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启功,字元白,也作元伯,生于1912年7月26日,满族人,属正蓝旗。启功先生出身天潢贵胄,是雍正皇帝第九代孙。雍正的四子弘历继承了皇位,即乾隆皇帝。雍正的第五子,即弘历的异母兄弟弘昼,被册封为和亲王。启功先生就是和亲王的后代。启功先生自认从小淘气,老来亦不脱老顽童的天真;然而,在大是大非问题上,他却毫不含糊.  相似文献   

2.
启功先生不仅写得一手好字,还写得一手好诗词、画得一手好画,他还精通语言文字学和训诂学,同时还是我国知名的古书画鉴定家,对碑帖学深有研究。“一拳之石取其坚,一勺之水取其净”,这是我国当代著名学者、画家和书法家启功先生砚台上刻下的铭文,但是,6月30日凌晨,这位大师永远地离开我们了。很多市民认识启功书法,可能都是从许多挂在室外的题字认识的,其实启功先生不仅写得一手好字,还做得一手好诗词、画得一手好画,他还精通语言文字学和训诂学,同时还是我国知名的古书画鉴定家,对碑帖学深有研究。“启功体”独树一帜启功先生的书法艺术与他…  相似文献   

3.
说起启功先生,不能不说书法。因为启功先生的字确实好。尽管先生在中国古典文学研究,诗词,绘画,文物鉴定等方面的造诣深厚,成就显著,但是,由于书法艺术的特殊审美价值与普遍的使用功能,使得先生作为书法家的名气越来越大,淹过了其它。每当面对启功先生精美的书作,总似有一股挥散不尽的朝霞之气扑面而来,令人神清气爽,尘杂俱灭。先生的字方严、爽利,清隽,  相似文献   

4.
自己的作品被别人冒充,是最令人痛恨的事,不但会给自己带来经济方面的损失,也会使自己的名誉受损。启功先生的作品就经常被人冒充,有两次还被启功先生当场抓到。有一回,启功去一家书画店,恰好遇到一个专门假冒启功书法作品的人在书画店销售赝品。当启功表明身份后,那个人羞愧得无地自容,不住地哀求启功高抬贵手。见此情形,启功宽厚地说:“你要真是为生计所迫,仿就仿吧,可千万别写反动标语啊!”一句风趣的话把大家都说乐了。那个人借着启功给的这个台阶,千恩万谢地离去了。  相似文献   

5.
回忆启功     
近日,笔者在整理启功先生赠送的10多部签名本时,不由自主地想起了启先生对后学小生的厚爱和关怀,有关他的故事历历在目.众所周知,启功先生是当代德高望重、闻名国内外的大学者、书画家、教育家和文物鉴定家.  相似文献   

6.
启功先生是我国现代著名的书法大师、学者、文物鉴定专家,他一生坎坷,不慕荣利,可谓大音希声。启功先生在北师大多年,曾任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书法家协会名誉主席,是有名的画家,其书、诗、画被称为三绝,著作颇丰。  相似文献   

7.
启功先生不仅是著名的书法家,还是文学史家、文物鉴定家、考据学家、语言文字学家。 ▲启功的书画很值钱,他却不是一个富翁。他的钱变成了庄重之物,成为奖掖后人的精神源泉。  相似文献   

8.
李平 《中国减灾》2011,(2):54-54
启功先生是我国现代著名的书法大师、学者、文物鉴定专家,他一生坎坷,不慕荣利,可谓大音希声。启功先生在北师大多年,曾任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书法家协会名誉主席,是有名的画家,其书、诗、画被称为三绝,著作颇丰。  相似文献   

9.
灵魂的对话     
阳春三月,我走进启功先生那著名的“坚净居”。从侯刚先生《启功》一书中得知,启功先生有一方砚,上有铭文:“一拳之石取其坚,一勺之水取其净。”先生取拳石之坚、勺水之净,将自己的书房取名“坚净居”。“坚”应为先生做人的风骨,而“净”则为先生一生的道德修为。看先生虽然九旬有二,却有如孩童般纯净的气质,如勺水之净;而言谈语吐间自然流露的鲜明的是非标准,如拳石之坚。当古希腊哲人泰勒斯认定水是世界的本原时,意味着“一切是一”。如果本原意味着“一切是一”,那么这水原本应该是净的。尼采称赞泰勒斯这一命题具有“诗样的真理性”。…  相似文献   

10.
今年86岁的启功先生作为书法大师,一字千金,要成为百万千万富翁并非难事,然先生不屑为之。先生从不以字换钱。几年前为“北京师大”筹集资金,先生欣然“求字捐钱”,可他从不自己经手,而由学校派人专管。先生“淡泊明志,宁静致远”。《启功书法作品选》里有墨竹十余幅,台湾女作家林海音有篇题为《竹》的散文,其中写道:“我觉得那竿竿挺直、最具神韵的竹子,是一枝枝大笔,在天地之间,以  相似文献   

