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去年春天,黑龙江省推广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时候,有些同志为本省农业机械化的前途担忧,怕出现“包干到户,拖拉机入库”,不少生产队还封存了部分拖拉机。可是,出乎意料,春耕一开始,全省竟出现了农民争用农业机城,抡购拖拉机,集体与个体齐办农业机械化的新局面。合江地区的许多无畜农户,土地一承包到手后,就争相同拖拉机手签订作业合同,连那些分到大牲畜的农户,也来争用农业机械,催得拖拉机手起早贪黑地出车作业。去年春天全省农机完成总作  相似文献   

2.
农业成为大丰县的致富产业卢殿洛,景旭峰“无农不稳,无工不富,无商不活。”从这句八十年代初开始流传的口号可以看出,人们通常认为农业只能解决温饱和稳定,不能解决富裕的问题。但大丰县的实践向人们表明:农业不仅是基础产业,也可以成为富民富县的优势产业。苏北黄...  相似文献   

3.
谷祥 《瞭望》1985,(50)
在一些乡镇企业发展快的地区,农村多数劳动力巳转向工业、商业、运输业,工业产值直线上升,农民收入大幅度增加。这些地方“无工不富”的经验,对全国农村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使祖祖辈辈靠土地生活的亿万农民大开眼界,各地庄稼人办  相似文献   

4.
在我国农村发展生产力的伟大变革中,大农业的观点日益为人们所认识。 这里所说的大农业,就其内涵和外延而言,既包含了传统意义上农业(例如包括经营粮食作物、经济作物的种植业),也包含着更广泛更深刻的内容。如农、工、商的结合,科学技术、农村经济和文化教育事业  相似文献   

5.
黑龙江垦区嫩江农场管理局克山农场,以连续19年农业大丰收的奇迹,向人们展示了他们具有世界性首创意义的高寒旱作农业新技术的魅力。 旱作农业是指在干旱或无灌溉条件下,采取一系列的抗旱保墒技术措施从事种植业的一项农业生产。旱作农业区大致分布在年降水量250至600毫米范围内。干旱是个世界性的问题,我国干旱半干旱地区占国土面积的一半以上,旱作面积占耕作面积的四分之三。克山农场地处北纬48度18分,年均降水量494毫米,是黑龙江省既高寒又干旱的地区。  相似文献   

6.
苏联十月社会主义革命胜利后,苏维埃政权从地主资产阶级旧政权手中继承下来的是经济破败不堪、技术文化十分落后的一份遗产。在国际资本主义的包围中,在外国帝国主义的武装干涉以及国内地主资产阶级企图复辟的形势下,列宁亲自领导苏联人民开始了世界历史上前所未有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由于既无本身实践  相似文献   

7.
发展农业循环经济是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求相一致的,是解决"三农"问题、保护农村生态环境、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在这个过程中,科技创新显得尤为重要。本文通过探讨农业循环经济的内涵、主要模式和必要性以及科技创新发展农业循环经济所面临的问题及原因,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8.
农业的多功能和现代都市农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谢扬 《党政论坛》2009,(1):41-43
农业的多功能性,一般是指农业部门除了生产粮食等农产品满足人和牲畜所需要的食物和纤维这一基本功能以外,还为实现其它目标做出努力,体现农业的多种社会功能。多功能性体现了农业与其他产业的不同,即农业是一个特殊的、需要保护和发展的产业,它除了确保粮食和其它农产品的供给之外,  相似文献   

9.
针对新形势下高水平农业大学如何开展研究生课程体系建设,结合东北农业大学农业工程学科多年来的创新探索与实践,从切实做好学科发展定位与人才培养目标制定、适时适当灵活动态调整课程体系、积极开展"本硕博连读"课程体系贯通、建设好研究生核心课程体系、丰富案例教学与完善实践基地等方面进行了较深入的讨论,以期为我国农业工程的学科建设和研究生创新人才培养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0.
正一、互联网+农业的内涵与作用互联网+农业的内涵,就是通过一种感知设备完备地采集农业生产、加工、流通、消费等环节的现场信息,然后进行融合、处理,并通过智能化操作终端进行农业的自动化生产、标准化制造、精密化管理、高效化流通、可溯化消费,进而实现农业集约、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目标。互联网+农业有如下基本特  相似文献   

