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弃老"是中日两国共有的古老风俗,尽管与"敬老"的传统相悖,但确是两国漫长的农业文明社会中客观存在的一种文化现象。日本小说《楢山节考》与中国小说《爸爸爸》中关于"弃老"的故事均能在中日民间传说中找到故事原型。"弃老"风俗中,老人或是被家庭遗弃,或是为了家庭、种群的存续和繁衍主动放弃生命,这反映了家庭养老能力在残酷的现实生活面前显得弱不禁风。通过对故事原型以及小说文本的分析,分别从物质层面与精神层面挖掘"弃老"现象的深层原因,其根源在于物资匮乏和粮食短缺,此外还受制于村落共同体形成的集体无意识等因素。中日同为东亚国家,目前又是人口老龄化颇为严重的国家,探讨"弃老"风俗不仅具有文学价值,亦有一定的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2.
日本是目前世界上少有的民族、国民和语言的构成相对单一的国家。然而,一百多年前,处于幕藩体制下的日本列岛还是一个由68个藩国组成的语言(口语)不通的列岛。日本的语言政策在这一百多年间经历了怎样的演变过程是值得研究和深思的。通过从(1)"国语"的出现和确立;(2)国语(标准语)的推广和普及;(3)战后的国语改革;(4)日语的国际化这四个方面梳理这一百多年来日本语言政策的演变路径,有助于了解日本的社会变革以及语言文化变迁,并从中获得历史启迪。  相似文献   

3.
狂欢语言是承载狂欢节的“具体感性形式”的符号,并以其可转化性、可分解性、象征性等,分别表现了狂欢节所具有的普遍性和现实性、颠覆性和反权威性,以及乌托邦的社会理想等精神内涵,从而构成了文学狂欢化。但狂欢语言也与狂欢节赖以产生的物质基础不可分割,从而衍生出了文学狂欢化的象征性符号——“物质一肉体形象”。19、20世纪法国文学中的“物质一肉体形象”,既承袭了传统但又超越了物质的束缚,更多地把肉体融人精神之中,因而完成了从“精神肉体化”到“肉体精神化”的现代转变,从而具有了更为丰富的内涵。可见“物质一肉体形象”既表现了狂欢语言的所有特征,又是狂欢节的灵魂和文学狂欢化最生动形象的符号。  相似文献   

4.
从日本人“伙伴”意识的角度分析了日本政治中的“派阀”、“世袭”和“学阀”现象,认为这三种现象都是日本的集团主义,特别是封建的宗派主义的表现。“派阀”是日本各个政党中普遍存在的现象,本文着重以自民党内的“派阀”为例,分析了它的现状和特点,也兼顾了民主党的派性并进行了分析;“世袭”也是日本政界普遍存在的“伙伴”意识的一种特殊反映,着重对其在选举中的作用和日本政界“世袭”的现状进行了分析;最后对以出身大学相同而结成的“学阀”现象进行了分析。无论是政党政治中的“派阀”现象,各政党内存在的“世袭”现象,还是日本社会广泛存在的“学阀”现象,都是日本文化中“伙伴”意识的反映。它本身并无优劣之分,在政治活动中以宗派主义的形式出现,却使小集团的利益高于政策的制定,甚至由此忽视了政治理念的实践。特别是它经常无视民意的结果,还反映了日本式民主主义的封建局限性。  相似文献   

5.
北伐时期日本面对东北亦将被统一于中国中央政府之下的局势,出现了"满蒙放弃论"、"满蒙相对论"与"满蒙领有论"3种不同的政策主张。"满蒙放弃论"由于承认中国的民族主义觉醒、重视中国全局的经济利益而放弃了帝国主义,在近代日本对华政策史上留下了理智克己的一笔,但其力量有限未能成为主流。"满蒙相对论"虽也承认中国的民族主义觉醒并重视"经济扩张"手段,但却不能放弃帝国主义,最终沦为武力侵略者。"满蒙领有论"则奉行武力主义与强权主义,成为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的直接策划者。  相似文献   

6.
中俄在当今国际政治格局整合中具有制约美国单边主义政策的历史基础、国力基础和利益基础,是促使世界向“多极化”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也是制衡“单极化”的中坚力量。  相似文献   

