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知人与自知     
老子曰:“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这是做一个明白人应该懂得的道理,否则就是糊涂人了。知人与自知,都要全面。这是不错的。可是从它的轻重先后来说,知人要首先看到他的长处;自知要首先看到自己的短处,然后才能取长补短,才能做到宽以待人,严以律  相似文献   

2.
辩证法告诉我们,矛盾的两个方面在一定的条件下,是可以相互转化的。一个人身上的长处和短处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在一定的条件下,也是可以相互转化的。在用人问题上,高明的领导者,不仅能扬长避短,而且还能做到短中见长,庸中见智,拙中见巧,化短为长,做到适得其所,人尽其才。  相似文献   

3.
毛志成 《民主》2007,(5):38-38
人往往都有长处(优点)和短处(缺点),领导干部也一样,关键是对长处和短处要看准。切切不要凭自己的偏见或臆断,视人和自视时将长处当成短处,将短处当成长处。  相似文献   

4.
长与短 长处与短处,人人皆有,二者相反相成。古人陈无竞说:“取人之直恕其戆,取人之朴恕其愚,取人之介恕其隘,取人之敏恕其疏,取人之辩恕其肆,取人之信恕其拘,所谓‘人有所长,必有所短也’。可因短以见长,不可忌长摘短”。正直的人往往带有傻气,敦厚的人显得有些愚笨,  相似文献   

5.
马毅 《瞭望》2003,(19)
在当今的人才竞争中,仅仅做到“知人善用”是很不够的,人力资源的开发和使用应做到:识人、择人、用人、育人、留人5个方面。这其中,育人是人才战略的根本。  相似文献   

6.
扬长避短是一个使用率颇高的词语。初听觉得很在理,但细一琢磨,似乎又感到不妥。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优势和劣势、长处和短处总是相对存在的。重视和发挥自身的优势。长处,往往可以收到牵一发而动全局的效果,从而取得工作的新突破。但如果一味强调自身的长处和优势,忽视短处或讳疾忌医,遇到问题总是绕道走,那么避来避去,短处不会自动消失,只会变得更短。“祸患常积于微”,积少成多,终有一天会因短失长,给工作带来更大的困难和阻力。从这个意义上说,见短就避,实则就是知难而退,是华而不实作风的反映。“补”短和“避”短不只…  相似文献   

7.
人贵在自知之明,更青在有忧己之志。党的领导干部是人民的公仆,忧国忧民固然重要,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忧己”切不可忘。韩非子曰;“知之难,不在见人,在自见。”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往往是知人、治人容易,而知己、治己就很难。有些人忧他人多,优自己少对别人的短处看得多,对自己的短处却视而不见,或见而不识,原谅自己太多。有些领导干部想私事多,想公事少;自我感觉良好多,看自己缺点少;还有少数领导干部高官厚禄不知足,想的不是勤政廉政,为人民服务,而是以权谋私,权钱交易。象陈希同、王宝森的所作所为,就完全背离了党…  相似文献   

8.
尚久悦 《理论探讨》2006,(3):166-167
解决用人矛盾必然要遵循辩证思维方式,用辩证思维透视领导用人艺术,领导者应处理好十对辩证关系:知人善任与知人善免,用人之长与用人之短,任人唯贤与任人唯亲,用人不疑与敢用疑人,伯乐相马与千里赛马,使人以法与人文关怀,一视同仁与不拘一格,明察秋毫与难得糊涂,人事相宜与弹性冗余,互补增值与利益相容。  相似文献   

9.
知人的目的在于用人,人才的作用是否得到有效发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领导者用人的思维观念。用人是门艺术,要做到知人善任,人尽其才,才尽其用,领导者必须有胆有识,善于使用下列四种人才。  相似文献   

10.
在《论语》中,孔子曾多次谈到“知”。用今天的话来说,也就是了解、理解之意。综合起来,孔子的“理解观”可以概括为两个方面:一、克己知人。孔子一贯主张克制自己。他说:“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学而》)意思是说,别人不理解自己,自己却不怨怒,不也是君子的品德吗?不仅如此,孔子还主张积极地去理解别人。他说:“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论语·学而》)意思是不怕别人不了  相似文献   

