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刘顺 《瞭望》2002,(26)
最近,美国磨刀霍霍,加大了对伊拉克实施大规模军事打击和推翻萨达姆政权的外交和军事准备,海湾地区上空战云骤起。 6月上旬,美国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突然出访科威特、巴林和卡塔尔,视察驻海湾美军,再次发出对伊动武威胁;美国媒体16日披露  相似文献   

2.
美国国会为总统动武开了绿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总统布什10月16日正式签署美国国会通过的授权总统对伊拉克使用武力的决议。布什在签署决议前发表讲话说,国会通过这项决议表明美国在对伊拉克威胁方面是团结一致的,表明美国将直面这一威胁。 至此,美国国会就是否对伊动武问题的争论结束,为总统使用武力开放了绿灯。  相似文献   

3.
是否对伊朗动武考验美伊两国尤其是布什政府的战略意志连日来,美国武力攻打伊朗的传闻不时见诸报端,海湾局势充满紧张。但国际社会看到的却是,美国一方面大军压境,另一方面又不厌其烦地反复重申,美国没有入侵伊朗的计划,将继续通过外交方式向伊朗施压,以解决双方间的矛盾。美众议院议长佩洛西4月份更迈出重要一步,前往叙利亚访问,寻求叙和伊朗合作,以解决目前美国的中东困局。  相似文献   

4.
刘顺 《瞭望》2002,(39)
9月16日晚,出席第57届联大的伊拉克外长萨布里致信联合国秘书长安南,宣布伊拉克政府愿无条件接受联合国武器核查。中东舆论认为,伊拉克的立场转变,打破了4年来在武器核查问题上出现的僵局,无疑将有助于缓解一触即发的海湾紧张局势。但是,美国对伊动武立场并未改变,战争的危险依然存在。  相似文献   

5.
凯风 《瞭望》2003,(Z1)
正当人们纷纷猜测美国究竟会在何时对伊拉克动武之际,布什总统在1月28目的国情咨文中提出的一个时间概念,立即引起观察家们的关注。布什说,国务卿鲍威尔将于2月5日向联合国安理会通报美国掌握的有关伊拉克拥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证据。 美国早就称手中握有此类情报,但一直未公诸于世。它选择此时和盘端出,自有其考虑。联系到联合国核查小组1月27日提交的报告,和这份报告提出将于2月14日再次向安理会作最新情况通报,以及美国在海湾集结兵力的进展、布什最近民调支持率下降等情况,可以看出美国选择这一时机公布这些情报的玄机。  相似文献   

6.
在世界人民都为辞别旧岁 ,迎接新千年而欢乐时 ,只有一个国家的政府警告它的人民正在受到威胁 ,那就是美国。在烟花灿烂 ,万众欢腾的时刻 ,美国人或许是最担惊受怕的一群人。一年前 ,当纽约街头为圣诞节张灯结彩的时候 ,穆斯林斋月前夜的巴格达街头却响起了美国炸弹震耳欲聋的爆炸声。在火光冲天的夜晚 ,清真寺祈祷的钟声伴随着凄厉的防空警报 ,分外悲凉。西班牙一家报纸在评论美对伊拉克动武时说 :“在做出如此重大决定的时刻 ,联合国被束之高阁。这不是第一次 ,也不是最后一次。”仅仅过去三个月 ,这个预言不幸再次被证实 ,美国伙同北约盟…  相似文献   

7.
刘顺 《瞭望》2002,(Z1)
随着阿富汗战争基本结 束,种种迹象表明,美 国已把下一步打击恐怖主义的矛头对准了伊拉克,布什总统在1月底发表的国情咨文中更是把伊拉克列入“邪恶轴心”。据悉,美国政府已经决定对伊拉克采取军事行动,并制订了对伊动武计划。目前美国军事打击伊拉克只是个时间问题,用美国中东特使的话说,现在对美国来说不是“是否”而是“何时”对伊动武。 据英国《星期日泰晤士报》日前披露,美国国防部的军事策划人员已向美国总统布什提交  相似文献   

8.
华盛顿专电 海湾危机爆发已两个多月。目前,以伊拉克为一方、以美国为另一方的对立双方妥协的前景模糊、渺茫,而这场危机升级为战争的迹象却有与日俱增之势。 伊拉克方面;萨达姆总统已多次明确宣布,伊拉克吞并科威特的局面是“不可逆转的”,美国如果动武,伊拉克将不惜鱼死网破地打一场“圣战”,届时海湾地区的油田将被破坏殆尽,美军将血染沙漠。据报道,伊拉克政府已在伊拉克和沙特阿拉伯边境地区及科威特部署了约26.5万地面部队和2200辆坦克,伊拉克的火箭分散设置在境内各地待命。  相似文献   

9.
黄泳 《瞭望》1999,(11)
“回飞镖(boomerang)”,是澳大利亚土著人狩猎使用的武器。如果没有击中目标,该飞镖会自动返回。不善使用者,有可能没有击中猎物,反倒击伤自己。因此,西方人常用“被回飞镖击中”来形容那种做事不慎、自食其果的行为。“回飞嫖”效应在国与国的关系中并不罕见,美国及北约威胁对南联盟动武的所作所为就是最新一例。去年2月下旬,阿族非法武装“科索沃解放军”袭击政府警察事件,使南联盟科索沃地区局势骤然紧张。在美国的推动下,北约对南联盟政府发出军事威胁,扬言除非南联盟军警停止“镇压”阿族非法武装,否则,北约将对南进行空…  相似文献   

