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0年前,浙江萧山区的一位农民,辛辛苦苦养了7万多只甲鱼,却卖不出去。有一天,他居然作为反面教材,登上了当地一家报纸的头版头条,而且,才40多岁的他就被记者称为老汉。10年后,这位老汉再一次登上那家报纸,然而,人们发现,报道中的这位老汉,已经成了拥有上亿资产的养鳖大王。  相似文献   

2.
致富之路     
养鸽三年 挣钱七万 农八师石总场二分场李修饮养肉鸽3年,既挣了7万多元钱又解决了女儿、女婿工作的事,让人们交口称道。 58岁的李修饮前些年种菜有了积蓄,可老伴常年多病,又给他帮不上忙。去年女儿女婿办了婚事没有工作,老俩口整天愁眉苦脸。2000年他多方调查,了解到养肉鸽既省事又能挣钱,就投资1.5万元在自家院子里盖了130多平方米的养鸽房。第一年养鸽140对,当年获利近万元,使老  相似文献   

3.
科右中旗代铁塔拉苏木哈日道卜嘎查农民德格吉日呼靠种。养、加致富奔小康,他的经验值得借鉴。 德格吉日呼今年47岁,全家4口人。前些年,他和其他农牧民一样种地、养畜,每年精耕细作,只能解决温饱问题。他想,要致富光靠种田不行,得走“种、养、加”相结合、农牧互补、互利的新路子。于是,从1991年春天开始,他自筹资金1200元,引进良种猪1口,当年产了两窝猪羔,经辛勤饲养和科学管理,26口猪羔全部成活。1992年,他又引进了良种种公猪1口,现在,他养的猪现已达到 18口。 1991年,他投资建起了标准化猪舍4间,共80多平米,并相继建了米面加工和饲料加工…  相似文献   

4.
出白银市区沿109国道一路东行67公里,就到达了总面积2106平方公里,平均海拔1540米的平川区。平川区总人口19.2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0.1万人,人均纯收入1954元。那么,平川区农民增收靠了什么?农民收入靠养种“我养了21头猪,一次出栏50头,一年可以出栏两次,一年纯利可达到2万元……”平川区王家山镇大营水村养猪大户罗文江介绍时说:“我家有5口人,有4  相似文献   

5.
上年村魂     
1983年,刚刚填饱肚子的抚顺县上年村村民,开始盼着兜里能装儿个钱。村党支部一连召开三天会议研究如何致富,怎样致富。 “集体要富,家家户户也要富”。这是上年村干部的一句口头禅。村党支部在发展集体经济的同时,不忘帮助家家户户寻找一条致富路。几个村民想养牛,村里拿2万元钱帮他们建了青储窖。一个农民有养林蛙的经验,材里就给专门批道沟川给他养林蛙。有30  相似文献   

6.
<正>在农二师二十九团625座日光温室大棚里,菜农们出"奇"制胜,种植的蔬菜在库尔勒蔬菜市场独领风骚。沼气大棚收入高在八连李明的温室大棚里,李明高兴地说:"看样子,今年挣10万元又是小菜一碟。"2003年,李明自筹资金20万元和工会贴息贷款3.2万元,建起6座日光温室蔬菜大棚。他利用时间差种植反季节蔬菜,收入也年年递增。去年,他在大棚边又建起了沼气,养了一群猪、  相似文献   

7.
在磐石市烟筒山镇鸡冠山村,有一个远近闻名的“养鹿大王”,他就是农民党员赵金。16年前,不甘贫穷的赵金靠养鹿开始走上了致富路,现在已拥有资产上百万元。他富了不忘党员的义务,全屯72户人家,有68户在他的帮助下靠养鹿致富了。村民吴凯家中人口多,老伴经常有病,想养猪怕赔本,想养鸡又怕鸡瘟。赵金劝他养鹿,从自家拿出5000元钱,亲自到外地给他买回仔鹿,还帮他建起了鹿圈。经过几年的扶持,吴家的日子一天天好起来。吴凯的岳父看到养鹿是个好门路,也来找赵金,赵金是个犹豫地把自家价值6000多元的6只仔鹿赊给他。如今吴凯的岳父…  相似文献   