11.
我是一个一直做着“中国文艺复兴之梦”的人。我希望而且相信,中国文化首先是中国哲学会在下一个世纪有一个大的发展。不过我认为要做到这一点,中国文化自己必须要下一番去腐生新、推陈出新的工夫,要能吸收其他文化的长处,首先是要能包容、消化、以至超越  相似文献   

12.
第一,要确立做人的基本品德。其核心有三点:知耻、守信和气节。一个人有一点羞耻心是很重要的,如果一个人彻底没有羞耻心,那他什么事都敢做。保持一种羞耻心是人最基本的做人品德。如果一个人“言而无信”,还有谁会跟他打交道呢?还怎么在这个社会上立足呢?气节也是非常重要的,孟子提出“大丈夫”的三个条件:“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要做到这三点不容易啊!  相似文献   

13.
王勇 《各界》2007,(10)
提高学校管理者的领导水平,知人善用是用人艺术的体现.树立全心全意为教育服务,为教师服务的公仆观知人善用是用人艺术的体现.培养人和提高人是用人的战略艺术  相似文献   

14.
俞富 《党政论坛》2008,(16):33-33
知人的目的在于用人,人才的作用是否得到有效发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领导者用人的思维观念。用人是门艺术,要做到知人善任,人尽其才,才尽其用,领导者必须有胆有识,善于使用下列四种人才。  相似文献   

15.
千秋大业,唯在用人。用人之要,唯在公道正派。组织部门肩负着为党和国家的事业选用干部和人才的重要使命,如何在选人用人上做到公道正派、任人唯贤,是各级组织部门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也是加强组织部门自身建设的首要问题。组织部门要结合正在开展的“树组工干部形象”集中学习教育活动,大力加强以公道正派为主要内容的职业道德建设,努力把各级组织部门建设成为学习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表率部门,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坚持公道正派,必须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来武装。各级组织部门和组工干部要按照中央关于在全党…  相似文献   

16.
林肯用人     
林肯用人,主要看长处。他用人一不计较这个人是不是自己的竞争对手,二不计较这个人有没有贬低过自己,三不计较这个人有没有严重缺点,四不计较这个人将来对自己有没有威胁。  相似文献   

17.
“知人善任”与“知人善免”(桂林)阿宏世间一切事物都具有两重性。在用人问题上也一样,应该既能“知人善任”,也能“知人善免”。从经济学的意义上说,“人才”应当是“效益”。一家企业,领导班子得力,生产经营就会摇扶直上,经济效益滚滚而来。毛泽东同志指出,政...  相似文献   

18.
全面、准确地识别干部,是选准用好干部的前提和基础。选什么样的人,用什么样的人,历来备受社会关注和干部关切。组织部是党管干部的职能部门。提高组织部门知人识人水平,对科学地用好干部至关重要。要严格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二十字“好干部”标准,不折不扣地当好选人用人的“守门员”。  相似文献   

19.
言无实不祥     
施平 《瞭望》2001,(34)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我们党的思想路线。这话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实事求是”这四个字,从汉代讲到今天,已经两千多年了。讲了两千多年,还要讲,就是因为还未能真正做到,或者说还有许多人没有做到。不是不知“实事”,就是不以“实”求之,结果细者害人害已,大者祸国殃民。 最近的一个著例,就是引起从中央到百姓普遍关注的南丹事件。矿井透水,死伤那么多工人,竟然隐瞒不报,谎称没有人员伤亡。私人矿主,利欲薰心,草菅人命,固然可恨,更可怕的是南丹县委、县政府的一些负责人也助纣为虐,欺上压下,同矿主勾结,说什么“上头我们  相似文献   

20.
撰写干部考察材料,是干部考察工作的重要环节,它用静态的文字记载考察者的考察过程和被考察者一段时期的德、能、勤、绩。总体来说。绝大多数干部考察材料能实事求是地反映干部的思想品德和工作表现,准确、全面而客观地描述其特长和缺点,有一说一,给组织部门、用人单位和上级领导选拔使用干部提供了科学的依据。但也有一部分干部考察材料不尽人意,或含糊其词,不知所云;或优点不优,短处不短;或只讲长处,不谈缺点,如“基本上能坚持原则”、“有一定的组织领导能力”、“廉洁自律方面没多大反映”、“不足之处是有时性格比较急躁”等等,对任何人都适用,给人一种千篇一律、毫无个性的感觉,这样的考察材料与白纸没什么两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