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日本细菌战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涉及了二战期间日本国内对待使用细菌战武器的态度,以及日本为了防御细菌战所采用的防御对策.从日本防御措施来看,日本是精密策划可能发生细菌战的,并以防御的名义阐述细菌战在战争中的准备和使用,以及日本军队在发生细菌战时所采取的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2.
宫文婧 《学理论》2011,(30):81-83
美国国家档案管理局(NARA)于2000年、2007年先后两次解密有关日本细菌战档案资料,10万页的解密档案揭示了二战后一直被掩盖的日军发动生物战和细菌战的罪行记录,以731部队的文件、电报、照片、日记、报道、证词、审讯记录等确凿的史料证实了日军进行细菌武器研究、实验、生产以及发动细菌战争的历史事实。在对美国解密的日本细菌战档案进行筛选、整理、翻译的基础上,结合以往调查研究掌握的相关资料,从日军对细菌战攻击方式的研究入手,以日军在江西发动的细菌战为例,揭示了日本公然违反国际公约进行细菌战的罪行。  相似文献   

3.
《学理论》2021,(8)
日本一六四四部队成员在医学类刊物发表了大量学术论文和研究报告,文中涉及"人体实验""细菌武器"等详细数据,发表时间和研究内容反映了一六四四部队在备战细菌战过程的六年里研究范围、程度和学术轨迹。其中又以一六四四部队首任部队长增田知贞最为典型,据笔者视野所及,其公开发表论文超过20篇,文章带有强烈的殖民侵略军事目的,公开引用了多项反人类的细菌战人体实验数据,研究范围涵盖细菌战攻击及防御两个方面,相关成果直接应用于日本对华细菌战,给中国军民和生态环境造成巨大创伤。其研究成果在战后亦作为重要的参考资料,在日本医学界广泛流传和引用,贻害无穷。对增田知贞论文的考察,是对一六四四部队现有研究的重要补充,对于了解一六四四部队反人类、反文明的战争罪行亦有裨益。  相似文献   

4.
《学理论》2021,(9)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以后,日本建立了以七三一部队为主体的细菌战体系,秘密进行了细菌武器研制、人体实验、活体解剖,准备和实施了大规模细菌战,给多国人民带来重大人员伤亡、经济损失和精神摧残。在日本帝国主义被打败后,日本统治高层却极力否认使用细菌武器、实施细菌战的事实。然而在1949年的哈巴罗夫斯克法庭上,公开了苏联获得的各种七三一部队活动的档案文书证据,以及有关证人的证言,这些确凿证据揭下了日本陆军高层虚伪的面具。苏联著名军事科学家利用伯力审判资料对有关日本细菌武器研制、人体实验以及实施细菌战的罪行活动予以揭露,本文旨在对此档案资料进行分析解读,从而审视苏联学者对日本细菌战活动的研究。  相似文献   

5.
《学理论》2016,(9)
七三一部队不仅犯下秘密从事人体实验,策划实施细菌战的反人类罪行,在其建立过程中,还残酷奴役数以千计的中国劳工,并造成巨大创伤。战后,由于七三一部队的隐蔽性、美军对日本细菌战的掩盖及战后研究方向多为侧重于人体实验与细菌战罪行揭露等诸多因素,这段历史被错位掩埋于记忆之中。本文研究七十余年前七三一部队对劳工的伤害及其战后生存状况,以"文化记忆"的视角来记述历史事实,从人权伦理的角度去关心受害群体。  相似文献   

6.
陈秀珍 《各界》2007,(2):27,29
20世纪30年代,日本发动了大规模的侵华战争,给中国人民造成了空前浩劫。其中石井四郎细菌部队的罪行更是罄竹难书。为让更多的人了解历史,了解真相,我组织学生开展了日本对华细菌战小调查,并实地采访了细菌战受害者。这次社会实践课外探究活动使我和同学们都经受了一次“战争”的洗礼,很好地体现了课外探究实践性和生成性的性质,为学生提供开放的个性发展空间、促进了学生的爱国热情,也促进了教学专业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7.
《学理论》2016,(10)
通过查阅文献,客观分析国内、国外研究满洲医科大学与日军细菌战关系问题的现状,发现满洲医科大学与日军细菌战关系问题是目前学术界尚无深入研究的课题。本着史由证来,论从史出的原则,探讨挖掘档案、物证材料研究满洲医科大学与细菌战关系的必要性与可能性。  相似文献   

8.
《学理论》2016,(7)
随着二战的结束,美国开始对日本细菌战的情况开展调查,并进行了秘密交易,美国以豁免七三一部队负责人的罪行来换取日本细菌战的实验资料。美国国家档案馆、国会图书馆分批分次解密了日本细菌战交易的相关档案,其中就包括来自海军方面的生物战报告等资料。通过对此档案的梳理与研究,不仅进一步印证了史实的客观存在,而且从新的角度证实了日军七三一部队所进行的生物战是攻击性生物战,该报告进一步丰富了此领域的资料。  相似文献   

9.
《学理论》2017,(9)
满洲医科大学与日军细菌战关系问题是一个目前学术界尚无深入研究的课题。满洲医科大学是日本在中国东北建立与日本内地医学教育体制完全一致的高等医学院校,日本全面侵华期间,该校以其医学技术资源积极参加了侵华日军细菌武器的研制活动,罪恶滔天。考证建筑物证、收集解析残留历史档案资料等书证,足以证明该校是侵华日军731部队进行细菌实验的基地。然而侵华日军却用借口托词、密令编造谎言、立"群灵碑"掩饰、与美国秘密交易等手段,使得满洲医科大学服务于细菌战的真相被长期掩盖了。  相似文献   

