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进入新千年的欧洲并不太平, 欧元问世后一再受挫,科索 沃仍然乱子不断,海德尔现象一波未平,德国新纳粹又死灰复燃……面对日益猖獗的德国极右翼势力,德国社会忧心忡忡、民怨沸腾,一场新的声势浩大的反纳粹运动正在兴起。 德国再现“褐色瘟疫” 回溯20世纪30年代,德国社会曾出现一群身着褐色衫的纳粹分子,他们宣扬法西斯主义,对犹太民族极端仇视,到处杀人放大、无恶不作,“褐色瘟疫”最终给欧洲人民和德意志民族带来一场空前的浩劫。尽管法西斯肆虐欧洲的历史已经过去了半个多世纪,但岁月却难以抹去当年德国法西斯对欧洲人民…  相似文献   

2.
在3月下旬起的西欧一些主要国家法、英、德和意大利大选或地方选举中,执政党的得票率出现较大幅度下降,朝野左右两翼主导的传统政治格局发生变化。极右翼势力逐渐抬头。这是西欧政坛上的一种不容忽视的动向。  相似文献   

3.
"欧洲共产主义"的失败可以归结为八个方面的原因:国际形势的急剧变化使"欧洲共产主义"失去了其发展的国际政治空间;国际经济政治大环境变化的长期趋势构成了不利于"欧洲共产主义"的宏观背景;西方各国内部极右翼和极左翼的夹击使"欧洲共产主义"各党腹背受敌;"欧洲共产主义"在西欧左翼阵营的竞争中不敌长期执政的欧洲社会民主党;战后西欧社会的结构性变化使"欧洲共产主义"党的社会基础受到持续削弱;苏共直接插手西欧各国共产党的内部事务,压制和破坏了"欧洲共产主义"独立路线的推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分裂使"欧洲共产主义"在内部多重压力下没有出路;缺乏与时俱进的理论创新是导致"欧洲共产主义"的新社会主义战略夭折的重要根源之一。  相似文献   

4.
最近,欧洲的奥地利由主张新纳粹主义和排外主义的自由党入阁,从而结束了二战后极右政党被拒之于欧洲国家政府门外的历史。这同亚洲的日本内阁日益右倾,纵容右翼势力一再兴风作浪遥相呼应。奥、日两国右翼势力的恶性膨胀,引起了欧洲、亚洲乃至世界各国的关注和警惕。 奥地利右翼势力颂扬纳粹主义,而日本右翼势力美化军国主义,两股逆流的思潮名异实同。 人们知道,纳粹的鼻祖希特勒就是奥地利人,他出生在奥地利一个名为布劳瑙的小镇。直到1932年,由于权力蹿升的需要,希特勒才要求加入德国籍。当年纳粹进入奥地利不仅没有受到反抗…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国际政治舞台风云变幻,欧洲政坛多元化倾向发展,极右势力在西欧各国沉渣泛起。它们利用西欧各国的“民主制度”,结成政党,以合法的面目宣扬极右思潮——极端民族主义、排外主义、纳粹主义。不但如此,在一些欧洲国家,极右政党还把其活动的目标对准了议会和政府,企图打入国家的主流社会。极右势力的活动和主张,已经引起了欧洲各国政界和民众的警觉。  相似文献   

6.
日本东京都知事、极右翼分子石原慎太郎故意用“支那”一词对中国表示轻蔑,日本“新历史教科书编撰会”把侵占朝鲜半岛视为“合法”行为,日本“自由主义史观研究会”把日本夺取欧洲国家在亚洲的殖民地称为“解放亚洲”的大东亚圣战,每年都有一些内阁成员参拜放置有甲级战犯东条英机等牌位的靖国神社……  相似文献   

7.
房建国 《学理论》2012,(31):143-144
冷战前期美国对非洲事务进行干涉的目的是在维护地区稳定的基础上阻止苏联势力的渗透,但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美国没有排挤英法等欧洲殖民大国的传统势力并取而代之。美国对阿尔及利亚的政策表明,冷战前期美国对非洲政策的实质,是在保持非洲大陆的稳定的基础上,力求英法等欧洲殖民国家能够维持其在非洲已独立国家和未独立殖民地的传统利益和势力范围,一来可以阻止苏联对非洲的渗透,二来确保非洲国家在东西方两大阵营之间保持意识形态上的中立。  相似文献   

8.
一个半世纪前,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的开篇描述了这样的情景:“一个幽灵,共产主义的幽灵,在欧洲游荡。旧欧洲的一切势力,……都为驱除这个幽灵而结成了神圣同盟。”  相似文献   

9.
奥地利向何处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最近,奥地利的极右翼政党 自由党领导人海德尔因受 倒国内外的强大压力,不得不辞去其党主席的职务。但他此举并没有改变自由党的极右性质,只不过是海德尔采取的一种以退为进的暂避锋芒的策略而已。海德尔公开宣称,他的辞职并不是“退出政治”舞台。其实,他的目的是摆脱党务,为实现在以后的大选中出任奥地利总理做准备。这表明,奥地利目前存在的极右势力参政的问题不但没有真正解决,而且还潜伏着一种更为危险的政治倾向。 海德尔本人并非纳粹组织成员,但他同情和赞赏纳粹党的某些思想和政策。他1989年当上奥地利卡林西亚州州长…  相似文献   

