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来自海湾地区的新消息称,利雅得和华盛顿正慎重考虑撤出5000名驻沙特美军的问题。这是因为“美国对削减在沙特的军事力量进行了慎重考虑,他们觉得把军队调往其它地区更好,有可能选择邻近的卡塔尔。” 沙特阿拉伯的反美情绪自“9·11”事件以来日趋强烈,一向甚为密切的沙特同美国的关系出现明显裂痕,美国在沙特基地上的部分驻军和辎重开始转移。这对美国在中东地区实施下一步反恐战略,特别是  相似文献   

2.
布什全球战略的切入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万光 《瞭望》2004,(13)
布什政府全球战略的一个特点是,把反恐同加快推行独霸世界战略相结合。这是一个多层次的结合,主要表现在: 把反恐同全球扩张相结合。“9·11”事件后美国全球扩张的许多行动,以至肆意发动战争,都是借“反恐”之名,乘“反恐”之机进行的。美国外交政策研究协会高级研究员、斯沃斯莫尔学院政治学教授詹姆斯·库尔斯认为,2001年“9·11”恐怖袭击后,“美国帝国要将其势力范围扩张到全球大部分地区,实质上要扩张到整个世界”。布什也曾说过,当今“几十万美国男女军人在反恐战争中部署到了全世界”。  相似文献   

3.
在“9·11”事件发生两周年之际,人们发现,虽然美国在国际上组织起声势浩大的“反恐”联盟进行“反恐”,世界各国也展开了史无前例的合作“反恐”斗争。但是,各种类型的恐怖事件如法国油轮被炸,印尼的巴厘岛爆炸,莫斯科人质事件,印度孟买爆炸等仍不断发生,而且地域不同,恐怖活动的特点也不同。人们不得不对两年来国际“反恐”斗争进行反思。为什么各种形式的恐怖“反”而不止呢?  相似文献   

4.
反恐已成为“9·11”事件后国际社会的首要议题,但美国却利用反恐之机推行既定的霸权战略。对中国来说如何把握反恐与反霸之间的关系,成了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大现实课题。  相似文献   

5.
张宁 《瞭望》2003,(32)
美国主导的阿富汗反恐作战结束后,距阿边境不到80公里的巴基斯坦西北边境省首府白沙瓦,以及白沙瓦附近的帕坦部落地区成了美国军方和情报部门高度关注的所在,疑是本·拉丹可能的藏身地之一;6月以来,阿富汗指责巴基斯坦军队在边境打击恐怖分子时进入阿境内,7月阿部分民众为此举行大规模反巴示威活动,还发生了冲砸巴驻阿使馆的恶性事件。  相似文献   

6.
2002年是不平静的一年,人们在企望和平和繁荣的同时感受着焦虑和不安。2002年的世界经济仍然在复苏和衰退的边缘徘徊,世界三大经济体,美国、欧洲和日本的经济表现仍然是乏善可陈;除了中国之外,世界其他地区经济发展的亮点也不多。受“9·11”事件的影响,2002年的国际政治是围绕反恐这个主题展开的,而在世界各国积极投入反恐斗争的同时,恐怖主义的气焰和活动却出现了反  相似文献   

7.
谢荣 《瞭望》2002,(38)
近来,在美国一再扬言准备武力推翻萨达姆政权的国际背景下,俄罗斯积极加强和扩大同被美国称为“邪恶轴心”国家的伊拉克、伊朗和朝鲜的关系,对美国的全球战略和国际反恐部署形成了新的挑战。 自去年“9·11”恐怖事件之后,俄罗斯借机改善和加强了同西方尤其是美国的关系,双方在国际反恐的问题进行了相当的合作。与此同  相似文献   

8.
美英对阿富汗的军事打击已使塔利班政权垮台,恐怖分子训练营地基本被摧毁,但是本·拉丹及其“基地”组织负责人至今仍然下落不明,美国反恐怖战争的下一个目标更是引起全球关注。 本·拉丹在哪里 左右反恐战争指向 现在关于本·拉丹下落的传闻形形色色:有消息说,本·拉丹已在美英的狂轰乱炸中丧生;也有人认  相似文献   

9.
最近,美国政坛突然热闹起 来,在反恐战中一直号称 “两党一致”的共和、民主两党不再“一致”、双方围绕“9·11”事件的情报问题展开了激烈争斗,“口水战”愈演愈烈,不断升级。  相似文献   

10.
为期两天的八国集团首脑会议于6月27日在加拿大西部偏远的卡那那斯基斯度假村落下帷幕。这是八国集团首脑在去年美国“9·11”事件后举行的第一次会议。过去八国首脑会议通常以讨论世界经济问题为主,而这次会议的关注话题是中东问题、反恐问题和援助非洲。  相似文献   

