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毛泽东不仅爱吃辣椒,而且在日常生活中也喜欢谈论辣椒。毛泽东在与外宾的谈话中也有一些关于辣椒的言论,如“斯大林,肯定他也是吃红辣椒的”;“这个文件是辣椒多、糖少”;“在我们中国,不会吃辣椒就不是一个彻底的革命者”;等等。但作为政治家的毛泽东,每次谈论辣椒都是另有深意的。送辣椒:对外,表达谢意,展示中国人民的革命精神;对内,激励斗志  相似文献   

2.
正1949年3月,党中央在西柏坡召开七届二中全会。在普遍陶醉于胜利的情绪中,作为一个非同凡响的政治家,毛泽东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他谆谆告诫全党:"夺取全国胜利,这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中国的革命是伟大的,但革命以后的路程更长,工作更伟大,更艰苦,这一点现在就必须向党内讲明白,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根据毛泽东的提议,中央全会立下了六条规定:一不祝寿;二不送礼;三少敬酒;四少鼓掌;五不以人名作地名;六不要把中国同志同马恩列斯平列。这六条规定被人们简称为"四不二少"。  相似文献   

3.
《党风党纪月刊》2002,(1):40-40
1927年10月,毛泽东第一次向工农革命军宣布三大纪律:第一,行动听指挥;第二,打土豪款子要归公;第三,不拿老百姓一个红薯。1928年1月,毛泽东率工农革命军攻克遂川县城后,为正确开展群众工作,又宣布了六项注意:一、上门板;二、捆铺草;三、说话和气;  相似文献   

4.
一见如故 毛泽东与黄公略的第一次见面,是1930年2月上旬在吉安破头举行的“二七”联席会议”上。当中共赣西南特委书记兼红六军政委刘士奇向毛泽东介绍黄公略时,毛泽东微笑着把黄公略从头到脚打量了一番。但见他个头不高,白而瘦削的脸上布着几颗麻子,上嘴唇微微突出,牙齿不甚整齐。毛泽东开玩笑说:“鄙人以为你黄公略长有三头六臂哩,谁知其貌不扬。这真是‘君子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哦!”原来,毛泽东早就听说黄公略在赣西南创造了一套游击战术:“彼集我散,彼散我集”;“化整为零,集零为整”;“昼伏夜出,钻山主义”…  相似文献   

5.
在对外开放问题上,毛泽东、邓小平都主张实行对外开放;但在实行开放的重要性的认识上,邓小平比毛泽东更为深刻;在开放的内容、范围、重点的认识上,毛泽东和邓小平也是不完全相同的。  相似文献   

6.
在确定了奋斗目标和任务之后,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工作方法显得至关重要,正如毛泽东同志讲过的:“领导工作个仅要决定方针政策,还要制定正确的工作方法。有了正确的方针政策,如果在工作方法上疏忽了,还是要发生问题”。反思起来、在工作方法上存在的突出问题具体有这样一些表现:一般号召多,个别指导少;会议文件布置多,实际操作落实差;下基层跑的多、看的多、着手解决问题少;行政手段用的多,经济法律手段和思想教育手段用的少;面上了解的多.典型解剖分析的少;检查评比的多,调查研究的少;抓先进典型多,抓后进转化少;…  相似文献   

7.
我叫于凤华,今年48岁,是柳河县柳河镇个体凤华美发厅经理、一级理发师。十多年来,我始终坚守着这样的信条:是党的改革开放好政策引我走上了致富之路,人活着不能只为自己,要为祖国人民多做些有益的事生命才有意义。因此,我在经营中给自己定下六条规矩:孤寡老人不收费;身残智障者不收费;外地打工者不收费;离退休干部少收费;农村顾客减半收费;回头客尽量优惠少收费。几年来,仅此一项我就少收入一万多元。我不仅为老弱残和经济困难者义务理发,还把孤寡老人当做我的亲人照顾。城关乡朝阳堡村有位孤寡老人,十多年来一直是我照顾…  相似文献   

8.
《先锋队》1995,(10)
毛泽东散步不走回头路张耀祠的职责是保卫毛泽东、保卫中共中央,负责安排毛泽东的衣、食、住、行。多年来,他生活在毛泽东身边。我向他提了一个有趣的问题:尔长期在毛泽东身边工作,观看现在许多关于毛泽东的电影,你觉得演得像不像?他爽朗地大笑起来说;“又像,又不...  相似文献   

9.
《当代贵州》2013,(32):64-64
毛泽东是政治领袖,不是一般的文人或专业作家。他的文章源于他的政治生活。一般来讲,政治家的文章天生的高屋建瓴,有雄霸之气;另一方面又理多情少,易生枯燥之感。但毛泽东巧妙地扬长避短,文章既标新立异,又光彩照人。毛泽东之后有许多人学他,也写文章,还出书,但迄今还没有人能超过他。  相似文献   