10.
西方大国承认科索沃“独立”后,欧洲越来越多的“问题国家”也骚动起来,分离势力试图以科索沃为蓝本,谋求获得国际社会的正式承认。正如俄罗斯官员所说,科索沃“独立”是一个可怕的先例,“欧洲不再变得统一,而将成为流血的大陆”。  相似文献   

11.
《瞭望》1999,(52)
中国社会科学院欧洲研究所所长裘元伦认为,如果说,在今后10-15年内,世界多极化趋势发展可能会导致出现一支“平衡”美国力量的势力的话,那么,最可能就是欧盟。欧洲人通过10年前的伊拉克战争和1999年的科索沃战争,看清了苏联解体后世界力量的分布,不得不面对美国在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里的独霸地位,接受一‘欧洲至少在今后10年内恐怕没有多少戏”的现实。但是欧洲人毕竟并不乐意长期处于这种窘境。欧洲将通过加速和加深内部一体化,通过向东部、南部实行制度性扩张,通过构建北约桥下的欧洲支柱,来逐渐建立名符其实的欧洲一极。欧盟…  相似文献   

12.
西方大国承认科索沃"独立"后,欧洲越来越多的"问题国家"也骚动起来,分离势力试图以科索沃为蓝本,谋求获得国际社会的正式承认。正如俄罗斯官员所说,科索沃"独立"是一个可怕的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西方国家左右翼极端政党群体崛起。极左翼政党民粹化主张赢得选民支持,民粹主义则加速极右翼政党的兴起。民粹思想说到底是民众不满情绪的聚合反应。要警惕民粹主义对我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赤霄居士 《各界》2012,(12):38-40
朝贡贸易 元朝是中国对外贸易的黄金时代,无论路上还是海上丝绸之路,都在蒙古帝国严密控制之下,商旅畅通,往来频繁,中国和欧洲之间第一次建立了直接贸易联系,开始了世界性的航海贸易时代。当时世界最大的海港泉州,聚集了大批势力雄厚的商人。其中朱道山、  相似文献   

15.
欧洲走向统一的道路是何等的艰难和复杂。 今年以来,欧洲联盟连续出现一些事态,譬如:该地区广大选民对欧洲议会选举的冷漠而大量弃权,联盟内部对权力机构表决机制的激烈争吵,联盟应该是“扩大”还是“深化”的歧见,对实现马约货币联盟时间表的不同观点,以及民族主义势力抬头对实现欧洲统一的干扰等等。《马斯特里赫特条约》通过后,各成员国对实现政治经济联盟的立场不是更加接近,反而距离拉大了,使人感到实现联盟目标困难重重。  相似文献   

16.
孙力舟 《党政论坛》2008,(24):37-37
创二战后奥地利极右势力选举纪录 日前,奥地利极右政治势力在议会选举中的得票率再创新高。更让人忧心的是,在整个欧洲,极右政治势力呈现出不断上升的势头。有分析认为,经济低迷将让欧洲的这些极右政党更加亢奋。据奥地利内务部9月28日公布的初步选举结果,人民党在选举中大败,得票率只有25.6%,比2006年减少了8.7%;社民党得票率29.7%,虽然保住了第一大党地位,  相似文献   

17.
<正>如果一定要用一个字来形容巴洛克艺术的话,"动"绝对是不二之选。这场始于17世纪初,终于18世纪中叶的视觉艺术,其流行与成功很大程度上归功于罗马天主教会的支持与鼓励。那时候的欧洲动荡不休,新教与天主教的斗争、资产阶级与封建贵族阶级的对峙、哥白尼"日心说"的提出,哲学领域中的激烈争辩,地理大发现……举凡种种,都被扔进了欧洲的社会大熔炉里进行锻造。一方面,旧有的教会势力,为  相似文献   

18.
列宁这篇著作,是在1913年3月为纪念马克思逝世三十周年而写的,它最初发表在“启蒙”杂志第三期上.列宁写这篇文章时,无论亚洲还是欧洲都在开始一个新的革命高潮.此时,俄国由于1905年革命失败而转入低潮的革命运动,又逐渐走向高潮.而反革命势力却用  相似文献   

19.
臧志军 《团结》2010,(2):50-51
“台独”势力是现代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一股反动逆流。“台独”势力的恶性膨胀.有其深刻的国际背景.“台独”势力的蔓延.是岛内分离主义势力与国际反华势力相互勾结的结果。然而.国际反华势力利用“台独”牵制中国的发展时.采取了种种方式.将其本来面目遮盖起来.这增加了系统地梳理和全面地揭示“台独”国际背景的困难。  相似文献   

20.
于滨  文娟 《瞭望》2008,(11)
北京2008年奥运会面临的安全形势总体是稳定的,但是我们依然要面对来自传统和非传统安全领域的威胁,面对来自恐怖势力、分裂势力、极端势力的挑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