7.
长期以来,对于中国战略文化的研究普遍被战争偏好与和平偏好的二元对立思维所限制。如何超越"战""和"偏好,诠释更为准确的中国战略文化?这是文章要回答的核心问题。战略文化是特定社会背景下,战略主体在战略流程中长期稳定存在的思维模式。先秦诸子学说的群体对立性说明在中国文化身份形成之初,便同时出现了"战"与"和"两种系统性和重要性相当的战略思维。但是,这两种思维都未能在理论上系统而全面地压制对方,或在历史中持续而稳定地支配中国大战略。因此,它们只能被归为战略选项而非战略文化。通过抽象中国"战""和"思维的共同特征,文章认为,中国战略文化是一种由"兼顾实力和道德的战略资源积累","被动反应式的战略资源使用",以及"同质、适度的反应原则"构成的,呈现出"镜子"特征的思维模式。中国历史上与这一思维相符的大战略会因得到国内民众支持而最大限度地实现国家安全和经济发展;而偏离这一思维方式的大战略,则会受到不同程度国内失序的惩罚。对西汉和北宋的历史观察进一步验证了"(中国)大战略与‘镜子’思维的相符程度"和"国内发展有序性和可持续性程度"之间的因果联系,并详细说明了"镜子"思维在历史中的操作细节。文章还对当代中国坚持"镜子"思维的必然性与必要性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香港人心状况分析、“一国两制”推进香港人心回归、“港人治港”凝聚人心等三个方面论述了在“一国两制”正确方针指引下,如何推进香港人心回归的问题。香港回归祖国,使香港民众经历了一个历史性巨变,兼顾了各方面利益的“一国两制”及凝聚香港人心的“港人治港”等政策的成功实践,消除了香港民众对回归的疑虑和迷惘, 恢复了对香港繁荣和发展的信心和干劲。  相似文献   

9.
人的安全是一种将人视作安全主体的全新安全理念。亚洲金融危机后,东盟开始接受人的安全的基本理念。东盟试图从广义上来理解人的安全并突出其免于匮乏的自由的一面,在国家安全与人的安全的关系方面东盟强调两者的互补性,在与人权相关的干涉等问题上则固守其传统的东盟方式。东盟之所以能够接受人的安全的基本理念,主要是因为冷战后地区安全环境的转变、地区已有综合安全观的积淀、非政府组织的推动等多种因素的共同作用。  相似文献   

10.
王格非 《美国研究》2022,(3):72-91+6-7
美国“冲击国会大厦”事件反映出当今美国政治的极化困境。许多学者将美国政治极化的不断加强视作政治冲突加剧的表现,但忽略了政治冲突是具有不同性质且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的。美国政治极化现象的直接原因就是政治冲突的“变质”,即良性政治冲突转变为恶性政治冲突。这种良性政治冲突来源于“宪政平衡机制”和“混合政体”的政治制度设计,根植于深厚的“民情”和“共识”的社会文化基础。随着美国20世纪后半叶以来“民情”和“共识”的衰落,政治上“积极的公共空间”逐渐消失,政治精英和大众选民中“温和派”影响力的减弱,导致不同群体间敌对程度的加剧和对话空间的消失,政治冲突的性质开始逐渐恶化,最终导致了当今美国政治极化的困境。  相似文献   

11.
国际关系理论中的政治现实主义作为一种源远流长的思想传统,在其成熟形态到来之前还经历了"国家理由"和"现实政治"两种观念形态的典型发展时期。本文通过政治现实主义两种观念形态变迁的论述,意在展现政治现实主义思想传统在特定历史语境中的丰富内涵及其一脉相承的精神本质,在普遍关注现实主义成熟形态的当今,提供一种有关政治现实主义的纵向考察,为思考当代现实主义理论的发展和创新寻找一种历史的视角,尤其是展示理论寓于时代所特有的关切和抱负。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随着美国"印太"战略的提出和印度洋战略地位的进一步凸显,印度洋—太平洋地区已经成为世界各大国战略竞争与博弈的重点区域。印度与日本作为影响印太秩序的两支重要力量,两国均提出了自己的"印太"战略构想,并不断加强在印太地区的战略互动。在"印太"地缘框架下,印日战略伙伴关系的内涵得到全面发展,已经升级为"特殊全球战略伙伴关系"。印日战略伙伴关系以共同的"民主价值观"为纽带,在政治、经贸、安全、军事等各领域的合作全面深化,并具有浓厚的制衡中国色彩。在当前国际政治、经济重心向印太地区转移的大背景下,印日战略伙伴关系的强化既是两国各自利益的需求使然,也是对印太地缘政治格局新变化的反应,必将对当前的印太地区秩序产生深远而复杂的影响。面对"印太时代"的到来,中国应与印日共同建立有关印太地区秩序的对话沟通机制,扩大中印日三国在印太地区基于共同利益的战略合作,推进印太命运共同体建设。在当前印太地缘政治兴起与日印战略伙伴关系不断升温的情势下,中国既要密切关注日印战略伙伴关系的发展态势,客观地看待印日在印太地区的战略互动给中国周边外交环境带来的各种风险和挑战。同时也要积极构建中国的"印太"战略,运筹好中日、中印双边关系,以便塑造有利于中国和平崛起的周边安全环境。  相似文献   