8.
张应松 《廉政瞭望》2006,(10):50-51
他,一个吃百家饭长大的苦孩子,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年已不惑,听力残疾,以“残疾农民环保者”的特殊身份,代表中国参加冬奥会传递火炬;他,面对种种坎坷和非议,依然义无反顾地踏上公益之路,节衣缩食,倾尽43万元积蓄做环保公益广告,落款一律5个字——“农民陈法庆”。  相似文献   

9.
宁武县凤凰镇杨庄村,过去曾是出名的讨饭村、赌博村、上访村。1999年底,靠养殖富起来的李虎成担任了村党支部书记。他带领一班人打破“无煤不能富”的传统观念,大抓科学种田,选优种,购化肥,调回优种羊,并推行了家畜圈养。帮助20户农民发展了蔬菜大棚,并带头拿出自己多年的积蓄30万元,筹资近百万元,办起了砖厂、挂面厂和粉丝厂,使230名剩余劳动力有了活干。他带领村民苦干5年,到去年年底,农民人均纯收入已达3600多元,成为全县小康示范村。李虎成被选为市县人大代表、优秀共产党员,被破格提拔为镇党委副书记。你不畏惧艰难敢向贫穷宣战破除传…  相似文献   

10.
42年的岁月征尘可以改变王玮珍将军的容颜,却改变不了他报效祖国和人民的一腔豪气和满腹热忱。2000年12月,他接到退休命令,便毅然抉择回归生他养他的故乡土地,携妻别军,居住在原平市南阳村。他在为故乡的父老乡亲、普通的农民兄弟排忧解难中,书写出共产党人壮美的年华晚景,且完善着他做人的信条和品格。  相似文献   

11.
<正>吾拉因·吐尔洪是农三师五十一团十九连二排的农民,今年50岁,人长得瘦小但很精神,他初中文化程度,全家6口人,现拥有2辆新型拖拉机、建造了能容纳30头牛、200只羊的标准化暖圈,固定资产达100多万元。万事开头难。1997年之前,为了养家糊口,他承包了少量的土地,同时小打小闹地养一些羊和牛,年收入在5000~6000元,对他来说,虽然购买柴米油盐,供子  相似文献   

12.
“百万雄鸡下江南”,几年来江苏海安县每年向城市提供商品鸡2000—2500万只,商品蛋200—250万公斤,蛋禽养殖业已成为海安县经济发展三大支柱产业之一。创造这一奇迹的一位开拓者、奠基者,是海安县隆政粮管所所长韩良骅。在韩良骅辛勤耕耘下,隆政粮管所从1987年以来连续6年人均创利2万元以上,1993年至1994年连续2年人均创利突破3万元,成为全国粮食系统效益最佳企业。1985年以来,韩良骅多次被评为优秀经理、全国和省、市劳动模范,是我国首批赴日考察的中国农民科普代表团八个成员之一。最近我们采访了韩良骅,他那种拼搏进取写春秋,依旧汗水伴风尘的朴实、无私奉献精神极为感人。他在多年的艰辛探索中,成功地闯出了一条依据粮站地处农村特点,坚持一业为主,发展与农相关的多种经营,和由他倡导、推动的农民走“一种二养三加”综合经营致富的新路子。这条“隆政之路”最大特点,就是把传统的先进思想和优良作风,同现代经济经营意识与方式、工业同农副业有机地实事求是地结合了起来,成为具有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企业的类型,是我国“农村的希望之路”。  相似文献   

13.
1981年,董保柱毕业于云南农业大学农学系。从大学毕业,他就到农村生产第一线实践、锻炼。从1982年至1987年,他先后在陇川、潞西、梁河的几个村蹲点,和当地农科人员和农民在一起,搞了水稻、小麦新品种示范样板25315.1亩,累计增产粮食146.85万公斤,为当地农民增加收入152.72万元。几年的风风雨雨,董保柱加深了对边疆少数民族农民种植水稻情况的认识和了解,同时也探索出一些改进方法,为以后搞好水稻新品种引选及示范推广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1994年,董保柱作为德宏州政府首次选派的两名农业专家之一,到缅甸曼德勒省开  相似文献   

