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潘燕 《瞭望》2001,(52)
对中国股市来说,2001绝对是不同寻常的一年。不要说股民,就是不炒股的百姓也多少能感受到这一年中国股市的起伏跌宕、唇枪舌剑和大喜大悲。 这是股市大起大伏的一年,是评价十年股市、探讨未来发展方向的一年,也是主管部门加强监管、制度设计日益市场化国际化的一年。B股的对内开放,退市机制的创建与完善、创业板市场的搁置、开放式基金的登场以及国有股减持方案的出台与暂停等等,共同组成了中国证券市场最丰富跌宕的2001年。  相似文献   

2.
韩岩 《学理论》2010,(9):88-89
现阶段我国电力产业正在进行着打破垄断,引入竞争的市场化改革。同时我国电力监管体制伴随着电力体制改革也正经历着一系列的发展变化。但是现阶段我国电力监管体制存在的突出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我国电力产业的发展。在对我国电力监管体制现存缺陷综合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国外经验提出了完善的电力监管体制之构建策略。  相似文献   

3.
蛇年的证券市场跟庄家、机构和券商开了一个大大的玩笑。被“政策市”奶大的“空手道”们竞栽倒在了“政策市”中,第一次站错了队、看错了风向,没有想到中国证监会年初请香港“铁碗”监管史美伦北上,是铁了心要整治市场。甚至在股市大辩论中也丧失了嗅觉,依然靠“惯性思维”玩“圈钱游戏”,一路将上证综合指数上攻到2245点的高位。还没来得及把钱撤回来,国有股减持方案就将其和大部分散户阻死在了1800点的高地上。 接着就是6月份以后股市连续半年多的狂泻,上指从2245点一直跌到了1300多点,跌幅逾40%,流通市值损失近5000亿,一大半股票进入10元区,两市市值蒸发近2万亿元,完成了1994年以来下挫幅度最大、持续时间最长的一次行情。而且,至今仍深不见底。  相似文献   

4.
全球化撞击中国股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股市的内涵和运行特点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对于来自各方面、尤其是全球化带给中国股市的挑战,监管层需要未雨绸缪,拿出更有力的措施维护当前资本市场来之不易的稳定和繁荣  相似文献   

5.
一张区区100元面额的“豫园”股票,几天前在上海证券交易所堂堂皇皇登上了8800多元的价位,行家断言,一周之内便将涨破10000元的“天价”。 现实的“股市蜃楼”,震动了上海。 这个中国最大经济都市的股市,参与者大约1300万上海人的十分之一;近百户工、商、农、科技、金融、文化界的大中型企业;庞大经济结构中冶金、轻纺、化工、汽车、微电子、旅游等传统或新兴产业;  相似文献   

6.
联合国专电 去年10月19日,一场历史上罕见的股票市场风暴席卷华尔街,使美国市场的股票价值有5000多亿美元付诸流水,全世界则有17000多亿美元的股票价值化作青烟。由于这一天是星期一,人们便称之为“黑色星期一”。一年过去了,记忆犹新的人们又在回顾和评估这次风暴造成的影响和后果。 现在,华尔街和其他经济领域的专家多数认为,这次股市风暴对美国整个经济影响甚微。而在股市暴跌后的最初几个星期里,便有越来越多的经济学家预  相似文献   

7.
长期以来,由于制度建设的严重滞后,国内股市在当初错误定位的基础上形成了少数利益集团不断从股市中攫取暴利、广大普通投资者亏损累累的畸形利益格局。去年冬季以来接连推出的股市"新政"虽令人耳目一新,但面对"积重难返"的畸形利益格局显得效力严重不足,股市只是出现了"过山车"式的反弹。因此,"治市"还是要敢用"重典",通过问责、诉讼、赔偿等并举来切实强化监管、打破畸形利益格局。  相似文献   

8.
桃源  于多 《瞭望》2007,(22)
股市沪指已经突破4100点,部分股民像飘红的股市一样搏杀得双眼通红:有的业主放下主业不干,携资金进了股市;有的白领将自己的全部家当作抵押,借高利贷进了股市;有人将住房典当后,拿着现金进了股市;有的老年人将自己的积蓄投进了股市……为数众多的股民天天啃馒头为炒股筹资。  相似文献   

9.
唐万新操纵股市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长达7年时间。此前相关部门并非毫无觉察,但为何监管乏力终致恶果酿成  相似文献   

10.
一年多的实践显示,引入境外战略投资者的确促进了国有商业银行的深层次变革就在中国银行成功登陆港沪两大股市不久,7月18日从中国银监会召开的2006年年中工作会议上,传出监管机构批准中国工商银行这家中国最大的商业银  相似文献   

11.
施倞 《瞭望》1989,(41)
两年前的10月19日,西方股票市场刮起了一股强劲的黑旋风,跌入谷底。不少人在惊愕之余预言:西方股市将由此进入下降的“熊市”阶段。然而时隔两年之后,西方股市并未陷入“熊市”,相反,经过一年多的呆滞与调整后,在美国股市的带动下,从去年11月中旬开始不断攀升,屡创股灾后新高点,形成世界股市复兴的新高潮。乐观者甚至认为,股市将进入强劲的“牛市”。  相似文献   

