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在全面实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进程中,人的现代化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课题。实现人的现代化是现代化的题中应有之义,在我国实现人的现代化具有双重特征,需要大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完善社会主义现代化经济体系,为人的现代化提供精神指引,协调推进社会发展与人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2.
《学理论》2015,(22)
现代化是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变,实现现代化是当前各国关注的重点,现代化理论则是二战后全球化高潮背景下形成的关于社会变迁的理论框架。人类社会的所有活动都要归结于人这个主体。可见,现代化也不仅仅是单方面社会、政治、经济或文化等方面的变化,要真正实现社会现代化,必须实现人的现代化。本文在分析人的现代化理论的基础上,从我国的传统文化和当前社会发展状况出发,指出在我国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背景下,实现人的现代化的重要性,并从建构原则、目标选择和基本途径等方面提出如何建构我国人的现代化体系,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3.
文化现代化是文化领域建设现代化的过程,是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核心是人的现代化。人的现代化是作为现代化建设主体的人所具备的与现代社会相适应的综合能力和主体意识,主要涉及外在物质性变革和内在精神性变革两个维度,这两个维度的变革过程又是文化的生成过程。我国文化现代化的领导主体、社会性质、根本方向、发展重心等都充分彰显了鲜明的人民至上性,决定了推进我国文化现代化的主要任务是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生活需要和助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新时代新征程推进我国文化现代化,应充分发挥“人”的主体性,重点应做到认识到位、举措得力、形成合力。  相似文献   

4.
潘星宇 《学理论》2013,(3):38-40
当今中国正走在社会现代化的道路上,而社会现代化的关键在于人的现代化。人的现代化的核心是人的素质的现代化,这也是形成现代人格的前提条件。孔子提出的"君子人格"是先秦儒家的理想人格,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符合中国民族性格和文化传承的基本人格,同时也符合现代价值观,对于现代人格的形成有不可或缺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黄笑怡 《学理论》2014,(1):71-72
人的现代化思想,是将人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行为方式,以及生活方式实现从传统向现代转变,达到促进社会关系和谐发展,提高人的全面素质,达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与社会和谐发展的统一。党的领导集体关于人的现代化思想源于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思想,结合中国革命与建设的实际和时代背景呈现出不同的特色,同时也不断地充实发展。其共同特点是社会主义现代化一切的发展,说到底,是人的现代化。党的领导集体关于人的现代化思想的发展对于我国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及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杜婷婷 《学理论》2010,(24):146-147
中国的现代化进程经历了曲折与复杂的过程。中国的传统文化也有着相同的经历。一些国内外学者认为中国的传统文化是阻碍现代化的主要因素之一。事实上,中国的传统文化蕴涵丰富的内涵,具有强大的能动作用。在全球化发展的趋势下,随着世界各国文化的交融,重新审视传统文化在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作用具有重大意义。只有正确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恰当处理传统文化与现代化的关系,中国的现代化才能保持活力与创新精神,中国才能走出符合国情的现代化道路。  相似文献   

7.
从文化视角看人的全面发展,文化是人的全面发展内涵的要素,也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条件。在当代中国,文化建设的价值取向集中指向人的全面发展。建设好可以用来“化人”的价值观念体系,是当前文化建设基础性的重点工作。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认为现代化的本质是人的现代化,人的现代化表现为发达的生产力,而这建立在自由和全面发展的基础上,需要靠消灭剥削制度以及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变革来实现。中国共产党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现代化思想,百年来始终围绕促进人的解放和自由全面发展,经过党的十八大以来理论和实践上的新突破,实现了对“人的现代化”重塑,成功推进和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表现在以人民为中心发展理念的确立,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扎实推进共同富裕,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等,进而开创了人类现代化的新形态。  相似文献   

9.
2010年,在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精神的鼓舞下,自治区党委依据新疆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在区党委第七届九次会议上,提出了"以现代文化为引领,以科技教育为支撑,加速新型工业化、农牧业现代化、新型城镇化进程;  相似文献   

10.
人的全面发展既是一个理想境界,又是一个现实的历史演进过程.立足人的全面发展的当代视域和发展要求,充分认识和发挥农村公共文化建设的重要现实功能,是实现农村公民基本文化权利、提高农村公民综舍素质和能力、提升农村公民精神境界和精神风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路径.  相似文献   