10.
刘楚  雅菲 《瞭望》1990,(40)
伊拉克侵吞科威特引起的海湾危机已持续一个多月。现在,整个海湾局势呈现紧张而又不战不和的僵持状态,依然是国际社会关注的中心。 一、美国加紧进行针对伊拉克的进攻性军事部署,并大力寻求国际社会的支持与合作。 伊拉克侵吞科威特严重威胁了美国和其他西方国家在海湾及中东地区内石油、经济和战略利益,因此美国反应尤为强烈。美国在带头  相似文献   

11.
德黑兰专电 在当前的海湾危机中,伊朗作为海湾的一个大国,既谴责伊拉克侵吞科威特,又反对美国及其他西方大国在海湾的军事集结,主张通过加强地区合作,在不受外来干涉的情况下,和平解决争端。  相似文献   

12.
日本首相小泉纯一郎是美国对伊战争的铁杆支持者之一。在开战前,小泉内阁因顾忌日本国内外的反战呼声而羞羞答答,战争一旦打响,日本政府就毫不犹豫地站到了美国一边。 小泉内阁之所以如此积极地支持美国对伊动武,原因之一是认为美国的军事力量是“对朝鲜的最  相似文献   

13.
近一段时间,关于美国要军事打击伊拉克一事,国际社会出现了强烈的反对声音。一些国际组织及国家领导人纷纷发表声明,表示反对美国对伊拉克使用武力。国际社会为什么反对美国对伊拉克动武,这种反对是否会阻止美国“倒萨”的军事行动,美国军事打击伊拉克的战略企图是什么?  相似文献   

14.
鲍申 《瞭望》2002,(41)
美国总统布什10月7日在 辛辛那提举行的一个集会 上就伊拉克问题发表了态 度十分强硬的电视讲话。布什讲话 的目的是为了打消美国公众对可能 对伊拉克进行军事打击的疑虑。他 称,虽然美国并非马上就要对伊发 动军事行动,战争也并非不可避 免,但如果伊拉克不销毁大规模杀 伤性武器,美国将率领盟国“解除 伊拉克的武装”。布什是在国会即 将讨论伊拉克问题之际和美国内 对可能对伊拉克动武颇有争议 国际社会对此也表示普遍反对的 情况下发表上述讲话的。  相似文献   

15.
在国际社会,传统上经常对美说“不”的法国这次的反战态度多少还能为人们理解,而历来惟美国马首是瞻的德国,此次以总理施罗德为首,坚定不移地同美国抗衡的行为,就很有些出人意料了。 去年9月德国大选,施罗德能以微弱多数胜出,一般都认为是因为他在最后关头打出了“反战牌”。他公开批评美国要对伊拉克动武是一种冒险,甚至形容布什总统是一个“爱好开枪的得克萨斯牛仔”,  相似文献   

16.
当今世界,波斯湾地区是一个极具重要战略意义的地区。美国作为一个超级大国对海湾地区倾注了极大的心血。自1971年开始,美国在海湾30年的经营先后经历了由“两根支柱”政策到“卡特主义”波斯湾战略,直到“双重遏制”政策的演变,探析其轨迹及根由,对我们认清美国的霸权主义本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美情报机构寻找战争借口的做法,酷似伊拉克战前情形的再现美国和伊朗围绕伊拉克乱局和伊朗核问题的唇枪舌剑愈演愈烈,双方的备战工作也在加紧进行。美国是否会在短期内对伊朗动武,成为国际舆论关注的焦点。海湾地区再次战云密布,美伊之战似乎又逼近了一步。  相似文献   

18.
华盛顿专电 今年8月2日爆发的海湾危机,对于本来就已很疲软的美国经济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一是加剧了通货膨胀,二是增大了美国经济陷入衰退的可能性。 海湾危机使国际市场油价飞涨,曾一度突破每桶40美元大关(8月2日前的油价为每桶17美元),目前仍在每桶30美元至35美元之间徘徊。这对于严重依赖进口石油的美国来说,无疑是一个沉重的打击,引起美国负责经济的官员和经济学家们的关注,成为美国经济界的热门话题。 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美国中央银行)主席艾伦  相似文献   

19.
处于十字路口的伊朗核危机,前途未卜,对有关各方都是一个严峻考验联合国安理会为伊朗暂停铀浓缩活动设定的60天限期,已经于2月21日结束。国际原子能机构总干事巴拉迪22日向该机构理事会和联合国安理会提交的报告认定,伊朗没有履行1737号决议。对此,西方国家予以强烈谴责,要求安理会采取更加强硬的制裁措施,美国甚至以动武相威胁。  相似文献   

20.
王丽君 《理论导刊》2008,(5):112-114
冷战结束,两极体制瓦解以来,主导美国海湾安全战略的理论发生了一系列重大变化,这个过程充分证明了冷战后美国海湾安全战略中体现出的决不允许任何大国挑战其主导地位的霸权主义本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