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邮票还在     
《新青年》2013,(6):63
集邮家格罗斯的寓所面向大海,前后都有窗子。他有两张珍贵的邮票,今天上午放在写字台上,写字台前窗子当时开着,不料风太大,与这扇窗相对的窗子突然被风吹开,把一张邮票吹到窗外,带进了大海。风停半小时之后,名探霍尔来访,格罗斯  相似文献   

2.
以爱之名     
1 诗苹从故乡的小镇回来,一个人关在屋子里,把所有与过去相关的东西整理干净.一件件饱含着妈妈对爸爸爱恋情深的物品,诗苹看着那些东西,突然问明白,妈妈对爸爸的爱之深,她始终相信那份爱.  相似文献   

3.
爱我疼我的妈妈不是我的亲妈妈,爱我疼我的爸爸也不是我的亲爸爸,真正的生母20年来却一直被我冷漠着、仇恨着……  相似文献   

4.
看海     
出于带女儿看海的愿望,我把今年休假的地点选在了北戴河。听说要领她去海边儿玩,6岁的女儿高兴得几乎要跳起来:我要去捡小螃蟹、捡贝壳喽!女儿还没有见过真正的大海,她所有关于海的印象,都来自电视和图画书。因此,出发前几天,她就兴奋不已,主动帮着我整理旅游所需的物品,并要我保证给她带上挖小螃蟹的水桶和小铲。车行3个多小时,我们终于到了北戴河。虽然还没有看到大海,但海风的清凉还是扑面而来。看着女儿渴盼的样子,在简单办完入住手续后,我就拉着她走出了宾馆。宾馆南行700米,就是大海。但就是这短短七百米的距离,却一眼望不到头。街上人头攒  相似文献   

5.
吉安 《新青年》2007,(7):20
一个冬日的周末,我闲着无事,又帮父亲数头上的白发,数着数着,我突然说,爸爸,为什么你的白发我总也数不清呢?爸爸便笑,说,傻丫头,那是因为爸爸老了啊。  相似文献   

6.
三见大海   第一次见到大海先生是 2000年 6月 12日,在北京渔阳饭店的一个新闻发布会上。高大的身躯穿着朴素的衣衫。待人接物诚恳、热情。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第二次见到大海先生是 2000年 6月 26日,在永定河畔,大兴绿野中小学素质教育基地创建两周年庆典大会上。两次听到大海先生讲的同一句话:新生事物是不可战胜的。他的话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大海先生书写的 5.8米长的写意甲骨文“龙”字,当时在绿野升起时,这巨大的“龙”字吸引了全场与会者的目光。古奥、凝重、肃穆、飘逸的“龙”字,给庆典涂上了浓浓精彩的一…  相似文献   

7.
哭泣的书架     
最近,M君将车库改建成姻亲房,特地辟出一间,专门让给我当书房。于是,弄出一大堆高兴,让我兴奋了好一阵儿。高兴之余又有得忙了,要把那书架上杂乱无章的书籍杂志稍加整理,然后搬到新的书房去。我先找到许多空纸箱,然后在书架上来回巡视,反复挑选,将一批自以为更常用更喜欢的图书剔出来,装进纸箱,以便移到新的书房去。挑着,挑着,突然,我凝视着两本彷佛正在哭泣的诗集,久久,久久。这是好友F君的诗着。  相似文献   

8.
相爱的背影     
没有离开的执着,不知归来的渴望。大鸟落地的那一刻,告诉自己,我,回来了。远远便看见爸爸妈妈,被夹在人潮中有些站不稳,爸爸只顾伸长着脖子远远张望,也不知道用手臂护着被挤到的妈妈。妈妈爸爸都穿着我上次寄回的衣服,一眼便知是第一次上身,是为了来接我才穿上,爸爸的衣服袖子还有未熨开的皱褶。妈妈爸爸好像也新染了头发没有一根白发,倒黑得不真实起来。单薄的身影,不相携的一对老人,是我日思夜想的妈妈爸爸。见我出来了,妈妈趴在我的肩头抱着不放开。爸爸靠不上前就一个劲地埋怨,你这老婆子,大庭广众之下哭什么哭,这么大…  相似文献   

9.
王玉祥 《海内与海外》2008,(3):37-37,36
林锴先生远行之后,我把他先前绘赐的《水仙图》衬上绫子装进镜框悬在壁间。这样做,我觉得一则有利于保存,二则更可天天拜读品味。看到这幅画,也就仿佛看到了先生。  相似文献   

10.
妈妈怀我不到三十天开始大吐特吐,把胃吐出血来。慌慌去住院输液,一住几个月,还是不止吐。生我后第二天,外公送来一碗猪肝面线,她把碗底刮得干干净净还问:“有这么好吃的东西吗?”住院期间,爸爸每日去图书馆借五六本惊险  相似文献   

11.
爱到天尽头     
华静 《海内与海外》2005,(11):71-71
夜幕降临的时候,我们驾车来到马赛东南面一个临海的山崖上。让我没想到的是,这里真是一个“天涯海角”,像山东威海的“天尽头”三面环水,只有我们来时的一条路。那天风很大。海浪扑打着山崖下的石壁,浪花溅出白色的光。风从几个方向穿梭而来,让我禁不住裹紧了身上的风衣。我站在崖上,想像着自己是一块在猎猎风中岿然不动的碑,又想像自己是飞扬在风口的一面旗帜,那种感觉反正是很崇高。总之,那一刻,我把自己的凝视全部都深情地给了大海及周围的一切。在这种默默的凝视中,我的爱的情绪美丽生动起来。每次面对大海,我总是感到自己是那么渺小和…  相似文献   

