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作为《秘史译丛》书系的崭新一员,本书仍然将工夫放在了探秘上,满足了广大读者积攒已久的窥私欲。美联储.是“美国联邦储备局”的简称,其实它既不是“联邦”,更没有“储备”。实际情况是,美国政府根本没有货币发行权。美国政府要想得到美元,就必须将美国人民的未来税收(国债)抵押给私有的美联储,由美联储来发行“美联储券”,这就是“美元”。美联储的性质和来历在美国的学术界和新闻媒体中,是一个大家心照不宣的“禁区”。许多年以来,究竟谁拥有美联储一直是一个讳奠如深的话题,美联储自己总是含糊其辞。  相似文献   

2.
杨佳瑜 《政府法制》2013,(12):14-14
“她没有单位编制,没有财政补贴,没有同定办公场所,但她横跨官场和国企,只用一张床单,却揭开了重庆反腐序幕……”这个网上流传的“传记”,指向的是重庆官员“不雅视频”的女主角:赵红霞。  相似文献   

3.
曾晖 《政府法制》2014,(25):46-47
随着纪检监察机关案件查办日益透明,近年来,媒体披露了多名违纪违法官员“两规”前最后的露面场所,有住宅、单位、饭店、机场等。其中,涉案官员在会场被带离的情况相对较多。舆论普遍猜测,众目睽睽下带走贪官,为的是起到震慑效果。但一名长期分管案件查办的某地纪委副书记否认了这种说法:“方便办案才是首要考量,腐败官员警埸性最低的时候,往往就在会场中。”  相似文献   

4.
《南方周末》近期刊发报道《官员道歉十年史》,细数这十年来中国官员在公共危机中的道歉历程。特别在2007“两会”上,两位高官让民众着实感动了一把:一是国务院副总理吴仪因看病难、看病贵问题而向百姓道歉。表示“愧对百姓”;另一件是环保总局局长周生贤因为降低能耗未达标而向大会作了检讨。  相似文献   

5.
佚名 《政府法制》2013,(18):20-21
我闲两千多年的漫长封建社会中,盛行一夫多妻的“妻妾制度”。但凡有社会地位的文武官员、豪门大户,几乎无不妻妾成群。“中华民国”成立后,移风易俗,社会各界逐步推行“一夫一妻制度”。我们可以注意到一个现象:在知识界、文化界,以及政府的文职官员里面.  相似文献   

6.
佚名 《政府法制》2013,(17):45-45
在古代官员中,曾流传着这样一句俗语:“讨个小、刻个稿”。明朝更是官员纳妾成风,尤其是有一定品级一定地位的官员,如果没有一两个妾,就好像不正常似的。而严嵩却始终没有大小老婆左拥右抱.而是实行一夫一妻制。  相似文献   

7.
《政府法制》2014,(9):10-10
《长江日报》2014年2月28日刊登采桑子的文章:湖南衡阳六官员被人色诱开房录像事件曝光后,迅速被贴上了衡阳版“雷政富案”的标签。日前,衡阳市委一名干部表示不能接受,理由是该案破案源自其中一名被敲诈的干部主动报案;而另一涉案官员则辩解:“把谁放在那个位置上能当柳下惠?”  相似文献   

8.
任用管理十分慎重历代监察长官的除授,权归皇帝。即使一般的监察官员,许多朝代也不是只经过吏部选拔就可以任命的。唐代杜佑《通典》卷二十四《侍御史》中介绍说,大唐自贞观初年,以法治理天下后,非常重视监察官员。任命监察官员必须经过吏部、御史台长官、宰相的共同议定,然后才可以下达任命书。唐高宗麟德年间(664—665年)任命监察官员,不需经过吏部选拔。唐代选拔监察官员还有一个特点,就是不受正常考核、正常考满的限制。唐代对各级官员是一年一考,一般考四年为“考满”,“考满”后方可选调他职。而对御史的“考满”则…  相似文献   

9.
汤拥华 《检察风云》2012,(14):16-17
【一家之言】中国历来有“学而优则仕”的传统,现在的流行趋势则是‘牡而优则学”,官员读博已成常态。前段时间,清华大学“论文博士”事件引发网民热议。议论的焦点,一是官员如此轻松地拿到博士学位是否应该?二是何谓“论文博士”?不需要上课,仅仅完成论文答辩就可以拿到博士学位是否合理?  相似文献   