13.
作为传统需求管理工具的美国财政政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昌忠泽 《美国研究》2004,18(3):69-83
作为传统需求管理工具的美国财政政策主要包括“启动注水”政策、“补偿性”政策和“增长性”政策三种类型 ,三大政策的目标取向分别定位在“反萧条”“反经济周期”和“加速经济增长”。实践中 ,它们均在一定程度上适应了经济形势和经济理论发展的需要。只要运用得当 ,三大政策在各自的作用区域均能取得较好的效果。三大政策都是以赤字手段实现经济稳定和增长的目标 ,但实现的目标各有侧重 ,采取的方式和手段也有所不同。无论实施哪一种政策 ,都需要对经济形势做出比较准确的判断 ,并主动予以实施 ,政策实施的力度和时机选择非常重要。从三大政策中应该汲取的一个教训是 ,财政政策的目标定位应该合理适中 ,要把短期稳定目标和中长期增长目标结合起来 ,不能厚此薄彼。  相似文献   

14.
田德文 《欧洲研究》2016,(4):131-144,8
本文按照中欧"四大伙伴关系"框架梳理了十八大以来中欧关系的新发展,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和通过民族国家一体化实现繁荣与安全的"欧洲梦"之间的共同性和差异性进行分析,指出"中国梦"和"欧洲梦"在和平与发展目标上具有共同性,而这种"梦的融合"正是中欧关系未来按照"新型国际关系"理念发展的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15.
“韩剧热”现象指一种发生在当代中国文化转型过程中的文化高温现象,这一文化现象具体表现为以电视剧为主的韩国大众文化在中国的火爆。论文立足于当代传播学“使用与满足”理论视角,从“韩剧热”现象的观众接受心理机制入手,从“‘情感补偿心理’的满足”、“‘娱乐渴求心理’的满足”、“‘求新、求异心理’的满足”三个方面分析这种文化现象的现代意义。  相似文献   

16.
伍慧萍 《德国研究》2005,20(4):64-64
德国的户籍登记机构10月底的工作非常紧张繁忙,因为自11月1日起只能申请带有“生物统计特征”的新护照,许多公民在前几周特别抓紧时间再申请一次传统的旅行护照。在许多户籍登记机关,10月份申请“老”护照的数量比前一月将近翻了一倍。据称,对大多数人来说主要是护照价格的问题。新的生物统计护照包含嵌入式电子芯片,上有显示生物统计学信息的照片,而且要花费59欧元,比老护照的26欧元要贵一倍多。两种护照都是10年有效。26岁以下的公民护照5年有效。  相似文献   

17.
本文描述了欧盟经济核心区的地理范围及其扩展趋势在地理上的表现,通过对相关数据的实证研究和具体分析得出欧盟核心区由原来的"蓝色香蕉带"扩展为"五角区域"外加中东欧和南欧等发展轴线的结论。文中尝试运用聚集理论、增长极理论以及克鲁格曼的"核心-边缘"模型对欧盟经济的空间分布及演变过程进行了分析,指出欧盟一体化对欧盟经济地理变化的重要作用,此外,还从产业结构调整的角度,分析了欧盟经济核心区发展演进的具体原因。  相似文献   

18.
我国的革命是分两步走的,第一步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第二步是社会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是以社会主义改造的和平方式进行的,要正确认识和总结我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过程和历史经验。马克思讲的"两个必然"和"两个决不会"原理是紧密相连、不可分割的。"两个必然"原理揭示了资本主义必然被社会主义所代替的规律,"两个决不会"原理说明了在什么样的条件下社会主义才能代替资本主义。马克思、恩格斯始终没有提出过落后国家可能首先取得社会主义革命胜利的思想。他们虽然设想俄国农村公社有可能不经过资本主义发展阶段而直接实现社会主义,但那是以西欧无产阶级革命首先取得胜利为先决条件的。列宁虽然提出了社会主义革命可能在一国或几国首先发生并取得胜利的思想,但他并不认为这是社会主义革命的一般规律,并且认为十月革命的胜利是在特定历史条件下取得的。  相似文献   

19.
二战结束至中日复交前,日本政界人士的中国观大体分为“情感型”和“意识形态型”两种类型。以“情感型”中国观为主导的自民党非主流派和在野党人士在推动中日复交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而基于“意识形态型”中国观考量的自民党保守派以东西方阵营画线,采取敌视中国的外交姿态,成为阻碍和延缓中日复交进程的重大障碍。  相似文献   

20.
1988年至今,印度对缅甸外交经历了三个阶段的演变:从"孤立"军政府到1993年的"建设性接触"政策,再到2012年印度总理访问缅甸期间确定的"互联互通"外交战略。本文在纵向梳理印缅外交关系变化历程的基础上,重点探析印度对缅甸外交政策演变的动因和特征。尽管"互联互通"外交有助于印度实现多重战略目标,但由于面临一系列制约因素,政策的实施前景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