10.
苏德战争爆发后,斯大林曾经六次电请毛泽东出兵,牵制日本在远东的兵力,使苏联避免陷入东西两线作战的被动境地;然而毛泽东从中国革命长远利益出发,高瞻远瞩,坚持了正确的援苏原则:八路军只做战略配合,不作战役配合!  相似文献   

11.
群众路线是我们的党成长壮大的法宝。毛泽东主席曾经把群众路线通俗地概括为: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一刻也不脱离群众,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邓小平在毛泽东阐述的基础上强调,要把群众满意不满意、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做为判断我们为人民服务的标准;江泽民同志从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  相似文献   

12.
《党课》2013,(10):36-36
住建部副部长仇保兴提出“必须从现在开始追求质量型城镇化”。他总结了城市转型的六项基本原则:一是新增的城市用地尽可能不占或者少占耕地,保持紧凑的城市用地模式;  相似文献   

13.
<正>"西柏坡纪念馆内,一块展板让习近平久久驻足,上面写着‘根据毛泽东的提议,全会作出六条规定:一、不做寿;二、不送礼;三、少敬酒;四、少拍掌;五、不以人名作地名;六、不要把中国同志同马恩列斯平列。’"这是2013年7月13日新华社播发的通讯《党面临的"赶考"远未结束——习近平再访西柏坡侧记》中描述的一个场景。时隔一年半重温这篇报道,我们能更深刻地领会习近平总书记"久久驻足"所传递的深意。  相似文献   

14.
遵义会议后,担任总书记的张闻天竭力发扬民主,坚持集体领导,摒弃了个人包办和独断专行。为了党的事业,他曾经两次主动让贤。一次是长征途中,张国焘拥兵自重向党争权,张闻天主动提出“让权”,将“总书记”职务让给张国焘;二次是六届六中全会上,张闻天遵照共产国际“要以毛泽东为首”的指示精神,提出“让位”给毛泽东,推举毛泽东为党中央总书记,体现了一位真正革命家的高尚胸怀。  相似文献   

15.
祁金利 《前线》2013,(4):85-85
我们党的延安时期,毛泽东曾要求全党改变“党八股”之文风。为了说明“党八股”的危害,毛泽东模仿“党八股”的形式,“以毒攻毒”地给它列了几大罪状:空话连篇,言之无物;无的放矢,不看对象;甲乙丙丁,开中药铺;语言无味,像个瘪三;不负责任,到处害人;流毒全党,妨害革命;传播出去,祸国殃民。  相似文献   

16.
正2013年7月11日至12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来到革命圣地西柏坡。在西柏坡纪念馆内,一块展板让习近平总书记久久驻足。展板写有根据毛泽东的提议,全会作出六条规定。习近平总书记一一对照着说:"不做寿,这条做到了;不送礼,这个还有问题,所以反‘四风'要解决这个问题;少敬酒,现在公款吃喝得到遏制,关键是要坚持下去;少拍掌,我们也提倡;不以人名命名地名,  相似文献   

17.
祝志伟 《湘潮》2011,(6):50-50
毛泽东在阅读《南史》时,曾写下批语:“我党干部应学韦睿作风。”何为韦睿作风?韦睿是南北朝时梁朝的一代名将。其为将,如毛泽东所评“敢以数万敌百万”;其为人.也如毛泽东所述“不贪财”、“劳谦君子”;其为官.肯于“躬自调查研究”。其中“躬自调查研究”是毛泽东最为欣赏的。  相似文献   

18.
从毛泽东对待挨骂得到的启示雷登荣近读《毛泽东的故事》一书,其中《毛泽东挨骂》的故事令笔者感慨颇多。1941年陕甘宁边区公粮征过了头,惹得百姓不满,一位刘姓老人心生怨气,写了一副对联:"天神你讲,怎不保佑刘志丹;雷公你听,咋不轰死毛泽东。"一介村夫,口...  相似文献   

19.
正"这里是立规矩的地方。党的规矩、制度的建立和执行,有力推动了党的作风和纪律建设。"2013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西柏坡,站在当年中央政治局开会的屋子里如是说。时间追溯到1949年3月,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在西柏坡召开,为了防止革命胜利后党内可能出现的麻痹、松懈情绪,根据毛泽东的建议,制定了"六条规定":一、不做祝寿;二、不送礼;三、少敬酒;四、少拍掌;五、不以人名作  相似文献   

20.
《世纪桥》1994,(Z1)
毛泽东青年时代在湖南第一师范读书,有四位老师对他的思想和业绩有过重要的影响和帮助。首先是杨昌济先生,即杨开慧同志的父亲。杨先生教伦理和哲学。毛泽东学问渊博,中西哲学无所不况,是与杨先生的早年教育分不开的。其次是袁吉六先生。他是湖南保靖的举人,在第一师范教书多年,写得一手好字,作得一手好古文。毛泽东后来回忆说:“我能写古文。乃得力于袁吉六先生.”第三位是徐特立先生。他是我国德高望重的无产阶级革命前辈,是杰出的革命家、教育家。在1937年庆贺徐老60寿辰时,毛泽东宣读了热情洋溢的祝寿信:“你是我二十年前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