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职能的转变张文轩列宁在苏维埃政权当前的任务一文中指出:“当无产阶级夺取政权的任务解决以后,随着剥夺剥夺者及镇压他们的反抗的任务大体上和基本上解决,必然要把创造高于资本主义社会经济制度的根本任务,提到首要地位,这个根本任务就是提高劳...  相似文献   

2.
改革是科学社会主义的重要范畴。这是因为:从科学社会主义的研究对象来看,改革是科学社会主义的研究对象之一。科学社会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解放条件的学说。无产阶级的解放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随着历史条件的变化,无产阶级解放斗争的任务也必然发生变化。在无产阶级夺取政权以前,无产阶级解放斗争的任务是推翻资本主义制度,经济上摆脱剥削,政治上争得民主,精神上摆脱奴役;在无产阶级夺取政权以后,特别是在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以后,无产阶级解放斗争的任务起了重大变化。列宁说:“在任何社会主义革命中,当无产阶级夺取政权的任务解决以后,随着剥夺剥夺者及镇压他们反抗的任务解决以后,必  相似文献   

3.
在1921年春开始的苏俄新经济政策时期,俄共(布)和苏维埃政权在列宁的领导下,采取了发展小农经济、利用资本主义经济的作用、实行物质利益的原则等方针和政策。这些方针和政策的实行,对于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发生了重大的作用。可是,由于资本主义经济成份发展带来的负面影响,党的干部面临着种种考验。列宁正确地看到了这一点,从政治的角度出发,向党的干部提出了严格的要求。一、从政治问题的角度认识新经济政策的含义新经济政策是关于经济问题的政策,或者说是关于恢复和发展经济的政策。但是,列宁要求党的干部从政治问题的角度,…  相似文献   

4.
论邓小平对列宁建设社会主义思想的发展李声禄列宁在十月社会主义革命胜利后,面对苏俄在当时发展生产力、建设社会主义的诸多现实问题,进行了方方面面的探索,作出了杰出的贡献。特别他在实行“新经济政策”后,找到了新的道路和方法,得出了两个崭新的结论:一是实行了...  相似文献   

5.
普列汉诺夫在1917年6月为反对俄国进行社会主义革命而写道:"俄国历史还未磨完将要用来烤制社会主义这块小麦馅饼的面粉。"这一论断虽欠正确,但从反面提出了一个发人深省的问题,这就是社会主义不能建立在落后的生产力基础之上。那么,在取得社会主义革命胜利的"半野蛮"和"半亚细亚"的俄国,什么是社会主义和应当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呢?列宁亲自领导的以"战时共产主义"到"新经济政策"的曲折过程,对这一重大问题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作了极具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的新探索。沿着列宁的思路,总结实践的新鲜经验,曾得到列宁高度评价的前苏联早…  相似文献   

6.
列宁的新经济政策为什么很快被中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江泽民总书记在全国思想政治工作座谈会上指出,要正确认识社会主义的历史发展。而列宁的新经济政策为什么很快被中止 ,则是认识世界社会主义历史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点和难点问题,这也是党校学员在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问题》时多次提出的疑问。因此,认真探究新经济政策结束的客观背景和主观原因,就显得尤为必要和重要。   一、列宁新经济政策制定出台时间过短、思想的不成熟,是这一政策很快被中止的间接原因 新经济政策是列宁在 1921年春提出来的,到 1923年时,新经济政策实施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于是,列宁将新经济政策加以总…  相似文献   

7.
本文阐述了列宁在经济文化落后的俄国建设社会主义的探索中所解决的四个重大历史课题:一,无产阶级在民主革命中的领导权问题;二,民主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的转变问题,列宁的思想有一个从“共同胜利论”到“一国胜利论”的转变发展过程;三,革命胜利后党和国家工作重点的转移问题,文章指出列宁是在社会主义改造完成之前就多次提出并尽快实现了重点转移;四,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方式、方法的问题,由“战时共产主义”转变为“新经济政策”,列宁提出了保证“新经济政策”社会主义方向的几条原则。文章还简述了列宁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全面规划。  相似文献   

8.
《青年团的任务》的理论意义,不仅在于其表面上彰显的青年教育思想,更在于它蕴含着列宁向新经济政策过渡的认识论基础以及对新经济政策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取舍的两种认识之间的思想张力。一方面,在《青年团的任务》中,列宁通过阐释其辩证和实践的认识论为新经济政策的实施作了理论准备;另一方面,在《青年团的任务》中,也存在着列宁对哲学和经济学认识的内在张力。即在哲学认识上,列宁已经用辩证和实践的认识论反思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具备了将其取消的认识条件;但在经济学认识上,列宁却还停留在认为这个政策是过渡到"共产主义"的唯一方式。在《青年团的任务》之后,列宁的哲学认识推动了他经济学认识的发展和转变,并逐步瓦解了"战时共产主义"的认识基础,新经济政策的思想开始逐步形成。所以说,列宁在发表《青年团的任务》的同时,新经济政策的思想已经开始萌芽。  相似文献   

9.
十月社会主义革命胜利以后,列宁领导前苏联人民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并亲自领导了初期苏维埃政权的新闻事业,提出了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方针和政策。列宁认为:出版自由是具体的、阶级的,而不是抽象的、超阶级的。无产阶级的新闻自由是在剥夺资产阶级的新闻传自由的前提下得以实现的,就其广泛性上说,无产阶级的新闻出版自由是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自由,是人类历史上从未有过的自由。把出版和新闻放到人类整个生产活动中去考察,认为出版和新闻应属人类的精神产品。报纸不但可以作为无产阶级专政的舆论工具,还应该是社会主义建设的工具;成为鞭策落后者的工具;成为教育人们去积极工作、遵守劳动纪律、加强组织以及教育和团结真正先进阶级的工具。在宣传方法上,列宁反对脱离经济的政治,也反对脱离政治的经济。列宁认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本身就是一项政治任务。  相似文献   