11.
《瞭望》1991,(49)
对于中国农业来说,即将过去的1991年将以其特有的成就而载入史册。年初,农业生产开端良好,但入夏以后,特大洪涝灾害殃及全国18个省、区、市,特别是江淮地区和太湖流域。大洪大涝之后,一些粮食生产区如河南等地又出现大旱,使人们对农业生产的前景不无担忧。但经过全党、全国人民的艰苦努力,农业仍然取得了好收成。据统计,尽管今年洪涝灾害使夏粮至少减产125亿公斤,但粮食总产仍可达4250亿公斤,仅次于大丰收的1990年,比人们预期的要好得多。  相似文献   

12.
一、邓小平农业发展理论的主要内容农 业发展理论是邓小平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 ,邓小平从农业自身的发展规律出发 ,结合时代的发展和我国国情 ,从农业管理体制改革入手 ,制定了我国农业发展的一系列方针政策和战略策略 ,形成了系统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农业发展理论。第一 ,改革农业经营管理体制 ,是推动农业发展的重要动力。早在60年代初国民经济恢复时期 ,邓小平就敢于突破陈规 ,倡导农业经营管理体制的改革 ,指出 :“现在要恢复农业生产 ,也要看情况 ,就是在生产关系上不能完全采取一种固定不变的形式 ,看…  相似文献   

13.
文章分析了城郊农业的现状与问题,提出都市型农业是城市化与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探讨了发展都市型农业的对策。  相似文献   

14.
赵明 《瞭望》1986,(16)
七年前,由三十多个科研单位、二百多名科技人员和上千名基层干部、农民技术员组成的一支规模宏大的科研队伍,来到我国经济最发达地区之一的江苏太湖地区,探索实现中国农业现代化的途径、方法和规律。 这次实验主要内容包括八个方面、二十五个课题。其中有无锡县东亭乡、吴县越溪乡两个综合科学实验基点和养鱼、柑桔、家禽、蚕桑四个专业科学实验基点,还有一批试验、示范、推广点。这样就在太湖周围广阔的土地上形成了一个多专业、多类型、多层次的科学实验网络。 经过七年的辛勤努力,太湖农业在现代化的道路上迈出了坚实的一步。如今,通过这扇“窗口”,人们可以一窥中国农业现代化的方向和趋势。  相似文献   

15.
陈凤霞 《学理论》2008,(10):28-31
国有农业企业由于法律赋予其长期使用权而能对其使用的国家无偿划拨的土地实施控制,而计划经济形成的“资源无价也无账”的传统认识,又造成了这些资源性资产在账上无任何记录,只注重数量上的管理。不注重价值上的管理。本文分析了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及带来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将农业企业农用地作为资源性资产进行价值管理,提出了初始计量的方法,以及它的后续支出、折旧、处置、减值准备及会计科目的设置和账务处理。  相似文献   

16.
我国农业生产面临着供给与需求相对过剩、农业投入下降、生态环境恶化的矛盾。夯实农业基础必须首先长期稳定党在农村家庭联产承包制为基础的双层经营体制,依靠科进步促进发展,加大农业投入,保护生态环境,发展生态农业。  相似文献   

17.
杨少垒 《学理论》2013,(10):85-87
农业技术创新对于农业发展具有重要推动作用,是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的主要推进路径之一。构建了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进程中农业技术创新的一种新模式,即政府主导下的多方协同互动模式,并重点对模式的含义、构建依据及构建途径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8.
发展农业循环经济促进农业生产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于静 《理论探索》2006,(4):88-90
发展农业循环经济,是我国农业生产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发展农业循环经济,应遵循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再思考四个原则。发展农业循环经济,要重视政府的作用。发展农业循环经济,要遵循四方面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19.
《学理论》2013,(34)
农业企业化是我国农村市场化、工业化和城镇化的进程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和必然趋势,它在实践中已显现出了巨大的优越性。目前,我国农业企业化的发展进程总体上还处于起步阶段,我们必须采取有效的措施解决其发展中面临的诸多困难,以促进我国农业企业化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20.
略论农业产业化○党绥梅近年来,农业产业化得到了人们普遍的关注和重视。它是农民群众在生产实践和市场发展过程中创造的又一伟大成果,反映了农业发展的基本趋势。实践证明,农业产业化是农业发展的有效途径,给农业和农村经济带来了希望。一、实现农业产业化是农业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