14.
共产党员高云山是东辽县白泉镇安慈村一组农民,他从1985年开始养鸡,历经十余年发展,现在他的家庭养鸡场固定资产60多万元,年饲养蛋鸡1.3万多只,产蛋13万公斤,产值40多万元,年纯收人超过10万元。他成了当地有名的“养鸡大王”。 高云山富了以后,不忘党员的职责,帮助许多农民走上了致富道路。为了解决养鸡户买雏难、买饲料难。防疫跟不上等问题,经有关部门批准,他于1997年8月创办了“东辽县高云山养鸡协会”。协会吸纳了种鸡场、孵化厂、饲料厂,组建了鸡病医院和服务队,设有本地和外地销售网点,为养鸡户提…  相似文献   

15.
15万元,对于富豪们来说是微不足道的,然而对于一名农工靠种养结合年获纯利15万元来说,却是沉甸甸的回报。拥有这份回报的就是农八师石总场一分场九连农工刘占岑。他有10余间住房,住房的左侧有两个足有2500平方米的圈舍,里面养了100多只鸡和70多头肥猪,圈后有300亩土地全是他的承包田。原先这里是一分场小林场,2000年企业改制,他以10万元的价格获得了这里的经营权,这里只有300亩耕地、十几间破旧的房屋和一座支离破碎的畜圈。2001年他便贷款10万元重新修缮了畜圈,又新建一个畜圈,购买了50只羊、3头奶牛。2002年他又购买了10头母猪,经过他的辛勤劳作。2003年庭院收入加上大田收入达20万元,一举还清了贷款和欠款。2004年他出栏肥猪100头、鸡200只、羊150只,加上种植业收入年创产值30万元,成为连队收入最高的人。 2005年开春,他种植了100亩棉花、10亩葡萄、120亩玉米、70亩黄豆,加上养殖业的收入,全年创产值40万元,除去成本,获纯利15万元。  相似文献   

16.
他是一位具有传奇色彩的人物。12年前,他由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民进城经商,成为年收入600多万元、纯利近200万元、享誉滨城的土石方运输专业户;12年后,他拿出百万收入回到家乡,带领贫困的乡亲们走上了共同富裕之路,并成为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  相似文献   

17.
在庄浪县四百三十多名村支书中,苏福林显得有点与众不同———很少有人如他那样的资历:1974年任高崖韩村村委会主任;1980年起任村党支部书记;1997年当选为平凉地区光彩事业促进会副会长、庄浪县政协委员、县工商联副会长,并兼任通化福利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很少有人如他那样有钱:他创办的私营企业固定资产达120万元,年销售收入过百万元,累计为国家上交税金16万元。很少有人如他那样慷慨无私:先后为村公益事业捐款16万元,累计拆借资金60万元,帮助村民脱贫致富,让高崖韩村群众家家住上新砖瓦房,户户吃上自来水,全村农民…  相似文献   

18.
任芳 《当代贵州》2011,(8):29-29
黔西县太来乡方田村党员张金书刚开始养鸽时在技术上没少吃过亏。致富后的他,首先想到的是自己是一名党员,要想方设法让群众少走弯路、快致富。2010年5月,张金书筹集资金14万元,建起了占地480余平方米的养鸽场。  相似文献   

19.
<正>如果不是车辆年检,陆国斌是不会去汽车修配厂的。他的那辆二手“微型面包”跟了自己10年——10年45万公里,颠簸磕碰,内外疮痍,每次检修,都被要求更换零部件儿。陆国斌舍不得钱。陆国斌其实很能花钱。执教38年,他出资百万,先后资助400多名贫困学生完成学业;作为农民的儿子,他自掏腰包,在70多个乡镇、11万平方米的文化墙上,留下弘扬正能量的画卷;  相似文献   

20.
《福建党史月刊》2007,(4):41-42
抗日战争期间,在中国广袤的农村,住着受压迫最深的农民.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他们中的先进分子,接受了党的宣传教育,利用自己的智慧和勇敢,在生他养他的土地上,与敌人周旋斗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