12.
《瞭望》2010,(Z2)
<正> "中国公共的东西实在不容易保存。如果当局者是外行,他便将东西糟蹋完;倘若是内行,他便将东西偷完……"——鲁迅《而已集》 "在现行的国资监管体系下,对国有企业资产流失的监督已经相对明确和健全,但国有事业单位的资产流失目前仍是一条管理不力的‘暗河’,流失的规模和程度随着制度缺陷不断加大。"在新一轮事业单位改革启动之际,事业单位国资监管权威人士接受《瞭望》新闻周刊采访时说,  相似文献   

13.
1997年爆发的东亚金融危机,学生地打击了受害国家的经济。两年来,这些国家采取了一系列区急措施:整顿企融系统、清理银行债务、调整产业结构、加强监管机制、扩大币场开放等。从去年秋天开始,经济形势出现扭转迹象,时至会日.可以得出结论,亚洲经济开始踏上复苏之路。主要标志如下:——经济开始恢复增长。除印度尼西亚形势目前尚不明朗外,其余国家的经济都将走出谷底,不同程度地恢里增长。——汇率、股市反弹,国际收走改善。益融危机爆发后,东亚一些国家的货币曾贬值30%到80%,股市曾一度下滑40%到80%,目前汇事、股市反弹。…  相似文献   

14.
在过去的20年中,监管改革聚焦于改善监管质量。作为智慧监管的重要工具之一,"监管影响评价"已成为国际监管决策领域的热门实践和学界关注的重要领域。以英美为代表的发达国家积极倡导"监管影响评价"的理念,给"监管影响评价"提供了组织保障,在公共政策制定过程中积极推行"监管影响评价"。"监管影响评价"通过严格地检查一系列可选政策方案的影响和结果,给决策者提供是否和如何监管而达致公共政策目标的关键信息,试图在最大化社会福利的同时设计出最正确的政策方案。"监管影响评价"实践背后有四种理论逻辑:授权、民主治理、理性决策和象征性政治。"监管影响评价"是循证决策过程的一部分,对于推进我国监管决策科学化具有重要意义。借鉴发达国家"监管影响评价"的实践经验,我国公共政策制定应该在决策方案选择上坚持理性导向,将"监管影响评价"内化为政策决策流程,增强决策部门间协同决策的能力及决策人员科学决策能力。  相似文献   

15.
<正>经过5月份以来市场反复"搏杀",上证综指昨日(5月26日)站上了4900点。一年来,上证综指涨幅超过100%。这种短时间令人惊骇的"翻身",令全球市场为之惊叹。随着沪市、深市相继与港股实现直通,一个市值约13万亿美元的共同股市已迅速崛起,将仅次于16万亿美元市值规模的纽约股市,远超过4万亿美元规模的东京股市和不足2万亿美元的法兰克  相似文献   

16.
五问美国金融危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起始于华尔街的这场数十年未遇的金融危机,正在迅速演变为一场信心危机美国国会众议院10月3日以263票对171票的投票结果,通过了新版的7000亿美元救市方案,该方案随即被布什总统签署生效。正当全世界以为可以喘口气、略微放松的时候,连日来,全球几乎所有的股市均以暴跌来回应美国的救市。起始  相似文献   

17.
关注指数期货长牛效应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近年来美国经济的发展带动了股市的繁荣 ,而股市的繁荣又刺激着经济的持续增长。这一股市效应传导机制是怎样形成的?股市繁荣及其刺激经济的关键因素何在?经济带动股市上涨的关键因素又何在?我们是否也可以借他山之石达到股市繁荣刺激经济的目的?指数期货带来“长牛效应”有人认为 ,美国股市效应传导机制的形成 ,首先是因经济的增长带动了股市的上涨 ,然后股市的上涨又推动了经济的增长。他们认为上市公司的效益是股市上涨的原动力 ;美国的经济属效益型经济 ,正是这种效益的增长、推动着美国股市10多年来持续走牛。而我国的经济增长的…  相似文献   

18.
张莉 《瞭望》2007,(17)
自三月份以来,市场关于股市是否虚高、存在泡沫的争论达到了高潮。对于一直关注股市发展的广大股民来说,《瞭望》新闻周刊2007年第16期的文章《中国经济需要股市稳健》无疑给一直高温争论的问题降了一场及时雨。《瞭望》文章从权威的角度分析了当前中国股市的现状,以及如何建立股市的多层次市场结  相似文献   

19.
张科 《瞭望》1993,(13)
正当广大港人翘首期盼中英双方就香港政制问题举行会谈之际,一向自诩“尊重民意”的彭定康却于3月12日宣布了一个令大多数港人震惊、失望和愤慨的决定,在港府宪报上刊登其“政改方案”。这就意味着彭定康已执意把中英会谈甩开一边,而要将其“三违反”的“政改方案”正式引入立法程序,以期付诸实施。顿时,香港舆论哗然,股市暴跌。中英关系也为之雪上加霜。  相似文献   

20.
九十年代中后期开始的电力体制的第二轮改革在电力行业管理机构数次调整、数次改变领导机构、数易其稿之后,由国家计委最终上报的“1+6”方案日前仍被有关部门否决。其原因在于该方案反地方行政垄断不利、可能会继续维持目前中国电网的“割据”现状,且新电力价格形成机制改革滞后。这样,倍受关注的电力体制改革方案在近来反对行业垄断的大背景下更加吸引了行业内外人们的目光。一、电力体制市场化改革的目标改革开放以来第一轮的电力体制改革的特征即“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多家办电、集资办电”、“政企分开、省为实体、联合电网、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