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所谓临场疑兵,即审讯中针对被审讯人当时的心理状态,临场设计,采取和运用灵活多变的疑兵心理战术,对被审讯人的心理施加一定的影响,造成强烈的心理刺激,进一步打击其侥幸心理,破除其固守的心理防线,从而动摇其意志活动中的抗拒心理状态,促使其改变对抗审讯的态度,实现其从...  相似文献   

2.
审讯中的心理接触方法是指审讯人员在与被告人的心理接触中,引起其积极心理活动的方法。 审讯过程是审讯人员与被告人之间面对面的尖锐斗争过程,是一种心理战。这种心理战的心理接触方法是否得当,直接关系到审讯的成功与失败。心理接触方法得当,对被告人施以良好的心理影响,使其敬佩、信服,产生信任感,这就容易供述案件的真实情况,从而达到预期的审讯目的。心理接触方  相似文献   

3.
审讯被告人是完成预审任务,查明案件事实真相的主要手段之一。是一项技巧性很强的侦查活动。它要求预审人员在全面熟悉案情的基础上,了解并掌握被告人的个性特征,只有这样才能作到有的放矢,区别对待,因人而异地使用不同的审讯策略,适时突破案件。现有的预审业务用书、教材,有关被告人特征的表述,仅限于用心理学的原理中的“气质” 分类。而用气质理论对被告人进行分类,比较抽  相似文献   

4.
侦查施谋疑兵 ,是侦查中贯彻“心战为上”的谋略思想而进行攻心夺心的心理战术。文中首先论述了犯罪心理规律、特点是侦查施谋疑兵的重要心理依据。进而论述了“动态侦查施谋疑兵与羁押讯问施谋疑兵”、“超前既谋施谋疑兵与临场应变施谋疑兵”、“正激疑施谋疑兵与负激疑施谋疑兵”等施谋方式。  相似文献   

5.
知识卡片     
审讯中常用的几种提问方式预审员依法审讯被告人,要向被告人提出一系列的问题。如何提问是预审谋略中一个主要内容,也是预审对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此,研究提问方式对保证办案质量和顺利完成预审工作任务都具有重要意义。常用的提问方式为单一提问单一提问是一个提问要表达和解决一  相似文献   

6.
一、心理对抗的理论范畴 1.对抗心理与心理对抗 预审学中通常所谈的对抗心理,是指被告人抗拒审讯,对审讯采取对立态度的一种不良心理状态。对抗心理的产生原因是多方面的,被告人的反社会心理;仇视社会主义制度,仇视共产党的反动立场;或者由于曾经被公安机关处理过而产生对立情绪等,均可能发展形成被告人的对抗心理。由此可见对抗心理是基于  相似文献   

7.
审讯人员为了提高自身的心理索质利提高审讯活动的成效,必须研究和掌握审讯活动中的心理过程及特点,研究在审讯活动中如何迅速准确地搞好对被告人有关信息的搜集。一,审讯活动的心理过程及其特点审讯是司法机关审理案件的一种方法,即对当事人依法进行审查讯问。目的是查清案件事实,确定案件性质,应用有关法律作出处理决定。审讯人员为了有计  相似文献   

8.
审讯是一项复杂的心理交往活动,但这种交往又不是一般的人际交往,是审讯人员同犯罪嫌疑人带有心理冲突性的交往。本文从审讯活动心理准备阶段和展开初期入手,对审讯双方心理关系尤其是对犯罪嫌疑人心理状态及其特点进行了探讨.拟为审讯计划和审讯对策的制定提出心理学依据。进而增强审讯人员的实战水平和能力,实现审讯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审讯,是执法者同各种犯罪分子面对面的斗争。从形式上看,罪犯已失去了外在的抵抗能力,但在他们的内心深处无不时刻策划着反审讯的办法。因此,这种审讯与反审讯的斗争,实质上就是预审员同被告人的心理较量和智力斗争。  相似文献   

10.
用于审讯犯罪嫌疑人的场所类型、空间大小、室内装饰色彩、亮度及物品的摆设等都会对犯罪嫌疑人心理产生不同的刺激和影响。侦查人员在审讯前要精心选择审讯场所并巧妙地对其布景设计,从而利用环境效果来营造有利的审讯氛围,达到瓦解犯罪嫌疑人的精神防线,促使其如实交代自己罪行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用信息论、系统论和控制论的观点看问题,审讯言语的过程实质上就是一种信息交换的系统。审讯人员通过话语向被告人发出信息,被告人接受话语指令,然后产生行为,把执行任务的种种情况转化为反馈信息,传达给审讯人员,审讯人员根据反馈信息,再一次组合话语,发出信息,如此循环往返,直至达到预定的目的。审讯言语信息交换的过程,可以用这样的图式表示:  相似文献   