11.
安全是煤矿永恒的主题。煤矿实现安全生产,一年两年靠运气,三年五年靠管理,真正要保证煤矿的长治久安,就必须靠文化。加强煤矿安全文化建设,要重点把握好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2.
《学理论》2015,(30)
党的十八大提出了"五位一体"的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体布局,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必要的思想保证,而社会的发展本质上是人的发展,即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内在要求。本文首先阐述了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意义;进而论述了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意蕴;最后就二者辩证关系进行研究。以期对促进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和全面提高人的素质具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3.
陈咸瑜 《理论探讨》2004,1(4):35-38
"生活世界"是人自身"在"的确证。人之"在"在这里由隐蔽而显现。日常生活世界对人而言是已然的、既成的、不得不接受的。人在其中熏陶成为他在现实中呈现的样子。日常生活承传着历史文化,又由于日用而不知、思不出位的特点,带给人们以惰性,使人趋于保守。"生活世界"的核心问题乃是交往行动。交往行动与社会实践两者同构同质。身处交往实践中的现实的个人具有自主性、创造性。交往主体之间互动且互补,个体融入群体,共铸人类文明,推动着社会前进。交往行动的普遍化将为人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的现实和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4.
文化自觉与人的全面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的全面发展是一个与文化的发展和变迁息息相关的历史过程.文化自觉肯定文化的多样性、尊重文化的差异性、倡导不同文化的交流与互补,这正是构建世界和谐文化,促进人类全面发展的基本途径.面对全球化时代人类生存与发展所面临的复杂的社会及文化因素,从文化哲学的视闻研究人的全面发展问题具有重要而现实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人的发展问题始终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旨趣。在全球化时代背景下,应从时代化了的现实的人出发,来观察和认识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的主体,通过分析现实的人的发展的时代条件,提出现实的人的发展目标以及马克思主义人的发展理论时代化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16.
陈晓辉 《理论探讨》2008,3(2):64-66
实现每个人的全面自由发展是人类社会的远大目标.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等条件的日益提高,中国已初步具备了实现低水平的人的全面发展目标的条件.当代中国实现低水平的人的全面发展目标,是指中华民族整体和每个人的低水平的平等发展和完整发展、非稳态的和谐发展、相当有限范围中自由发展的具体目标.为了使这一目标更容易把握、更直观,可用具体指标加以概括.  相似文献   

17.
文化消费是文化建设的重要一环,文化消费的强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文化生产的力度。文化消费具有很大的发展功能,它和人的发展具有内在的联系,对人的全面发展产生重大而深刻的影响。特别是文化市场由“卖方市场”转入“买方市场”的条件下,加强文化消费对人的发展的影响等方面的研究,对于推进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建设“文化强国”目标有着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21世纪面对全球化发展格局,人类需要重新阐释文明的价值,重新定位本民族文化对世界的意义。随着中国经济影响力的提升,中国的文化自信心也在增强。费孝通先生曾认为,文化自信指的是生活在一定文化历史圈子的人对其自身文化的自我觉醒、自我反省和自我创建,对文化的发展历程和未来有充分的认识。就此来看,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是在基于中华绵延不绝的悠久历史和灿烂辉煌的文化传统的基础上,对未来中国文化在与世界文化交流融合过程中如何健康发展的自觉。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迅猛发展,人的现代化问题成了学者们不断探究的热点话题。社会发展的关键在于人的现代化并推动着人的现代化,而人的现代化又促进社会不断发展。但是在现实社会中,两者之间存在排斥性和非同步性特点,从而滋生了价值观扭曲、人的异化以及社会适应困难等问题。基于此,探寻人的现代化的有效实现途径,推动社会发展和人的现代化协调推进,显得尤为必要。  相似文献   

20.
国家现代化是人的现代化。对国家现代化中的农民工市民化现象,根据马克思的人的发展思想,进行过程、角色与矛盾相统一的分析,发现农民工市民化经过进城就业、新市民等阶段,目前正处于落户城市的阶段;农民工与市民扮演的角色,由生产的人、权利的人向身份的人转变;面临的矛盾,由生产的矛盾、分配的矛盾向执行的矛盾发展。与农民工市民化的实践进程相应,在学术研究上,需要由制度的研究转向利益的研究,由以农民工为要素的研究转向以农民工为社区主体的研究,由排斥的研究转向合作的研究;在公共政策上,需要促进农民工与市民的互利合作、深化城乡改革与把握发展机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