10.
列宁的社会主义思想或列宁的社会主义建设大思路,曾经在新经济政策前后发生了一次突变。用列宁自己的话来说,就是:“我们不得不承认我们对社会主义的整个看法根本改变了。”①今天,当我们重温和研究列宁这句饱含对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深层反思意蕴的话语时,深感有以下...  相似文献   

11.
俄国十月革命以后,在列宁领导下,苏维埃政权颁布了一系列法令,剥夺了资本家所拥有的工厂、银行、矿山,铁路等生产资料,把土地收归国有,掌握了国家的经济命脉。在实现对生产资料所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上,迈出了最初的步伐。但是。对资产阶级的斗争并没有结束,而是以一种新的更高的形式提到日程上来了。在这个革命深入发展的重大转折关头,为了回答无产阶级面临的新的历史任务,一九一八年,列宁写了《苏维埃政权的当前任务》。在这篇具有历史意义的著作中,列宁  相似文献   

12.
列宁的社会主义思想或列宁的社7u会主义建设大思路,曾经在新经济政策前后发生了一次突变。用列宁自己的话来说,就是“我们不得不承认我们对社会主义的整个看法根本改变了。”①今天,当我们重温和研究列宁这句饱含对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深层反思意蕴的话语时,深感有以下的问题值得探讨,即列宁原来对社会主义的整个看法究竟是什么?引起这一突变的根源与列宁在新经济政策之后的社会主义思想是什么?列宁在生命的最后日子里对社会主义的深沉思考与战略构想及其留给我们的启示又是什么呢?无疑,对于这些问题的探讨,对今天我们正在建设有中…  相似文献   

13.
列宁新经济政策的时代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苑淑娇 《前沿》2009,(5):69-71
列宁新经济政策产生的直接原因是为了渡过政治危机和经济危机,根本原因是由于其经济文化落后的国情。列宁的新经济政策有效地指导了苏俄的社会主义建设,这一政策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试析苏联二十年代新经济政策终止的原因胡兆寅在列宁提出并经俄共(布)第十次代表大会批准以后,苏维埃俄国于192l年3月起实行了新经济政策。1924年1月列宁逝世后,新经济政策仍然一度得到贯彻。但从1928年起,毋庸讳言,新经济政策实际上被终止了。新经济...  相似文献   

15.
列宁制定的新经济政策,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解决了通过“国家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问题。新经济政策的要领,就是“对内搞活”,“对外开放”。列宁在接见《曼彻斯特卫报》的记者阿兰索姆时指出:“新  相似文献   

16.
关于列宁社会政治观的若干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列宁主张建立组织严密和权力集中的无产阶级政党,批评孟什维克的主张是组织路线上的机会主义.1917年列宁主张由无产阶级和贫苦农民掌握政权,孟什维克认为无产阶级和贫苦农民不应该夺取和掌握政权,由此列宁批评孟什维克是怯懦的改良主义者.1917年列宁主张使俄国革命过渡到社会主义革命的"准备阶段"上,而未提出使俄国革命由民主革命过渡到社会主义革命的方针.  相似文献   

17.
《传承》2015,(7)
列宁《苏维埃政权的当前任务》一文是在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后不久写成的,当时的俄国从夺取政权走向巩固政权,进入了新的发展时期。列宁在文中指出了当时俄国的管理任务和建设计划,认为在建设的同时要实行民主集中制,要尊重广大群众,发挥教育的作用,并强调法律的运用。该文对当前我国的社会建设仍然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取得胜利以后,建立了无产阶级新型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今后该如何维护和发展这种新型民主的国家政权?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可能会遇到哪些障碍甚至严重的危险?列宁经过实践的探索和理论的分析、总结,在晚年愈来愈注意到寄生在党和国家肌体内部的官僚...  相似文献   

19.
洪亚非 《前沿》2012,(20):150-152
1905年布尔什维克通过决议:鉴于俄国的国情,布尔什维克不希望立刻进行社会主义革命.一战后的1917年4月年列宁发表《四月提纲》,提出了要从资产阶级临时政府中夺取政权,“一切权力归苏维埃”.1917年9月,列宁又提出用武力夺取政权,走社会主义的道路.布尔什维克策略发生巨变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一战的爆发.列宁坚信欧洲帝国主义之间的大战是欧洲社会主义革命的“助产婆”,欧洲革命将随着一战的爆发而即将来临.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列宁认为作为一战的参战国俄国,虽然在经济基础上不具备走社会主义的条件,但因欧洲革命形势的即将到来以及俄国国内政治上的宽松条件.所以,俄国很可能跨入到社会主义,并且可能成为欧洲社会主义革命的先驱.一旦俄国革命成功,将会促进欧洲革命爆发,而欧洲革命的成功又反过来帮助俄国为进入社会主义作经济上的准备.这就促使列宁改变了以前的策略,积极推动俄国的社会主义革命.  相似文献   

20.
列宁晚年的社会主义思想,是指苏维埃俄国实行新经济政策以后列宁关于经济文化落后国家建设社会主义的思想。这些思想集中体现在《论粮食税》、《新经济政策和政治教育委员会的任务》、《论黄金在目前和在社会主义完全胜利后的作用》和列宁在右半身几乎全部瘫痪不能执笔的情况下通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