12.
吸烟是千家万户和空见惯的寻常现象,但这一现象发生在预审活动这一特定的环境和条件下,就具有了特定的具体的内容和涵义。审讯活动开展过程中的某个阶段,或某个阶段中的某一时刻,审讯人抽烟或受市人抽烟,透过其缕缕迷蒙烟雾就会发现,审讯矛盾双方的抽烟现象各自发生的具体时境(即抽烟主体所处的时间背景、特定条件),无不和案情的发展变化及其审讯双方各自的性格、阅历、情绪,尤其是当时所处的微妙的心理状态有着内在的紧密的联系。窥探和研究其中的奥秘,洞察和了解矛盾双方的抽烟的现实心态,对于驾驭和掌握审讯情势的发展变化,…  相似文献   

13.
经过心理测试,嫌疑人主观心理活动和心理状态已不同于测试前。准确而清晰地把握这种差异性的变化,结合由心理测试所获得的嫌疑人心理信息,选择合适的审讯策略和技巧,会有效地瓦解嫌疑人拒供的心理防线,促使其作有罪供述、交待案情,提高案件的侦破速度和效率。  相似文献   

14.
1979年至2018年,国家基于对权力的限制和人权的保障,构建了"过程—结果"的刑事审讯双重控制机制。然而经过40年的构建,刑事审讯控制体系仍不完善。虽然刑讯逼供很少发生,但审讯违法问题依然存在,审讯的人员、时间、地点不合法等程序性违法问题依旧频繁出现。为了达到"既获得口供,审讯又不违法"的目的,应及时立法完善全程录音录像、界定审讯时间、规范律师介入的审讯程序,赋予犯罪嫌疑人及被告人沉默权以及严格排除非法审讯获得的证据。  相似文献   

15.
审讯本质上是运用谋略的艺术 ,具有对抗性、劝导性、威慑性、诡诈性、系统性、目的性和规律性等属性。审讯人员应遵循威慑与劝导相结合、上下一致及稳、准、狠的原则 ,运用造势、“逼问”、“挤问”、离间、异地羁押、同步取证等谋略 ,提升审讯能力  相似文献   

16.
“微笑”审讯概念的提出是着眼于我国警察机关审讯活动中的“稀缺元素”而论的。“微笑”审讯倡导的是审态平和、含而不露的谋略性的审讯方式。它是将形态上的沉静温和、语言表达上的通情达理与用智用谋完美结合,使审讯活动的内容与形式艺术化。因此说,“微笑”审讯是一种建立在施策用谋基础上,又高于一般施策用谋的艺术化审讯活动。  相似文献   

17.
公司、企业人员受贿案件犯罪嫌疑人的个性心理结构和情境心理千差万别,但基于受贿犯罪事实的客观共性,又处于受审讯的相同环境,决定了他们在审讯期间产生的心理现象、心理活动的变化和发展有着相似的规律和特点。我们在实践中可以根据嫌疑人的具体心理特征,适当运用一定的审讯策略来获取犯罪嫌疑人的真实口供。  相似文献   

18.
2012年修正的刑事诉讼法完善了辩护人在刑事诉讼法中法律地位和作用、非法证据排除制度,使得审讯双方地位趋向对等化,对侦查机关的审讯工作影响相当大。传统的对抗性的"刚"性审讯方法已经不能适应新刑事诉讼法的要求。为此,立足于新修订的法律和审讯现状,重新审视审讯关系、审讯步骤和审讯方法,探索构建全新的"柔"性审讯模式。"柔"性审讯模式是指建立在分析审讯的根本规律及犯罪行为人心理及行为特征基础上,为达到明辨真相、获取证据、感化教育的目标,审讯活动以说服犯罪嫌疑人,让其自愿进行供述的审讯模式,包括准备、接入、交锋、突破、善后五个阶段。  相似文献   

19.
渎职案件讯问对象的特殊性决定了使其如实供述所犯罪行不仅是攻坚战,更是心理战。对此,首先要寻找嫌犯的"动情点",攻破其心理防线;其次要掌握审讯对象一般心理规律,根据其试探摸底、焦躁对抗和动摇反复等不同心理阶段采取不同的审讯策略;再次要选择特定审讯对象,确定案件突破口。  相似文献   

20.
公司、企业人员受贿案件犯罪嫌疑人的个性心理结构和情境心理千差万别,但基于受贿犯罪事实的客观共性,又处于受审讯的相同环境,决定了他们在审讯期间产生的心理现象、心理活动的变化和发展有着相似的规律和特点。我们在实践中可以根据嫌疑人的具体心理特征,适当运用一定的审讯策略来获取犯罪嫌疑人的真实口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