12.
我奶奶说:那个时候我跟你们现在不一样,你爸爸5岁的时候刚好遇上三年自然灾害,每个人都饿得面黄肌瘦,我那个时候哦,往腿上一摁就一个坑,半天都起不来。你爸更是黄皮寡脸的,好像走路都走不动了,真是凶险呐,还以为养不活他,幸好那个时候给我派了一个在公社食堂煮饭的活,不然你爸爸当时真的就死啦。我在公社食堂煮饭的时候,每天晚上你爸爸就一个人摸黑顺着小路走5里路到食堂来,他那个时候又小又瘦,我就把他藏在碗柜里面坐着,给他拿一个小玉米面团吃了,吃完了他又一个人按原路回去了,那么一小面团就是他那么小的小孩也吃不饱呀,所以到现在你爸爸…  相似文献   

13.
想起扶乩     
据说扶乩的时候,乩童有一种神力,能讲他们不懂平时没讲的胡啼番语。假如不是有内幕,那么请听我讲。西方也有病人在催眠状态下能讲不懂的语言的。而且有可靠的文献记录。当然有科学的解释。有一个男大学生,突然用一种他没学过的语言回忆起一则古代祈祷文来。后来科学家查出,他曾经在一间图书馆里翻阅一个女性朋友阅读的书。当时她有事离开一会儿,书没合上。这页书上,就是用这种语言记载着这则祈祷文。有时侯,只是匆匆一瞥,我们的脑便会把见到的东西储存起来,经久不失,在适当的时候重现。想起扶乩@彼岸!马来西亚  相似文献   

14.
这世界上很少有人敢把自己装进Shopping Bag里,因为这样做就等于向世界宣布自己也是一种商品,有几个人敢这样出卖自己呢?尤其是在时装广告界里,又有几个摄影师会抛弃传统的豪华造型,这样独出心裁地拍广告呢?  相似文献   

15.
正"……秋风吹遍了每个村庄/它把这动人的故事传扬/每一个村庄都含着眼泪/歌唱着二小牛郎"这是中国抗战史上的一个痛穴,位置就在《歌唱二小放牛郎》王二小牺牲的地方。当目光触摸着大石头上那摊酱紫色的血痕,心灵深处不由迸发出一种难以忍受的疼痛。怎么能不疼痛呢!孩子牺牲时毕竟才只有12岁呀!12岁,正值年少,天性活泼,会让我们立即想到自己的晚辈。他应该在父母的呵护下,坐在教室里,听老师讲天文讲地理讲今古人事,或者与同学与玩伴于校园内外快乐  相似文献   

16.
细雨姐姐: 你好.一直以来.我把你当成了分担我快乐和不幸的知音,我的心事很想跟你说一说。我小时候.一直认为我的爸爸和妈妈是一对恩爱的夫妻.他们很少吵架。可是在我9岁那年,爸爸迷上了打麻将.他们的感情开始一点点减少。爸爸每天都出去赌钱,家里的钱都让他输光了。妈妈终于在没  相似文献   

17.
多年前,中央还没有像现在这么强调以人为本的时候,新闻报道也没有提倡重视以人为本精神,范敬宜就根据自己多年新闻工作经验开始做这方面的实践了。他在各种场合多次讲过要在新闻报道中关注人,因为我们的报纸是给人看的,要把人的思想、行为的活动作为新闻报道的中心。他认为只有处处围绕着人来做标题写报道,读者才会给予关注。这与他最初提倡的"三贴近"精神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18.
姜米粒 《新青年》2006,(12):44-45
以前爸爸妈妈所在的单位休周五,上小学的时候在子弟校,自然与家长休同一天.春天的周五,和爸爸去远处挖野菜,所以我比城里其他的孩子认识更多的植物;夏天,周五这天,家人都是在松花江江边度过的;秋天,休息的时候,爸爸妈妈带着我和弟弟在家后面的苗圃晒太阳,他们在干燥的地方铺一块旧毯子,看书,我和弟弟在林子里疯玩;冬天,只有到了周五,爸爸才能到冰场上看我们自创的各种"花样"滑冰.一直以来,我认为,周五是温暖的日子.  相似文献   

19.
张屹考研记     
感谢我的爸爸,感谢我的妈妈,感谢你们当初决定把我生下,感谢你们让我看到这个世界,还辛苦把我养大,给我一个温暖的家。———屠洪刚《感谢》  相似文献   

20.
在我六岁那年,爸爸去世后,妈妈就把我寄养在了奶奶家.住在乡下的奶奶有五亩薄田,她大多时间都在田间、地头忙碌着,无暇照顾我.在奶奶的那处大宅院里,常常陪伴我的就是那头母猪了.这头母猪长得很粗壮,脊背上有着黑白色的花纹,我很喜欢它.寂寞时,我把它唤来,趁给它挠痒痒之际,我把一只铃铛系在了它脖子上.我还给它起了一个漂亮的名字,叫:"猪姑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