞭望》1993,(40)
这是一份北京申办2000年第27届奥运会之历程的历史资料,也是一曲中国人民志在弘扬“和平、友谊、进步”这一奥林匹克精神的宏大颂歌。由于篇幅所限,这份资料难免挂一漏万,特别是包括台港澳同胞在内的全国人民,海外华侨、华人对北京申办的支持,其事例之多,感人之深,难以备述。在此,我们谨表示对他们深深的敬意和歉意。  相似文献   

2.
作为当今世界上两股重要的政治经济力量,中欧关系经历了一段总体平稳中间略有曲折的发展历程。回顾中欧关系的过去,正视中欧关系的现状,以创造性思维发展中欧关系的未来,对中欧双方及整个世界的和平、稳定与发展都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3.
高远 《瞭望》2002,(41)
旨在教育、引导全世界青少年树立向往和平,追求和平,为和平而苦斗的理念,在和平友谊的旗帜下开展交流合作的蓬莱“和平领”国际青少年文化艺术盛典8月在山东晋莱举办。来自20多个国民的上万名青少年手拉手在蓬莱阁下、大海之滨,用异彩纷呈的文艺创作、表演活动,演绎着和平主  相似文献   

4.
《瞭望》1999,(29)
叶利钦表示不再连任总统俄罗斯《消息报》7月6日发表了总统叶利钦的访谈录,叶利钦表示将不再寻求连任。他指出,2000年的总统大选应该是公正的选举,希望新总统年轻、充满活力和富有新的治国思想,因为俄罗斯需要能应付新世纪挑战的新生力量。塞拉利昂签暑和平协议全球要闻7月7日,塞拉利昂政府和反政府武装革命联合阵线正式签署了和平协议,宣告内战结束。根据协议,革命联合阵线将放下武器,作为交换条件,其成员可以在政府中担任公职。塞拉利昂内战自1991年爆发以来已经使至少20万人丧生,200多万居民背井离乡或流亡国外,给塞拉利昂经…  相似文献   

5.
李季仁  李德龙 《团结》2001,(5):39-41
和平观,也就是有关和平的思想观点。李烈钧的和平观就是:热爱、倡议和平,并为和平而奋斗;和平与战争是可以相互转化的;世界和平运动有积极的作用。这是李烈钧和平观的相互联系又层层递进的三个组成部分。前者是和平观的基本内容,第二部分是对和平观的进一步认识,后者是其和平观的深刻认识。 共维世界永久之和平 首先,李烈钧热爱和平,倡议和平,并号召为和平  相似文献   

6.
和平运动是当今世界上规模和影响最大的群众运动。各国共产党和社会党都很重视和平运动,注意研究和影响它的发展进程。南共联盟今年召集的“世界社会主义”讨论会讨论的主题就是“社会主义与和平”。当代世界和平运动的现状如何?怎样评价与影响和平运动的进程?这是值得我们认真研究的问题。 (一) 和平运动在欧洲、日美等地区有着长期的传统。十九世纪四十年代,在欧洲召开过“和平之友大会”,法国作家维克多·雨果作为大会主席,发出了反对战争,争取世界和平的伟大号召。自那时以来,人民群众维护和平的斗争就没有间断过,战斗更是此起彼伏。自六十年代以来出现过两次大的浪潮。六十年代后期出现的浪潮是反对越南战争的和平运动。八十年代初掀起的则是反对核武器和核部署的反核和平运动浪潮。在西欧、北美、大洋洲以及世  相似文献   

7.
《瞭望》1984,(16)
国内及对外关系2日△为保护我边境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和春耕生产,广西、云南边防部队开炮还击加剧武装挑衅的越军。△彭真委员长在会见由德舒什夫人率领的欧洲议会对华关系代表团时指出:一个强大的欧洲,一个强大的中国,对反对霸权主威胁、维护世界和平具有重要意义;发展我们之间的友好合作有着长  相似文献   

8.
《民主》2016,(7)
正反对内战,反对内战,要和平!要和平!全国同胞起来,全国同胞起来,要和平!要和平!这是1946年6月23日,为欢送上海人民团体代表团去南京进行和平请愿,响彻上海北站广场10万群众《反内战》的歌声。70年前,抗日战争刚刚取得胜利,全国人民热切地希望中国走上和平、民主、团结的道路。然而,国民党军队在美帝国主义的支持下,形成了对解放区的包围,内战迫在眉睫。在这一情势下,民进及上海人  相似文献   

9.
于滨 《瞭望》2003,(35)
8月20日,素以“人间仙境”和“国际和平城”美誉的海滨城市山东省蓬莱市再次成了歌声与鲜花的海洋,以“向往和平、追求和平、热爱和平、珍惜和平、保卫和平”为主题的第四届中国蓬莱“和平颂”国际青少年文化艺术盛典隆重开幕。来自20多个国家的不同肤色的上万名青少年手拉手在蓬莱阁下、大海之滨,用歌声、舞蹈、书画……呼唤和平、祝愿和平。与此同时,隔着高山大海,美国华盛顿自由广场和韩国釜山广场也成了歌声和鲜花的海洋,不同国家的青少年、民间艺术团体与当地华人相聚一起,与中国蓬莱活动相合,歌唱和平。  相似文献   

10.
美国总统里根提出的“星球大战”计划,揭开了美苏争夺空间军事优势的新一轮军备竞赛的序幕。本文详细介绍了美苏新的军备竞赛的内容,指出,美苏这一正处于质的升级过程中的军备竞赛,对世界和平和人类安全构成严重威胁。  相似文献   