10.
俗话说,“无官一身轻”。这乌纱帽一卸,轻松的不仅是身体,连嘴巴也可以跟着“开禁”了。近年来,相继有官员在退休或即将退休之时突然开口说“真话”,目标直指不为民众所知的“黑幕”话题,在社会上引起强烈震动——为什么官员们在任期内不敢做声,非要等到退休之后才敢“勇敢一把”不可?这背后是机制的问题还是官员自身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闫慧萍 《政府法制》2009,(17):50-50
继新疆阿勒泰地区近千名县处级和科级官员在网上公示财产之后,官员的财产公示问题一度沉寂,而在刘日的《“新后备干部”“新提拔干部”应率先公示财产》发表后,又将这一话题引入了公众视野。他在文章中指出,官员的家庭财产等信息很可能牵涉到公共利益,不属于个人隐私。并提出应以“新后备干部”“新提拔干部”率先公示财产为契机,将官员财产公示制度推进一步。如果官员不愿意尽义务公开财产,那就应该辞职。  相似文献   

12.
内部人员暴露出的简略版的“疫苗出生记”,可以一窥政府主管部门对疫苗生产监管的乏力与无奈。中检所也有一些官员因涉“问题疫苗”案而遭到纪检部门的调查。  相似文献   

13.
五分钟差别     
王爱军 《政府法制》2014,(17):26-26
英国名将惠灵顿在滑铁卢战役中打败拿破仑,举世知名。 有一天,惠灵顿将军和政府官员约在伦敦桥见面,政府官员迟到五分钟。惠灵顿一脸不悦。官员说:“阁下,我只是迟到五分钟而已!”  相似文献   

14.
植群 《中国律师》2002,(10):67-67
官员和商人都是古老的职业,在中国少说也有几千年历史。官员的活动范围和空间是为官场,商人经商做生意的地方是为商场。官场有官场的规矩,商场有商场的规律,本无必要把两者拉在一起。但笔者最近听到一种说法,叫“官场如商场”,这个提法颇值得推敲。持此论者的理由是:现在的官场和商场联系紧密,官商结合,亦官亦商,区别不大:官员和商人都以发财为目的,商人做买卖,官员也做买卖,只不过商人买卖的是商品,官员买卖的是权力和职位。君不见,有一官员说过一句名言:“当官不发财,请我都不来。”君不见,用钱买官已屡见不鲜?言之者…  相似文献   

15.
《法律与生活》2012,(20):19-20
在官员财产不公开的情况下,公众对官员廉政与否存在怀疑,官员身上任何一件物品都可能像手表那样成为一个麻烦。 名表、眼镜、腰带……一件件身价不菲的衣着饰品,让陕西省安监局局长杨达才深陷“多宝门”,被眼尖的网友顶成了新闻的“主角”。经陕西省纪委调查,杨达才因存在严重违纪问题被撤职。在官员财产公开的情况下,收入和财产可以解释所有之时,戴什么表是官员的私事,网友无须大惊小怪。在官员财产不公开的情况下,公众对官员廉政与否存在怀疑,官员身上任何一件物品都可能像手表那样成为一个麻烦。  相似文献   

16.
王丽霞 《法制与社会》2011,(29):151-152
在我国许多人都有这样的认识,只要做了官就成终身制了,而且是只会上而不会下,但是,“官员问责制”的出台给这些为官者可以说是敲了一记警钟,如果在其住不谋其政,稍有疏忽或者权不为民所用都会立即下马,所以这也可以看作是我国人事制度改革中的一个创举。本文从官员问责制度的发展历程入手,从它现阶段遇到的困境、解决的途径以及构建被问责官员的复出机制等几个方面论述了官员问责制度化的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17.
李奇誉 《政府法制》2014,(21):19-19
“发生初次腐败行为的平均年龄为47岁.‘带病提拔’的省部级官员,其平均经济腐败时间在10年左右.”2012年12月中旬,一则题为《“带病提拔”官员初次腐败多在47岁》的新闻让舆论起了波澜,一位名为“元勋”的网民评论:“中国官员真幸福,贪了10年才落马,活够本了,人生可没有多少个10年呢.”  相似文献   

18.
黄海文 《政府法制》2012,(31):23-23
今年9月17日,笔者前往浏阳市纪委采访发现,相关官员均回避这一话题。而熟悉内幕的人士告诉笔者:“财产公示制度今年已被取消。”  相似文献   

19.
何兵 《政府法制》2010,(13):36-36
贞观元年,唐太宗对房玄龄说:官员贵精不贵多。滥竽充数的官员,如同画地作饼,徒劳无益。请你们认真想想这个道理,编定官员的职数,裁汰官员。房玄龄立即行动起来,将文武官员的编制定为640人(按此前为2000多人,裁掉了三分之二)。《新唐书·百官志》上说:“太宗省内、外官定制为730员。”“省内”是指中央部委,“外官”是指地方要员。  相似文献   

20.
2007年,中国一批政府官员常常在公众场合,面对媒体就惊人之事,一语既出,举座皆惊。《人民论坛》“民生民意”栏目通过筛选,将其中最能吸引公众眼球,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的20条“惊人之语”逐一选出,从中可以折射出2007年些许官场生态和民众期盼。全文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