11.
最近我写了一篇《启功先生的文化价值》的文章,主要观点是启功先生的文化成就能够横跨学术与艺术两大领域,且在很多具体领域中,都达到当代顶级水平,是名副其实的全能学者和艺术家。再加之他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因而堪称是一位“间世”的文化大师,其文化意义也将超越当代的局限,影响到更久远的将来。  相似文献   

12.
酷爱唐诗宋词的刘永泰师从启功先生学习中文,先生的品格和学识深深地影响了他。对刘永泰而言,学习书法可表达情感用以自省,也是对先生的缅怀与追思。但令他遗憾的是,虽然自己的习作深得先生书法之精髓,却始终无缘得到先生的亲身指点。  相似文献   

13.
今年六月,李金华审计长在全国人大做2004年审计报告;两天后,一代国学大师启功先生去世.  相似文献   

14.
翰墨缘──“坚净居”主人与“还经楼”主人曹放何谓"坚净居",启功先生的书房也。何谓"还经楼",王隆夫先生的画室也。"坚净居"的主人启功先生,是中国书法界的盟主。"一拳之石,取其坚;一勺之水,取其净。"他将自己的书房命名为"坚净居",可谓意蕴深长。"还...  相似文献   

15.
2005年6月30日上午,久不联系的—位北师大同学给我发来一则短信: “启功先生去世了!”惊闻噩耗,我的内心掠过一阵茫然和空虚。静静地斜靠在苦乐书房的沙发上,凝目启功先生两次题赠给我的条幅,浮想联翩,思绪万千,尽管我知道90多岁的老人迟早会走到这样一天,但我依旧时时刻刻在内心深处祈祷这一天来得晚一些,再晚一些。我1979年如愿考入北京师范大学时,北师大真的是大师云集,群星闪耀。特别是中文系大师级的学者教授比比皆是,像著名文艺理论家黄药眠教  相似文献   

16.
《天津政协公报》2002,(11):46-46
北京师范大学启功先生曾应邀莅港讲学,他不但是文物鉴定专家,而且精翰墨,工绘画。他出身于满族世家,姓爱新觉罗,字元白,生于1912年。如果他是千里马的话,那么与著名学者陈垣先生这个“伯乐”是分不开的。  相似文献   

17.
1978年,石可在北京开展览会时,启功先生冒着酷暑去光顾了5次。去时,因为大家都知道他是著名的书画家,就请他写字。这位尚未“改正”的右派有求必应,谁要给谁写,要几张写几张。服务员未必爱好,也跟着要。要了去是否保存就不得而知了。省二轻厅厅长实在看不过去了:“老石,别叫启功写这么多,他的字非同一般。”“他这人就是太好说话。”石可  相似文献   

18.
严文井先生忽然问我,有没有关于八股文的书籍?《制义丛话》之类的书手头没有,向图书馆借,因为是线装,大抵是借不出来的。旧书店呢,不要说元椠明刊,清代刻本也已少见,只要是线装,哪怕扫叶山房的大路货,都当成了宝贝,更何况那里也根本没有什么有用的货色。恰好有一份启功先生《说八股》的复印件,写得简明扼要、通俗有趣,而且涉及到八股的源流、作法、痼弊及趣闻,便抽空送了过去。我想,严先生也未必是要对八股文作系统的研究,有此一篇,或许也就够了。 不久,收到先生一信。开头便说,“启功文收到后,当晚就读了,多少补充一…  相似文献   

19.
(1912—2005年)启功原西泠印社社长、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主任、中央文史馆馆长启功先生,中国当代著名教育家、书画鉴定家、文献学家、书画家、诗人,国学大师。曾师从贾羲民、吴熙曾先生学画,师从戴姜福先生学习中国古典文学,习文史词章,后经傅增湘先生介绍,受业于陈垣先生。幼年时书法以《九成宫醴泉铭》、《多宝塔碑》等唐碑入手,渐涉宋米芾、元赵孟頫、明董其昌等,广师碑帖及历代名家墨迹,尤以智永《千字  相似文献   

20.
文人的幽默     
文人大多具有幽默感,揭去了一般人在想象中加在他们身上的不苟言笑、正襟危坐的外衣。他们中大多数人都诙谐风趣,妙语联珠。尤其是那些高明的幽默,在只言片语中浓缩了人生的酸甜苦辣,令人回味无穷。而作者自己也常将它作为一种小小的情趣,为总不能尽如人意的生活添些笑声,求得慰藉。如,前不久我去当代散文大家张中行先生处探访,适值先生新出一书,名《观照集》。因我住在师范大学,先生便取过一册,要我回去后代他赠与启功先生。随即,先生援笔而书,写出如下一段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