11.
《民主》2016,(7)
正70年前的中国大地,风雨如晦。刚刚取得抗日战争伟大胜利,人民翘首以盼和平,但国家又在蒋介石为代表的国民党独裁统治下,走向内战的边缘。为了呼吁和平、制止内战,上海各界群众在中共地下党的领导下,开展轰轰烈烈的和平请愿活动。1946年6月23日,以民进老一辈领导人马叙伦、雷洁琼等11人为代表的上海人民团体代表团(又称和平请愿团),赴南京向国民党政府进行和平请愿,在下关火车站遭到国民党特务暴徒的  相似文献   

12.
和平是人类最基本也最根本的诉求,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进步,人类对"和平"内涵的理解已从狭义的反对战争扩展到广义的消除各种不公正不合理的社会现象。诺贝尔和平奖作为迄今为止全球范围内最有影响力的和平奖项,是国际社会认识"和平"理念的一个风向标。在诺贝尔和平奖一百多年的发展历史上,总共已产生16位女性获奖者,这些女性获奖者在分布地域和身份背景上都在不断拓展,她们是女性影响当代国际社会的一个缩影,对于重新审视诺贝尔和平奖的政治内涵、重新定位女性在世界和平中的贡献、推动国际和平运动的进行、促进女性和平研究的发展以及彰显国际社会基本价值观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中国人民维护世界和平大会将于三月二十一日在北京举行,中国党政领导人将出席大会并作重要讲话。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对国际和平年的活动十分关心。在大会前夕,我们访问了外交部副部长、国际和平年中国组织委员会副主任钱其琛。他就和平、裁军、反对霸权主义等问题发表了谈话,谈话内容如下:  相似文献   

14.
中东和平进程历时 10年 ,走过了一段极其艰难曲折的道路 ,其间既有签署《奥斯陆和平协议》的喜悦 ,也有签署《怀伊协议》带来的实现和平进程的一缕阳光 ,更有中东和平“路线图”所带来的希望。但这一切伴随着频繁的恐怖活动 ,报复手段的升级 ,所有签署的和平协议不过是一纸空文 ,在爆炸声中烟消火灭。其根本原因在于 :以色列不愿执行以土地换和平的原则 ;巴勒斯坦权力机构不能有效地制止恐怖活动 ;美国的调停、监督不力、有失公允 ,正是上述原因卡住了中东和平进程的车轮。在多灾多难的中东地区如何继续推进和平进程 ?人们试目以待。  相似文献   

15.
王淮志 《侨园》2001,(2):34-35
影片《辛德勒的名单》,将一段鲜为人知的历史揭去封尘。今天,几经史料钩沉,又一段同样的历史铺陈在我们面前——在中华民族惨遭欺侮时期,中国东北诚挚、友善的哈尔滨人,为流离失所的犹太人营造了一个和平、发展的家园。“在那难忘的年代,无论是政权的更迭,还是时局的变化,都没有使在中国居住的犹太人受到任何歧视。当时,我们是在中华民族崇高情谊的呵护下生存、发展的。中国,就是我们这些人的再生之地。“以色列—中国友好协会会长特迪·考夫曼先生的这席话表达了犹太人对哈尔滨的一片深情。考夫曼先生出生在哈尔滨,他的父亲曾是当年哈尔滨犹太宗教公会主席。他在哈尔滨祭扫祖先墓地时,留下了这番沧桑话语。  相似文献   

16.
张继文 《学理论》2010,(18):37-37,65
诺贝尔和平奖自1901年颁发以来,至今已经有一百多年的历史。由于和平奖与其他诺贝尔奖项之间存在着特殊性,一百多年的时间,诺贝尔和平奖对"和平"的意义也在不断地发生转变。从最初和平与战争的简单联系到现在和平与贫困、核武器、环保等其他形式的联系。关于和平的内容,随着时代的发展在不断的丰富。本文主要从诺贝尔和平奖发展的状况来阐释和分析关于和平的真正含义。  相似文献   

17.
以色列与巴解组织继8月份在挪威的秘密谈判中就解决巴勒斯坦问题达成一系列原则协议之后,又于9月13日在华盛顿签署了关于相互承认、巴勒斯坦有限自治等内容的原则宣言。这是中东和平进程的重大突破,它标志着以色列与巴勒斯坦和其他阿拉伯国家正在结束武装对抗的历史,并开始走向和平共处的新纪元。  相似文献   

18.
《瞭望》1992,(16)
中国 李鹏会见亚太安全问题研讨会代表 李鹏总理4月6日在人民大会堂会见出席中、美、日、俄“关于亚太安全问题”四边研讨会的代表。李鹏在会见中强调,中国处理国家关系坚持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基础,不以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划线。他说,中国愿为东北亚、乃至整个亚洲和全世界的和平与安全作出自己的贡献。  相似文献   

19.
《学理论》2014,(26)
和平、繁荣、和谐、发展是人类共同的理想与追求,认知和平与和谐的内涵及其实质,理解和平文化与和谐文化的内涵和关联,从而理顺和平文化与和谐社会构建的逻辑关系,为我们弘扬和平文化、践行和促进民族社会及世界的和谐发展起到积极的建设性作用。  相似文献   

20.
自从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呼吁"在一个中国原则的基础上,协商正式结束两岸敌对状态,达成和平协议"以来,对和平协议或和平发展协议框架的研究就成了两岸理论界的热点。各界都不否认两岸国家认同应该成为和平协议或和平发展协议的基础性规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