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战斗的星期天。疲劳的星期一” 中国是从1995年5月1日起实行五天工作制的。北京市民方先生说:“五天工作制对于我们这些出生在20世纪50年代的人来说,可谓是天方夜谭。那时候,我们提倡的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了建设新中国,有干不完的工作,经常加班加点似乎都是很正常的。单位的很多党员连加班费都不要,习惯了一周工作六天的我们,根本没有奢望过五天工作制。”  相似文献   

2.
五天工作制改革建议据悉,国家有关部门就实行5天工作制的必要性和可能性作了调查研究,并提出工时制度改革具体建议。一、改革工时制要与企业经济效益挂钩,在任务指标与收入不减的前提下进行。二、缩短工时形式应多种多样。国家规定原则、具体操作掌握由行业、部门灵活...  相似文献   

3.
作为上世纪60年代出生的人,我的青春年代正赶上改革开放,于是,原本就躁动不安的心对外面的世界更多了几分好奇。万水千山随意行去,不管星辰指引的是什么地方,就是我当时的内心写照。  相似文献   

4.
<正>我今年88岁。出生于上世纪20年代,从上世纪40年代参加革命活动至1982年调到全国人大工作,有40多年的时间在北京市学习和工作,下面是我在北京工作的一些回忆。  相似文献   

5.
美国实行每月40小时工作制已有多年。除去每周休息两天外,美国人还有各种公假日及一年一度的休假,因此,许多美国人一年中大体有三分之一的时间是在度假。怎样安排好假日生活,美国人似乎自有一套。繁忙的星期六悠闲的星期天美国人在周一至周五的工作日内虽每天工作8小时,但  相似文献   

6.
《学习导报》2010,(10):49-49
蝴蝶效应 上世纪70年代,美国一个名叫洛伦兹的气象学家在解释空气系统理论时说,亚马逊雨林一只蝴蝶翅膀偶尔振动,也许两周后就会引起美国得克萨斯州的一场龙卷风。  相似文献   

7.
《新湘评论》2010,(10):49-49
蝴蝶效应 上世纪70年代,美国一个名叫洛伦兹的气象学家在解释空气系统理论时说,亚马逊雨林一只蝴蝶翅膀偶尔振动,也许两周后就会引起美国得克萨斯州的一场龙卷风。  相似文献   

8.
中国共产党创建几个月后,就有一位不满19岁的青年成为党员。此后他以钢铁般的意志和吃苦耐劳的精神奋斗30年,并在上世纪40年代与毛、刘、周、朱并列,成为领导全党的"五大书记"之一,这就是任弼时。他虽  相似文献   

9.
李钢 《学习导报》2012,(20):23-23
上世纪40年代,英国首相丘吉尔有一次应邀在一学校毕业典礼上讲话。他走上讲台,环视毕业生几十秒后,只说了一句话:“永远,永远,永远不要放弃!”又重复了这句话之后,便走下了讲台。这可能是世界上最简短的毕业演讲,  相似文献   

10.
主动创造     
眼下,关于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的讨论很热乎。许多道理,学术味很浓,咱普通老百姓不一定都清楚。但有一条我们都知道:生活与劳动是连在一起的。这不仅因为按八小时工作制,咱每天三分之一的时间都是在劳动(其实八小时之外的好多事也算是劳动);而且说到底,每一个人的生活都是劳动创造的。由于社会的发展变化,劳动这玩意  相似文献   

11.
李钢 《新湘评论》2012,(20):23-23
上世纪40年代,英国首相丘吉尔有一次应邀在一学校毕业典礼上讲话。他走上讲台,环视毕业生几十秒后,只说了一句话:“永远,永远,永远不要放弃!”又重复了这句话之后,便走下了讲台。这可能是世界上最简短的毕业演讲,  相似文献   

12.
著名经济学家厉以宁认为,未来消费有四个趋势:1."娃"字号消费力无穷。到21世纪,将出现四个老人、两个大人共同养育一个娃娃的家庭结构,娃娃是投资的重点。大凡围绕"娃"字做文章的企业和产品都有广阔的市场前景。2.文化消费发展迅速。今后,若实行每周五天半或五天工作制,整个生活结构就发生很大变化,更多的家庭也许会安排一次短途旅游,还会寻找其他文化娱乐活动。因  相似文献   

13.
“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在中共第一代领导核心中,钟爱杭州、眷恋西湖的除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外,就数陈云了。从上世纪50年代初至90年代初的40年间,陈云来杭州不下数十次。尤其是从1977年起。他每年春季都要来西湖小住,长时数月,短时数十天。  相似文献   

14.
实行四天半工作制全国政协委员张晓梅建议采取四天半工作制。现在,缩短工作时间已成为世界发展的一大趋势,如今,联合国每周工作四天半,欧洲、亚洲和北美的很多发达国家都实行每周四天半甚至是四天的工作制度,工时大都不超过36小时。  相似文献   

15.
1886年5月1日,美国芝加哥20万工人举行联合大罢工,经过浴血斗争,获得了八小时工作制的权利。为了纪念这次罢工的胜利,1889年第二国际决定5月1日为国际劳动节。从此,全世界劳动人民有了自己的节日。1890年欧美各国工人举行了第一次纪念“五·一”节的示威游行活动。中国工人阶级最早纪念“五·一”节是在哈尔滨的俄国布尔什维克的影响下,于1907年5月14日(俄历5月1日),以哈尔滨铁路总工厂中俄工人  相似文献   

16.
李向清 《世纪桥》2009,(14):26-26
“五一”国际劳动节,是全世界无产阶级、劳动人民的共同节日。此节源于美国芝加哥21.6万名工人为争取实行8小时工作制而举行的大罢工。今年7月,是恩格斯领导的第二国际决议将每年的五月一日定为国际劳动节120周年。  相似文献   

17.
一上世纪80、90年代,苏联解体之后,俄罗斯于1993年通过了新的宪法。新宪法明确规定:在俄罗斯,不准有统一的意识形态。于是,在很短的时间内,以美国为  相似文献   

18.
上世纪80年代与90年代之交,世界发生了二战以来的最大变化———苏联东欧的社会主义政权垮台,共产党遭解散,甚至国家解体。顿时,世界力量的天平发生严重倾斜,资本主义阵营欢欣鼓舞,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力量受到严重挫折。美国人彼得L·伯杰在1991年毫不掩饰地表白,自己作为“西方知识分子中这个亲资本主义派别的一员,这一身份在过去20年里并非总是令人舒服的,因此现在有机会在幸灾乐祸的心情中陶醉片刻,倒也不错。”①现在,时间又过去了10余年,已有一个半世纪历史的马克思主义怎么样了呢?资本主义“不战而胜”的梦幻还能陶醉…  相似文献   

19.
《党课》2009,(1):121-121
SNS,全称Social Networking Services,即社会性网络服务,专指旨在帮助人们建立社套洼两络的互联网应用服务。上世纪60年代,美国社会心理学家米尔格伦提出了“六度分割”理论。他认为,最多通过六个人,你就能够与这个世界上任何一个陌生个体建立联系。  相似文献   

20.
国际妇女运动的历史与现实天去(一)国际妇女运动从萌芽兴起,发展至今已有200年的历史。但妇女作为整体的有组织有纲领的社会群体并形成国际运动,则蓬勃发展于20世纪。1909年3月8日,美国芝加哥女工为争取八小时工作制和同工同酬,举行了大罢工游行示威,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