11.
“9·11事件”发生已近一年,在这期间,世界各地恐怖主义的威吓、爆炸、袭击接连不断,阿富汗塔利班头目扬言这种“战争”刚刚开始,发誓要与西方大国打持久战。与此同时,美国组成反恐联盟连出重拳,各种恐怖组织受到重创而退缩,但仍四处活动。 在“9·11事件”后,国际局势的确发生了重大变化,但是透过这些纷繁的事件,可以看出,国际局势在“变”中还有“不变”。  相似文献   

12.
美国发生“9·11”事件后,绝 大多数国家在联合国的 主导下达成了共识,认为恐怖主义对国际和平与安全构成了严重威胁,是反人类的犯罪行为;联合国大会和联合国安理会迅速通过有关决议,为联合国会员国加强合作、协力反恐提供了法律依据;许多国家积极签署或批准联合国制定的12项反对恐怖主义的国际公约,大大推动了这些公约生效的进程。 与冷战相似,打击恐怖主义的活动需要对峙双方付出长期不懈的努力,而且在很多场合下还需要有很大的耐心。然而,与冷战不同的是,打击恐怖主义的斗争不会因为  相似文献   

13.
作为阿富汗的近邻,22年前 在抗击苏联入侵阿富汗时 期,巴基斯坦曾是一个前线国家。但它也许不曾想到,22年后,会再次作为一个前线国家被历史推向前列。 21世纪的第一场战争正在阿富汗打响,而这场战争的打击对象是巴基斯坦在外交上予以承认的塔利班政权和在其庇护下的恐怖主义头目。被认为策划“9·11”恐怖袭击事件主要嫌疑犯的本·拉丹及由他领导的“基地”组织。震惊世界的“9·11”恐怖袭击事件发生后,美国认定藏匿在塔利班控制区的沙特流亡富翁本·拉丹是策划这一惨案的“主要嫌疑犯”,并声称已掌握确凿证据,  相似文献   

14.
美国“9·11”事件发生后,特 别是美英对阿富汗塔利班政权实施军事打击以来,印度本以为美国会首选其作为打击恐怖主义的主要盟友,因此在美国尚未确定具体的打击方案之前就表示愿向美开放包括机场、港口在内的军事设施,并提供了阿宫汗和巴基斯坦部分穆斯林组织的情报。但是,美国除了表示感谢、称美印关系不受反恐行动的影响外,并没有做出印所期待的承诺,更没有为提升  相似文献   

15.
新制度经济学简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胡泓 《党政论坛》2006,(4):46-47
新制度经济学(The new insti- tutionaI economics)是指以美国经济学家科斯教授为先驱的,以其拥护者奥列弗·威廉姆森、哈罗德·德姆塞茨、道格拉斯·诺斯、詹姆斯·布坎南、张五常等为代表的一批经济学家所形成的一个经济学派  相似文献   

16.
欧洲对美国“怨声”再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来,法、德和瑞典等国的总统、总理、外长或外交大臣们纷纷发表文章和谈话,对美国在反恐战争中的作派表示强烈不满,指责美国企图利用反恐之机建立“超级霸权”,“完全按照自己对世界的理解和美国的利益做决定”;提醒美国说,国际反恐联盟并“没有为美国入侵任何一  相似文献   

17.
1989年2月25日16时30分,北京机场。巨大的轰鸣里夹着砂粒尘土飞扬的旋风,宽敞豪华总统卧室有双人床、带浴池的盥洗间以及电动窗帘、装备最现代化的通讯系统,拥有先进的反导弹和反核装置的美国“空军一号”,在北京机场降落。机舱门打开。美利坚合众国第四十一任总统乔治·布什及其夫人芭芭拉·布什笑容满面地出现在舷梯口。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副总理吴学谦、外交部副部长朱启桢等有风度地迎上前去。  相似文献   

18.
杜震 《瞭望》2001,(45)
作为向恐怖主义宣战的标 本兼治方法,美国在实施 军事打击和外交结盟的同时,更加大了在国际经济领域打击“恐怖资金”的力度。向全球洗钱网络开刀 为一举铲除国际恐怖主义赖以滋生的土壤。美国首先决意切断国际恐怖组织赖以生存的财源。从这个意义上说,美国等于向全球范围内猖撅的地下经济和洗钱网络宣战,并巨试图从中挖出沙特亿万富翁本·拉丹以及他所领导的“基  相似文献   

19.
维护欧洲的安全与稳定,预防和管理危机,建设强大统一的欧洲,为欧洲在国际舞台上发挥重要作用创造内外条件,是欧盟的基本战略目标。“9·11”事件后美国进行的反恐战争严重干扰了欧盟关于欧洲一体化建设的总体战略部署。欧盟面对国际新形势的发展,重新调整外交和安全政策,在大国关系演变中寻求新的  相似文献   

20.
美国安全部门高度重视整合各种资源预防和应付突发事件来自美国犹他州国土安全部的专家里克·威廉斯和埃德温·罗雅尔·伍利近日在上海举办的“大城市公共安全突发事件应对技术论坛”上,详细介绍了美国安全部门在城市突发事件预防和管理方面的运作模式。他们介绍,“9·11”事件后,美国总统布什签署了《2002年国土安全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