10.
张启祥 《各界》2013,(1):28-29
1932年,根据天皇的饬令,日本军部组建了最初的细菌武器研究机构——“细菌研究班”,对外称“防疫研究室”。随着侵略战争的不断扩大,日本帝国主义的细菌战活动也更加疯狂。1936年,日军在其占领的哈尔滨、长春成立了臭名昭著的731部队、100部队。此后,日军又在北京、南京和广州等地先后成立了多个细菌部队。1942年,新加坡“冈字9420部队”的成立,标志着日军的细菌部队已形成了具有一定作战能力的完整的细菌战体系和指挥系统。  相似文献   

11.
《学理论》2016,(9)
二战结束初期,美国调查日本细菌战情况,并进行了秘密交易,美国以豁免七三一部队负责人的罪行来换取日本细菌战实验资料。日军七三一部队成员、翻译官龟井贯一郎在诺伯特·费尔调查期间对美日初步交易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美国国家档案馆、国会图书馆分批分次解密了相关交易档案,其中就包括七三一部队成员龟井贯一郎的供述等资料。通过对此档案的梳理与研究,不仅进一步印证了史实的客观存在,同时也丰富了日军七三一部队侵华的史料,进而揭示和批判了美国在处理国际事务中的双重标准和国家利益至上的原则。  相似文献   

12.
中国公民赵碧琰在日财产的产权案,本刊于一九八一年和今年曾连续作过报道。现在,此案在日本终于得出了公正判决,赵碧琰在日财产得到了确认。这一判决,使那些长期觊觎这笔财产的骗子的迷梦在铁的事实面前破灭了。有关赵碧琰产权案的前因后果和在日本审理的前后经过,本刊在发表了这篇文章后,还将于近期作详细报道。  相似文献   

13.
陈鹏 《学理论》2012,(28):142-143
安达特别实验场是731部队进行野外实验的主要场所,日军在长达四年多的时间里进行过大量细菌实验为主的活体实验。这座实验场隶属于731部队,是731部队检验细菌武器效能,准备发动细菌战的重要基地。731部队在这里从事有系统、大规模的活体实验,违背了人类的良知和道德。本文通过解读日本老兵的回忆、中国百姓的证言、日本战犯的证词,揭示了731部队在安达实验场的实验活动以及他们给当地人民带来的伤害。  相似文献   

14.
陕西扶风县法禧村因上访被一审判决有罪的三位村民,终于被上级法院终审裁定无罪释放,法学界的权威专家认为,法院判决维护了法律的尊严,是中国民主法制的一大进步。  相似文献   

15.
《学理论》2015,(36)
2015年9月24日,由哈尔滨市社会科学院和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罪证陈列馆联合主办的"第五次七三一部队罪行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哈尔滨召开。80余位来自中日两国20余家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研究团体的学者代表参会。研讨会上,专家学者们围绕七三一部队、侵华日军细菌战与化学战问题、开拓团等问题展开广泛交流与深入讨论,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值此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之际,本届研讨会的召开获得了圆满成功,必将产生广泛的学术影响和社会影响。  相似文献   

16.
韩慧光 《学理论》2014,(8):155-158
孙吴支队其全称为"满洲第六七三支队",是731部队下设四个支队之一。其编制虽不及其他支队,但在细菌战准备与实施上有过之而无不及。因此,我们有必要对孙吴支队进行调查研究。回眸对孙吴支队相关问题的研究历程,其研究多为从孙吴支队概况及细菌战罪行等角度进行研究,以遗址本体为研究对象的研究成果甚少。以遗址现状切入点,对孙吴支队遗址进行详细的调查,记录遗址现状,并为遗址的保护利用提供准确的数据参数及相应的建议:加强遗址的保护和发掘;加强遗址周边交通建设。  相似文献   

17.
《学理论》2020,(2)
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是由当年日本最高统治者敕令组建的一支以活人试验为手段进行细菌武器研究、生产和实战的特种部队。该部队于1935年在中国哈尔滨平房地区筹建了二战时期最大规模的细菌武器研究、试验和生产基地。仅1939年至1945年,至少有3000名中外人士惨死于各种活体试验中,在其发动的多次细菌战中,屠杀和残害的无辜生命已无法完全统计。1945年8月,日军投降前,七三一部队炸毁该细菌实验生产基地后逃回日本。本文针对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长石井四郎和七三一部队成立始末进行了系统详尽的描述。  相似文献   

18.
邓辉辉 《理论探索》2006,(6):149-152
在既判力的客观范围方面,一般认为只有判决主文中的判断具有既判力,而判决理由中的判断没有既判力,但由于判决理由与判决主文存在十分密切的联系,在国外民事诉讼理论与实务中,存在既判力向判决理由中判断扩张的理论、争点排除规则和争点效理论。从我国民事诉讼的实际情况来看,虽不能直接肯定判决理由中的判断具有既判力,目前也不能赋予判决理由中的判断产生拘束力,但在对当事人的程序保障达到很高的程度时,可以赋予判决理由一定的拘束力。  相似文献   

19.
东史郎案的审判是涉及当今日本司法和社会对历史认识的测量仪.中国青年公众是如何看待东史郎案及日本三级法院对该案的审理和判决?本文在对部分中国青年公众进行问卷调查的基础上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20.
李士良 《学理论》2009,(30):248-248
彦君的处女之作——《731部队细菌战贻害研究——以哈尔滨鼠疫流行为例》已由黑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面世,可喜可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